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農(nóng)歷十二月最后一日,俗稱大年,又叫年三十、除夕等。合肥民間歷來最重視過年,往往將年三十視為全家人大團聚、共慶共樂的節(jié)日。俗話稱:“有錢無錢,回家過年,父子相會,夫妻團圓?!币虼?,無論是哪一行業(yè)的人士,都會回去團聚,即便不能回去,至少也要搭幫過年,圖個熱鬧圖個吉利。年三十這天,店家商鋪只開早市,中午以后就關(guān)門休市了。其他做生意、做買賣的,也在中午以后收市回家過年。手工業(yè)者,通常在這天中午以后將工具等收拾妥置,表示一年的活計全部結(jié)束,只待過年。若在異井他鄉(xiāng)謀生計的,通常也都在這天趕回家中過年。
合肥民間過年習俗,主要有:
1、貼門對子。門對子又稱對聯(lián),就是合肥人對春聯(lián)的俗稱,用大紅紙寫成貼在門上。內(nèi)容多取辭舊迎新、大吉大利之意。字數(shù)以七言為普遍。家庭貼春聯(lián),一般在吃年飯前進行。店家商鋪貼春聯(lián),則于打烊收市前進行。春聯(lián)貼畢后,即是宣告過年了。
對遇有喪事未逾三年的家庭,春節(jié)時不興貼春聯(lián),但可按喪事發(fā)生的年期,依序用藍、綠、黃色紙寫成門對子,貼于門上。聯(lián)詞常寫為“守孝難還禮,思親免賀年”,或者直接寫上“守制”、“忌中”等。這樣,翌年初一,友鄰見到門上的對聯(lián),即知這家發(fā)生有白事,仍處在守孝祭悼期,便主動回避不再進屋行拜年禮了。
2、貼“?!弊?。合肥民間過年,在貼春聯(lián)的同時,時興貼“?!弊?。尤其是有老人的家庭,“?!弊质且欢ㄒN的?!案!弊钟梅叫未蠹t紙寫成,貼于門頭上方、窗戶或大門左右墻壁等處。貼時要將“?!弊值惯^來,意即福到了。“?!弊忠部刹捎脤ⅰ案?、祿、壽”三字組合的形式寫成,寓多福、多壽、財運好。貼福字講究的是,正門上的“?!弊忠N,意為門迎正福;家里的“?!弊植诺怪N,意為福到家里。
3、貼各類小紅聯(lián)。這類紅聯(lián)多貼于灶臺、櫥柜、禽畜籠舍等處。內(nèi)容視所貼位置而定,多為求吉順、期祥和、希太平之意。如在灶神位上方貼的小紅聯(lián),內(nèi)容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在禽畜籠舍貼的小紅聯(lián),內(nèi)容為“慶五谷豐登,祝六畜興旺”;在櫥柜則貼以豐衣足食、吉祥如意、財運亨通一類內(nèi)容的紅聯(lián)。
4、祭神拜祖。此活動在吃年飯前進行。做法是:先于堂屋香案(俗稱上宴)置一牌位,上書“天地祖宗師之神位”或“天地君親師之神位”。祭拜開始時,由家主于牌位前點燭焚香,上貢香茶一杯,米飯一盞,上加紅棗兩粒,然后向“神位”虔誠三拜。禮畢,再于灶間、門外、路口、井壇等處,各置香一柱,分別祭拜“灶神”(迎灶神回民間過年亦在是日)、“門神”、“土地神”和“井神”,以表達人們在歡度新年時,不忘先祖和神靈佑護的恭敬之心。
5、打香禪。昔日,合肥百姓人家在過年時,時興打香禪習俗。做法是:事先燒紅一盆木炭,然后由家主將木炭盆移動于室內(nèi)旯旯旮旮處,于其上噴以食醋,用其所浸冒出的白色香霧,凈化空氣,消毒滅菌,俗稱“祛邪”。合肥人在過年和端午時都必打香禪。
6、吃年飯。年飯又叫年夜飯,是一年中家人聚得最齊,菜肴最豐盛,氣氛最熱烈的一頓大聚餐。就餐前,先鳴放爆竹,燃放煙花,使普天同慶、共歡佳節(jié)的氣氛瞬間熱烈異常。放完爆竹后,舉家圍坐,共品美味佳肴,共賀家人團圓,共享節(jié)日之快樂。普通百姓家在過年時,常見的傳統(tǒng)菜肴有賀菜、圓子、元寶魚、霉干菜和豆腐果燒肉。此幾道菜之所以時興,因其各有說法。賀菜:其寓慶賀節(jié)日之意;油炸圓子:寓家人和美團圓之意(亦稱圓子為元寶,寓添財進寶之意);元寶魚:寓“年年有余”之意。霉干菜燒肉:寓貧富相濟之意;豆腐果燒肉,寓吉祥(豆腐果,音“都富果”)。青菜豆腐,意為青菜豆腐保平安。年夜飯也不能吃完,要在碗底留一點,叫做留倉底或鍋底,意為有剩有余,來年鍋碗不空。
7、壓歲錢。年三十吃罷年夜飯后,晚輩要向長輩辭歲,祝長輩人快樂、健康、長壽。長輩人則要給晚輩人壓歲錢,祝愿晚輩人茁壯成長,成龍成鳳,早成棟梁之才。亦有人家習于孩子睡覺后,將壓歲錢放于孩子待次日早起穿著的新衣或新鞋子內(nèi),有時還另加放方片糕,意為步步高,祝愿孩子來日步步高升。合肥周邊以柘皋的玉帶糕最好。
8、守歲。年三十晚,要守歲熬年,意思是“除困”,一般都是過往夜里十二點后才漸相繼洗漱入睡。這時,家主再次點燭焚香,向“神靈”和“先祖”辭歲,然后于門內(nèi)側(cè)貼上“關(guān)門大吉、開門大發(fā)”紅聯(lián),向“門神”三揖,拜畢,關(guān)上大門,開始守歲,以迎新的一年的到來。年三十的禁忌也很多,比如是夜禁大聲喧嘩,以免驚動神靈;禁開箱柜,以免跑財;禁照鏡子,拿木梳,以免見"鬼";禁見刀剪,以免破家;禁掃地,以免金銀外流;禁倒尿盆,以免污穢神靈。
9、開大門。農(nóng)歷正月初一日,俗稱大年初一。是日凌晨,雞鳴而起,家主點燭焚香,再一次祭拜“神靈”和“先祖”,然后向大門(門神)虔誠三拜,方開啟大門,即為新年的首次“開大門”。開大門后,家主照樣要于門外、路口、井壇等處置香,供奉各路神靈。此后,開始點放爆竹,迎接新年到來。開大門點放的爆竹,除鞭炮外,名目還有“開門炮”、“開門紅”、“大地紅”等等,其聲音清脆,響亮異常,兆示開門吉順,新年必交好運。
10、拿元寶。年初一早起洗漱畢,就食早茶,稱“拿元寶”。早茶通常是四只歡團,外加兩至四只煮雞旦,另加紅糖,經(jīng)沸水沖泡后品食,寓新年伊始,就高高興興地得“元寶”,交好運。
11、拜年。正月初一日,俗稱大年初一。是日早晨,人們衣新冠整,走街坊,訪親鄰,致問候,祝吉順,行拱手禮,稱為“拜年”。通過拜年活動,表達問候,可增進相互間的友誼,加深感情。即便過往存有一定的隔閡,往往也能通過拜年,化解矛盾,一笑泯恩仇。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往往在年初一早晨,進寺廟燒香敬佛。有甚者,還要抽簽,預(yù)卜當年時運。合肥解放后,一些迷信色彩較濃的習俗已漸廢,相互拜年,互致問候的習俗,仍相沿至今。
12、新年早餐。年初一早往左鄰右舍拜畢,開始新年的首次早餐。昔日合肥民間新年早餐,俗尚吃元宵下掛面。謂之“元宵下掛面,光蛋有拉扯”,窮人得到幫扶。
13、送年,正月初四為送年日。是日晨,家家戶戶早起,點燭焚香,祭拜“神靈”、“先祖”,然后點放爆竹送年,表示新年假期已過。此日,店家開始營業(yè),作坊開始務(wù)工,平日正常的生活秩序重又恢復(fù)。一些在年期居家接待親友的老人,通常在這天往親友家作禮節(jié)性的回訪,作為對親友在年期前來拜年、看望、問候的答謝。
合肥的年俗:臘月二十三過小年
今天是 臘月二十三,合肥人俗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傳說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你家中,以保護和監(jiān)察你一家。灶王爺要升天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你一家人今年的一言一行,因此你家里就要送灶王爺去天上,送灶王爺?shù)倪@個儀式就叫“送灶”。到了年三十夜,要再把灶王爺接回家來,就是將新買來的灶王爺像貼到灶臺上。因灶王爺下界先要清點名冊(所以才有家庭成員都要回家過年一說),以祈求灶王爺降吉祥于全家人,多帶點兒錢來分分。祭灶不僅是為了免災(zāi),也是為了祈福明年。
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小年是整個春節(jié)慶?;顒拥拈_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除此之外,還有吃灶糖的習俗,有的地方還要吃火燒、糖糕、油餅、送灶粑粑(一種鍋貼餅),喝豆腐湯。合肥本地在二十三過小年,到江南,例如蕪湖、安慶等地都是二十四過,但是到湖北宜昌等地,又變成二十三過小年了。很有意思。
合肥本地是二十三過小年,這一天是過年的預(yù)演,舊時合肥,講究的人家中午要吃個小年飯,吃小年飯時要秉燭燒香放炮竹,還有把家里塵封的燈籠拿出來試試。那時候一般大姓人家都有一對大燈籠,上面印有家姓和堂名。平時都是收起來的,只有逢到過年、娶媳婦、嫁丫頭等大事才拿出來掛一下。
如今的人們生活條件好了,已經(jīng)不把吃灶糖等舊式習俗看得很重了,合肥城里大部分人家已不講究這個小年怎么過了,但在鄉(xiāng)下二十三過小年的味還是很濃的。在今天看來,祭灶這一古老年俗我們不應(yīng)簡單斥之為搞封建迷信、用現(xiàn)代觀念簡單地超歷史地去圖解它,更不能隨意去一概否定,而是應(yīng)以寬容的姿態(tài)來看待它,用心去體驗這一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與情感。
年俗文化蘊涵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和文化理念,它融會了中國“天人合一、順其自然”的哲學思想,使人們更加懂得保護自然、珍惜生命的思想理念;人們慶賀豐年,期盼五谷豐盈、六畜興旺、人壽吉祥,表達了人民的精神追求。今天雖然進入了現(xiàn)代文明時代,但人們同樣要慶賀生意興隆、財源茂盛,期待新年增產(chǎn)增收、事業(yè)發(fā)達,這與當代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目標是一致的;生活日趨快節(jié)奏的現(xiàn)代社會,人們更希望在過大年時家人團聚,親人相會。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只有家庭和諧,才會社會穩(wěn)定,“家和邦興”,這是建設(shè)和諧社會的基本要求。
合肥春節(jié)民俗日歷
新春佳節(jié),一個舉國歡慶的重要節(jié)日。中華大地,每個地方都在用著不同的民俗方式來表達同一種情感。接下來就請觀看合肥的民俗日歷,體會一下我們的歡慶方式吧!
合肥過年的民俗,用日歷記錄全過程!
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傳說這一天是送”灶神”日,合肥這邊農(nóng)村依然保持著早上放鞭炮送灶神的習俗。
臘月二十四,除塵掃房子,這日是約定俗成的掃除日。
臘月二十六,殺豬割年肉,這是為了過年合肥這邊餐桌必不可少的幾樣主菜—“雞、魚、肉、圓”做準備。
臘月二十九,上墳請祖上大供。團圓之日,寄托對祖先的思念。
大年三十,早上起貼春聯(lián),舉家團圓吃年夜飯。年夜飯后看春晚,開始守歲,迎接新年。
年初一,金雞報曉。晚輩給長輩拜年,長輩給晚輩壓歲錢。
年初二,舉行財神祭,各家尤其是生意人家一大早就給財神(供在家里的)供上祭品,焚香拜祭。以前合肥還有人特地到財神廟去參拜。燒完香后便會把神前的元寶帶回家,用紅布包起來藏在床下,以示會發(fā)財。
年初三、初四合肥送年。一般晚上舉行送年儀式,是送諸神和祖先回天。
舊俗春節(jié)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guān)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圣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合肥有燈會,放燈,猜謎,吃元宵。元宵里包一枚錢,誰吃到誰來年就發(fā)財。不過現(xiàn)在好多人覺得在里面放硬幣不衛(wèi)生,即使夾到了,也不吃。不過這個習慣還是有的。
一個地方的年俗都是在繼承著先人的智慧,年俗活動也是彰顯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合肥的年俗日歷既展現(xiàn)了合肥春節(jié)喜慶的氣氛,也表達了合肥人民對新春佳節(jié)的美好祝愿。
八旬民俗專家話說合肥“年俗”
合肥人說“年”,通常都是從農(nóng)歷的正月初一春節(jié)開始,一直到歲末的除夕為止。但在合肥的傳統(tǒng)習俗中,春節(jié)期間的一切準備工作及民間的春節(jié)禮儀,都始于臘月二十三的祭灶節(jié)(又稱小年)。昨天記者專門采訪了安徽省知名民俗專家牛耘,已經(jīng)83歲高齡的老先生和記者侃侃而談兩個小時,從小年說到了元宵節(jié),詳細介紹了合肥春節(jié)的傳統(tǒng)年俗。牛老感嘆時代在發(fā)展,年味沒有淡,只是日子更紅火。
祭灶拉開過年序幕
舊時的合肥,每年的臘月(農(nóng)歷十二月)二十三,通常要撣塵、打掃衛(wèi)生,并舉行祭灶儀式。祭灶通常由家中男人主持,女人不得參與其中。午夜前于灶間點香燭,供上麥芽糖,目的是為了讓灶君吃了粘住嘴,可以少說話。然后,自灶間至大門外向空中撒拋“馬草料”以喂灶馬,口中還要念叨:“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此舉就為“送灶”。
祭灶完畢,開始掃塵,所謂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塵”寓意著一年間所做的壞事和罪惡,必須要清理掉。民間流傳“要想發(fā),掃十八;要想有,掃十九”的說法。而“塵”與“陳”諧音,新春掃塵有“除陳布新”之涵義,這一習俗寄托著人們破舊立新的愿望和辭舊迎新的祈求。春節(jié)的喜慶活動準備從這一天拉開了序幕。
“年關(guān)”難過年年過
過去,春節(jié)對富人來說是真正意義上的過年,而對窮人來說則是“過關(guān)”。欠了一屁股債務(wù)的窮人這時候可不好過,在過年前幾天就開始被債主逼債了。一般窮人在年三十的時候為了躲債帶點吃的去外面躲起來,等到年初一一大早放心地回家,這時候遇見債主也不會被催債的,彼此見面了還會相互拱手拜年。合肥以前有一首《避債謠》也很有意思:“二十四,我發(fā)誓;二十五,找老姑;二十六,找老舅;二十七,不要急;二十八,正設(shè)法;二十九,沒到手;三十不碰面,初一見面拱拱手?!迸c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現(xiàn)在一到年關(guān)時,到處躲的是一些老板富人,而到處追債的是一些可憐的農(nóng)民工。
轉(zhuǎn)眼到了除夕,合肥人將這一天視為全家人大團聚、共慶共樂的日子。過去的時候,在這一天,商鋪都會早早開門,中午即休市關(guān)門,而其他做生意、做買賣的,也會在午后打點好收市回家過年。手工業(yè)者,通常于午后就將工具等收拾妥置,表示一年的活計全部結(jié)束,只待過年,同時也借著年節(jié)的休整時間,把新的一年好好地籌劃謀略一番。若是在異地他鄉(xiāng)謀生計的,除非是沒有辦法,一般都要在這一天趕回家過年,即使在外沒有掙到錢,只要平平安安地回家,父母妻兒也都歡歡喜喜。
貼春聯(lián)很有講究
每家在吃年夜飯前要貼好春聯(lián),用大紅對紙寫上“?!弊?,倒貼于門頭、窗戶、大門兩邊,有的還將福、祿、壽三字聯(lián)綴書寫,寓意多福、多壽、多財;過去合肥老年人的房門口一般貼上“老漢千年壽,參松萬古青”。而在灶臺、櫥柜、禽畜籠舍等處書寫一些吉祥話,比如“五谷豐登,六畜興旺”之類,這叫貼“小紅聯(lián)”。
商鋪店家則在打烊后張貼,這貼春聯(lián)也是有講究的,一些比較忌諱的商家在貼春聯(lián)時會非常注意,不能觸犯眾怒,解放前在合肥的安慶路上有家藥店的門口就貼了一幅“但愿世人壽,何妨生意興?”的對聯(lián),至今讓牛老記憶深刻。
過去合肥雙崗是有名的棺材一條街,稍微有點文化的棺材店的老板在過年貼春聯(lián)的時候會貼上諸如:“去歲生意蕭條,今年業(yè)務(wù)更差”,這就讓人看了很舒服。這樣的店家在過年期間也會有一些市民沖著“棺材”(升官發(fā)財)二字前去看看。而一家無德的棺材店因為貼了“生意興隆通四海,財源廣進達三江”這樣的春聯(lián),引發(fā)眾怒,遭遇了市民的潑糞。
貼完春聯(lián),吃年夜飯前還要祭神拜祖。家主點香燭,上供香茶一杯、米飯一盞加紅棗兩粒,于“天地師”、“祖宗”牌位前,虔誠三拜,又向灶間、門外、路口、井壇等處,各置香一炷,分別祭拜和迎請“灶神”、“門神”、“土地神”、“井神”,一起過年,以示不忘先祖及祈求神靈的護佑之意。
守歲還有紅包拿
燃放完爆竹煙花之后,舉家圍坐享受一年中人聚得最齊、菜肴最豐富、氣氛最熱烈的一次“團圓飯”?!皥F圓飯”的“十大碗”必有和氣菜(用各種菜絲配成,寓意和氣)、安樂菜、豆腐果燒肉、油炸圓子、元寶魚,那是家人對“十全富貴”、“四季安樂”、“合家團圓”、“年年有余(魚)”的美好寄托和祝愿。
吃過年夜飯,守歲也就開始了。相傳在遠古的洪荒時代,有一種兇惡的怪獸叫“年”,這“年”專在年三十的晚上出來作祟,禍害鄉(xiāng)親。于是,人們?yōu)榱硕惚堋澳辍?,這一天夜里就不睡覺,并喝酒壯膽,坐等天亮,到年初一才敢出門。晚輩要向長輩辭歲,磕頭拜年,祝長輩健康、快樂、長壽。長輩則會祝晚輩茁壯成長,早成棟梁之材,并當場給晚輩(一般指未成年人和沒有單獨成家的兒孫)壓歲錢,也有的在孩子們熟睡后,把壓歲錢和方片糕放在他們第二天早起要穿的新衣、鞋內(nèi),以“糕”和“錢”的諧音來祝愿孩子們來日步步登高、前程似錦。給孩子壓歲錢,在數(shù)額上也是“給雙不給單”。
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歡樂后,家人相繼洗漱入睡,這時家主點燭焚香,向門神三揖,守歲迎接新年的到來。許多人家喜歡在歲序更新的子時正中(零點)搶在周圍鄰居前放“頭炮”,以圖贏得新年的“頭彩”。
正月初一凌晨,雞鳴而起,家主點燃香燭,再次拜祭“神靈”和“先祖”,然后向“門神”虔誠三拜,即是新年的首次“開門紅”。開大門后,家主照樣于門外、路口、井壇等處置香,供奉各路神靈,隨后開始點燃爆竹,共慶新年的到來。大年初一一般只是至親和近鄰相互拜年,年紀大的老人還要去寺廟燒香敬佛,祈求闔家平安、幸福。拜年作為春節(jié)的重要交往活動,在初三到初四形成高潮,至十五才漸漸結(jié)束。
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家家戶戶張燈結(jié)彩吃元宵。而此前的正月十三為了檢查家中扎制的花燈亮不亮、好不好看,晚間要試燈,各家各戶都做米面餅,稱之為“試燈粑粑”。入夜,街市上舞獅子、玩龍燈、踩高蹺、行旱船等,處處鑼鼓,處處花燈,人聲鼎沸,盛況空前。
年味未淡日子更甜
轉(zhuǎn)眼就要到春節(jié)了,過年的腳步聲越來越近了?,F(xiàn)在好多年輕人常感嘆年味淡了,其實也可以換一種新思維,仔細想想其實不是年味淡了,而是我們的日子甜了。前些年每到過年,牛老就會不由自主地把眼前過年的情景與舊時“吃過臘八飯,就把年來辦”的情景相比較,小時候那種祭灶爺、掃房子、糊窗戶、蒸饅頭的氛圍時常出現(xiàn)在眼前,認為那樣才是過年?,F(xiàn)在想來,舊時所謂的年味,其實不過是一些年俗而已,是自己的一種懷舊情懷。
如今,打個電話,發(fā)個短信,寄張賀卡,聊聊QQ,所有的親情表達都能如愿。輕輕松松傳情感,省出時間看春晚,唱卡拉OK、打牌、跳舞、逛商店,其實這樣的年味,也是與時俱進的?,F(xiàn)在人流行年夜飯去酒店吃,都是很好的方式,因為很省事享受得很。采訪中,牛老表示,所有這些都是形式上的變化,是隨時代與社會變化而變化,究其實質(zhì),并無變化。
老合肥的年俗一二
進入冬季,合肥人就開始家家準備腌制咸貨了,傳統(tǒng)品種有,咸鴨、咸雞、咸魚、咸肉、咸蛋、雪里蕻、蘿卜干、各種干菜等等。
合肥過臘八,家家煮臘八粥。僧舍寺廟也會舍臘八粥。
掃除又稱“掃塵”或“掃房”。從“臘八”起,人們就開始掃除,直到臘月甘三前后才掃除完畢。民間多于臘月廿四為掃除日,有民諺曰:“臘月二十四,撣塵掃房屋”。民間認為鬼神到了臘月有的歸天,有的歸地,他們將離開人間。如果人們不從身上到屋里,翻箱倒柜,徹底打掃一下,就會留有塵埃,也就有鬼神躲藏之所,所以,必須掃除。并且掃除還必須根據(jù)歷書,選擇吉日良辰,以防止與鬼碰上。合肥城里大部分在臘月二十四開始掃塵,但是北城多是臘月十八,十九。
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小年是整個春節(jié)慶?;顒拥拈_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除此之外,還有吃灶糖的習俗,有的地方還要吃火燒、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合肥本地在二十三過小年,到江南,例如蕪湖,安慶等地都是二十四過,但是到湖北宜昌等地,又變成二十三過小年了。很有意思。
合肥本地是二十三過小年,本日是祭祀灶王之日。鄉(xiāng)下慣于今日在灶頭帖灶王神像,或用紅紙寫“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樣的小對子帖上,實在無錢的,就找一張紅紙?zhí)?,也算?yīng)節(jié)了。當日,慣于糖在灶王神像的嘴巴上粘一粘,防止灶王爺上天亂講話。
合肥市里有習慣用青菜豆腐鎮(zhèn)鍋一說,以求得來年五谷豐登,鍋灶不空;
大年二十九晚上,合肥人就要把年三十晚上的飯菜都準備好,尤其是圓子,要炸好備用。炸圓子做糯米飯的時候,特別忌諱小孩在邊上亂講話,這個時候,門口的紅燈或者燈籠都應(yīng)該掛上去了;
大年三十,合肥人以前都在晚上吃年夜飯,現(xiàn)在有的都改到中午了。即是除夕,又是接灶神回來的日子。大放鞭炮。舊時有富人除夕都富,互比放鞭炮的。
晚上吃年夜飯之前,即下午,就要先把年紙燒了,給地下的先人燒紙錢。回家洗手凈面,帖春聯(lián)、門神、福字(倒貼),在鄉(xiāng)下,豬圈、雞籠、鴨寮里要貼“六畜興旺”,谷倉、稻扎子、稻籮上要貼“五谷豐登”等等。晚上吃年飯之前,要給祖宗先人、各路神仙上香,點紅燭,放鞭炮,再開席。
菜品以咸貨為主,伴以青菜豆腐,錢串子、元寶魚、圓子等。取連連有魚、平平安安、開年發(fā)財、團團圓圓的說法,主要是討個吉利。
年飯不吃完,要在碗底留一點,叫做留倉底或鍋底。小孩這天要是亂講話,大人會講“太公在此,百無禁忌”。又有用草紙擦小孩嘴巴的,意思就是警告小孩不要亂講話。
現(xiàn)在時代發(fā)達了,吃年飯之前就有電話拜年的。
晚上吃完年飯,大家熱熱鬧鬧,看聯(lián)歡晚會或者打打牌。一家人要守歲,過完十二點才能休息。三十晚上是不關(guān)燈的。
民間傳說三十夜晚,只要有恒心,一定會等到老天爺?shù)拈|女打開南天門向人間賜福的時候,如果早睡就沒有福了。人們懷著美好的愿望,每年臘月三十夜,全家一起聊天不休,趁此享受天倫這樂。主婦也要擺好香案供上祭品,通夜秉燭,上香5遍。是夜禁大聲喧嘩,以免驚動神靈;禁開箱柜,以免跑財;禁照鏡子,拿木梳,以免見"鬼";禁見刀剪,以免破家;禁掃地,以免金銀外流;禁倒尿盆,以免污穢神靈。三十晚上要丟剩飯,叫隔年飯。初一早起也要丟剩飯,以兆吉慶有余。后來熬年增加了新的內(nèi)容,很多人家聚集在電視機旁,觀看精彩的電視節(jié)目,將近子時12點,各家的青年右手掂著鞭炮,左手拿著火,右腳跨門外,左腳踩門里,眼觀電視屏,擺開搶點頭響炮的架式。電視屏上12點一到,隨著悠揚的鐘聲,千家萬戶的鞭炮聲齊鳴,沖天炮、煙花等各種彩炮將天空點綴得五光十色,眼花繚亂。
合肥本地有三天年一說,即正月初一、初二、初三。這三天是正年,規(guī)矩很多。
初一早上,是開大門。大門開的越早,就表示來年年成好。開大門要放鞭炮,劈里啪啦的很熱鬧,而且往往是一呼百應(yīng),很有意思。初一早上,要吃面條。我家習慣是用三十晚上余下的雞湯,下面。吃的是掛面。實在不行,筒子面也可以。初一外出拜年第一天。新年的初一,男人們都早早起來,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齊齊,出門去走親訪友,相互拜年,恭祝來年大吉大利。舊時拜年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是同族長帶領(lǐng)若干人挨家挨戶地拜年;有的是同事同僚相邀幾個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賀,稱為“團拜”。由于登門拜年費時費力,后來一些上層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貼相互投賀,由此發(fā)展出后來的“賀年片”。
春節(jié)拜年時,晚輩要先給長輩拜年,晚輩要給家中老人磕頭。祝長輩人長壽安康,長輩可將事先準備好的壓歲錢分給晚輩,據(jù)說壓歲錢可以壓住邪祟,因為“歲”與“祟”諧音,晚輩得到壓歲錢就可以平平安安度過一歲。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此記載見于《燕京歲時記》;另一種是最常見的,即由家長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壓歲錢可在晚輩拜年后當眾賞給,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著時,由家長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頭底下?,F(xiàn)在長輩為晚輩分送壓歲錢的習俗仍然盛行。不過現(xiàn)在有種不好的現(xiàn)象,就是給壓歲錢互相攀比,小孩子又不知道節(jié)制,胡亂花錢,所以各位回家給壓歲錢時候千萬要注意,就我知道,已經(jīng)有很多人因為過年要給小孩子壓歲錢而頭疼了,一百拿不出手,五百給不出。難啊。家里有小孩的也要注意,要讓小孩養(yǎng)出存錢的好習慣,不要由著小孩性子花,手腳花大了,頭痛就在后頭了。
拜年要帶禮品的。以前是習慣兩條糕,一袋糖。后來又加上一盒雞蛋糕?,F(xiàn)在多是煙酒水果,越高檔越好了,人人都追求高檔,求面子。
走親戚的次序是:外甥走姥姥家,閨女攜婿走娘家,然后是去姑、姨、姐家。除特殊情況外,都要回拜。合肥年初一一般都是到叔父、本家長輩家去拜年;初二到岳父母、舅舅家拜年。從初一到十五,基本都是以拜年為主。
三天年一過,有的人家就開始外出打工了,現(xiàn)在只放七天十天左右,在以前,過完正月十五,才算年。不過也有這么一說,要是誠心拜年,就算拜倒二月二,也不算晚。
正月初二舉行財神祭,各家尤其是生意人家一大早就給財神(供在家里的)供上祭品,焚香拜祭。以前合肥還有人特地到財神廟去參拜。燒完香后便會把神前的元寶帶回家,用紅布包起來藏在床下,以示會發(fā)財。
初四合肥送年。一般晚上舉行送年儀式,是送諸神和祖先回天。
初五這天舊俗合肥春節(jié)期間大小店鋪從大年初一起關(guān)門,而在正月初五開市。俗以正月初五為財神圣日,認為選擇這一天開市必將招財進寶?,F(xiàn)在也有選擇初六,初八開業(yè)的,也是求六六順,八八發(fā)的諧音吉兆。
初七不出門,初八出門不回。七不出八不歸。
正月十三楊公祭。諸事不宜。小孩不給在外游蕩。這有兩種說法,一是說祭祀楊家將里的楊業(yè)楊老令公。二是古時有個老者叫做楊公,此人有十三個兒子,有天晚上閻王托夢給他,說要讓他的兒子在十二個月里都死光,而且是每個月死一個。楊公就笑,我有十三個兒子,一年只有十二個月,我看你讓安排。結(jié)果結(jié)果從那天開始,閻羅王每28天讓楊公死一個兒子,一年內(nèi)分別死完,這十三個日子是陰歷正月十三、二月十一、三月初九、四月初七、五月初五、六月初三、七月初一、七月二十九、八月二十七、九月二十五、十月二十三、十一月二十一、十二月十九。以后每到這些日子,楊公都會給兒子祭祀,所以后人將陰歷正月十三及相關(guān)日子稱為“楊公祭”。還有一種,是我小時候祖母給我講的,說是正月十三,是趙宋皇帝將楊家將滿門抄斬的日子,后來老百姓便于年年此日祭祀楊家滿門忠烈。不過我未在史書中找到楊家被抄斬的資料,估計是老人聽大鼓書或者看戲得來的吧。
正月十五是元宵節(jié),又名上元節(jié)、元夕節(jié)、燈節(jié)。歲時雜記》說,這是沿道教陳規(guī)。道教稱為“上元節(jié)”,七月十五為“中元節(jié)”,十月十五為“下元節(jié)”,合稱“三元”。關(guān)于元宵節(jié)的來源,有許多傳說,不外乎與先秦宗教信仰及后世道教信仰有關(guān)。蓋正月十五為道教天官大帝圣誕。民間年畫中的“天官賜?!眻D便是對天官大帝的信仰。自道教形成后,元宵節(jié)(上元節(jié))成為普天下黎民庶士與道教徒共度的節(jié)日。這一天,道觀均要設(shè)壇醮神,祈福迎祥;民間則有“鬧元宵”、“鬧花燈”、“祭門戶”、“迎紫姑”等民俗活動。
過元宵節(jié)在合肥呢也算過年,正月十五元這天,合肥有燈會,放燈,猜謎,吃元宵。元宵里包一枚硬幣,誰吃到誰來年就發(fā)財。不過現(xiàn)在好多人覺得在里面放硬幣不衛(wèi)生,即使夾到了,也不吃。不過這個習慣還是有的。
合肥北城民俗風俗
臘月八日家家戶戶要吃傳統(tǒng)的臘八粥。在這一天,也是許多人選擇娶媳婦的好日子。過去結(jié)婚,新娘都是等天黑了才進門我(現(xiàn)在過了中午12點就可以過門了),并且要跨過燃燒著的芝麻秸,寓意祛病消災(zāi),婚后日子紅紅火火、節(jié)節(jié)升高等。新娘在娘家等待接親時,腳不能直接粘地,而是要把腳放在篩子上,由自己的兄弟背出大門。傳統(tǒng)上,新進門的媳婦要三天以后才能回娘家,這三天不能吃婆家的飯菜,食物都是從娘家?guī)淼摹?/span>
臘月二十三是傳統(tǒng)的小年,也就是祭灶王爺?shù)臅r候。百姓把家里的掃把放倒在地上,以求來年養(yǎng)殖的雞鴨成群;家里的大門一直開到晚上十二點,等灶王爺進家。
一般百姓會選擇在臘月二十三之前掃塵。有俗語“要想發(fā),就掃八”,所以很多人在臘月十八那天掃塵。
吃的方面也很有講究。北城居民喜歡腌咸貨,有咸雞、咸鴨、咸魚和腌香腸等。臘月底多數(shù)家庭會做各種各樣的圓子,例如山芋圓子、糯米圓子還有掛面圓子,都很好吃。因為是油炸的,一直可以吃到正月,意味團圓美滿。年三十的年夜飯有幾道傳統(tǒng)的菜,都被賦予了人們美好的愿望:紅燒鰱魚,但是這道菜在年三十是不能吃的,等到正月十五才能吃,象征年年有余(魚);粉絲燒胡蘿卜,這道菜被形象的稱作“錢串”,寓意大富大貴;青菜豆腐,指平平安安。值得注意的是,年三十在吃糯米飯時,不能將其全部吃完,要稍微留一點,叫做“留倉底”,希望糧食豐富、年年有余。大年初一早上,有的人家吃餃子,有的人家吃元宵。做元宵時,會包一枚硬幣在里面,吃到包硬幣的元宵的人在新的一年里會很幸運。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除了吃元宵外,家里還會做蔥白炒飯,叫“炒秧根”,希望來年豐收。
在農(nóng)村有句話叫“正月好過年,二月好賭錢,三月好看戲,四月好做田?!?,也就是說從進入臘月底開始,農(nóng)村人家基本停止了生產(chǎn),主要都在為過年做準備。年初一一般都是到叔父、本家長輩家去拜年;初二到岳父母、舅舅家拜年。從初一到十五,基本都是以拜年為主。如果前一年家里有長輩去世,晚輩年初前三天是不能出門的,且在門上貼黃色的對聯(lián),第二年是藍(紫)色對聯(lián),到第三年才能貼紅色的。
長豐縣水家湖鎮(zhèn)附近風俗
臘八也過,不過不是很重視。
臘月要掃塵:俗諺“要想發(fā),掃十八,要想有,掃十九;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要放燒香、鞭炮。貼灶王爺神像,祭灶,祭祀灶王爺,準備糖糊住灶王的嘴?!吧咸煅院檬?,下界保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