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龍”與中國人的宗教信仰 |
李向平 |
2012年01月31日08:45 來源:《中國民族報》 |
中國人自稱為龍的傳人,今逢龍年春節(jié),自然不同凡響,很多中國人都把龍年當做“大年”。因為遠古迄今,龍是中華民族的主要圖騰。龍年說龍,議論中國人的宗教信仰,無疑具有特別的意義。 遠在中華文明之初,龍作為一種靈異崇拜,被賦予了神秘、智慧、祥瑞之意。《周易》有“飛龍在天”等卦爻,古人把“鳳、麟、龜、龍”合稱“四靈”,皆為靈異崇拜。 “龍”作為圖騰符號,源自人們的想象與整合。它以蛇身為主體,馬毛鬛尾,鹿角、狗爪與魚鱗,意味著以蛇為圖騰的遠古華夏氏族部落,不斷合并了其他氏族部落,并逐漸演繹出以龍為主要對象的圖騰信仰。以此為背景,中國人雖有十二屬相如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等圖騰信仰,但 “龍”圖騰形象的整合性,卻讓中華文化信仰天然地擁有了一種“升騰”和“變化”的信仰機制。相傳華夏先祖炎帝為其母感應“神龍首”而生,而傳說中的伏羲、女媧,皆龍身或蛇身人首,亦稱“龍祖”。尤其是當伏羲融合九州后,蛇、鷹、馬諸部落圖騰組合而成龍的形象,使華夏文化具有了龍的圖騰信仰傳統(tǒng)。 這一自然、擴散、多元的信仰方式,漸次被整合,融進了自然崇拜與社會崇拜兩大信仰關系。其自然崇拜多元,社會崇拜則為一元。 在歷史長河之中,龍圖騰經由歷史打造,植入了圣人信仰,故使人們漸漸習慣于用龍來比喻圣人與英雄。特別是帝王以天子權力整合“龍”的信仰,出生稱“龍誕”,未即位時稱“龍潛”,登基后稱“龍飛”,創(chuàng)立王業(yè)稱“龍興”,皇子皇孫為“龍種”。 于是,天子被建構為真龍信仰。歷史上,“龍”作為國家權力的神圣化符號,龍袍加身,代表皇權威儀。由此,龍圖騰進入了社會崇拜領域,與國家權力結合,成為權力合法性話語。至于百姓面對“龍”,則俯首帖耳,視為生命與價值主宰。因此,龍之信仰一方面被視為神圣符號,秩序神圣;但庶民百姓卻無法真正信奉,造成了中國龍信仰的差序特征。它象征了皇權威望的至高性與一元性,表達了中國信仰的大一統(tǒng)特征:以權力統(tǒng)合庶民百姓。 因此,曾被中國先民作為人文祖神加以敬奉的龍,同時又被作為帝王權威的神圣象征??梢哉f,龍之信仰,呈現為雙重性。 這種雙重性表現為,以龍為象征的文化信仰,最初只是民間自然崇拜,后被皇權整合,呈現為復合型信仰模式。一方面對其真龍?zhí)熳影愕臋嗤錆M神往,一方面雖然有信仰卻缺少敬畏。因其他民族圖騰同樣是自然生物,卻能崇拜為自己祖先,敬畏而不冒犯。而華夏文化想象中的龍圖騰,已是多元信仰的整合,使中國人缺少了必須的禁忌,反而把“龍”與點龍燈、劃龍舟、舞龍隊、放龍箏等習俗、游戲結合在一起。這說明,龍作為一種雙重性信仰,沒能構成統(tǒng)一的價值規(guī)范。 這就難怪今年之龍票,形象惡煞,有些張牙舞爪;而龍年春節(jié),龍馬精神,人們又要視龍為精神象征、情感紐帶。因為龍本身就是一種自然崇拜與社會崇拜的復合體,何來的善與惡?! |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