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腸、鰻鲞、臘肉、臘鴨……
看到這一派紅火的景象,
這才放下心,
號稱上海“最有年味”的
東江陰街菜場還在!
有多少人上海人
還記得TA?
去年下半年,隨著東江陰街舊改的推進,有媒體報道了東江陰街菜場即將拆遷的消息,一時間,不少市民都在提前“告別”這家菜場。
1月6日,當記者再次來到菜場采訪時,一位賣海鮮的攤主希望借此機會糾正一下,拆遷的消息有誤,東江陰街菜場至少近兩年都不會拆的。
還有另外一位賣肉的攤主同樣表示,菜場不會拆的,目前一切正常。
臨近年關,東江陰街菜場年味兒十足,還有曾經(jīng)住在這附近,但已經(jīng)搬遷的市民專程趕回來,找到自己熟悉的攤位和攤主,延續(xù)那份記憶中的味道……
從奉賢特意趕來買鰻鲞:
“每年都來買,
年年有'魚’嘛”
周阿姨說的攤主就是正在清理魚的李師傅,他和妻子在東江陰街菜場共同經(jīng)營著一個海鮮攤位,每年冬至后,便開始制作、售賣魚鲞。
李師傅告訴記者,每逢年前都有老顧客來訂購鰻鲞,因為風干需要時間,所以都要提前一兩周。
比如周阿姨今天買的這條魚,在處理、腌制后,要風干一周的時間才能來取。
雖然李師傅說得輕松,但據(jù)記者觀察,鰻鲞的制作還是相當考究的——
要先把魚刷洗干凈,去除表面的粘液,擦去水分;切魚時由尾部起沿著脊骨一直切到頭部,然后清理內臟、鰓片,脊骨內側的凝血等;處理好之后才開始腌制,噴灑白酒除腥,再抹上粗粒鹽和精鹽;最后用竹片撐開魚身,懸掛起來,接下來的就交給風和時間……李師傅告訴記者,可以整條訂購,也可以買切好塊的,現(xiàn)在這種正宗青鰻干要賣上80元一斤。
李師傅說,風干的食物都需要時間,訂購這類年貨的可要抓緊了。
聽著記者跟攤主的采訪,一位來買菜的上海爺叔也加入了對話——
“塌菜是?”聽到這個提問,爺叔干脆帶著記者去蔬菜攤位找了起來,“這就是塌菜”,爺叔指著塌菜說,過年要吃塌菜炒冬筍,寓意“塔塔鋪”,可以理解為好得潽(pu)出來了,象征著滿足、充足。
塌菜又名“塌棵菜”,是上海著名的春節(jié)吉祥蔬菜,一般做法是塌菜炒冬筍,因“塌棵菜”發(fā)音近似“脫苦菜”,而冬筍則有“節(jié)節(jié)高”的好彩頭,所以這道吉祥菜是上海人過年不可或缺的。
菜場還有定制香腸,
可自選口味
放眼望去,各個肉攤上方都掛著色澤誘人、肥瘦相間的香腸,似乎等著顧客把它們帶回家。
潘老板說,香腸風干的過程一般要十多天的時間。
菜場里,不管是香腸還是鰻鲞,或者臘鴨、臘肉……這些食物似乎正抓緊著每分每秒的時間不斷“進化”,待到過年時,呈上餐桌那一口年味兒。
你家年貨今年開始準備了嗎?
都備了些啥?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