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kāi)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kāi)通VIP,暢享免費(fèi)電子書(shū)等14項(xiàng)超值服

開(kāi)通VIP
治癥瘕積聚方劑(中)

51. 木香散(《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三)


【藥物組成】木香7.5g,蓬莪術(shù)(炮,銼)180g,京三棱(炮,銼)、益智(去皮)各60g,陳橘皮(去白,焙)120g,甘草(炙,銼)90g。


【制法】上為散。


【用法】每次6g,不拘時(shí)候,人鹽點(diǎn)服。


【功能】理氣健脾,祛淤消積。


【主治】痃癖積氣,不能飲食。


52. 木鱉膏(《世醫(yī)得效方》卷十一)


【藥物組成】木鱉多用(去殼),獨(dú)蒜1.5g,雄黃1.5g。


【制法】上杵為膏,入醋少許,調(diào)攤蠟紙上。


【用法】貼患處。


【功能】散結(jié)消痞。


【主治】小兒痞癖。


53. 木香分氣丸(《宣明論方》卷七)


【藥物組成】陳皮(去白)、檳榔各30g,破故紙60g(炒),木香45g,黑牽牛360g(炒香熟,取末165g,余不用)。


【制法】上為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30丸,食后,臨臥用生姜湯送服。


【功能】行氣破積。


【主治】癖塊心腹痞結(jié),疼痛搶刺,如復(fù)杯狀。


54. 木香茵陳湯(《雜病源流犀燭》卷二十八)


【藥物組成】木香、茵陳、檳榔、枳殼、蓬術(shù)、黃連、黃柏、大黃、牽牛、香附、當(dāng)歸、田螺殼。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主治】酒積腹脹,尿黃便秘。


55. 木香檳榔煎(《楊氏家藏方》卷五)


【藥物組成】木香30g,檳榔7個(gè),干漆15g(炒煙盡為度),硇砂15g(別研),肉豆蔻5個(gè),胡椒49粒(炒),肉桂(去粗皮)30g。


【制法】上為細(xì)末,次入硇砂和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7丸,食后用陳橘皮湯送服。


【功能】溫中行氣,化痰消積。


【主治】脾積氣塊走注,胸膈刺痛,口吐清水。


56. 五香串(《串雅內(nèi)編》卷三)


【藥物組成】沉香、丁香、木香、檀香、乳香(去油)、巴豆霜各9g,大黃、甘草、郁金、蒼術(shù)、五靈脂、陳皮、厚樸、雄黃各15g,豆蔻肉18g。


【制法】上為末,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朱砂6g為衣。


【用法】每次5丸,重者9~11丸,空心用熱酒送服。


【功能】理氣祛淤,消積止痛。


【主治】脅有痞積;飲食停積,腹痛便秘。


57. 五積丹(《宣明論方》卷七)


【藥物組成】皂莢1挺(長(zhǎng)40cm者,火燒存性,凈盆合之,四面土壅合,勿令出煙),巴豆12個(gè)(白面45g,同炒令黃色為度)。


【制法】上為末,醋面糊為丸,如綠豆大。


【用法】每次10丸,食后用鹽湯送服。


【功能】攻積通便。


【主治】積聚,心腹痞滿(mǎn),嘔吐不止。


58. 內(nèi)消化積丸(《醫(yī)方類(lèi)聚》卷一一三引《經(jīng)驗(yàn)秘方》)


【藥物組成】陳皮(去白)、神曲、麥蘗、廣術(shù)、京三棱、枳實(shí)各30g,雷丸15g,蘿卜子30g,沉香、木香、益智仁、黑牽牛(頭末)各15g。


【制法】上為細(xì)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40~50丸,食后溫水送服。


【功能】消食驅(qū)蟲(chóng),行氣導(dǎo)滯。


【主治】食積、蟲(chóng)積、積聚。


59. 見(jiàn)觀丸(《衛(wèi)生寶鑒》卷十八)


【藥物組成】附子12g(炮,去皮、臍),鬼箭羽、紫石英各9g,澤瀉、肉桂、玄胡索、木香各6g,檳榔7.5g,血竭4.5g(另研),水蛭3g(炒煙盡),京三棱15g(銼),桃仁30個(gè)(浸,去皮、尖,麩炒,研),大黃6g(銼,用酒同三棱浸一宿,焙)。


【制法】上藥除血竭,桃仁外,同為末,入另研二味和勻,用原浸大黃藥酒打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丸,食前用淡醋湯送服;溫酒亦可。


【功能】溫陽(yáng)祛寒,破血攻堅(jiān)。


【主治】瘕聚,堅(jiān)大久不消者。


60. 化堅(jiān)湯(《壽世保元》卷三)


【藥物組成】白術(shù)(去蘆)6g,茯苓(去皮)9g,當(dāng)歸9g,川芎4.5g,香附(炒)6g,山楂6g,枳實(shí)3g,陳皮6g,半夏(姜炒)6g,桃仁(去皮、尖)10粒,紅花2.4g,莪術(shù)3g,甘草2.4g。


【制法】上為粗末,加生姜3片,水煎,去滓。


【用法】分二次溫服。


【功能】理氣化痰,消積散痞。


【主治】癥瘕積聚,痰飲、食積、死血成塊者。


【辯證加減】肉積,加黃連1.8g;面積,加神曲6g,左有塊,倍川芎3g;右有塊,加青皮6g;飽脹,加蘿卜子9g;壯人,加三棱3g;弱人,加人參9g。


61. 化鐵丹(《仁術(shù)便覽》卷三)


【藥物組成】烏梅8枚,巴豆10枚,胡椒48枚,青皮、陳皮各15g,丁香、木香各6g,蘿卜子30g。


【制法】上為末,醋糊為丸。


【用法】大人、壯人每次21丸,小人、弱人每次15丸,鹽酒送服;心疼,醋湯送服;惡心,姜湯送服。


【功能】溫中行氣,破積消聚。


【主治】積聚。


62. 化塊丹(《辨證錄》卷七)


【藥物組成】人參15g,白術(shù)60g,肉桂、神曲各6g,荸薺30g,鱉甲9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溫腎健脾,化積軟堅(jiān)。


【主治】癥瘕。


63. 化鐵膏(《壽世保元》卷三)


【藥物組成】肥皂120g(熬膏),生姜120g,蔥250g,蒜250g,皮消270g(化水),大黃末120g(入膏再熬)。


【制法】先將肥皂熬膏,入消水再熬,次入蔥、蒜、生姜,熬3小時(shí),取出,濾去滓,后人大黃末攪勻成膏。另以醋炒飛羅面至黑色,加醋,入膏一處熬極勻,收貯瓷器內(nèi),攤布上。


【用法】貼患處。內(nèi)服保中丸。


【主治】積聚。


64. 化痞膏(《瘍醫(yī)大全》卷二十一)


【藥物組成】活腳魚(yú)2.5kg,莧菜5kg。


【制法】同入壇內(nèi)蓋好,俟腳魚(yú)、莧菜化成臭水,傾入凈鍋內(nèi),加麻油2.5kg,穿山甲120g;熬枯濾清,復(fù)入凈鍋內(nèi)熬至滴人成珠,入密陀僧細(xì)末收之,老嫩得宜,收貯,用紅布或緞攤。


【用法】貼患處。


【功能】理氣活血,消積散癥。


【主治】痞積癥瘕。


65. 化癖丸(《活幼心書(shū)》卷下)


【藥物組成】南木香、陳皮(去白)、莪術(shù)(去毛,炒)、三棱(炮,銼)、青皮(巴豆9粒去殼、膜、心,微炒)、枳殼(水浸潤(rùn),麩炒微黃)、檳榔各15g,白術(shù)、丁香各6g,細(xì)墨(燒存性)12g。


【制法】除木香、檳榔、丁香不過(guò)火,余七味焙,同前三味為末,面糊為丸,如麻子大。


【用法】每次15—21丸,空心用清米湯送服;寒熱往來(lái)者,以柴胡飲間服。


【功能】行氣消癖。


【主治】癖結(jié)氣塊,在兩脅之間,日久不化,米谷不消。


【禁忌】忌食油膩、生冷飲食。


66. 化癖膏(《魯府禁方》卷三)


【藥物組成】黃狗腦子3個(gè),皮消250g,麝香0.9g,珍珠3g。


【制法】共搗成餅。


【用法】分作三次用,先令病者飲食稍飽,仰臥,按腫塊大小,用筆圈定,以篾作圈圍住;另用面作圈,放篾圈里,以草紙貼塊上,將藥攤貼紙上,用火慢慢熨之,熨至藥枯;次日又如此,三次熨盡。另用桃仁承氣湯一劑服之,即下血塊。


【功能】行滯消癖。


【主治】癖塊。


67. 化癖丸(《春腳集》卷四)


【藥物組成】錦莊黃30g(酒蒸),炮黑姜15g,熟附子9g,九肋鱉甲24g。


【制法】用好醋將鱉甲煮2小時(shí),取出再用酥炙黃色,同上三味共為細(xì)末,以老陳醋lL,熬至500ml,為丸如綠豆大。


【用法】每次10丸或15丸,空心米湯送服。取下積如魚(yú)腦、敗血、爛肉、青泥即愈。以后須用補(bǔ)脾藥調(diào)理。


【功能】溫中消積,軟堅(jiān)化癖。


【主治】癖積心腹,內(nèi)結(jié)如拳,臍腹痛不可忍者。


68. 化癥丸(《本事方續(xù)集》卷一)


【藥物組成】巴豆150g(去油,膜),蓬莪術(shù)90g(醋煮),荊三棱(醋煮)90g,丁香皮60g,木香45g,厚樸90g,石菖蒲60g,良姜30g,虻蟲(chóng)45g,川牛膝30g,香附子170g,石蓮60g。


【制法】上為細(xì)末,稀面糊為丸,如小綠豆大。


【用法】積年癥瘕成塊者,第一次用熟水送服20丸,此后每日3~5丸,更量虛實(shí)加減用量,五日去盡積塊;日近脾胃有積者,每次5丸,飯飲送服,一服取效;婦人血?dú)獬蓧K及血瘕,每次20丸,用酒、童便各一半,煎蘇木五七沸,令溫,空心送服,此后每日用溫酒送服3丸,其血塊遂旋消,以大小二便去盡;小兒蛔蟲(chóng)腹痛不能忍,日夜叫喚,百藥不救者,每次橘皮湯送服7丸,諸蟲(chóng)皆下。常服,每次用白湯或姜湯送服3~5丸;中酒及酒積,大便鮮臭者,每次7丸,白湯和酒各半送服;一切噫塞,心下硬痛,每次5丸,皆用棗湯送服,不拘時(shí)候。


【功能】行氣活血,散結(jié)軟堅(jiān)。


【主治】久積癥塊,時(shí)上搶心,吐水吞酸,舌生白沫。


69. 化癥回生丹(《溫病條辨》卷一)


【藥物組成】人參180g,安南桂60g,兩頭尖60g,麝香60g,片子姜黃60g,公丁香90g,川椒炭60g,虻蟲(chóng)60g,京三棱60g,蒲黃炭30g,藏紅花60g,蘇木90g,桃仁90g,蘇子霜60g,五靈脂60g,降真香60g,干漆60g,當(dāng)歸尾120g,沒(méi)藥60g,白芍120g,杏仁90g,香附米60g,吳茱萸60g,元胡索60g,水蛭60g,阿魏60g,小茴香炭90g,川芎60g,乳香60g,良姜60g,艾炭60g,益母膏240g,熟地黃120g,鱉甲膠500g,大黃240g(共為細(xì)末,以高米醋750g,熬濃,曬干為末,再加醋熬,如是三次,曬干,為末)。


【制法】共為細(xì)末,以鱉甲膠、益母膏、大黃三膏和勻,再加煉蜜為丸,重4.5g,蠟皮封護(hù)。


【用法】溫開(kāi)水和,空心服;淤甚之癥,黃酒送服。


【功能】活血行氣,散結(jié)破癥。


【主治】癥結(jié);血痹;瘧母;產(chǎn)后腹痛。


70. 牛膝丸(《雞峰普濟(jì)方》卷十)


【藥物組成】牛膝120g(酒浸一宿,焙,為末)干漆15g(捶碎,炒煙出)。


【制法】上為細(xì)末,酒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丸,空心用米飲送服,一日二至三次。


【功能】活血破淤。


【主治】血瘕,臍腹堅(jiān)脹。


71. 牛黃利膈丸(《普濟(jì)方》卷一六九引《海岱居士方》)


【藥物組成】大黃、黑牽牛(頭末)各120g,甘遂15g,芒硝90g。


【制法】上為細(xì)末,滴水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80丸,食前用溫水送服。


【功能】攻積逐水。


【主治】新久積聚,胸脅脹滿(mǎn)。


72. 烏金丸(《古今醫(yī)鑒》卷十三)


【藥物組成】牛黃6g,蘆薈9g,琥珀15g,胡黃連15g,人參18g,白術(shù)(乳汁炒)18g,黃連21g,檳榔21g,三棱(醋煮)21g,莪術(shù)(醋煮)21g,地骨皮2lg,水紅花子(炒)2lg,百草霜9g,伏龍肝9g。


【制法】上為細(xì)末,糯米糊為丸,如綠豆大。


【用法】每次30丸,陳皮酒送服。


【功能】化淤消積,清熱解毒。


【主治】小兒癖塊發(fā)熱。


73. 烏金丸(《成方便讀》卷二)


【藥物組成】香附120g(童便150ml,牛膝45g同炒,去牛膝),官桂、五靈脂、延胡、當(dāng)歸(醋炒)、桃仁(去皮尖)、烏藥、莪術(shù)各30g,乳香(去油)、沒(méi)藥(去油)、木香各15g,黑豆270g(煮汁),紅花、蘇木各60g,酒1.25L。


【制法】將紅花、蘇木煎至1L,去滓,并豆汁熬成膏,和蜜為丸,每丸重6g,蠟殼為衣。


【用法】?jī)?nèi)服。


【功能】行氣化淤,通經(jīng)止痛。


【主治】婦人氣滯血結(jié),癥瘕淤痛,經(jīng)閉。


74. 烏藥散(《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


【藥物組成】烏藥30g,蓬莪術(shù)30g,桂心30g,當(dāng)歸30g(銼碎,微炒),桃仁30g(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青橘皮30g(湯浸,去白瓤,焙),木香30g。


【制法】上為細(xì)散。


【用法】每次3g,食前以熱酒調(diào)服。


【功能】溫經(jīng)散寒,行氣消淤。


【主治】婦人脘腹疼痛;癥塊。


75. 烏金餅子(《楊氏家藏方》卷五)


【藥物組成】干漆30g(炒煙出,為末),沒(méi)藥7.5g,硇砂3g。


【制法】上為細(xì)末,棗肉為丸,如梧桐子大,制成餅子。


【用法】每次3餅子,食后,男子用鹽湯,女子用醋湯送服。


【功能】破淤消積。


【主治】堅(jiān)瘕積塊,狀如覆杯,腹痛。


76. 巴豆丸(《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


【藥物組成】巴豆30g(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硫磺(細(xì)研)、附子(炮裂,去皮、臍)、五靈脂、干姜(炮裂,銼)、木香、肉豆蔻(去殼)、丁香、檳榔、硇砂(細(xì)研)、于漆(搗碎,炒令煙出)各15g。


【制法】上為末,入諸藥研令勻,以面糊為丸,如黃米大。


【用法】每次5丸,空心用醋湯送服。得轉(zhuǎn)下惡物為效。


【功能】溫陽(yáng)破氣,化痰攻積。


【主治】癥病,久不消散。


77. 艾附丸(《楊氏家藏方》卷十五)


【藥物組成】艾葉、枳殼(去瓤,取凈)、肉桂(去粗皮)、附子(炮,去皮、臍)、當(dāng)歸(洗,焙)、赤芍藥、沒(méi)藥(別研)、木香各30g(炮),沉香15g。


【制法】上為細(xì)末,將艾葉并枳殼用米醋于砂鍋內(nèi)煮令枳殼爛,用艾細(xì)研為膏,和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空腹用溫酒或米飲送服。


【功能】溫經(jīng)散寒,活血行氣。


【主治】婦人臍腹疼痛,積年堅(jiān)瘕積聚。


78. 平肝消瘕湯(《辨證錄》卷七)


【藥物組成】白芍30g,當(dāng)歸15g,白術(shù)30g,柴胡3g,鱉甲6g,神曲3g,山楂3g,枳殼3g,半夏3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平肝解郁,化淤消瘕。


【主治】癥瘕。


79. 代赭丸(《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二)


【藥物組成】代赭(研)、木香、桂(去粗皮)、丹砂(研)各15g,京三棱(煨,銼)30g,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7.5g,檳榔(銼)22g,巴豆(去皮、心、膜,研,出盡油)30粒。


【制法】上為末。以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丸,食后溫橘皮湯或生姜湯送服。


【功能】行氣健脾,化淤消積。


【主治】積聚不消,心腹脹滿(mǎn),疼痛,嘔逆醋心。


80. 生四物湯(《醫(yī)門(mén)八法》卷三)


【藥物組成】全當(dāng)歸30g,生白芍9g,生地9g,烏梅肉五個(gè)(去殼),懷牛膝9g。


【制法】水煎,去滓。


【用法】溫服。


【功能】養(yǎng)血柔肝,化淤消癖。


【主治】脅痛,有癖塊者。


81. 白術(shù)丸(《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


【藥物組成】白術(shù)120g,桂心60g,干姜22.5g(炮裂、銼)。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丸,食前以粥飲送服。


【功能】溫中消癖。


【主治】酒癖,食不消化。


82. 白石方(《扶壽精方》)


【藥物組成】五靈脂(炒煙盡,研細(xì))、阿魏(研細(xì))各等分。


【制法】用雄黃、狗膽汁為丸,如黍米大。


【用法】每次30丸,空心用唾津送服。


【功能】化淤血,消痞積,利膈氣。


【主治】痞塊,疳積,噎膈。


【禁忌】忌食羊肉、醋、面。


83. 白豆蔻散(《奇效良方》)卷四十二)


【藥物組成】白豆蔻22.5g,肉豆蔻7.5g,高良姜、木香各7.5g,桂心、附子(炮,去皮、臍)、枳殼(炒)、陳橘皮(去白,炒)、人參、丁香、甘草(炙)各15g。


【制法】上為細(xì)末。


【用法】每次6g,食前用木瓜、生姜煎湯調(diào)服。


【功能】理氣散結(jié),消食健脾。


【主治】積聚,心腹脹滿(mǎn),宿食不消。


84. 白丁香丸(《醫(yī)方類(lèi)聚》卷一一○引《神巧萬(wàn)全方》)


【藥物組成】白丁香30g,京三棱、檳榔各15g,白艾灰、白姜、桂心、木香各30g,硇砂15g。


【制法】上以醋熬硇砂為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丸,空心用生姜湯送服。


【功能】溫中理氣,化淤消積。


【主治】痃癖,諸氣塊并伏梁等疾。


85. 玄胡丸(《宣明論方》卷七)


【藥物組成】玄胡索、青皮(去白)、陳皮(去白)、當(dāng)歸、木香、雄黃(別研)、荊三棱、生姜各30g。


【制法】上為末,酒調(diào)面糊為丸,如小豆大。


【用法】每次5~7丸,生姜湯送服。


【功能】理氣活血,化淤散結(jié)。


【主治】積聚癥瘕。


86. 半兩丸(《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卷十三)


【藥物組成】巴豆(去皮)、大戟(銼碎)15g。


【制法】上藥同用油炒焦黃,為細(xì)末,面糊為丸。


【用法】每次3g,乳食前臨臥用米飲送服。


【功能】瀉下蕩積。


【主治】五積六聚。


87. 半夏撥刀(《圣濟(jì)總錄》卷一九○)


【藥物組成】大麥面120g,半夏(湯洗去滑,炒)15g(為末),桂3g(為末)。


【制法】以生姜汁并米醋少許調(diào)和,切作撥刀,熟煮。


【用法】空心食之。


【功能】化飲祛積,溫中和胃。


【主治】婦人痃癖,口吐酸水。


88. 半夏礞石丸(《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二)


【藥物組成】半夏40枚(湯浸七遍),巴豆40粒(去皮、心、膜),杏仁(去皮、尖、雙仁)40枚,豬牙皂莢(去皮)40梃(四味用好醋浸七日,取出,以布絞取汁,熬成膏,入眾藥),礞石(研細(xì),炒)15g,丁香、木香、沉香各6g,檳榔15g,膩粉、硇砂、粉霜各7.5g。


【制法】上藥將后八味搗研為末,入在前膏子里,一處再搗細(xì)令勻,為丸如小豆大。


【用法】每次20丸,煎棗湯送服。


【功能】化痰行氣,攻積消癥。


【主治】癥塊。


89. 加味保和丸(《壽世保元》卷三)


【藥物組成】白術(shù)(去蘆,炒)150g,枳實(shí)(麩炒)30g,陳皮(去白)90g,半夏(泡,姜炒)60g,白茯苓(去皮)90g,蒼術(shù)(米泔浸,炒)30g,川厚樸(姜炒)60g,香附(酒炒)30g,神曲(炒)90g,連翹60g,黃連(酒炒)30g,黃芩(酒炒)30g,山楂肉90g,麥芽(炒)30g,莪術(shù)(醋炒)30g。


【制法】上為細(xì)末,姜汁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加至70~80丸,食后用白滾湯送服。


【功能】清熱燥濕,消痰利氣,化淤破積。


【主治】積聚癖塊,脹滿(mǎn)疼痛。


90. 加減肥氣丸(《證治準(zhǔn)繩·類(lèi)方》卷二)


【藥物組成】柴胡、厚樸、人參、干姜各15g,川烏、巴豆霜各9g,肉桂6g,黃連30g,川椒、甘草各1.5g。


【制法】上藥除巴豆外,同為細(xì)末,旋人巴霜研勻,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初次2丸,一日加l丸,二日加2丸,漸加至大便微溏,再?gòu)?丸加起,空心淡醋湯送服。


【功能】疏肝化積。


【主治】肝積。左脅下如覆杯,有頭足,久不愈。


【辯證加減】秋、冬,減黃連一半,加厚樸一倍。


91. 地黃煎丸(《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三)


【藥物組成】生地黃(肥者,細(xì)切,研爛絞汁)5kg,生姜(去皮,研爛絞汁)750g(二味汁于微火上煎令如稀餳),干漆(炒令煙盡)、桂、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當(dāng)歸(切,焙)、生干地黃(焙)、芍藥、牡丹皮、牛膝(酒浸,炙黃,銼碎)各60g,大黃(煨,銼)45g,水蛭(糯水炒)、虻蟲(chóng)(去翅、足并頭,炒)各100枚。


【制法】上為末,入前地黃煎中,以微火上煎,硬軟得所,即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7丸,空心、食前用溫酒送服。


【功能】逐淤調(diào)經(jīng)。


【主治】婦人血積小腹成塊,狀如覆杯。


92. 當(dāng)歸煎丸(《博濟(jì)方》卷四)


【藥物組成】川當(dāng)歸(去土)60g,檳榔、赤芍藥、牡丹皮、延胡索各15g。


【制法】上先將當(dāng)歸用米醋900ml慢火熬成膏,入眾末,和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丸,空心,日午溫酒送服。


【功能】行氣化淤,消積止痛。


【主治】婦人腹有積塊,時(shí)發(fā)刺痛。


93. 百應(yīng)丸(《醫(yī)方類(lèi)聚》卷一一二引《經(jīng)驗(yàn)秘方》)


【藥物組成】麥蘗(炒)、神曲(炒)、丁皮、桂皮(去粗皮)、玄胡索、縮砂仁、肉豆蔻各15g,京三棱、廣術(shù)(炮)、雄黃(去石)、青皮、枳殼(麩炒,去瓤)、檳榔、代赭石、木香各30g。


【制法】上為細(xì)末,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丸,小腸氣,茴香湯送服;心痛,熱醋送服;產(chǎn)后寒熱腹痛,當(dāng)歸、紅花湯送服;內(nèi)外積傷,蔥白湯送服;常服,茶、酒或鹽湯送服,不拘時(shí)候。


【功能】溫中行氣,消積化滯。


【主治】癥癖積聚,氣積,滯積,酒食積,脘腹痞滿(mǎn),食欲不振。


94. 朱砂守病丸(《良朋匯集》卷二)


【藥物組成】朱砂、硼砂、血竭、黃蠟各9g,巴豆(去油)、輕粉、硇砂各3g。


【制法】上為末,將黃蠟化開(kāi),入藥為丸,如綠豆大。


【用法】每次15丸,燒酒送服。


【功能】化痰散淤,軟堅(jiān)消積。


【主治】遠(yuǎn)年近日腸內(nèi)積塊。


95. 當(dāng)歸丸(《備急千金要方》卷四)


【藥物組成】當(dāng)歸、葶藶、附子、吳茱萸、大黃各60g,黃芩、桂心、干姜、牡丹、芎勞各45g,細(xì)辛、秦椒、柴胡、厚樸各35g,牡蒙(一方無(wú))、甘草各30g,虻蟲(chóng)、水蛭各50個(gè)。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5丸,空腹以酒送服,一日二次。


【功能】溫經(jīng)逐淤。


【主治】婦人臍下癥結(jié)刺痛。


【禁忌】孕婦忌服。


96. 當(dāng)歸散(《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


【藥物組成】當(dāng)歸15g(銼,微炒),赤芍藥15g,劉寄奴15g,沒(méi)藥、枳殼各15g(麩炒微黃,去瓤),延胡索15g。


【制法】上為細(xì)散。


【用法】每次3g,以熱酒調(diào)服,不拘時(shí)候。


【功能】祛淤止痛。


【主治】婦人血淤成積,小腹?刺疼痛。


97. 當(dāng)歸散(《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


【藥物組成】當(dāng)歸30g(銼,微炒),鱉甲60g(涂醋,炙令黃,去裙襴),芎?15g,桂心30g,蓬莪術(shù)22.5g,吳茱萸15g(湯浸七遍,焙干微炒),赤芍藥22.5g,木香15g,檳榔30g,青橘皮15g(湯浸,去白、瓤,焙),川大黃30g(銼,微炒),桃仁22.5g(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粗散。每次9g,以水250ml,加生姜3.75g,煎至150ml,去滓。


【用法】稍熱服,不拘時(shí)候。


【功能】溫中散寒,逐淤軟堅(jiān)。


【主治】婦人疝瘕,心腹刺痛不可忍。


98. 當(dāng)歸蒲延散(《濟(jì)陰綱目》卷十一)


【藥物組成】當(dāng)歸2.4g,桂心、芍藥(炒),血竭、蒲黃(炒)各1.8g,延胡索(炒)1.2g。


【制法】上為末。


【用法】每次6g,空心用酒調(diào)服。


【功能】養(yǎng)血溫經(jīng),祛淤止痛。


【主治】產(chǎn)后血瘕作痛,臍下脹滿(mǎn);月經(jīng)不行。


99. 當(dāng)歸煮散(《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二)


【藥物組成】當(dāng)歸(切、焙)、鱉甲(用醋頻蘸,炙令黃色)、桂、木香、桔梗(炒)、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別研如膏)各.45g,吳茱萸(陳者,水淘七遍,炒干)15g。


【制法】上除桃仁外,為末,入桃仁同研令勻。每次9g,用水150ml,煎至90ml,去滓。


【用法】溫服,每日空腹、日午、夜臥各一次。


【功能】化淤軟堅(jiān),理氣止痛。


【主治】諸癥結(jié)痛,起于脅下,按之而堅(jiān),妨痛不能飲食,漸加贏瘦。


100. 曲蘗丸(《濟(jì)生方》卷四)


【藥物組成】神曲(銼,炒)、麥蘗(炒)各30g,黃連(去須)15g,巴豆3粒(去殼,與黃連同炒,令轉(zhuǎn)色,去巴豆不用)。


【制法】上為細(xì)末,沸湯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50g,食后生姜湯送服。


【功能】消食導(dǎo)滯,清熱和胃。


【主治】酒癖不消,心腹脹滿(mǎn),噫醋吞酸,呃逆不食,脅肋疼痛。


101. 伏梁丸(《東垣試效方》卷二)


【藥物組成】黃連45g,厚樸(姜制)15g,人參15g,黃芩9g,桂3g,干姜(炮)1.5g,巴豆霜1.5g,川烏頭(炮制,去皮)1.5g,紅豆0.9g,菖蒲1.5g,茯神(去皮、木)3g,丹參(炒)3g。


【制法】上除巴豆霜外,余為細(xì)末,另研巴豆霜旋旋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初服2丸,每日加l丸,二日加2丸,漸加至大便溏,再?gòu)?丸加服,食遠(yuǎn)淡黃連湯送下,周而復(fù)始。積減大半勿服。


【功能】清熱化濕,行氣消積,養(yǎng)心安神。


【主治】心積,起臍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久不愈。


【辯證加減】秋、冬,加厚樸15g,減黃連15g,黃芩全不用。


102. 匈奴露宿丸(《備急千金要方》卷十六)


【藥物組成】礜石、桂心、附子、干姜各60g。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0丸,一日三次。稍加之。


【功能】散寒消積。


【主治】積聚。


103. 麥蘗湯(《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二)


【藥物組成】麥蘗(炒)、陳曲(炒)、厚樸(去粗皮,生姜汁炙)、檳榔(銼)、紫菀、鱉甲(去裙斕,醋炙)、當(dāng)歸(切,焙)、大黃(銼、炒)各15g。


【制法】上為粗末,每次15g,用水225ml,煎至160ml,去滓。


【用法】溫服,空心、午時(shí)、臨臥各1次。


【功能】化滯消癥。


【主治】食癥。咽酸吐津,胸膈疼痛。


104. 紅花膏(《古今醫(yī)鑒》卷十三)


【藥物組成】水紅花科1捆(熬膏250g),麝香9g,阿魏9g,血竭9g,沒(méi)藥15g,赤芍30g,當(dāng)歸30g。


【制法】上為細(xì)末,入膏內(nèi)攪勻,以青布攤。


【用法】貼患處。


【功能】化淤消癖。


【主治】癖疾。


105. 克效圣餅子(《衛(wèi)生寶鑒》卷十九)


【藥物組成】陳皮(去白)300g(巴豆100個(gè),去殼,切,同陳皮炒黃色,去巴豆),香附子(炒,去毛)、廣術(shù)(炮)、京三棱(炮)各15g。


【制法】上為末,糊為丸,如綠豆大,捻作餅子。


【用法】每次30餅,溫水送下。


【功能】行氣攻積,活血消癖。


【主治】癖積。


106. 芫花丸(《太平圣惠方》卷二十八)


【藥物組成】芫花60g(醋拌,炒令干),蓬莪術(shù)60g,神曲30g(炒令黃),麥蘗30g(炒微黃),京三棱60g,鱉甲60g(涂醋,炙微黃焦,去裙斕),白術(shù)30g,萆薢30g(銼),麝香7.5g。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0丸,空心及晚食前以溫酒送服。


【功能】活血化淤,軟堅(jiān)消癥。


【主治】虛勞,癥瘕久不愈,臍脅有塊,形如杯。


【禁忌】忌食莧菜,生冷。


107. 赤金豆(《景岳全書(shū)》卷五十一)


【藥物組成】巴豆(去皮膜,略去油)4.5g,生附子(切,略炒燥)6g,皂角(炒微焦)6g,輕粉3g,丁香、木香、天竺黃各9g,朱砂6g(為衣)。


【制法】上為末。醋浸蒸餅為丸,如蘿卜子大,朱砂為衣。


【用法】欲漸去者,每次5—7丸;欲驟行者,每次10一20丸,用開(kāi)水或煎藥,或姜、醋、茶、蜜、茴香、使君煎湯為引送服。若利多不止,可飲冷水一二口即止,蓋此藥得熱則行,得冷則止。如治寒濕實(shí)滯膨脹,先用紅棗煮熟取肉3g,隨用7—8丸,甚者10~20丸,同棗肉研爛,以熱燒酒加白糖少許送服;如治蟲(chóng)痛,亦用棗肉加服,只用清湯送下。


【功能】溫陽(yáng)行氣,化痰攻積。


【主治】腹痛腫脹,蟲(chóng)積,結(jié)聚癥堅(jiān)。


108. 芫花煎丸(《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


【藥物組成】芫花45g(醋拌,炒令干,為末),硼砂30g(不夾石者,細(xì)研,用米醋3L,同芫花末熬成膏),京三棱30g(銼,微炒),鱉甲45g(涂醋,炙令黃,去裙襴),青橘皮30g(湯浸,去白、瓤,焙)。


【制法】上為細(xì)末,入芫花、硼砂膏中,以少許蒸餅和溶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l0丸,食前以生姜湯送服。


【功能】祛痰消飲,化淤軟堅(jiān)。


【主治】息賁,結(jié)塊在右脅下,疼痛。


109. 芫花丸(《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


【藥物組成】芫花15g(醋拌,炒干),硼砂30g(醋化令消盡),干姜15g(炮裂,銼),京三棱15g(銼碎,醋浸三宿,焙干)。


【制法】上為末,用硼砂醋熬成膏,以蒸餅少許同和為丸,如綠豆大。


【用法】每次10丸,食前以生姜、橘皮湯送服。


【功能】溫中消癖。


【主治】痃癖氣疼痛。


110. 芫花散(《太平圣惠方》卷七十一)


【藥物組成】芫花30g(醋拌,炒令干),川烏頭7.5g(炮裂,去皮、臍),鬼箭羽7.5g,虻蟲(chóng)7.5g(炒令微黃,去翅、足),水蛭7.5g(炒令微黃),桃仁7.5g(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細(xì)末。


【用法】每次1.5g,食前以熱酒調(diào)服。


【功能】溫經(jīng)逐淤。


【主治】婦人腹中宿有淤血,結(jié)聚不散,疼痛。


111. 抓癖膏(《萬(wàn)病回春》卷七)


【藥物組成】香油250g,桐油250g,生豬腦子250g,男子血余炭(水洗凈)不拘多少,桃仁l20g,白蠟12g(以上同熬,至豬腦子消盡,用布絹濾去滓,下飛過(guò)黃丹420g,熬成膏,待溫),胡黃連、香白芷、蘇木、紅花、三棱、莪術(shù)各9g,當(dāng)歸尾、硇砂各15g,麝香4.5g。


【制法】后9味為細(xì)末,照用量重羅,將藥末入前膏內(nèi)攪勻收貯,勿令泄氣。


【用法】先用皮消煎水,洗積塊處令凈,次用生姜擦之,再用絹帛攤藥貼上。貼后,用熱鞋底炙熱,熨50-70遍,覺(jué)內(nèi)熱即可。


【功能】行氣活血,軟堅(jiān)化癖。


【主治】小兒癖疾。


112. 連翹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三紹興續(xù)添方)


【藥物組成】連翹(洗)、陳皮各7.5kg,青皮(洗)、蓬莪術(shù)(炮)、肉桂(去粗皮,不見(jiàn)火)、好墨(煅)各5kg,檳榔2.5kg,牽牛子(碾,取末)6.6kg,三棱(炮)7.47kg,肉豆蔻750g。


【制法】上為末,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丸,生姜湯送服。久患赤白痢及大腸風(fēng)秘,脾毒瀉血,黃連煎湯送服;婦人諸疾,姜醋湯送服。不拘時(shí)候。


【功能】行氣消積,溫脾化滯。


【主治】積聚,心腹脹滿(mǎn),干嘔醋心,飲食不下。


113. 吳茱萸丸(《太平圣惠方》卷四十九)


【藥物組成】吳茱萸15g(湯浸七遍,焙干,炒),附子30g(炮裂,去皮、臍),桃仁30g(浸湯,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巴豆(秋、夏用30個(gè),春、冬用50個(gè),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干姜30g(炮裂)。


【制法】上為末,人巴豆研令勻,軟飯為丸,如黍米大。


【用法】每次5丸,用生姜、橘皮湯送服,不拘時(shí)候。


【功能】散寒攻積,活血止痛。


【主治】癖氣脹痛。


114. 吳茱萸散(《太平圣惠方》卷四十八)


【藥物組成】吳茱萸30g(湯洗七遍,焙干,微炒),白術(shù)30g,當(dāng)歸30g(銼碎,微砂),紫菀30g,檳榔30g,桂心30g,鱉甲30g(涂醋,炒令黃,去裙襴),郁李仁30g(湯浸,去皮,微炒),枳實(shí)15g(麩炒微黃)。


【制法】上為散。每次9g,以水300ml,加生姜三片,煎至180ml,去滓。


【用法】食前稍熱服。


【功能】溫中行氣,活血消積。


【主治】積聚,心腹脹痛。


115. 佐脾丸(《丹溪心法》卷三)


【藥物組成】山楂90g,半夏、茯苓各30g,連翹、陳皮、蘿卜子各15g。


【制法】上為末,粥為末,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50丸,開(kāi)水送服。


【功能】健脾消積,清熱化痰。


【主治】食積痰熱而成之積聚。


116. 皂莢丸(《圣濟(jì)總錄》卷七十三)


【藥物組成】皂莢(不蛀者,去黑皮及子,涂酥炙)、肉瘋?cè)?酒浸一宿,薄切,焙干)、白芷、附子(炮裂,去皮、臍)各30g。


【制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丸,空心、食前用溫酒或開(kāi)水送服。


【功能】溫中消積,潤(rùn)腸通便。


【主治】寒癖,久積成塊,或關(guān)格。


117. 沉魏丹(《魏氏家藏方》卷二)


【藥物組成】三棱(炮)、蓬莪術(shù)(炮)各30g,青皮(去瓤)、五味子、肉桂(不見(jiàn)火)、川椒(去目及合口者,炒出汗)、茴香(炒)、川楝子(炮,去皮)、桃仁(炒)、巴戟(去心)各22.5g,附子(炮,去皮、臍)、葫蘆巴(炒)、檳榔、破故紙(炒)、茱萸(湯泡七次(炒)、木香(不見(jiàn)火)、沉香(不見(jiàn)火)、阿魏(用醋浸,去砂石,研作糊)、全蝎各15g(去毒),硇砂9g(醋飛過(guò))。


【制法】上為末。將硇砂同阿魏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0~40丸,以生姜鹽湯送服,不拘時(shí)候。


【功能】溫陽(yáng)行氣,化淤消積。


【主治】腹生積塊。


118. 沒(méi)藥丸(《圣濟(jì)總錄》卷一五一)


【藥物組成】沒(méi)藥(研)、麒麟竭、丁香(炒)、沉香各7.5g,桂、京三棱(炮、銼)、蓬莪術(shù)(炮,銼)、當(dāng)歸(切,炒)各15g,斑蝥(糯米同炒,去頭、足、翅)7.5g,芫花15g(醋炒焦),干漆30g(炒煙出),硇砂15g(研),蕓苔子7.5g(炒)。


【制法】上為末,醋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10~20丸,空心、食前以生姜醋湯送服。


【功能】活血行氣,破淤散結(jié)。


【主治】婦人血塊、血積、血瘕、及經(jīng)候不行。


119. 補(bǔ)骨脂丸(《博濟(jì)方》卷二)


【藥物組成】大木瓜1個(gè)(去皮、瓤,入硇砂30g,去砂石,蒸令熟,研爛),補(bǔ)骨脂(炒)、薯蕷、官桂(去皮)、青皮、木香、茴香子、檳榔各30g,荊三棱15g(醋浸一宿,炒令黃),肉豆蔻15g(去殼)。


【制法】上為末,用木瓜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20丸,空心用鹽湯或溫酒送服。


【功能】補(bǔ)腎助陽(yáng),行氣消積。


【主治】積氣成塊,或發(fā)疼痛。


120. 阿魏丸(《虺后方》)


【藥物組成】阿魏15g,雷丸30g,天竺黃22.5g,蘆薈22.5g,胡連30g,麝香3g,牙皂30g,乳香9g(去油),沒(méi)藥9g(去油),硼砂9g,朱砂9g,硇砂4.5g,大黃30g(酒蒸,曬干)。


【制法】上為末,生鵝血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g,空心用韭菜煎酒送服,外貼痞積血瘕膏。


【功能】活血通絡(luò),消癖散結(jié)。


【主治】癖積血瘕。


121. 阿魏化痞散(《外科正宗》卷四)


【藥物組成】川芎、當(dāng)歸、白術(shù)、赤茯苓、紅花、阿魏、鱉甲尖(酥炙,研)各3g,大黃(酒炒)24g,蕎麥面30g(微炒)。


【制法】上為末。


【用法】每次9g,空心用好酒200ml,調(diào)稀服。外貼乾坤一氣膏。三日后腹痛,便出膿血為驗(yàn)。


【功能】活血散結(jié)消痞。


【主治】痞癖。初起腹中覺(jué)有小塊,舉動(dòng)牽引作疼,久則漸大成形,甚者翕翕內(nèi)動(dòng)。


【禁忌】忌食生冷腥葷等。


122. 阿魏消痞丸(《鱗爪集》卷二)


【藥物組成】連翹150g,麥芽300g,山楂肉150g,萊菔子300g,蔞仁300g,風(fēng)化消75g,六神曲300g,大貝母150g,黃連15g,阿魏150g(醋化),制南星300g,胡黃連150g,青鹽60g。


【制法】上為細(xì)末,姜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每次3—6g,開(kāi)水送服。服后食胡桃肉,以解藥氣。


【功能】破滯消積。


【主治】癥瘕痞塊,小腹有形。按痛。


123. 阿魏麝香散(《張氏醫(yī)通》卷十三)


【藥物組成】阿魏15g(酒煮),麝香3g,雄黃9g,野水紅花子120g,神曲(炒)、人參、白術(shù)(生)各30g,肉桂15g。


【制法】上為散。


【用法】每次9g,用烏芋(即荸薺)3個(gè),去皮搗爛和藥,早、晚各一服,砂仁湯過(guò)口。


【功能】溫中健脾,消痞散結(jié)。


【主治】腸覃,痞塊。


124. 妙功丸(《丹溪心法附余》卷十八)


【藥物組成】大黃120g,黃連、郁金各30g,輕粉6g,硇砂(煅)6g,粉霜1.5~3g,川芎60g,黑牽牛(頭末)240g,滑石120g,白豆蔻、沉香、木香各15g,蓬術(shù)、檳榔、黃芩各30g。


【制法】上藥硇砂、輕粉、粉霜另研、余藥亦另研,和勻,水為丸或稀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法】用量據(jù)病情酌定,溫水送服。


【功能】行氣化淤,祛痰消積。


【主治】癥瘕,積聚,癖塊。


本站僅提供存儲(chǔ)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hù)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qǐng)點(diǎn)擊舉報(bào)
打開(kāi)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lèi)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lèi)似文章
癥瘕積聚古方
治癥瘕積聚方劑(下)
大黃丸
各種硫磺丸匯總
阿魏丸
奔豚氣方26首學(xué)習(xí)輯要
更多類(lèi)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diǎn)新聞
分享 收藏 導(dǎo)長(zhǎng)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hào)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hào)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diǎn)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