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想,一個連生養(yǎng)自己的父母都不能包容的人,怎么去包容外人。包容父母,這是每個人都面對的卻又極易被忽略的細節(jié)。兒女在父母面前任性慣了,被父母包容慣了,大多數(shù)為人兒女的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常常忽略父母的心情。
“樹欲靜而風(fēng)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有父母在,人生即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p>
一個對父母都忤逆的人,又怎么會真心對待他人?
孟子言:“親親,仁也;敬長,義也。”對父母的態(tài)度,關(guān)乎的不止是孝順,還是仁義。
包容父母,就是最好的孝順;人無完人,都會有這樣那樣的人格缺陷。可是不管怎樣,他都是生你養(yǎng)你的父母。作為子女的你都要學(xué)會包容,父母做的不對,可以耐心指正,換種方式讓他們知道自己的錯誤。絕不能鄙視父母,各種嫌棄,激化矛盾。
人老了,難免愛嘮叨、脾氣不好、觀念落后、固執(zhí)己見、健忘、反應(yīng)慢、不講究衛(wèi)生、身體不好需要人照顧。所以有很多年輕人不耐煩,沒耐心,怕臟怕累怕花錢。
父母養(yǎng)幾個孩子能養(yǎng),幾個孩子養(yǎng)父母卻不能養(yǎng)。許多有兒有女的老人年老體弱卻孤苦伶仃。人都有老的時候,父母養(yǎng)你小,你為什么就不能養(yǎng)父母老?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時代在進步,美德哪去了?值得人們深思?反思?
為人兒女者,要讓父母安心,讓父母舒心,總之不能讓父母傷心。
《禮記》中說到“孝子之養(yǎng)”,首先就是“樂其心”,讓父母心情快樂。生活是細水長流的照顧和陪伴,其實包容父母,就是最好的孝順。
包容父母,最能體現(xiàn)人品。一個人的人品,微觀的看,就是對待親人的態(tài)度。尤其是對待生你養(yǎng)你父母的態(tài)度。一個對自己父母都不孝順的人,人品肯定好不到哪去,也不會是善良之輩。
其實就體現(xiàn)在日常生活的包容上,看似簡單,做起來很難。遷就別人一次容易,遷就別人一生是不是真的很難?遷就是因為有愛,包容是因為大度。
父母、伴侶因為愛而遷就我們,孩子因為敬畏而順從我們,而我們因為養(yǎng)育之恩而包容父母。一個人懂得感恩,才知道報恩。一個知恩圖報的人,人品也不會錯。
《中庸》講“慎獨”——一個人的修養(yǎng)怎樣,看他獨處時是不是跟在人前一樣,有秉持,不放肆。
父母家人是與我們骨肉相連的人,也是不分彼此的人,面對他們,就像面對自己。所以最能看清一個人的人品。
包容父母,是大氣。人生是場修行,家就是我們的道場,而父母就是我們心中的佛。在家敬父母,又何必去燒香。
父母是我們修行的第一對象,也是最重要的對象。一個連自己父母都容不下的人,他心中怎么會有真愛?
做人如此,做事又如何?一定是沒有度量,沒有心胸,沒有氣魄,又怎能成大事?
古人云:“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父母尚且不容,何以容天下”。
所以《孝經(jīng)》才會開宗明義地指出,孝,“始于事親”而“終于立身?!?/p>
包容父母,就是改變命運的第一步。胸懷大志的人,要從容得下自己的父母開始,這才是真正的修行。
包容父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一個孩子有沒有家教全靠父母。
《三字經(jīng)》云:“子不教,父之過?!备改甘呛⒆幼詈玫睦蠋?,父母的言傳身教,影響著孩子的一舉一動。
一切財富、名譽、地位,都是身外之物。德行才是根本,厚德載物造福子孫。為什么提倡學(xué)習(xí)中國傳統(tǒng)文化?因為厚德才能載物,千金財富必定是千金人物。
生命不是用來抱怨的。你慢慢長大,父母漸漸變老,時代輪回,誰能避免?今天的父母何嘗不是明天的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