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又稱沽河,現(xiàn)名源于民間,為中國華北地區(qū)最大水系。
海河由薊運_潮白_北運河、永定河、大清河、子牙河與漳衛(wèi)_南運河五大水系組成,它們自不同方向在天津市區(qū)及其附近匯合,東流至大沽口入渤海。
海河以衛(wèi)河為源,全長1090公里;匯合處以下干流長76公里。海河干流是指從天津市金鋼橋附近的三岔河,東到大沽口海河閘上的一段河道。
海河流域面積26.46萬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為717米3/秒,徑流總量226億米3。流域地勢是北、西、西南三面高,東北部低,故各支流由北、西北、西、西南方向匯聚于天津市。
海河五大河源出燕山、太行山、五臺山、恒山和黃土高原,水系呈扇狀分布:
①、薊運河_潮白河_北運河。
薊運河有二源,東源州河,西源泃河。兩河在天津?qū)氎鎱^(qū)九王莊匯合后叫薊運河,下游于江洼口接納還鄉(xiāng)河等以后,經(jīng)北塘、永定新河入海;全長316公里。
潮白河源于河北沽源縣的白河和豐寧滿族自治縣的潮河,兩河在北京密云區(qū)匯合后稱潮白河。在南流至牛欄山東側(cè)納入懷河,于順義區(qū)趙莊南納箭桿河,在通州區(qū)入北運河;全長467公里,流域面積1956平方公里。
北運河源于北京的溫榆河,由東沙河、北沙河與南沙河等組成。三河于昌平區(qū)沙河匯合后,流至通州區(qū)始稱北運河。東南流向,在天津武清區(qū)接納龍鳳新河,至天津大紅橋入海河,全為人工開挖而成,長140公里。
②、永定河。
永定河長681公里,流域面積5.09萬平方公里(至屈家店站)。永定河上游由洋河與桑干河兩河組成;兩河于河北懷來縣朱官屯相匯后入官廳水庫,經(jīng)水庫出官廳峽,方稱永定河。永定河到天津北郊屈家店與北運河匯合后入海河。
永定河含沙量大,僅次于黃河,故又稱渾河、小黃河。因含泥沙量大,泥沙沉淤成“地上河”,常常泛濫成災。
③、大清河。
大清河又稱上西河,長約483公里,流域面積3.27萬平方公里(至工農(nóng)兵閘)。大清河支流繁多,絕大部分發(fā)源于太行山東麓,源短流急,上游主要由北支拒馬河與南支趙王河組成。
④、子牙河。
子牙河由滹沱河與滏陽河兩大支流組成,兩河于獻縣臧家橋匯合后稱子牙河。子牙河經(jīng)西河閘至天津十一堡匯南運河,至第六堡與大清河相匯,后至金鋼橋與北運河合流。全長747公里(至??冢?,流域面積4.6萬平方公里(至獻縣)。上游多支流,汛期下游宣泄不暢,舊時常泛濫成災。
⑤、漳衛(wèi)河_南運河。
南運河系指京杭運河山東至天津的一段,因位于天津市以南,故名。上游由漳河與衛(wèi)河組成,兩河于河北省館陶縣境內(nèi)匯合,在此以下至山東臨清市稱衛(wèi)運河。
海河五大河源出燕山、太行山、五臺山、恒山與黃土高原,含沙量大,汛期同時漲水,下游宣泄不暢,由于水利失修,歷史上水旱災害頻繁。據(jù)記載,1368~1948年的580年間,海河曾發(fā)生水災387次,旱災407次。每次較大的水災,涉及的縣都有100多個。在這期間,天津市被淹70多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對海河流域進行了全面治理。在支流上游山區(qū)控制水土流失,筑庫防洪蓄水,如密云、官廳等水庫;中游疏浚河道,加固堤防;下游平原區(qū)增辟新河,分洪入海。中下游辟獨流減河、永定新河、子牙新河、潮白新河等排洪河道,已形成分流入海的水系;在大沽口建有擋潮閘。因此,海河全流域基本上免除了洪澇災害。
圖片皆選自網(wǎng)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