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知道同里是旅游名鎮(zhèn),都知道到了同里走三橋、看三堂、游退思園,都知道同里有粉墻黛瓦、小橋流水、枕河人家……
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一條綠蔭蔽岸的傍河小道盡頭,跨過一座古石橋,小路盡頭有一座柴門緊閉的園子,占地50畝的園子里除了寥寥幾個工人在除草,只有狗兒在無聊的吠叫。這是一個傳奇的園子,奇在它雖然只有區(qū)區(qū)6年歷史,但一廳一房、一磚一瓦、抬腳隨便邁過的石橋、舉手隨便觸摸的碑柱,無一不是歷盡滄桑的傳世古物,奇還奇在物欲泛濫、旅游資源濫開采的今天,這個叫“醉楓園”的園子完全謝絕游客,遺世獨立,孤芳自賞,也奇在這個園子的主人,加拿大籍華人黃修志,十年間買下待拆瀕毀的156棟古宅,不是為了收藏、增值,只是為了保護、傳承,醉楓園就是他重建這些古宅之地。
十一月同里,秋風(fēng)蕭瑟秋云飛,草木搖落草色淺。幾個朋友相約,去同里喝茶。喝茶的地點就是這個不對外開放的醉楓園。因為代黃修志管理園子的園外樓主是朋友的朋友,所以我們得以叨光。
進得園子,就有狗狗用狂吠迎接我們。此地原來是個苗圃,所以綠蔭被園林木森森,茂盛的樹木沒有刻意修剪的痕跡,枝椏縱橫,一條不甚干凈的小河,木橋曲折于上,河邊蒿草搖曳,或青磚或條石鋪就的地面上間有雜草,或有青苔,恰恰是這種有別于開放園林和公園整齊劃一的零落,令人有置身于舊家大宅之感,覺得自己是來拜訪一位大雅的朋友而非游玩園林,這種感覺很復(fù)古,很浪漫,很親切,很恬適。
柴扉為門
曲橋為徑
林幽人靜
屋老草深
園主雖購下150多棟古宅,也有心全部重建,但這畢竟是一項浩大的工程。黃修志絕對不是一個俗人,他不是圖一個虛名,他要每一幢重建的老宅都原樣恢復(fù)他本來的面貌,拆下來的一磚一瓦、一梁一柱、一門一窗都是編好號的,重建時缺了的材料絕不用現(xiàn)代的新材料補上,一定要找到同時代的、相近的材質(zhì)才能用上去。所以復(fù)建的速度非常慢。醉楓園現(xiàn)在不過才有了數(shù)處院落,但這數(shù)處都堪稱精品妙作。
我們在一幢深深四進的古宅里流連忘返,那是從上海閔行區(qū)拆遷過來的時宜堂,此堂始建于清朝咸豐年間、重建于民國六年,原是牛皮草貨公所(所謂的牛皮草貨公所就是供牛皮草貨商人歇腳的地方)。青磚灰瓦、斑駁立柱、雕梁格欞、幽幽長廊,無一不述說著上百年的古老,無一不折射著歲月的流光。庭前,還有兩棵特意找來的古松,古樹讓這座老宅子真正復(fù)活過來,似乎,這幢宅子一直在這里,地老天荒的在這里。
時宜堂門口豎著一對石碑,一左一右刻著“相逢亦無事”、“不來忽憶君”,細細咀嚼,覺得很有味道。
在園子里逛了一圈,把老宅子一座座細細看去,一口口老井、一張張石桌,一個個石墩,無不用盡心思,都是黃修志砸大錢淘來的古物。
苔青石銹述說的皆是古老
花窗格欞投影的盡是歲月
中堂掛的是園主手書
在這樣的院落里品茗心頭不掛一絲凡塵
在青苔斑駁的庭院里一張大磨盤改做的石桌前團團坐下,煮水烹茗,聽秋風(fēng)瑟瑟搖動黃葉,看竹木疏朗掩映庭院,抿一口茶,輕倚欄桿,漫說從前,似此身不在當(dāng)代、不在市井,恍惚也在百年之前……
離這里不遠處黃修志的大倉庫里,還靜靜地躺著早年拆除的靜安寺,那大雄寶殿的龍柱、包著金箔的蓮花杵;靜安寺的旁邊睡著的是杜月笙老宅,那卸除下來的100多道門扇,黃金榮送的千斤紅木雕花大梁;隔壁,是差一點就片瓦無存的徐志摩在海寧的故居,以及故居附近一整條古街上的大小68棟老宅……
黃修志說:“別指望這里會變成旅游景點啊,老房子可經(jīng)不起再折騰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