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錦匠人賀斌正在織錦。
燒陶老人羊拜亮捧著自己心愛的陶罐。
柬埔寨還保留著原始的黃蠶制作工藝。
銅爐匠人陳巧生的每一個“巧生爐”都是精品。
除了林志玲擔任旁白,整個紀錄片里沒有大牌明星、沒有流量鮮肉。或許是把省出來的經費都用于制作,紀錄片的質感完全可以媲美院線電影。這或許也為網絡節(jié)目的未來,找尋到了“把制作還給制作”的可能性。
提倡“工匠精神”是反商業(yè)的自省
《咬文嚼字》雜志在評選2016年十大流行語,“工匠精神”赫然其中,隨后又極其高效地沾染上了網絡的熱度,可謂既出生于“廟堂之高”,也占據了“廟堂之遠”。
對于匠人和工匠精神的弘揚,理所當然地促成了一批此類主題的文化作品的應運而生。《了不起的匠人》(以下簡稱《匠人》)就是其中之一。這部紀錄片在2016年6月21日正式首播。在收獲了高評價(豆瓣評分8.5)和高點擊量之后,第二季也已經于今年4月18日在優(yōu)酷網上線。
80、90后們也許還記得磨刀匠和剃頭匠,這大概是我們童年的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兩類匠人。磨刀匠們敲出的叮叮當當的聲響和吆喝,剃頭擔子后面水壺蒸騰出的熱氣都曾是我們童年里最愉快的回憶之一。隨著商品化程度的不斷提高,磨刀匠已經漸漸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剃頭匠則成為了發(fā)廊里的Kevin或是Jonny,于是這些記憶最終也只是成為了記憶,并將在記憶深處漸漸被遺忘了。
剃頭匠和磨刀匠的消失尚且還在我們的視野范圍內,他們可以被視為商業(yè)化對傳統(tǒng)手工業(yè)沖擊帶來的浪潮中的兩朵較幸運地被看到的浪花。而更多的浪花,則被掩埋進了資本的大海之中。
然而商業(yè)化帶來的生活方式的同質化,可以讓我們更幸福嗎?物質生活極度富余的當下比過去更值得留戀嗎?這大概是大多數的當代人反復困惑的問題。木心先生的《從前慢》在近幾年火遍了微信朋友圈,“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的詞不僅美麗,更是描繪出了當代人內心深處無法回歸的期盼。
實際上,不管是《我在故宮修文物》、還是《匠人》,這些節(jié)目想向大家展示的都是一類人,他們是手藝精湛的工匠,他們“一生只做一件事”。這樣的人生和“一生只愛一個人”一樣,因為罕見和不可能,對觀眾產生了極強的吸引力。對于“匠人”與“工匠精神”的提倡,正是對于當下的生活的疑問,對于商業(yè)社會的自省。
《匠人》表達的不僅是“匠”,更是“人”
《匠人》的第一季介紹了二十位匠人,以西藏紡織匠人益西德成開頭,上海旗袍匠人褚宏生結尾,中間陸續(xù)介紹了團扇匠人、角弓匠人等。在第二季已經播出的四集影片中,節(jié)目組又分別展現了制陶匠人、蜀錦匠人、染織匠人和銅器匠人的技藝與生活。從對節(jié)目的選材來看,《了不起的匠人》的野心并不僅僅在于對匠人與其匠心的展示,更是對傳統(tǒng)文化復歸的呼喚。
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提倡可以說是近幾年國產人文類節(jié)目的主題,不管是綜藝還是紀錄片,傳統(tǒng)文化已經越來越多地被關注,也越來越多地走入了大眾視線的中心。事實上,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關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自省,是一種回歸。前不久央視《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及其在網絡上引發(fā)的熱議,展現出了年輕人對于傳統(tǒng)文化的接受與熱愛?!督橙恕返淖呒t也印證了這一點。
作為同類型的節(jié)目,《匠人》不可避免地多次被和《我在故宮修文物》相比較。相比后者,《匠人》在攝影、音樂和文案的編輯上更加成熟。有意思的是,相比以往由央視等傳統(tǒng)媒體主導的同類型紀錄片,《匠人》不管是從題材的選擇上、文案的敘述上,乃至配樂,卻是更為年輕。唯一出場的明星是林志玲,但她也僅僅擔任旁白。向來被認為嚴肅的紀錄片用了嗲嗲的旁白解說,也是新鮮有趣。
在每集《匠人》的片尾,都會出現一段“匠人語錄”。倘若仔細品讀這些“語錄”就會發(fā)現,這些凝練而深沉的話語不僅是對一門技藝的總結,更是對“匠人”們一生的概括。這樣的意圖在講述輪島漆器匠人坂本雅彥的故事中,被一句看似不經意的話語給點破——“了不起的不止技藝,更是生活”?!督橙恕废肱臄z的,從來不僅是“匠”,更是“人”。
作為一部微紀錄片,《匠人》卻有著一個格外擅長講故事的團隊。《匠人》不疾不徐地講述著一個個人、一戶戶家庭、一門門技藝的故事,講述著他們的希望與焦灼、講述他們的從前與當下。許多紀錄片揮之不去的“科普感”在《匠人》中很難找到,柔軟和清新是這一部紀錄片給人最大的感受。《匠人》展現出的成熟拍攝技藝和嚴謹敘述態(tài)度,本身就和其節(jié)目的主旨相契合。
在多數浮夸、喧囂的網劇和網綜中,這樣安安靜靜、平實質樸的節(jié)目顯得格外珍貴。除了林志玲嗲嗲的配音(竟然不覺得違和),整個紀錄片里沒有大牌明星、沒有流量鮮肉,或許是把省出來的經費都用于制作,紀錄片的質感完全可以媲美院線電影。這或許也為網絡節(jié)目的未來,找尋到了“把制作還給制作”的可能性。
□陸正韻(北大中文系碩士)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