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香薷散
香薷散方
香薷(去土)一斤,白扁豆(微炒)、厚樸(去粗皮、姜汁炙熟)各半斤。
上為粗末,每三錢,水一蓋,入酒一分,煎七分,去浮,水中沉冷,連吃二服,立有神效,隨病不拘時。
方用香薷發(fā)散利濕,厚樸化濕和胃,扁豆消暑和脾,共同發(fā)揮祛暑解表,化濕和中作用。《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所出的這首方,藥僅三味,看似平淡無奇,卻具有三大臨床特點。
第一,用途無法取代。暑之為病,多見發(fā)熱心煩,面赤氣粗,口渴汗多,頭痛尿赤等癥,臨床以白虎加人參湯、清暑益氣湯等治療。而暑病尚有另一種極為常見的類型,即內伏暑氣,而外為風寒所閉之閉暑證,表現為頭疼身痛,發(fā)熱惡寒,心煩口渴,無汗脘悶,脈浮,舌紅苔黃膩等,該證緣于暑熱之時,靜而得之?;蚓镁涌照{房,或汗出而電扇猛吹,或嗜食瓜果,或暴進冷飲,以致暑濕為寒邪所遏,寒束于表,皮毛閉塞。閉暑證屬暑病而非暑入陽明,感寒邪而系暑濕兼寒。這種清泄不可,發(fā)汗解表不能之證,為香薷散所正治。不僅如此,對于這種證型,可以說除它之外,沒有任何方可以取代。
第二,具母方性質。所謂母方,即在它的基礎上進行加減,可變生出多方的方劑。這種變生,隨之也更為具體地針對了母方證的病情變化。如香薷散證,見到熱渴明顯者,加黃連清暑,名四味香薷飲;減去扁豆,名黃連香薷飲,用治濕盛于胃;腹脹明顯,兼見便稀下利者,去黃連,加茯苓、甘草,名五物香薷飲;若中氣虛弱,汗出甚多者,加人參、黃芪、白術、陳皮、木瓜,名十物香薷飲;若面赤口渴,無汗惡寒,形似傷寒的暑溫證,宜香薷散去扁豆,加銀花、連翹、鮮扁豆花,名新加香薷飲。
第三,高度的時限性。本方僅用于暑夏季節(jié),春秋冬時從不使用。
三大特點都與本方君藥香薷緊密相關。方書都把香薷稱為夏日之麻黃,意思是都用以發(fā)汗解表,只是夏日陽氣盛而腠理開,即使寒邪束表,也不能用性峻之麻黃,只能用香薷。這樣說來,香薷與麻黃只是性峻與緩的關系,而這解釋不了麻黃四季可用,香薷獨宜于夏。況且與香薷一樣,同具辛溫解表而力遜于麻黃之藥多矣,如荊芥、紫蘇、防風、羌活等,但它們都四時可用,而為何香薷獨只用于暑日?答案只有一個,香薷是祛暑專藥。
香薷味辛,性微溫,無毒。有徹上徹下之功,能使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摶結之陽邪得解;解表而發(fā)越陽氣,能使為陰邪所遏之陽氣透達,頭痛、發(fā)熱、煩躁、口渴得除化濕而利水,能使腹痛腹瀉嘔吐諸癥得止,小便赤澀得以通利。凡此,無不反映香薷直入陽明、太陰暑邪為害之肺胃二經,直接針對暑邪致病,熱與濕甚等根本特點。因此,稱它為治暑圣藥絕不過譽,而明確它的這一藥性本質,是用好香薷散及其演變方之關鍵。
◎病案舉例
楊某,男,37歲。夏日炎熱,趕寫材料,揮汗不止,乃以電扇猛吹,集中精力書寫,長達三四個小時。當夜感頭痛身疼,咳嗽,次日以“上感”輸液,經治三日不效。來診時頭身痛而惡寒無汗,心中嘔惡感,尿短赤,舌質紅,苔黃厚而膩,脈數。診為閉暑證,處以香薷散加味:
香薷15g,生扁豆30g,厚樸30g,蒼術10g,紫蘇12g,桔梗12g,藿香梗12g,滑石30g,生甘草10g。
水煎,日1劑。
服完2劑來診。云服藥當晚,全身微微汗出,一覺醒來,頓覺頭身輕松,次日嘔惡消失,溲漸清長。惟大便四日未排,尚咳嗽,痰出不爽,上方加用瓜萎仁20g、浙貝15g、枇杷葉12g。服完3劑,諸癥悉除。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