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抗戰(zhàn)時期,延安是八路軍和我黨抗戰(zhàn)的大后方,也是全國領(lǐng)導抗戰(zhàn)的中心。然而,這里沒有重慶的大魚大肉,也沒有陪讀的夜夜笙歌,人們的生活十分艱苦、清貧。
全面抗戰(zhàn)爆發(fā)后,各地進步青年和學生紛紛奔赴延安,中國人來、外國人來,留學生來、華僑來,窮人來、富人來,有文化的來、沒文化的也來,“浩浩蕩蕩的革命大軍”形成一股股投奔延安的熱潮。
對這些遠道而來的進步青年,毛主席和黨中央沒有因為延安物資短缺而拒之門外,而是決定把他們送進抗日軍政大學、陜北公學、魯迅藝術(shù)學院等培訓,然后再把他們派去各個抗日戰(zhàn)場。
毛主席接見投奔抗大的青年們說:“西安到延安八百華里,你們跋山涉水歷盡艱辛甚至冒著生命危險奔抗大而來,抗大不搞入學考試,但說不考,是因為考完了,你們都合格了!”
確實,各地進步青年奔赴延安,途中,要過封鎖線,遭遇日本鬼子的轟炸、國民黨頑固派的劫攔,但他們發(fā)出“打斷骨頭連著筋,扒了皮還有顆心,只要還有一口氣,爬也要爬到延安城到抗大去”的誓言。
他們來自各地大中城市,女的穿著高跟鞋、旗袍,男的穿著翻領(lǐng)西裝,初到延安,一切都覺得很新鮮。多數(shù)人朝氣蓬勃,力求上進。
可是,延安就是延安,四面環(huán)山,山上光禿禿,生活很艱苦。過了一段時間,就有一些學員習慣不了,吃不了苦,甚至個別人思想上岀現(xiàn)不少問題,發(fā)牢騷,講怪話。其中,最主要的問題便集中在學習課程“爬山”和生活上得先“自己挖窯洞”上面。
“自己挖窯洞”解決住宿難題,就是毛主席親自倡導的。
抗大原設(shè)在延安師范,起初叫紅軍大學。師范停辦后,來校的人員一多,就出現(xiàn)不少問題,最大的難題就是沒房子,學員住房成難題。當時的校長林彪報告毛主席。
紅軍大學舊址
毛主席說:“自力更生,自己動手打窯洞?!?/strong>
延安的土地很干燥,鋤頭挖一個洞,就能住人,且冬暖夏涼,一般個把月就能完成,可以“速成”。這是解決住房難的一個最有效且最快捷的好辦法。
于是,第一批學員們就自己動手了。隨后,林彪等人向毛主席匯報說:“大家挖窯洞的熱情很高?!?/p>
毛主席很高興,特地為校刊增刊題詞:“聽說你們建筑校舍的勞動熱忱很高,開始表現(xiàn)了成績,這是很好的。這將給你們一個證明:在共產(chǎn)黨與紅軍面前,一切普通人所謂的困難是不存在的,最嚴重的困難也能克服,紅軍在世界上是無敵的。”
這個題詞給學員們以極大地鼓舞,住窯洞成為延安一景。
國共實行合作后,紅軍大學改為抗日軍政大學,開始接受來自全國各地的熱血進步青年。但是,他們卻不習慣這種艱苦的生活。
1938年春,抗日軍政大學一期學生入校學習后,負責學校工作的教育長羅瑞卿和政治部主任莫文驊把部分學生的這種思想和情緒向毛主席作了匯報。
羅瑞卿
毛主席說:“召集一次全校師生大會,我來做他們的思想工作吧。”為了防空,這時延安較大的集會都在城外舉行。幾日后,抗大師生大會就召開了。會場設(shè)在鳳凰山腳下一個溝岔里。毛主席如約來給學員們演講。
毛主席講演,沒有講稿,只有一些用毛筆寫在白毛邊紙上提綱,字大小不一,字數(shù)也不多,能寫三四百字的白色毛邊紙,只寫了七八十個字,許多地方涂涂改改,也沒譽清,一瞧就知道他是一氣呵成的。
標題只有五六個字??删褪沁@么一個提綱,他能像變戲法似的講出一大篇透徹的道理來。
大會開始后,羅瑞卿教育長宣布請毛主席講話。毛主席首先講“爬山主義”。
他為何講“爬山”呢?
這是有的放矢的。原來一些學生進入了抗大學習。學校日日組織練習爬山,有人便有意見了,說抗大搞“爬山主義”。
針對這一說法,毛主席說:“我軍在華北的作戰(zhàn)方針是獨立自主的山地游擊戰(zhàn),山地是我們的依托,指戰(zhàn)員都應該成為爬山的能手,做到動作迅速、敏捷。你們知道侵占華北的日軍情況嗎?他們穿著大皮鞋,爬山相當快,就是平時練出來的。我們的動作慢了就會吃虧。經(jīng)常練習爬山,可以增強體質(zhì),提高戰(zhàn)斗力,這是打仗的需要,不能看做是無關(guān)緊要的小事?!?/p>
學員們沒料到爬山還有這么大的意義,紛紛說:“鬼子穿著大皮鞋,還爬山這么快,我們真不能慢過他們,這爬山真得多練?!?/p>
“紅軍長征時,依靠爬山速度快,打了許多勝仗,甩掉了前堵后追的數(shù)十萬敵人,勝利到達陜北?!泵飨^續(xù)告訴他們說,“爬山是我軍的拿手好戲,今天仍然應該重視,可不能把老傳統(tǒng)丟了。至于身體弱的同學,要量力而行,循序漸進,開始時掉隊,不算丟面子。慢慢來,追上去,需要一段艱苦鍛煉的過程。山還是要爬,不要說成是什么主義?!?/p>
這“爬山”不是什么主義,可是練了,學員們還真的變得很神、很牛。
后來,美軍迪克西使團軍官約翰·高林來到延安后,看到這一幕后驚訝地告訴人們說:“這些共產(chǎn)黨士兵經(jīng)過高度訓練后……還以高度機智而聞名,中國報刊經(jīng)常把他們比作人猴?!?/p>
講完“爬山主義”,毛主席又講“勞動大學”。
“勞動大學”這個名詞也是學員們發(fā)牢騷反映出來的。由于延安物質(zhì)條件很差,生活十分艱苦??勾髮W員入校后,沒房子住,先要自己去打窯洞,打好了窯洞才有宿舍住。口糧是小米飯、山藥蛋,每人每天5分錢的菜金,還包括吃的油、鹽、菜和燒的柴、炭。
吃的糧食需要學員們自己去糧庫背,公家既沒運輸力,也沒麻袋。背糧時,大家有的用床單或毯子卷成一個筒,兩端用繩子扎緊,有的用長褲子把褲腳和褲腰扎好,就成了米袋。
燒柴也要自己上山砍,砍倒樹木后曬些日子,再背回來。冬天取暖用的木炭,也要自己背,自己燒。做飯的木柴不夠用,要跑到炭窯去背石炭。
這樣一來,公差勤務(wù)很多,占用了星期六,課余時間也難得休息,因此有的學員講怪話說:“什么軍政大學,干脆叫勞動大學,更加名副其實?!?/span>
毛主席回答這個問題時,先從學員們學習的勞動創(chuàng)造了人類、勞動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的物質(zhì)文明和精神文明這些馬克思、恩格斯的基本理論講起,一直講到抗日戰(zhàn)爭條件下陜甘寧邊區(qū)的現(xiàn)實情況。
然后,他對學員們說:“抗大不斷擴大,學員數(shù)量成倍增加,學校要辦,又缺乏經(jīng)費,我們有什么辦法呢?只有一個法寶,叫做艱苦奮斗。”
提出這個問題后,他又說:
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后,開赴前線作戰(zhàn),打了許多勝仗,開辟了廣大的抗日根據(jù)地,得到人民群眾的熱烈擁護,原來的紅軍戰(zhàn)士,都當了指揮員,后方機關(guān)、學校的馬夫、伙夫、勤務(wù)兵、號兵一到前方就提為干部??勾蟮膶W生數(shù)千人,編了幾十個隊,每個隊已配備了一些必要的勤雜人員,不夠用也不能再多配。你們吃的、穿的、住的、燒的、用的東西很多,大量的服務(wù)性工作由誰來承擔呢?可不可以調(diào)一些戰(zhàn)斗部隊回延安,代替抗大的學員擔負這些日常的勞動?如果那樣做,是增加抗戰(zhàn)的力量呢?還是減少抗戰(zhàn)力量?辦抗大是為了抗戰(zhàn),減少抗戰(zhàn)力量的事情,咱們能辦不能辦?
這個道理,誰都懂得,只是以前沒有想到,此刻毛主席一提出來,問題的答案自然就完全是豆腐炒青菜一清二白——“不能辦”。
他把情況一擺,隨后說:“大家出主意、想辦法,考慮如何解決。”
如何解決,只能是艱苦奮斗,只能自己去解決。毛主席的演講生動有趣,道理明明白白。學員們一聽,如同醍醐灌頂,思想很快就打通了。
于是,原來講怪話的學員,在討論會上表示要痛下決心,改造自己,增強勞動觀點,甩掉少爺作風,自覺地適應艱苦環(huán)境。
很快,抗大成為來自各地的各類青年的熔爐,第四期學員達到5562人之多。
然而,不管是誰,只要一來到這里就會全部融化,一個個向著時代的先進分子進行飛躍,成為時代精英。延安到處響徹著由中宣部代部長凱豐作詞、呂驥作曲的、催人奮進的《抗日軍政大學校歌》歌聲:
黃河之濱,集合著一群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子孫。人類解放,救國的責任,全靠我們自己來擔承。同學們,努力學習,團結(jié)、緊張、嚴肅、活潑,我們的作風。同學們,積極工作,艱苦奮斗,英勇犧牲,我們的傳統(tǒng)。像黃河之水,洶涌澎湃,把日寇驅(qū)逐于國土之東,向著新社會前進,前進,我們是抗日者的先鋒!
抗大辦校八年,培養(yǎng)干部10多萬人,入學的人數(shù)越來越多。在第四期開學時,時任副校長的羅瑞卿高興地說:“抗大抗大,越抗越大!”
增強抗日力量,最有效的方法是辦學校,培養(yǎng)抗日干部。
經(jīng)過驚天地、泣鬼神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在陜北安家后,為了迎接新的民族革命高潮,毛主席等人為了適應這個偉大歷史轉(zhuǎn)折實現(xiàn)后的新形勢,擔負起抗日圖存和創(chuàng)造新社會的神圣責任,及時明確地把培養(yǎng)干部問題提上議事日程,并且設(shè)立了不少學校。
學校出現(xiàn)什么問題,他親自去解決,有人說毛主席與抗大的關(guān)系實在太密切了,大事小事操心,可謂嘔心瀝血。事實確實如此。
抗大的發(fā)展也令毛主席十分欣慰。1939年5月是抗大成立三周年的日子。26日,他親自撰寫了《抗大三周年紀念》一文,其中說:
抗大為什么全國聞名、全世界聞名,就是因為它比其他的軍事學校最革命最進步,最能為民族解放與社會解放而斗爭,到延安參觀的人們,所以十分注意去看抗大,我想不外這個道理。
抗大的革命與進步,是因為它的職員、教員與課程是革命的、進步的,又因為它的學生是革命的、進步的,沒有這兩方面的革命性、進步性,抗大決不能成為全國乃至全世界稱贊的抗大?!勾笕陙碛衅湄暙I于國家、民族、社會的大成績,這就是它教成了幾萬個青年有為與進步革命的學生??勾蠼窈蟊啬芾^續(xù)有所貢獻于國家、民族與社會,因為它還要造就大批青年有為與進步革命的學生。昔日之黃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后輝映,彼此競美的。
他把我黨創(chuàng)辦的抗大與蔣介石創(chuàng)辦的黃埔軍校相比,認為是可以與后者“輝映”、“競美”的。
確實,抗大為我黨和我軍培養(yǎng)了一大批的政治、軍事、文藝高級干部,堪稱“人才搖籃”。
新中國開國元勛十大元帥中5位從抗大走出,十大將軍中8位從抗大走出,少將以上200多人從抗大走出。
在淪陷區(qū)和國統(tǒng)區(qū),“延安”、“寶塔山”、“共產(chǎn)黨”、“抗大”幾近一回事,抗大校旗一樹,就有大批人奔旗來,跟旗走,凝聚力、吸引力全出來了。
抗大校旗飄揚在全國各地的殺敵戰(zhàn)場上,戰(zhàn)斗力也出來了,舉旗,就有人跟著沖鋒陷陣。抗大培養(yǎng)的一大批德才兼?zhèn)涞能娬I(lǐng)導人才,為抗戰(zhàn)勝利、解放戰(zhàn)爭勝利乃至新中國成立后的發(fā)展和建設(shè)事業(yè)提供了堅強有力的人才保證。
若干年后,有人說:
我們在大談世界一流大學的時候,對于究竟什么是一流的大學,什么是二流的大學,以及到底什么是大學,這樣的問題,思考得不夠,來不及思考,甚至于不想思考,急功近利。不知道什么事情急成那個樣子,難道當年延安時期,抗日救亡還不急嗎?可那時候毛主席相繼領(lǐng)導辦了一批學校(大學),著名的有延安抗大、陜北公學和魯藝。培養(yǎng)了那么多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靈活機動的戰(zhàn)略戰(zhàn)術(shù),艱苦樸素的工作作風的軍事、政治、文藝干部,他們創(chuàng)造了舉世聞名的中國新民主義政治經(jīng)濟文化事業(yè),不知道這樣的人才是世界幾流的,而培養(yǎng)他們的學校,絕對是一流的,就是世界最好的大學哈佛、牛津培養(yǎng)出來的干部,也不一定如此實用和與實際如此結(jié)合緊密,并且培養(yǎng)岀來的高級干部也不一定比區(qū)區(qū)一個抗大培養(yǎng)的多。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