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特約記者 錢伯彥 發(fā)自德國
歐洲的天然氣價格仍在飆漲。
10月5日,被視為歐洲天然氣價格風向標的荷蘭天然氣期貨價格TTF突破了每千立方米1200美元,創(chuàng)下歷史新高。
天然氣期貨價格攀升的背后,整個歐洲能源市場早已拉向了警報。
意大利的能源價格上漲到了歷史最高,用戶不得不比4個月前多支付31%的天然氣費用;法國的價格則同比上漲了約10%;西班牙家庭今年9月的平均電費比去年同期增長了48%;德國天然氣價格自年初以來,也已上漲了200%以上,刷新歷史高點。
根據德國天然氣存儲公司的數據,目前德國天然氣庫存量僅為64%,去年同期約有90%。希臘能源部長科斯塔斯 斯卡歷亞斯(Kostas Skrekas)將歐洲目前的情況,定性為了“一次國際性的能源危機”。
比鄰歐洲大陸的英國,日子更加難過。相比于歐洲大陸,英國更依賴天然氣,85%的家庭使用天然氣取暖,加上煤電廠的關閉以及英國國內的核電廠因維護而停工,一半的電力來源也是天然氣。
自英國進行了能源市場自由化后,過去十年中英國的能源企業(yè)數量爆發(fā)式增長。在2018年市場最繁榮時,有70家能源企業(yè)具有市場份額。
如今能源告急,英國的天然氣價格已經上漲了250%。由于英國政府嚴格規(guī)定了電價,企業(yè)無法將額外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頭上,僅今年就已經有9家企業(yè)宣布破產,剩余仍有約50家企業(yè)處在存續(xù)狀態(tài)。
破產企業(yè)的用戶將被自動轉入存續(xù)企業(yè)中并簽訂新的合同。對于存續(xù)企業(yè)而言,每接納一名新用戶,便意味著新的虧損。根據咨詢機構Baringa預測,未來6-12個月內,英國市場上將最終只剩下10家能源企業(yè)。
自今年年初以來,天然氣價格就在不斷上漲。據彭博社數據,歐洲天然氣價格從今年1月的不到26歐元/兆瓦時,上漲到了9月20日的64.46歐元/兆瓦時,漲幅為223%。9月25日的ICE期貨交易所,其價格更是突破了100歐元/兆瓦時,創(chuàng)造了歷史記錄。
由于歐洲各國都在面臨能源轉型,逐步淘汰核能的同時減少對煤炭的依賴,而太陽能和風能尚不能在能源結構中貢獻理想的份額,天然氣被視作了能源轉型的橋梁。
2014年,歐盟天然氣需求為4000億立方米,2019年上升到了4700億立方米。2020年與2021年的數據尚未確定,但僅以德國為例,即使在不需要暖氣的今年4月,德國天然氣消費量已比去年同期水平高出了60%。
為了等待價格降低,許多歐洲天然氣供應商在今年夏天并未填滿自家的天然氣儲存設施,這進一步造成了目前的歐洲能源短缺。
原油和其它原材料在新冠疫情以后變得更加昂貴,以及氣候變化等原因,也推高了天然氣價格。
除此之外,還有哪些因素在起推波助瀾的作用?
是能源短缺還是政治角力?
長期以來,俄羅斯天然氣工業(yè)股份公司(Gazprom,下稱俄氣)都是歐洲最大的天然氣供應商。
據俄氣總裁阿列克謝·米勒預測,今年該公司將生產5100億立方米天然氣,為2011年以來的最高產量,但其今年天然氣出口量大大低于往年,僅為1830億立方米。
相比于天然氣急缺的歐洲市場,俄氣顯然更樂意為亞洲市場緩解燃眉之急。
為了應對亞洲能源危機,俄氣對外宣布,已通過“西伯利亞力量-2”管道增加了5%的天然氣出口量。但針對歐洲市場,該公司卻以“已履行了所有的合同交付義務”為由,拒絕增加天然氣出口量。
作為俄氣在歐洲的最大客戶,德國將矛頭指向了這家擁有俄羅斯政府背景的公司。
長期以來,俄氣都通過經由烏克蘭的管道,向德國以及整個歐洲運送天然氣。隨著德俄之間的天然氣管道“北溪2號”的建成,俄羅斯將有機會得以繞開烏克蘭,直接向德國輸送天然氣。
事實上,俄氣完全可以經由現有的烏克蘭管道,進一步提高對歐輸送量。烏克蘭管道運營公司的負責人曾表示,烏克蘭準備每月向德國提供40億立方米的額外輸送量,以緩解天然氣存儲問題,但這一提案遭到了俄氣的拒絕。
俄氣希望停止經由烏克蘭運送天然氣,轉而采用“北溪2號”。2019年,仍有896億立方米的天然氣流量通過烏克蘭線路進入德國,今年計劃流量將腰斬至400億立方米。
此外,俄羅斯與德國簽訂的通過波蘭的亞馬爾管道輸送協議將在2022年到期,通過烏克蘭的管道也將在2024年到期。
目前“北溪2號”項目的管道建設已完成了99%,如果及時投運,預期今年10月即可向德國輸送天然氣550億立方米。但德國因為烏克蘭問題以及來自美國和歐盟內部的反對聲音,遲遲未將經由“北溪2號”輸送天然氣的計劃提上議程。
過去一個月的德國大選中,幾位德國總理候選人多次被問到對于“北溪2號”的態(tài)度,以及未來如何平衡與俄羅斯及烏克蘭間的關系。
其中較為激進的綠黨候選人安娜琳娜·貝爾博克,就明確拒絕啟用“北溪2號”,其他兩位候選人的態(tài)度也表現得較為曖昧。
讓俄羅斯拒絕增加天然氣供應量的原因,或許正源于此。雖然普京聲稱,“北溪2號”是一個純粹的商業(yè)項目而非政治項目,但他也在今年6月的圣彼得堡經濟論壇上承認,如果基輔和莫斯科之間的關系正常,俄羅斯“會向歐洲輸送更多天然氣?!?/p>
在德國等歐洲國家看來,俄氣已成為了普京用作地緣政治的武器。
德國媒體引用了俄羅斯新聞社“Novosti”的文章稱,對于俄羅斯而言,“重要的目標是,讓我們的西方伙伴習慣于一個顯而易見的想法:只有與俄羅斯建立密切的伙伴關系,才能保證他們的供應?!?/p>
國際能源署負責人法蒂·比羅爾(Fatih Birol)也公開譴責:“在增加天然氣供應上,俄羅斯明明可以做得更多?!?/p>
面對迫在眉睫的天然氣困局,歐洲的各國政府不得不再一次審視自己的穩(wěn)定性。
在法國,急劇上升的能源價格已再次引起黃馬甲的一撥大規(guī)模抗議;在西班牙,居民在各地公開示威,抗議能源價格上漲;在英國,政府新開油田的計劃也遭至了綠黨成員的一致抗議。
40名歐洲議會議員已經向歐盟委員會提出要求,調查俄氣可能的市場操縱行為。
火上澆油的能源轉型
歐洲天然氣價格成因背后,上漲的二氧化碳稅也難辭其咎。
為了加快能源轉型,歐洲許多國家都出臺了二氧化碳稅。2021年,德國的二氧化碳是25歐元/噸,預計2022年將上漲至30歐元/噸。
法國自2014年起出臺了二氧化碳稅,2018年黃馬甲事件后,費率被凍結在45歐元/噸。瑞典、瑞士、愛爾蘭、斯洛文尼亞等地已均有二氧化碳稅。
二氧化碳稅直接增加了能源企業(yè)的負擔,進而轉嫁給最終用戶。以德國為例,2021年的二氧化碳稅定價將導致每千瓦時天然氣消費價格上漲約0.6美分,占總價的7%。這個數字在2025年將提高到約1.3美分。
以年消費電力2萬千瓦時的家庭計算,其將在2021年支付高達120歐元的二氧化碳稅,2025年將達260歐元。
為了應對高企的天然氣價格以及不斷上漲的二氧化碳稅,能源公司不得不進一步漲價。
根據德國比較門戶網站Verivox的統(tǒng)計,今年1-8月,以德國年耗電量為2萬千瓦時的家庭為標準,在天然氣上的平均開支上漲了8%以上,到達了過去五年以來的最高點。僅8月份,德國就有39家天然氣供應商宣布漲價。
為了應對能源價格危機,在最近召開的能源部長會議上,歐盟各國能源部長開始共同尋求解決方案。
負責氣候問題的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弗朗斯·蒂默曼斯(Frans Timmermans)認為,天然氣價格上漲從側面證實了迅速實現能源轉型的重要性:“如果我們早在5年前實施綠色協議,那現在不會出現這種情況。我們將不會受到天然氣和化石能源的制約?!?/p>
歐盟委員會同時擔心,高昂的天然氣價格會減緩歐洲氣候政策的執(zhí)行。
布魯塞爾的歐盟委員會原本計劃,將建筑與運輸部門共同納入排放交易系統(tǒng),但這可能會進一步增加家庭與公司的能源成本。
倫敦經濟學院經濟學家洛倫佐·科多諾(Lorenzo Codogno)認為,天然氣價格上漲或許可以讓歐洲各國加速能源轉型的進程。但他同時表示,當轉變來得如此劇烈和迅速時,政府很難抵制民眾的壓力。
事實的確如此。歐盟各國為了抵制企業(yè)與消費者壓力,紛紛展開了行動。
意大利宣布,將發(fā)放40億歐元能源補貼;西班牙則通過降低電力生產稅和增值稅對以應對電價上漲;法國向較貧困的家庭發(fā)放了5.8億歐元的能源補貼。
遭受天然氣漲價影響最大的英國政府,并不打算出手拯救能源企業(yè)。英國經濟部長夸西·克沃滕(Kwasi Kwarteng)表示,消費者的利益應該放在首位,而非企業(yè)的利益。對于企業(yè)的虧損,他表示政府將可能以補貼貸款的方式進行支持,或建立“壞銀行(Bad Bank)”以接納破產公司的原客戶。
因為化肥制造商們停止生產,英國出現了二氧化碳緊缺問題,威脅到英國的肉品等食品供應。
礦泉水、可樂和芬達的制造商們開始擔心碳酸的供應會中斷。英國食品飲料聯合會負責人伊安·懷特(Ian Wright)向英國廣播公司表示,英國的二氧化碳儲備僅夠繼續(xù)支持10天,之后或面臨雞肉供應短缺。
目前,英國已經重新啟用了一批煤電廠,以確保緊急情況下的電力供應。
最終,歐洲人或許只能將他們最大的希望,寄托在今冬能有個好天氣上。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