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作賞析
贈劉景文
蘇軾
荷盡已無擎雨蓋,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
這首詩蘇軾作于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任杭州太守時。劉景文時任兩浙兵馬都監(jiān),已五十八歲。蘇軾視他為國士,向朝廷竭力保舉,劉景文才得到小小升遷。過了兩年,劉景文就死去了。蘇軾感劉景文人生坎坷遭遇,應當時景色作此詩。
詩人描繪了一幅殘秋的圖景:“荷盡已無擎雨蓋”曾經(jīng)一片碧綠的荷葉、嬌艷的荷花,現(xiàn)在它的莖再也不能舉起綠傘,遮擋風雨了;“菊殘猶有傲霜枝”獨立在稀疏籬笆邊的殘菊,雖然還留有余香,但葉子已落盡,唯有枝干傲然地在風霜中挺立。
荷葉從小如銅錢到出水展開,再到最后的殘損破敗才無法做擎雨的傘蓋,贊頌它完全地奉獻了一生; 用菊花枯萎了,枝還能傲霜獨立,來表明它們在嚴酷的環(huán)境中,還要有傲骨。 它們都有來過一世,便奉獻一生,絕不虛度的堅強傲骨。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不論是荷還是菊,雖然它們在夏、秋獨領風騷,但是到了初冬,不得不讓位于初冬驕子──橙和橘。
橘樹“經(jīng)冬猶綠林”“自有歲寒心”的堅貞節(jié)操,完全可以與荷、菊相比。至此,詩人才滿懷喜悅地提醒人們:請記住,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還在初冬時節(jié)。以此來激勵好友劉景文,雖然58歲人生暮年,但正是一生的好景。
作者的高明之處在于將對劉景文品格和節(jié)操的稱頌,不著痕跡地糅合在對初冬景物的描寫中。
因為在作者看來,一年中最美好的風光,莫過于橙黃橘綠的初冬景色,這正是58歲劉景文的人生寫照。勉勵他“老驥伏櫪,壯心不已”
這首詩融寫景、詠物、贊人于一體,借物喻人,贊頌劉景文的品格和節(jié)操。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橘樹和松柏一樣,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格和堅貞的節(jié)操。
科舉進士
宋仁宗嘉佑元年(1057年)蘇洵帶著兩個兒子蘇軾、蘇轍進了京都汴梁。
蘇洵帶來的《六國論》等一系列文章很快就震動了宋朝京都文壇。憑借卓越的才華成為了當時京師很多文人各種雅集中的座上貴賓。
嘉佑二年(1058年)新春正月,朝廷招考進士的春試開場了。試院門前紅燈高懸,一對銅獅雄踞兩旁,御林軍緊守大門,戒備森嚴。巳時,鐘鼓齊鳴,應試的舉子們一個個既興奮又緊張,各自奔入考座。只見高高的試臺上,掛著一塊大紅牌,上書七個斗方黑字———“刑賞忠厚之至論”,這就是試題。蘇軾、蘇轍參加了本次禮部主持的考試。
當時的主考官是大名鼎鼎的翰林侍讀學士歐陽修,副主考官是副主考官是梅摯、范鎮(zhèn)和編排評定官梅堯臣等。
當梅堯臣看完蘇軾的文章后,頓覺有“孟軻之風”,急忙呈送歐陽修。歐公接過一口氣讀完,不禁拍案叫絕:“好文章啊,當列第一!”說罷,提起朱筆就要點批。忽然,他心中一閃,這文章莫非是我的門生曾鞏所為?如選為第一,恐怕會招來議論和閑話。罷罷罷!于是,筆鋒一轉(zhuǎn),點了一個“第二”。閱卷結(jié)束,啟封一看,并非曾鞏之文,乃蘇軾之文。歐陽修后悔莫及,深感歉然。
接著禮部進行復試,蘇東坡以《春秋對義》獲得第一名。
巧用“想當然”
蘇軾寫“刑賞忠厚之至論”里面有一段論據(jù):“皋陶為士,將殺人,皋陶曰殺之三,堯曰宥之三。”意思是遠古堯帝的時候,皋陶為司法官,有個人犯罪,皋陶三次提出要殺他,堯帝三次赦免他。梅堯臣拿給歐陽修看。歐陽修曰:“此出何書?”梅堯臣曰:“我也記不得”歐陽修以為偶然忘記了,對此文大加稱贊。
蘇軾兄弟雙雙考上進士后,父親蘇洵帶他們到歐陽修府上拜見恩師。歐陽修看著兩位青年才俊,愛在心上,寒暄之后。 歐陽修問蘇軾:“你那篇《刑賞忠厚之至論》中說:堯帝、皋陶的事,出自何典?”蘇軾回答道:“在《三國志·孔融傳》注中。”蘇軾走了以后,歐陽修立即將《孔融傳》注細細地重讀一遍,卻沒有這個典故,十分納悶。下一次見面,又問蘇軾。蘇軾說:“曹操滅袁紹,將袁熙美貌的妻子賞賜給自己的兒子曹丕??兹趯Υ瞬粷M,說:‘當年武王伐紂,將商紂王的寵妃妲己賞賜給了周公?!懿倜柎耸乱娪谀谋緯?。孔融說:‘并無所據(jù),只不過以今天的事情來推測古代的情況,想當然罷了?!?,學生也是以堯帝為人的仁厚和皋陶執(zhí)法的嚴格來推測,想當然耳?!?/span>
歐陽修一聽擊節(jié)稱嘆,事后多次和人談起,說:“此人可謂善讀書、善用書,他日文章必獨步天下?!?/span>
當時的重臣歐陽修、韓琦、富弼等都以國士之禮對待年輕的蘇軾。 歐陽修在讀蘇東坡的謝書后,曾對人說:“讀軾書,不覺汗出,快哉,快哉!老夫當避此人,放/出一頭地,可喜,可喜!” 并預言說:“三十年后,世人更不道我也!”
蘇軾在中進士之時受到當時的文壇領袖歐陽修的大力褒獎,所以名聲迅速在京城圈里傳開了。 正當父子三人在京城受人矚目之時,家鄉(xiāng)傳來程夫人去世的消息。于是三人離京返鄉(xiāng)。
蘇軾先是回家奔母喪,丁憂一年,回京又參加了制科考試,考了一個百年賢良科二等,一百年來唯一一個。
入仕之初
宋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年僅25歲的蘇軾就被任命為陜西鳳翔府簽判,負責協(xié)助知府處理州內(nèi)事務。同時,他還具有大理評事的京官身份,掌管刑獄,主要負責案件審理工作。
蘇軾上任后,有同事為了對他表示敬重,尊稱他為“蘇賢良”。鳳翔太守陳希亮(字公弼),聽了大怒,使蘇軾十分難堪。蘇軾寫的公文,他也毫不客氣的涂抹刪改,一次不行,三四次地往返修改,這在以文章天下第一的蘇軾看來,無法忍受。因此對知府不敬,開會不來,罰銅八斤。蘇軾憋了一肚子火。
陳希亮造一座凌虛臺,以望終南山,請?zhí)K軾作記,蘇軾乘此機會好好諷刺了頂頭上司一把,這口氣出去了,好爽!
陳太守讀過《凌虛臺記》的稿子后淡淡一笑,說:一字不改,并吩咐刻在石上。
陳希亮是眉州人,蘇陳兩家原是數(shù)代世交,論輩分,且比蘇洵還長一輩,“吾把蘇洵當兒子看,把蘇軾當成孫子看。平日里故間不給他好臉色,因為他年少突然獲得大名,害怕他自滿驕傲,那不是我樂意看到的”
多年之后,蘇軾受其子陳慥zào之請,為作陳公弼傳,其中有一段說:“軾官于鳳翔,實從公二年。方是時年少氣盛,愚不更事,屢與公爭議,形于言色,已而悔之?!?/span>
一個得志的年輕人有多可怕,又是多么的危險。自認為自己有才能,對上級領導產(chǎn)生輕慢之態(tài),對同事有驕傲之色,你還有好果子吃嗎? 多虧蘇軾遇到的是蘇家的世交,這位陳太守是出于愛護他的目的才多給他挫折教育。
蘇洵——二子名說
蘇洵寫過《名二子說》解釋蘇軾、蘇轍名字的由來,以此來告誡他們?nèi)绾巫鋈恕?/span>
“軾”指車廂前端供手扶的橫木。輪輻蓋軫,皆有職乎車【車子的輪子、輻條、車蓋、軫木(車廂底部四面的橫木),就像各有職分,不可或缺】 ,而軾獨若無所為者?!局挥熊嚽暗妮Y木沒有實際用處?!侩m然,去軾,則吾未見其為完車也?!炯词惯@樣,去掉軾,就算不得一輛完整的車了】軾乎,吾懼汝之不外飾也?!据Y?。∥液ε碌氖悄氵^分顯露自己而不會掩飾外表。】
“轍”指車輪碾過的痕跡。天下之車莫不由轍,而言車之功者,轍不與焉?!咎煜滤械能嚩紡能囎哌^的痕跡——轍上軋過,而講到車的功績,卻從來不給轍算上一份?!侩m然,車仆馬斃,而患亦不及轍,【即使這樣,假如車倒了馬死了,而禍患也不殃及到轍?!渴寝H者,善處乎禍福之嘩也?!具@樣來說,轍是最善長處在禍福之間啊】轍乎,吾知免矣。【阿轍??!雖然沒有福分卻可以免除災禍,我也就放心了?!? 這是說蘇轍的
王安石與蘇軾的交鋒
北宋是趙匡胤從人家孤兒寡母手中搶來的。美其名曰:黃袍加身。大宋皇帝都重視文官,輕視武將,因為怕重蹈覆轍。 因為這一點,邊界上的遼、西夏、契丹、金這些少數(shù)民族就開始侵擾。朝廷打一次賠一次,文官又多,所以國庫空虛。宋神宗繼位后給官員連升三級的賞錢都發(fā)不出來。繼位大典的禮服都沒有,只發(fā)穿軍服。
仁宗皇帝時期,王安石就向仁宗皇帝上了著名的萬言書,并未引起仁宗皇帝的重視。王安石在地方官任上任職。 神宗即位后的英宗治平四年(1067),王安石才接受朝廷的任命,先任參知政事(副宰相),再任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開始大力推行新法。
蘇軾是一個不會輕易放棄自己的主張的有良知的讀書人,看不慣的事不發(fā)議論會覺得如鯁在喉,不吐不快。
王安石在致力于實施新法的同時也同時還寫了語言學著作《字說》。他說“波”的來源是“波者水之皮”。愛開玩笑的蘇軾則來了個滑稽的類比:“滑者水之骨?!蓖醢彩欢〞虼擞X得蘇軾的此類玩笑過于刻薄。
熙寧二年(1069),蘇軾上了著名的《上神宗皇帝書》與王安石激進的變法主張針鋒相對,使得雄心勃勃的王安石十分惱怒。
王安石真正被激怒了,他于是下令調(diào)查傳言中蘇軾兄弟運父靈回鄉(xiāng)的過程中偷運私鹽的問題,后來查明此為子虛烏有。經(jīng)過了一次又一次的沖突,蘇軾自己感覺到已無法同王安石同朝共事了,于是請求外放,擔任杭州太守。
文化常識積累
1、蘇軾任杭州太守時,他向朝廷竭力保舉 。并寫《 》,詩中“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綠時。”贊美 “自有歲寒心”的堅貞節(jié)操。
2、嘉佑二年(1058年)蘇軾參加禮部的考試的文題《 》,本可以考第一名,可是主考官歐陽修擔心是自己的學生 ,于是給了一個第二名。
3、“ ”這個三字成語出自于 諷刺曹操打敗袁紹,將袁熙美貌的妻子賞賜給自己的兒子曹丕這件事。
4、蘇軾考試時寫的策論中用了 與 三殺三放的事例,當歐陽修得知蘇軾是借用孔融的方法后,贊揚他善讀書、善用書。
5、蘇軾就被任命為陜西鳳翔府簽判時受鳳翔太守陳公弼之托寫了著名的《 》。《凌虛臺記》
6、在王安石主張變法的時期,蘇軾極力反對他的做法,于是自請外放,于是到了 做太守。
自選古詩背誦篇目
三年上
山 行
[唐]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四年上
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五年上
題臨安邸
宋 林升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
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六年上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宋 蘇軾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
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七年上
夜雨寄北
李商隱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