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后的1976年,河南安陽殷墟出土了“婦好墓”,這是建國后最大的考古成就之一。所以郭老親自出馬,定位婦好為商王武丁貴妃,徹底改變了夏商周三代的走向,這一點可能至今也沒有人意識到是巨大錯誤!
殷墟婦好墓
為什么這么說?因為三星堆遺址出土了大量類似婦好墓的文物,兩處遺址徹底“撞臉"了!可是彼此誰也不認識誰,十分尷尬!史無一分一毫記載!十分奇怪!
三星堆跪人俑
如果不是二里頭的貴族墓葬形式,禹式抱蟲/龍入葬風俗,揭開了三星堆文物奧秘,二里頭青銅網紋鼎及婦好墓青銅斝銘文揭開了二里頭與婦好墓的夏商關系,婦好銘文及卜辭揭開了周滅商的奧秘,甚至連帶揭開了甲骨文的起源地的話,那么這一連串的史學事件,是完全超出我的意料的,根本沒有想到會解鎖夏商周的奧秘之門,尤其沒有想到呼聲甚高的甲骨文,并沒有敲開夏商周的大門,反而是金鼎紋飾和其銘文及蜀史,不經意間解鎖了一切。
當然我事前也曾在網上看到過一個網友談過類似文章,雖然十分籠統(tǒng),也不涉及夏商周斷代問題,但是他對“其”銘文講了很多,并對郭老判斷甲骨卜辭“婦好冥"為“婦好懷孕分娩",提出批評意見,所以印象很深。
帚好冥卜辭
意識到“其”字來歷不凡,但是當時并不清楚它和夏商周有什么關聯(lián),尤其與啟有什么直接關系,只是覺得“其”和“啟”的發(fā)音十分接近,非常奇怪,后來因為進一步了解了商祖契和周祖棄的史料之后,更加好奇“為什么夏商周三個祖先啟/契/棄發(fā)音這么接近?”心里一直嘀咕不斷,但百思不得其解。
青銅斝銘文“司其"
而今天仍然有很多網友反對我批評郭老,反對我對婦好的翻案,這一切的確在我的預料之中。因為觀念的改變不次于信仰的革命,真理的紛爭從來涇渭分明。而且我本人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是一波三折,處處碰壁。尤其是從甲骨文到金鼎文,從二里頭到三星堆,從其到啟,從契到棄。如果不是三星堆挖出了縱目面具及青銅大立人,印證了母女的王權身份及二里頭遺址的夏禹族人身份,我也不敢輕言反對郭老!
三星堆青銅大立人
尤其是他對婦好的判斷并不是他個人問題,自秦漢以來人人如此認為。主要原因是周人的主觀改變和客觀歷史破壞,造成了母女及婦好問題的歧義,這個責任主要由周人負責。但郭老對婦好的斷代及屬性判斷,畢竟造成對夏商周的錯誤判斷,不負連帶責任是不行的。尤其是在三星堆遺址四號坑文物與婦好墓文物頻頻“撞臉”之后,必須改變郭老的判斷。
母面具→縱目王
雖然我自己是一個天然的考古小白!張口提出“母女不是女人”這種白癡的問題及“婦好不是武丁貴妃”這個觀點并沒有什么卵用,尤其是癡心妄想改變兩千多年形成的天經地義的習慣認知和客觀崇拜的從眾習性,及周人有意識的主觀改變造成客觀歷史障礙,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兒!除非你拿到了確鑿無疑的文物證據和文字證明才可能改變這一切!
帚好卜辭
這一點我正在做,但我不孤立,而有廣大網友和考古學家的共同努力!萬事俱備之下,我只是借了三星堆二里頭婦好墓的東風,把夏商周穿連在一起而矣!尤其是用甲骨文和金文的互參,金鼎紋飾與蜀史的加盟,使郭老的錯誤得到了糾正。
明白了母女不是女人,而是王權和王位象征,“母"字是二里頭青銅網紋轉化的王權,在甲骨文中寫成“其”字,金文“女″是戴勝王形象,代表王權繼承者之義,金文啟叫司其者,商代稱司母,周人稱帚好。
夏啟像(三星堆出土)
根據史記判斷,商契和周棄是商周及今人對夏啟的不同說法,夏商周三代祖先銘文合一墓中,這顯然是不尋常的。一下子把二里頭三星堆婦好遺址連成一體,不僅證明二里頭可能是夏啟都城,而且可能證明安陽殷墟婦好墓是商周先祖享堂!
殷墟車馬坑
并結合三星堆遺址及蜀史和山海經,漸漸揭開了司馬遷史記有關上古史的奧秘,逐步涉及了夏商周的起源問題及華夏文明的起源問題,雖然具體情況還是十分復雜,不可一言以蔽之,但一絲曙光已經漸漸顯現(xiàn)。
大禹黃金像(廣漢民間)
大致推測一下帚好墓,應是商契受封商地之后立的夏王祠堂,立青銅司其網紋斝,受銘文“司其”,故名其祠,后人稱啟祠,商人稱契祠,周人稱棄祠。
司其銘文斝
公元前1600年左右商湯立司母戊鼎,更名為殷祠;公元前1300年左右盤庚遷殷后,立司母辛鼎,立湯祠或商祠;公元前1250年由武丁,立“母辛宗”享堂;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轉立棄祠,鑄帚好鼎及帚好冥器108件,并刻棄骨“宰豐匕骨"辭及“帚好冥"辭。
宰豐匕骨(中博館藏)
而祠中無司母戊鼎,推測應是武王主動移走該鼎于洹河北岸武官村,并派兵駐守,故曰武官村。而祠中本無骨骸,應是啟王衣冠冢,卻發(fā)現(xiàn)宰豐匕骨及卜辭,使該祠迷霧重重,以至使今天的人們不知殷墟婦好墓是墓還是祠,二里頭遺址是商還是夏,是禹還是啟王都,三星堆遺址是否大夏華陽國都……好在天運華夏,文物失而復得,三千年后的今天,一切真相終將揭曉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