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平肝潛陽、益氣化痰法治療高血壓病眩暈

中醫(yī)學認為,眩暈病機為肝陽上亢、痰濁中 阻、肝腎陰虛,因而多從肝、脾、腎三臟論治 [1 ] 。 有研究通過聚類分析法總結(jié)高血壓病眩暈患者的證 候規(guī)律,發(fā)現(xiàn)主要以肝陽上亢、氣虛、腎虛為主, 可兼夾痰濁、痰熱、血瘀因素,其中兼痰濁與瘀血 證候臨床多見 [2 ] 。眩暈常呈虛實夾雜之象,且病 性以虛為多,氣虛血虧、髓??仗?、肝腎不足屬 虛,而痰濁中阻、瘀血阻絡(luò)、肝陽上亢則屬實。根 據(jù)五臟相關(guān)、五行相生相克理論,眩暈雖病位在 肝,但關(guān)乎他臟。早期以風陽上擾多見,中期主要 為痰濁上蒙、氣血虧虛,晚期則多以虛損為主,陰 陽兩虛,氣血同病,五臟受損,痰瘀互結(jié) [ 3 -5 ] 。臨 證謹守 “變動在肝、根治在腎、關(guān)鍵在脾、旁及心 肺”的病機特點,分別施以平肝、補腎、寧心等法。

1 平肝瀉火,熄風和陽

肝為將軍之官,體陰而用陽,體陰以藏血,用 陽以主疏泄,有剛臟之用,喜條達而惡抑郁。臨床 治療眩暈的一個重要原則即是恢復肝體陰用陽的生 理特性。正如 《臨證指南醫(yī)案》所言 : “肝為風木 之臟,因有相火內(nèi)寄,體陰用陽。其性剛,主動主 升,全賴腎水以涵之,血液以濡之,肺金清肅之令 以平之,中宮敦埠之土氣以培之。則剛勁之質(zhì),得 柔和之體,遂其條達暢茂之性,何病之有?”清代 王旭高 《西溪書屋夜話錄》對柔肝之法亦有論述, 曰 “熄風和陽。如肝風初起,頭目昏眩,用熄風 和陽法,羚羊、丹皮、甘菊、鉤藤、決明、白蒺 藜,……如熄風和陽不效,當以熄風潛陽,如牡蠣、 生地、玄參、女貞子、白芍、菊花、阿膠,即滋肝 法是也” 。現(xiàn)代社會人多浮躁易怒,易致肝氣郁結(jié), 最終導致肝失柔和條達之性,加之肝血隨年齡增長 日趨匱乏,肝體陰用陽的生理功能易出現(xiàn)紊亂。

本病前期或早期應重視平肝柔肝,即滋養(yǎng)肝 體、疏泄肝氣,恢復肝體陰用陽之用。若有思慮勞 身勞心過度,風陽內(nèi)擾,用酸棗仁湯之類; 若由動 怒郁阻,痰火交熾,則用二陳湯、龍膽、蘆薈之 屬。風木過動必犯中土,則嘔吐不食,法用泄肝安 胃,常用四逆散或逍遙散加素馨花、合歡花、佛 手、香櫞、生麥芽等,以疏肝解郁、暢通氣機而順 肝用; 化裁六味地黃丸、四物湯加枸杞子、菟絲子 等,以養(yǎng)肝陰、滋陰潛陽而復肝體。

2 補腎填精,活血化瘀

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腦為髓之海。眩 暈以老年人多見,年高腎精虧虛,髓海不足,無以 充盈于腦,正如 《靈樞·海論》所言 : “腦為髓之 海,其輸上在于其蓋,下在風府,……髓海有余, 則輕勁多力,自過其度; 髓海不足,則腦轉(zhuǎn)耳鳴, 脛酸眩冒,目無所見,懈怠安臥” 。 《景岳全書· 雜證謨》亦有論述,曰 “頭眩雖屬上虛,然不能 無涉于下。蓋上虛者,陽中之陽虛也; 下虛者,陰 中之陽虛也” 。這里 “陰中之陽虛也”即是指肝腎 虧虛,水不涵木,陰不維陽,陽亢于上,或氣火暴 升,上擾頭目,而致眩暈。然臨床上,眩暈病機常 表現(xiàn)為虛實夾雜,誠如 《景岳全書》所載 : “眩運 一證,虛者居其八九,而兼火兼痰者,不過十之一二耳” 。虛多為髓海不足,或氣血虧虛,清竅失 養(yǎng); 實則為風、火、痰、瘀擾亂清空,應施予補腎 填精益髓、活血化瘀治療,常選用六味地黃丸補腎 填髓、血府逐瘀湯活血化瘀。此外,考慮腎氣血陰 陽之偏損,辨證使用六味地黃丸 ( 腎陰虛) 、腎氣 丸 ( 腎陰陽虛) 、知柏地黃丸 ( 腎陰虛熱) 、右歸 丸 ( 腎陽虛) 、左歸丸 ( 腎陰虛) 等以填精益髓治 本。而對于血瘀證,在補益肝腎的基礎(chǔ)上,常加三 七、雞血藤、當歸養(yǎng)血活血,加川芎、降香、香附 行氣活血,加丹參、赤芍涼血活血,加桃仁、紅 花、三棱、莪術(shù)活血破血,加益母草、澤蘭活血利 水,加毛冬青、大黃解毒活血,諸法活用以活血化 瘀治標。

3 寧心安神,滋陰清熱

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心主神志,心寧眠安則 其余四臟有所主而不亢。朱丹溪 《脈因證治》云: “肝主藏血,陽火擾動血室,則夜臥不寧矣。 ”陳 無擇 《辨證錄》亦云 : “氣郁既久,則肝氣不舒, 肝氣不舒,則肝血必耗,肝血既耗,則木中之血不 能上潤于心。 ”因此,在眩暈的治療中應突出滋陰 清熱安神法,重視患者睡眠情況并囑監(jiān)測一天內(nèi)血 壓的波動,特別關(guān)注晨起血壓和睡前血壓。

高血壓病眩暈患者發(fā)生不寐時以陰虛火旺居 多。眠不安則煩躁,煩躁則肝氣郁結(jié),郁久則肝火 內(nèi)生,耗傷肝陰,肝血不藏,心血不濡,火熱擾神 而不寐。針對寧心安神、滋陰清熱法,以酸棗仁湯 合梔子豉湯加減。方中重用炒酸棗仁、生地黃以養(yǎng) 肝血而不燥; 梔子清瀉心肝火,淡豆豉解表除煩、 宣發(fā)郁熱,梔子配淡豆豉能散胸中之郁熱,實有交 通心腎之良功?;诂F(xiàn)代社會精神壓力大,過于抑 郁或煩躁,抑郁則肝氣不舒,煩躁則火旺傷陰,失 眠等引起晨起血壓升高,故重點在滋肝陰以顧肝 體,清降肝火以柔肝用,二方合用共奏滋陰清熱安 神之功。臨床在滋陰清熱安神的基礎(chǔ)上對癥加減用 藥,如心肝陰虧,合天王補心丹滋養(yǎng)心肝,或生脈 飲 ( 重用麥冬) 益氣養(yǎng)陰,或加女貞子、枸杞子 平補肝腎; 如平素易怒、肝氣郁結(jié),加用川楝子、 生麥芽疏肝,合歡皮、素馨花悅心; 如肝火過盛、 血壓甚高而致魂魄不安之重癥,輕則加生龍骨、生 牡蠣,中則加珍珠母、磁石,重則加朱砂、琥珀, 其余兼癥均變通活用。

4 降火止眩,益氣化痰

嶺南地處亞熱帶,濕熱交蒸,正如 《嶺南衛(wèi) 生方》所言 : “嶺南既號炎方,而又瀕海,地卑而 土薄。炎方土薄,故陽奧之氣常泄; 瀕海地卑,故 陰濕之氣常盛” 。再加今時之人,飲酒無度、嗜食 肥甘、饑飽常悖,長期于此,而漸生濕熱、寒濕、 氣虛痰阻三種病理體質(zhì)。如此外感時令之邪,內(nèi)傷 調(diào)攝不慎,濕邪困脾,脾失運化,痰濁內(nèi)生; 熱邪 耗氣,胃熱傷陰,脾胃升降失常,氣陰兩傷,脾失 健運,水濕停聚而成痰飲。痰郁化火,火邪化風或 外感風邪,風挾痰濁,清陽不升,上蒙清竅,腦竅 失養(yǎng),血壓升高,發(fā)為眩暈。

秉 《丹溪心法 》“頭眩,痰夾氣虛并火,治痰 為主,夾補氣藥及降火藥,無痰則不作眩,痰因火 動”之意,承鄧鐵濤 “補脾益氣、化痰止眩”大 法,認為痰如不夾風熱之邪,其性難于上攻于腦, 提出益氣化痰、降火止眩法治療眩暈,方用溫膽湯 及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加減。如臨證痰夾氣虛,常于溫 膽湯加五爪龍,半夏白術(shù)天麻湯加黨參,苓桂術(shù)甘 湯加黃芪等益氣化痰。痰熱者加僵蠶、竹茹、膽南 星; 風熱者加連翹、薄荷、桑葉、菊花; 肝火熾盛 者加車前草、夏枯草、龍膽。

5 內(nèi)外結(jié)合,善用膏方

內(nèi)治法和外治法相結(jié)合,即內(nèi)服中藥與外用針 灸、中藥浴足、穴位貼敷等通調(diào)。其常用的外治法 有中藥外敷法、中藥浴足法和吸入給藥法 [6 -7 ] 。外 敷法主要使用吳茱萸貼敷神闕和涌泉穴; 浴足法的 藥物主要有牛膝、鉤藤、丹參、當歸、烏藥、磁 石、石決明等,根據(jù) “上病下取”與足三陽、足 三陰經(jīng)脈運行理論,起到引血下行、引火歸元、交 通心腎的作用; 吸入給藥法以藥枕的形式為主,藥 物主要是菊花、夏枯草、天麻、薄荷等。高血壓病 眩暈是慢性病,需要長期治療,單純的湯劑治療往 往難以堅持,入秋后則可用膏方調(diào)治。在辨證論治 的前提下,組方標本兼顧,發(fā)病時重清、瀉,加用 清熱瀉火、利濕、潛陽類藥物控制血壓以治標; 緩 解時重滋補,常投以益氣養(yǎng)血補陰類藥物調(diào)補肝腎 氣血以治本 [8 ] 。

6 典型病例

患者,男,56 歲,2015 年 3 月 26 日初診。主 訴: 間斷眩暈、頭痛 2 年。2 年前覺頭暈頭痛,伴 眼花,面 紅 目 赤,煩 躁 易 怒,血 壓 最 高 180/ 110mmHg,偶伴胸悶。長期服用氨氯地平治療, 血壓控制良好,但平素仍偶有頭部悶脹感,休息欠 佳時頭痛。既往無特殊病史。查體: 脈搏73 次/min, 血壓 146/83mmHg,雙肺呼吸音清,心界不大,心 臟無雜音,雙下肢不腫。舌質(zhì)紅、苔黃,脈弦。西醫(yī)診斷: 高血壓病; 中醫(yī)診斷: 眩暈,證屬肝腎陰 虛、肝陽上亢。治以平肝潛陽、滋養(yǎng)肝腎為法,方 選天麻鉤藤飲加減。處方: 天麻 15g,鉤藤 15g, 川牛膝 30g,菟絲子 10g,萊菔子 15g,益母草 15g,紅絲線 30g,夏枯草 30g,石決明 30g。7 劑,每日 1 劑,水煎服。

2015 年 4 月 5 日二診: 患者眩暈、頭痛減輕, 血壓較平穩(wěn),口淡,腰痛,舌質(zhì)紅、苔黃微膩,脈 弦滑。前方去夏枯草之苦寒傷脾,加佩蘭化濕健 胃、芳香醒脾; 腰痛加杜仲補益肝腎、強筋壯骨。 處方: 川牛膝 30g,佩蘭 10g,菟絲子 10g,鉤藤 15g,萊菔子15g,益母草15g,紅絲線30g,鹽杜 仲 30g,石決明 30g。14 劑,每日 1 劑,水煎服。 2015 年 4 月 19 日三診: 血壓平穩(wěn),腰痛緩 解,偶有心煩、眠稍差,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弦 細。前方去石決明,加珍珠母平肝清肝、鎮(zhèn)靜安 神,再加淡竹葉清熱除煩。處方: 川牛膝 30g,佩 蘭 10g,菟絲子 10g,鉤藤 15g,萊菔子 15g,益 母草 15g,紅絲線 30g,珍珠母 30g,淡竹葉 10g。 7 劑,每日 1 劑,水煎服。

2015 年 4 月 27 日四診: 心煩、睡眠改善,血 壓穩(wěn)定,舌質(zhì)紅、苔薄黃,脈弦細。后以牛膝 10g、鉤藤15g、萊菔子10g、毛冬青15g、紅絲線 10g 代茶飲,間斷以吳茱萸外敷涌泉穴,另以牛膝 30g、鉤藤 30g、丹參 20g、當歸 20g、烏藥 15g、 石決明 30g 煎水至 2000ml 浴足。治療 7 天后患者 訴療效好,未訴不適。

按語: 患者首診時面紅目赤、煩躁易怒,乃 風、火擾亂,清竅失寧; 后又見腰痛,加之久病, 肝腎陰虛,水不涵木則陽亢于上,故本案辨證為肝 腎陰虛、肝陽上亢,正所謂 “無虛不作?!?,在瀉 實的同時應兼顧補虛,以調(diào)整陰陽。處方以天麻、 鉤藤、石決明平肝熄風降逆,佐以菟絲子滋腎以平 肝之逆; 因久病多瘀,加以活血之川牛膝、益母 草; 肝陽化火,故予夏枯草、紅絲線清肝瀉火; 同 時方中萊菔子長于利氣,又兼化痰之功,可降氣化 痰而止眩。全方補虛瀉實、潛陽熄風、清肝瀉火, 又兼化痰行瘀。復診時患者兼有口淡、腰痛、失眠 等癥狀,在原方基礎(chǔ)上加減化裁,最終諸癥向愈。 故臨證需謹守病機,用藥力求精煉,同時注重內(nèi)外 結(jié)合,每獲良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陸觀虎治療眩暈用藥經(jīng)驗
韋玉英主任醫(yī)師經(jīng)驗方(內(nèi)服藥)9首
劉渡舟,肝風證治:肝火動風;肝陽上亢;陰虛風動;肝風挾痰;濕熱在經(jīng),肝風內(nèi)動;肝風內(nèi)動,竄犯心包;脾虛風動;
高血壓
風、痰、虛性眩暈治法
震顫麻痹。鎮(zhèn)肝熄風湯加減:處方:天麻10克,鉤藤10克,石決明15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