愚雅軒祝朋友們全家幸福安康
文苑閣 :中國古代十大書法家《趙孟頫》
趙孟頫(
趙孟頫(1254—1322)是元代最顯赫、最卓著的書法家、畫家之一,在中國書畫史上具有廣泛影響。字子昂,號松雪,松雪道人,湖州(今浙江吳興)人。
官至榮祿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之職。其博學多才,能詩善文,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鑒賞。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于世。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與顏真卿、柳公權、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对贰繁緜髦v,“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
趙孟頫傳世書跡較多,代表作有《千字文》、《洛神賦》、《歸去來辭卷》、《赤壁賦》等。
趙孟頫小楷《老子道德經卷》
趙孟頫小楷《老子道德經卷》(1316)
紙本 24.3×153.3cm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元朝延佑三年三月,六十三歲的趙孟頫為進之高士書寫了這卷小楷道德經。卷首,趙氏繪了一幅老子畫像,其后便是洋洋灑灑的整卷小楷書道德經。這卷墨跡為紙本,縱二百四十五毫米,橫六千一百八十八毫米,現(xiàn)藏于故宮博物院。
趙氏一生曾多次書寫小楷道德經。據(jù)方家評介,其晚年書寫的這卷長達五千言的小楷,書法結體嚴謹,筆畫精到,精工中透靜穆之氮,穩(wěn)健中露靈動之神,前后風韻一致,堪稱其小楷書之精品。本卷墨跡引首為明代著名書家姚綬書寫的“松雪書道德經”六個大字,老子畫像前有當代著名畫家張大千二題。
趙孟頫小楷《老子道德經卷》(1—37)
趙孟頫小楷《老子道德經卷》(1—37)
《洛神賦》紙本,縱29.5公分,橫192.6公分,現(xiàn)藏天津市藝術博物館,一說藏北京故宮博物院,又說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博物館趙孟頫《洛神賦》是真跡。
《洛神賦》大德四年(公元1300年)書,時趙氏四十七歲。用筆圓轉流美。充分展示了趙孟頫的書法風格。元人倪瓚稱此卷“圓活遒媚”,并推趙為元朝第一書人。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藏后有牟巘跋,是大德元年為張淵(清夫)書,中間有掉行補書,為其他本子所不具。趙年譜中此帖有大德元年為張淵書洛神賦一節(jié),又后跋觀者署大德二年八月既望亦可印證。
注:牟巘(獻甫),是宋大理寺少卿,因不愿入仕,閑居湖州故里南園,與趙孟頫蓮花莊毗鄰。
《洛神賦》局部(1—4)
《洛神賦》局部(1—4)
趙雪松書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趙孟頫書法初學宋高宗趙構,解縉《春雨雜述》云“趙子昂國公十年不下樓”,這應當是指趙宋覆沒、“皇元混一”之后,他二十歲上下閑居里中自力于學之時。此時,在書法方面他最傾心于宋趙構,題趙構書《孝經》,自謂“至于圣翰,沉潛展玩,留心多矣”。中年四十歲后則上溯魏晉,專攻鐘繇、“二王”,旁及褚遂良、柳公權、米芾諸家。趙孟對“二王”書法評價極高,曾說:“右軍總百家之功,極眾體之妙,傳子獻之,超軼特甚”。在他看來,晉之政事無足言者,惟右軍之書千古不磨,比他稍晚出的宋濂也說:“趙魏公留心于字學甚勤,羲獻帖凡臨數(shù)百過”。他得到《定武蘭亭》拓本后,喜不自勝,在帖后一跋再跋,寫成了著名的《蘭亭十三跋》,就足可看出他對右軍書法之熱忱了。到了晚年,為展小字為大字,他又專心學李北海和柳公權,因而書風有了明顯改變。如他在延佑三年六十三歲奉敕書定的《膽巴國師碑卷》,方圓并用,剛柔并濟,參用李北海、柳公權兩家筆意,于規(guī)整莊重之中尤可見其瀟灑超逸,自非早年書法所能比擬。他晚年所寫更是取精用宏,質樸、秀媚一爐并冶,骨力內斂,風采外發(fā)。蒼茫渾厚之中,已臻出神入化境界。如他六十六歲所寫《絕交書》,一氣貫注,清勁圓潤,一點一畫,沉著精到,筆法嚴謹,體勢茂密。《閑居賦》也是他晚年行書佳作,用筆溫潤圓融,筆力遒勁,結字秀美妍雅,可謂鋒勢備全,筆筆到位,當為生平中的書法精品。
趙孟頫不僅好學,而且也善學。他的字,筆意秀潤多取于趙構,用筆變化遒逸多取于“二王”,結字繁茂縝密多取于智永,體勢縱橫曲折多取于李北海,章法嚴整老拙多取于柳公權。但尤為世人稱道的,是他潛心學“二王”的功夫,他耽于“二王”時間最久。虞集《跋趙孟臨智永千字文》謂:“趙松雪書,筆既流利,學亦淵深,觀其書得心應手,會意成文,楷法深得《洛神賦》而攬其標,行書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書,飽《十七帖》而變其形,可謂書之兼學力、天姿、精奧神化而不可及矣?!彼粌H力追“二王”,以復古為創(chuàng)新,更能從古篆、隸書、章草中去觸類旁通,貫穿斟酌,厚積薄發(fā),形成了他流麗飛動,溫潤妍雅的書風而獨步書壇。
在“趙書”各體中,成就最高的首推行草書。他的行草直入右軍之室,形聚而神逸,秀美瀟灑,宛若魏晉名士,風流倜儻,傳世《歸去來兮辭》、《洛神賦卷》、《前后赤壁賦冊》等,可窺見一斑。他的草書縱橫放逸,得心應手,氣韻高古,筆法精熟,卻無草率之弊,于其尺牘中可見之,有《上中峰札卷》、《十札卷》等。
趙孟頫的楷書作品也很精彩,其中小楷尤為世人所重,書寫佛、道經卷,儒學名篇,往往首尾萬言,而字字結體妍麗,落筆遒勁,流暢綿延,氣韻生動如一。有《高上大洞玉經卷》、《道德經》、《洛神賦》等傳世。趙氏的大楷則絕去唐人顏、柳頓挫之筆,而增以飛動之勢與峭拔之力,風姿流動,深得晉人靈髓,如《膽巴國師碑卷》、《故總管張公墓志銘》、《玄妙觀重修三門記》等。在趙氏所擅各體中,章草頗見特色。他主要臨寫《皇象急就章》,雖從刻帖中來,但由于其熟諳“二王”法度,故所作《急就章》毫無棗木之味,用筆剛勁有力;晚年所書,雜以蒼茫,高雅古樸。雖然趙氏之章草與漢簡章草樸拙之風不同,但從文人書法角度審視,其章草則有瀟灑、精巧之風,頗具創(chuàng)意。他所寫的《酒德頌》、《煙江疊嶂圖卷》等行草書中,亦融入了許多章草筆意,成為康里子山、俞和、宋克等元明書家秀逸章草流派之嚆矢。趙孟還善于篆書,古樸大方,卻不失典雅秀麗,將金石之味與筆墨之趣融為一體,如《故總管張公墓志銘》等。
綜觀趙氏書法,始終有遒媚、秀逸之特色。他在追取古人法度中,不論師法何家,都以“中和”態(tài)度取之、變之,鐘繇之質樸沉穩(wěn),王羲之之蘊藉瀟灑,王獻之之流麗恣肆,李邕之崛傲欹側,皆能融入筆端,但華美而不乏骨力,流麗而不落套俗,瀟灑中見高雅,秀逸中吐清氣。這是趙氏深厚的功力、豐富的學養(yǎng)、超凡脫俗的氣質所致。明人何良俊在《四友齋叢說》中稱他為“唐以后集書法之大成者”;王世貞在《彝山堂筆記》中稱其為“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復二王之古,開一代風氣”。
文
革過去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