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黃煌的《經(jīng)方雜談》【2】

黃煌的《經(jīng)方雜談》【2】

中醫(yī)經(jīng)典 字號: 訂閱

15芍藥甘草湯

    芍藥甘草湯是治療“腳攣急”的主方。古人稱小腿為腳,“腳攣急” 為小腿曲伸不利,即是今之腓腸肌痙攣?!吨焓霞灧健酚涊d芍藥甘草湯治療腳弱無力,行步艱難,又名去杖湯。方名暗示了服此方后可恢復下肢功能,使病人扔掉拐杖。芍藥甘草湯雖然是治療腳攣急的有效方,但臨床運用卻不能單純地局限于腓腸肌的痙攣。對于“腳攣急”應當靈活地看待。在性質上抓住“攣急”的特點,在部位上又要突破“腳”的局限。所謂的攣急是指肌肉呈痙攣性疼痛、有緊縮感。包括胃痙攣、腸痙攣、膽道括約肌痙攣、輸尿管痙攣、膈肌痙攣、支氣管痙攣、子宮痙攣等臟器平滑肌的痙攣以及腓腸肌痙攣、咀嚼肌痙攣等骨骼肌的痙攣。甚至是血管的痙攣。因此本方可以治療以下疾?。何改c炎、膽囊炎、結石等引起的腹痛、呃逆、痛經(jīng)[/B]、哮喘、百日咳、不安腿綜合征、磨牙、面肌抽搐等。這類疾病都有陣發(fā)性的特點。而時發(fā)時止的疼痛張仲景則稱為“時痛”。本方能夠有效地解除肌肉的痙攣,緩解相應的癥狀。是解痙止痛的基本方。不過,芍藥甘草湯的奧秘還有待揭開,如芍藥甘草湯可用于治療慢性肝炎、肝硬化腹水,我以本方加肉桂、大黃、桃仁等治療膽汁性肝硬化,加龍骨牡蠣山藥阿膠治療肝硬化脾功能亢進。其證也未必有痛,只是患者體型瘦弱,且舌苔干凈。

16葛根芩連湯

葛根芩連甘草伍,用時先將葛根煮;

內清腸胃外解表,脅熱下利喘汗除。  

葛根芩連湯是《傷寒論》中治熱利之方,原文謂“利遂不止”,熱利之甚由此可見。黃芩黃連是瀉心湯的核心成分,不僅止利,更主治心下痞而煩;葛根升清止利,其用量與下利程度呈正比,葛根湯主“自下利”,葛根用四兩,本方主“利遂不止”,葛根用半斤。葛根芩連湯所主的熱利多表現(xiàn)為大便色黃粘穢,肛門灼熱,見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腸炎。但由于抗生素的廣泛運用與飛速發(fā)展,本方治療[/B]感染性腸炎的機會并不多。相反,在糖尿病、高血壓病等非感染性疾病中卻大有用武之地。葛根有降血糖作用,《本經(jīng)》謂之“主消渴”;黃連也可治療糖尿病,《千金翼方》治消渴有數(shù)方均用黃連。因此,對于糖尿病患者伴有腹瀉、腦供血不足、心煩上火時我多以此方化裁治之。葛根還能擴張腦血管,解除高血壓造成的腦部小動脈痙攣;黃芩黃連也有降血壓的作用。當高血壓病人出現(xiàn)頭昏、耳鳴、面紅目赤、心煩失眠可使用本方,不應只想到平肝潛陽。不過這時葛根的用量應該加大,可用到80~120克。對于以突發(fā)性耳聾為表現(xiàn)的中風前兆,本方也可以使用。《類聚方廣義》載此方加大黃治療“眼目牙齒疼痛,或口舌腫痛糜爛者。”我也曾治一病人,其人體壯腹圓,原本服用瀉心湯,后來出現(xiàn)下利與落枕,遂施與本方加大黃,取效頗佳。本方加大黃也可以視為與瀉心湯的合方。原文有“脈促者,表未解也”,桂林版《傷寒論》載“脈促者,熱未解也”,似乎更接近臨床。“促”有數(shù)義,提示本方所治之證其脈決非遲緩。

17防己黃芪湯

金匱防己黃芪湯,白術甘草加棗姜;

益氣祛風利水良,表虛風水風濕康。

《金匱要略》治療水氣病的原則是腰以上腫發(fā)汗,腰以下腫利小便。防己黃芪湯即是一張治療腰以下腫的利小便代表方?!锻馀_》以之治“腰以上和,腰以下當腫及陰,難以屈伸”。即是以下半身浮腫,腰以下酸重為特征。當然,腰以下腫也包括膝關節(jié)、踝關節(jié)的腫脹。另外,還可以見到腳重,爬樓梯拖不動腿的情況。然而,對于本方主治的認識卻又不能停留在上述的層次,還應探求體質上的特點。就體質而言,本方證多見于虛胖體型,其人多肌肉松軟,觸之如盛水的皮囊;皮膚多黃,上半身多易出汗,而下半身皮膚干燥。其人多為悠閑者,或為養(yǎng)尊處優(yōu)之人,或為大病恢復期養(yǎng)病之人。因為體內水分容易外滲,故而平時容易多汗、浮腫、身重。整個人如同一塊吸滿水的海綿,一動就有水液外流。由于多汗與水腫,病人多伴有小便不利。掌握了這種體質特點對于辨別方證是大有幫助的。為了更好地認識本方主治,很有必要與其他方作鑒別。就體型而言,防風通圣散與大柴胡湯也多用于肥胖之人,但那是實胖,是腹壁肥厚,按之有力的壯實。而本方所主則是虛胖,是水胖。桂枝湯也主脈浮、汗出惡風,但卻無浮腫身重,也無小便不利,而且多見于白瘦之人。牡蠣澤瀉散也主“腰以下有水氣”,但多為“大病差后”,出汗也不及本方證多。麻黃劑也主水腫,但多為全身性的,至少是側重于上半身,屬于腰以上腫當發(fā)汗的范疇。本方以黃芪固表止汗,主肌表之水;以防己、白術利水于內,以杜外滲之源。不惟治標,久服也能改善體質。

18葛根湯  

    葛根湯:葛根四兩  麻黃三兩,去節(jié)  桂枝二兩,去皮  芍藥二兩  生姜三兩,切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黃、葛根,減二升,去白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余如桂枝法將息及禁忌。

葛根湯由桂枝加葛根湯再加麻黃而成。傳統(tǒng)的觀點是將葛根湯作為發(fā)汗解表劑,針對那些項背強急的感冒來使用的。落枕和頸椎病使用的機會也很多,這是基于葛根主治“項背強兀兀”而運用的。但并非對所有的頸椎病都可以運用本方,只是對于那些體形肥胖大便不實的病人才能取效滿意。那么,“項背強兀兀”又該如何理解?就部位而言,頭連項,背及腰,“項背強兀兀”可以認為是從頭部到腰部之間的酸痛不適,乏力沉重。事實上病人自己不可能說“項背強兀兀”的。再者,“項背強兀兀”很有可能是古代的方言。在日本,葛根湯是作為感冒藥來使用的,其運用之廣恰似國人感冒服用板藍根一樣。臺灣生產的明通治傷風顆粒,實質上也是本方。雖然葛根湯是治感冒的常用方,但臨床上總以苔薄白,咽喉不紅為重要參考?;ǚ郯Y等過敏性疾病也可以見到鼻塞流涕,類似于感冒,本方同樣可以試用。

葛根湯還是一張?zhí)嵘駝?,是抗疲倦良方。對于那些開出租車的“的哥”“的姐”們,他們出現(xiàn)的思睡、注意力不集中、經(jīng)常哈欠連天,精神不振,面部似有浮腫貌者,我常施與此方,可使精力充沛。在日本,考生們也常服本方來增加精力以便于通宵達旦地開夜車。據(jù)日本朋友平馬直樹先生說,他的老師大冢敬節(jié)先生晚年診病,常飲此方以提神?,F(xiàn)代藥理研究[/B]表明:葛根湯具有顯著的擴張腦血管作用,可使腦血管阻力下降,腦血流量增加。麻黃也有興奮中樞神經(jīng)的作用,可興奮大腦和皮層下中樞,引起精神興奮。

19當歸芍藥散

當歸芍藥散:當歸三兩  芍藥一斤  茯苓四兩  白術四兩  澤瀉半斤  川芎半斤    上六味,杵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金匱要略》)

在中國[/B],四物湯是婦科代表方。但在日本,當歸芍藥散卻是被譽為“婦人的圣藥”。本方由三味血藥與三味水藥組成,以藥測證,當有血液的運行失調和由此引發(fā)的水液停留。《金匱要略》載“血不利則為水,名曰血分”說的就是這種情況。婦人易于下血過多,故而血虛是本,血不利則為水,故水停是標。本方即是以歸芍芎調血,以苓術瀉利水,是標本同治。就臨床表現(xiàn)來講,血虛而見體質不佳,面色蒼白或黃腫;腹痛綿綿,喜溫喜按;月經(jīng)量少、色淡、質稀。水停則見經(jīng)期水腫、妊娠水腫、羊水過多以及特發(fā)性水腫;又可見帶下量多,清稀如水,甚至有盆腔的積液。這種狀態(tài)可能與內分泌失調造成毛細血管擴張通透性增加有關。當歸芍藥散可以看作是半張膠艾湯與半張五苓散的合方。與膠艾湯相比而無出血證,與五苓散相比又無水氣上逆。雖血行不利卻無有形之瘀,故不用桂枝茯苓丸;雖有水停卻因于血,故不可單純利小便,以免旋利旋生。

臨床使用當歸芍藥散最多的是治療女性月經(jīng)不調而導致的黃褐斑、眼袋加深、晨起的面部浮腫、下午下肢浮腫、脫發(fā)等??赡苤倬耙矝]有想到,當歸芍藥散成為21世紀中國人的美容方。

20澤瀉湯

澤瀉湯:澤瀉五兩  白術二兩    上二味,以水二升,煮取一升,分溫再服。(《金匱要略》)

澤瀉湯在《金匱要略》中主治“心下有支飲,其人苦冒眩。”就其描述來看,類似于今天的美尼爾氏綜合征,即內耳眩暈癥。其實,經(jīng)方家對此方證早就有詳細的認識。比如《類聚方廣義》載“支飲眩冒癥,其劇者,昏昏搖搖,如居暗室,如居舟中,如步霧里,如升空中,居屋床褥,如回轉而走,雖瞑目斂神,亦復然,非此方不能治。”此等描述即是美尼爾氏綜合征,因此本方可視為內耳眩暈癥的高效方。本病是內耳淋巴積水和迷路水腫引起的內耳功能損害,既有眩暈、惡心、嘔吐等前庭位置覺的障礙,又有耳鳴、進行性耳聾等聽覺的損害,從性質上來說也屬于廣義的痰飲病范疇。由此引申,對于中耳炎引起的外耳道流淌清稀分泌物,本方也同樣可以運用。

應當指出,主眩的方劑很多,要區(qū)別運用。比如苓桂術甘湯也主眩,但所主是起立時身體動眩,平臥時則緩解,具有明顯的體位性特征。本方則不受體位影響,平臥時也因為頭眩而不敢睜眼與轉頭。前者以起則欲倒的頭眩為主,后者以視物旋轉的眼旋為主。五苓散也主眩,但其證有口渴與小便不利。這兩個方子[/B]都含有桂枝,都有氣上沖的特點。還應該明白,本方雖是治療美尼爾氏綜合征的高效方,但并非是唯一處方。吳茱萸湯、旋復代赭湯、小半夏及小半夏加茯苓湯、還有上述的兩張桂枝類方,都有運用的機會,臨證要仔細鑒別。

21越婢湯

    越婢湯:麻黃六兩  石膏半斤  生姜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五枚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煮取三升,分溫三服。(《金匱要略》)

越婢湯在《金匱要略》中是治療“風水”之方。“風水”類似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急性腎小球腎炎的初期以及慢性腎炎的急性發(fā)作期,臨床所見以頭面周身浮腫,小便不利,脈浮為特征。發(fā)病前多有受涼感冒史,或遭雨淋濕,緊接即發(fā)熱、浮腫。因此,可以認為本方所主是見有表證的水腫。急性腎小球腎炎是由水鈉潴留所致,屬于高血容量性水腫,常伴有繼發(fā)性的高血壓。藥理研究表明,麻黃含有麻黃堿和偽麻黃堿,前者有發(fā)汗作用,后者則有利尿作用。越婢湯重用麻黃達6兩,既發(fā)汗,又利水,是“開鬼門”與“潔凈府”的代表方。值得一提的是,本方麻黃與石膏配在一起,呈現(xiàn)的作用則以利尿為主,服后通常尿量大增,效果可以與西藥的“速尿”相媲美,但解表之功確是速尿所不及。由于本方的強大利尿作用可以使血壓下降,因此不必擔心麻黃的升壓作用。是否該用某藥,除了該藥本身的效應外,還要考慮組成方劑后的群體效應,脫離方劑談論藥物是失之偏頗的;更要結合具體的病證來考慮,脫離病證來談論方藥同樣是毫無意義的,恰如脫離鎖來配鑰匙一樣。就本方的利尿降壓功用而言,麻黃的升壓作用實在是不值一談。當權衡作用和副作用時,應當抓住主流而非支流。水腫見于許多疾病,但又各具特征。比如心臟病[/B]的水腫多出現(xiàn)在下身,而且伴有心悸、喘促;肝性的水腫又以腹水為多見;特發(fā)性水腫則有周期性特點。本方所主的水腫為全身性,血容量高和心功能好是用方的必備條件。防己黃芪湯也主汗出、水腫,但所主是下半身;五苓散也主水腫、小便不利,但所主有口渴與上沖;真武湯所主的水腫多伴有顯著的寒癥;大青龍湯所主的“溢飲”則是無汗而煩疼。越婢湯除了用于腎炎水腫外,關節(jié)風濕病、過敏性皮膚病、流行性紅眼病等也有運用的機會,但那又屬于古方新用的范疇了,其方證的具體指征也該另當別論了,另外,加味也是必要的,如連翹、黃柏、山梔等,是本人常用的。

22麥門冬湯

麥門冬湯用人參,棗草粳米半夏存;

肺痿咳逆因虛火,清養(yǎng)肺胃此方珍。

麥門冬湯的經(jīng)典[/B]主治是“大逆上氣,咽喉不利”。“上氣”是指嘔吐或咳嗽,“大逆上氣”指干嘔或嗆咳。“咽喉不利”是指咽喉干燥、疼痛或粘膩不爽。傳統(tǒng)的觀點是將本方作為肺胃陰虛的基本方來使用的,如葉天士養(yǎng)胃陰之方即是本方的化裁。日本人也以本方治療老年人的口干、咽喉干燥、嗆咳聲嘶、痰少粘稠或干咳無痰。

麥門冬是本方的主藥,《本經(jīng)》說它治“羸瘦短氣”。脾主肌肉,脾胃互為表里。胃陰虛則不納食,久則肌肉萎縮而羸瘦。因此,我臨床上常將本方用于以以羸瘦、肌肉萎縮為特征的疾病。其一是腫瘤,如食道癌、賁門癌證見納減消瘦、大便干結,即以本方治之。需要說明的是方中的麥門冬劑量一定要大。原方麥門冬與半夏之比為7:1,如果半夏用量為6~10克,那么,麥冬的用量就應該是42~70克。若按二版教材一升為50克的換算比例計算,麥冬的用量還要大。治療腫瘤,天門冬可配合麥門冬。天冬含有天門冬素,也有抗腫瘤作用。文革期間,江蘇蘇州民間有用天門冬治療乳腺癌的經(jīng)驗。其二是神經(jīng)原性疾病,。江陰名醫(yī)夏奕鈞先生治療一橫貫性脊髓炎,病人連續(xù)高熱66天,全身肌肉萎縮,夏先生即以本方合白虎湯,再加生首烏、石斛治之,療效滿意。我也曾治療一例橫貫性脊髓炎,其人皮膚白皙,出大汗,全身麻痹,肌肉萎縮,不能活動,以本方合竹葉石膏湯取效。一些神經(jīng)元疾病是否可以使用麥門冬湯,我正在摸索。我感覺,麥門冬湯是一張肌肉的營養(yǎng)劑。

也許有人會問,麥門冬湯能根治腫瘤么?坦白地說,麥門冬湯是不能根治腫瘤的,但對于腫瘤病人晚期出現(xiàn)的消瘦體質卻有改善作用,能提高病人的生存質量,延緩病人生命。它不是對病因治療,而是對體質的治療。對“治病”而言,本方卻實不如放療、化療,但對于“留人”而言,卻是有積極意義的?!?/p>

23枳術湯

    枳術湯在《金匱要略》中主治水飲停于心下所致的“心下堅,大如盤,邊如旋盤”。現(xiàn)代醫(yī)學中的胃擴張、胃潴留、胃石癥、胃下垂等可見此方證。方中枳實下氣消痞,前人謂其有“推墻倒壁”之功。張仲景用枳實,腹脹痞滿多配伍厚樸大黃;胸悶痛多配伍薤白栝樓實;腹痛多配伍白芍。“心下堅”乃痞之甚極,故重用枳實達7枚之多。而作為陽明腑實證的大承氣湯,枳實也不過用了5枚。此處非痛非脹非悶,既非血病,也非氣病,而是水飲所作,故配伍白術。白術是經(jīng)方中治水要藥,觀仲景用白術多有水停之征?;驗樾南聺M,如苓桂術甘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術湯;或為下利,如理中湯;或為腫,如越婢加術湯、桂枝芍藥知母湯;或為眩,如澤瀉湯、術附湯;或為身重,如防己黃芪湯、甘姜苓術湯;或為身體疼痛,如麻黃加術湯、甘草附子湯、去桂加白術湯。說到白術,便會想到茯苓,這一對姊妹藥是張仲景常用的治水方根。但是二者之間還是有區(qū)別的。主悸與小便不利之方,可以無白術,但卻少不了茯苓。如主悸的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茯苓甘草湯和主小便不利的豬苓湯、栝樓瞿麥丸、葵子茯苓散都不用白術。主眩的澤瀉湯、主腫的越婢加術湯、主下利的理中湯等可以無茯苓,但卻離不了白術。當白術所主的水病兼見悸和小便不利時,則必是茯苓與白術合用之方。

  枳術湯除了主治上述胃的病變外,日本醫(yī)家湯本求真還認為本方主治肝腹水。肝硬化造成脾腫大時,心下也可以出現(xiàn)心下痞堅如盤。據(jù)此而論,這種可能性也是存在的,而且臨床上大劑量白術治療肝腹水的治療經(jīng)驗也屢有報道??傊?,不管是胃的病變還是肝的病變,都離不開“水飲所作”的病機。結合現(xiàn)代醫(yī)學來看,枳實行氣,即是促進胃腸蠕動,加強胃排空,減緩胃潴留,是中藥的胃腸動力劑。白術則可以將潴留在組織間液和腹腔、胃腸腔等體腔內的多余水分“拉入”血管內,然后再通過腎臟排出。這種作用,類似于西藥增加血漿膠體滲透壓的白蛋白。因此,可以認為白術就是“中藥白蛋白”。消化道既有動力障礙,又有水液停留在管腔,此時枳術湯是第一張考慮的方子。

24白虎湯

白虎膏知粳米甘,清熱生津止渴煩;

氣分熱盛四大證,益氣生津人參添。  

白虎湯是《傷寒論》治陽明熱證之方,也是溫病常用之方。對于外感熱病,白虎湯的確是一把離不開的殺手锏。建國初期發(fā)生在石家莊和北京的乙腦大流生,讓白虎湯大大地出了一回風頭。但要看到,那時的西醫(yī)也不很先進,所以才有了白虎湯的露臉機會。而在今天傳染性疾病的大流行,人們首選的則是西醫(yī)。因此,我們必須把白虎湯的運用引向非感性疾病的領域,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千古名方的實用價值。再說六經(jīng)本能鈐百病。傷寒之方乃百病之方,非專為外感傷寒而設。

    臨床上我常將白虎湯用于以下疾病。第一是血液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血友病等。我曾治一14歲女學生,患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月經(jīng)初潮后每月經(jīng)量極大,血色鮮紅,無血塊,無腹痛。每次月經(jīng)過后,血色素降至30g/L,不得不輸血治療。診其面色蒼白,無光澤,一排虛象,但據(jù)其口干渴,隨身攜帶的冷開水一飲而盡,且惡熱,觀其舌質淡白而舌面干燥無津,脈洪大而無力。斷為白虎湯證,處方為白虎湯加阿膠、生地、龍骨、牡蠣、龜板等,1劑后出血量大減,3劑后血止。后以此方連續(xù)服用年余,暴崩控制,血小板和血色素升高接近正常范圍。也曾治一血友病。動輒關節(jié)出血疼痛。口唇紅,心下疼痛,苔黃膩,先經(jīng)黃連解毒湯治之,苔凈后以本方加龍骨、牡蠣、阿膠、生地、出血得以控制。白虎湯中石膏為重要之品,其主要成分是硫酸鈣,鈣離子可增強血管的致密性,也是凝血因子之一。白虎湯治療血液病是否與此有關,值得進一步研究。

    第二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癥。本病表現(xiàn)為消瘦,情緒激動,煩燥不安,怕熱多汗,多飲多食易饑等神經(jīng)興奮與高代謝狀態(tài)。這些表現(xiàn)與陽明熱證很相似,因此可以使用白虎湯治療。我曾治女性甲亢患者,為16歲學生。癥見形體消瘦,煩渴多飲,心悸多汗,雙目突出,頸部腫大,上課無法集中注意力。即以本方加龍骨、牡蠣、天花粉、天冬、麥冬、北沙參等治療,共服百余劑,共用石膏5000克,知母2400克,牡蠣5000克;癥狀基本消失,學習成績明顯提高,T3 、T4等化驗指標也達正常范圍。由此可以認為:白虎湯是鎮(zhèn)靜劑,含麻黃的葛根湯則是興奮劑,二者作用相反;白虎湯又是機體的代謝抑制劑,含姜附的四逆湯則是代謝的增強劑、促進劑,二者作用也相反。當然,這些稱謂也是針對相應方證而言的,至于正常人,則未必如此。

    第三,本方治療糖尿病。這已不是什么新鮮經(jīng)驗,但傳統(tǒng)的觀念多用白虎加人參湯,我多將本方與增液湯合用。以白虎湯治糖尿病,要抓住“干”這個特點。“干”包括口干渴、舌面干燥乏津,大便干結如栗,皮膚干枯。其人多形瘦面白,易汗出,無浮腫及油膩之象。脈滑數(shù)也是重要參考。對于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下肢無力,行走困難的情況,我多加赤芍、石斛、牛膝、丹參四味。這四味是我臨床常用的經(jīng)驗方,我稱之為“四味健步湯”。對糖尿病并發(fā)下肢酸痛、行走無力等功能障礙有明顯的改善作用。糖尿病的治療除了降血糖,并發(fā)癥的治療也是不可忽視的環(huán)節(jié),因此不可單純地滿點足于白虎湯的降血糖作用。

25黃連解毒湯

黃連解毒柏梔芩,三焦火盛是主因;

大熱煩躁或錯語,瘡瘍吐  皆可平。

黃連解毒湯出自《外臺秘要》,雖不載仲景原書,但卻配伍嚴謹,可視為古方,為我臨床喜用之方。本方歷來是治療急性外感熱病的有效名方。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劉完素、溫病大家王孟英、楊栗山、蔣問齋等,均善用本方。本方大苦大寒,直折火熱,確是良方。其方證以熱病煩悶兼有錯語、呻吟、不得臥為特征。在外感病中,這種情況多見于顱內感染或中毒性腦病,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受到影響才會出現(xiàn)錯語等表現(xiàn)。

中醫(yī)[/B]注重望診,望診的關鍵在于望神,神就是腦功能的外在表現(xiàn)。運用黃連解毒湯就要著眼于病人的精神狀態(tài),而不能僅僅停留在消炎、抗感染的層面上。古方今用[/B],貴在轉換思路。黃連解毒湯目前已被廣泛運用于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病人中用黃連解毒湯的機會很多,除血壓增高外,還見有面目紅赤,煩躁不安,焦慮失眠,舌苔黃膩,按之心下痞,以壯實男子多見。這類病人血壓高,心率偏快,紅細胞計數(shù)高,血紅蛋白定量高,血液粘稠度高,而且精神興奮性也很高??梢哉f“高”是本方證的特征所在。這種人營養(yǎng)狀況非常好,體實者才會多火。象腫瘤晚期的虛勞病人,尿毒癥患者的水腫型肥胖,是不可能出現(xiàn)本方證的。頭面部的充血和精神的亢奮就是傳統(tǒng)觀念認為的上火證,黃連解毒湯所解的正是這種火毒。酒客的醉酒狀態(tài)與上火證相類似,因此也可運用本方。本方多用于壯實性體質,故與大柴胡湯合方的機會也很多。如果擔心藥味太苦,也可加姜棗以矯味,但從臨床來看,這類病人并不感到藥味之苦。隨臨床癥狀的逐漸好轉,病人才訴說藥味變苦。需在指出:高血壓病的治療其療效的判定決不能以血壓的降低為唯一指標。血壓計測得的數(shù)值只不過是中間指標,不是終極指標。應當以病人生活質量整體提高為判斷標準。如果單從降壓角度[/B]而論,本方作用確實比不上一片西藥的降壓片,但從改善精神的焦慮和減輕腦充血以及預防腦卒中等方面綜合來看,本方又不是卡托普利望塵莫及的。尤其是預防腦卒中,更具有前瞻性意義。

    對于腦出血、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腦外傷的顱內出血等出血性腦病的恢復期,出現(xiàn)面色潮紅,舌質暗紅,苔黃口臭等表現(xiàn),也可用黃連解毒湯加大黃治之。我曾治一例小時候有腦外傷患者,術后智力下降,頭昏頭暈,血壓不穩(wěn)定,即以本方治療,癥狀明顯改善,智力水平有所提高。另外,對于老年性癡呆,日本學者以黃連解毒湯顆粒劑治療,采用雙盲法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本方有抗焦慮作用?;诖?,可以認為黃連解毒湯是綠色健腦藥。《本經(jīng)》也說黃連“久服令人不忘”。目前對于上述腦病的治療走向了“常規(guī)化”的誤區(qū),即不是補虛就是活血化瘀,忽視了瀉火解毒的運用。黃連解毒湯不能充分運用于腦血管病,其中最大的原因還是將本方作為外感熱病的專方來看待。在疾病譜發(fā)生很大變化的今天,這種固有思維應該徹底打破。換一個視角,高一個層次,多一點試試看,少一點不可能,經(jīng)方的研究與運用才能“發(fā)皇古義。融會新知”。

26黃連阿膠湯

黃連阿膠湯:黃連四兩  黃芩二兩  芍藥二兩  雞子黃二枚  阿膠三兩     上五味,以水六升,先煮三物,取二升,去滓,納膠烊盡,小冷,納雞子黃,攪令相得。溫服七合,日三服。

黃連阿膠湯是少陰熱化證的主方。何謂少陰熱化證?暫且撇開這個問題,先來分析本方的藥物吧!黃連,小劑量除痞,如諸瀉心湯治痞,黃連用一兩。大劑則除煩、安神,如本方所治的“心中煩,不得臥”即用四兩。黃連還主下利,如葛根芩連湯;又主腹痛,如黃連湯。黃芩主下利,如黃芩湯;又主煩熱,如三物黃芩湯;還主血證,如黃土湯、瀉心湯。先賢也有一味子芩丸治女子的下血經(jīng)驗。芍藥主攣急腹痛。阿膠主血證。雞子黃為營養(yǎng)劑,增強抗病能力。綜合來看,本方黃連黃芩除煩熱安眠,黃連芍藥止腹痛,黃芩阿膠主血證。芍藥阿膠主腹痛而下血,女子多見;黃芩芍藥,主下利腹痛。以藥測證,本方所主當為煩熱,腹痛下血或下利。一言概之,凡人體下部出血見精神亢奮者即可用本方。

人體下部出血,包括大小便出血,婦人下血。此血多鮮紅而粘稠,伴有血塊。我曾治一糖尿病患者的崩漏,伴失眠,遂以本方加生地,黃連量用6克,效果甚佳,不僅血止得寐,而且血糖也控制的較好。若色暗黑,則應考慮用溫經(jīng)湯,黃土湯;若血色淡紅而清稀,則又有用膠艾湯的可能。若為人體上部出血,則三黃瀉心湯使用的機會要比本方多。從臨床所見來看,黃連阿膠湯證的出血及精神興奮,多于慢性感染疾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此出血當為炎性與血管性出血;此心煩不得臥,則當為精神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虛性興奮,這也許就是《傷寒論》論注家們所說的少陰熱化證吧!

27黃芩湯

黃芩湯:黃芩三兩  芍藥二兩  甘草二兩,炙  大棗十二枚,擘   上四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黃芩湯是治利祖方,后世的芍藥湯即在此方基礎上加減而成。和黃連阿膠湯相比,本方?jīng)]有黃連,阿膠、雞子黃,可知其心煩、出血必定不甚。用甘草、大棗,其人必反復下利,消瘦而食欲不佳。甘草與芍藥相結合有芍藥甘草湯之義,其人必腹痛攣急。本方所治的下利,除了細菌性痢疾之外,潰瘍性結腸炎也可運用。該病也同樣表現(xiàn)為腹痛、下利粘液夾膿血。不過單純運用的機會不多,大都與梔子厚樸湯、四逆散、半夏厚樸湯合用。

黃芩湯主治腹痛而出血。先兆流產也表現(xiàn)為腹痛而陰道出血,因此也可考慮運用本方。黃芩有安胎作用,婦科名醫(yī)劉奉五先生治先兆流產也每多用黃芩。白術也安胎,但黃芩所主為熱證,白術所主為水證。羊水過多、經(jīng)常浮腫,口渴、小便不利等運用白術的機會比較多。另外,月經(jīng)先期癥見腹痛,經(jīng)來量多、色紅、質稠也可運用本方化裁治之。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出現(xiàn)煩熱,腫痛等熱痹表現(xiàn)時,也可用本方治療,不過多與柴胡、甘草、黃柏、連翹合用。在免疫性疾病治療中,本方所擔任的是中藥免疫抑制劑的角色。

28甘草瀉心湯

甘草瀉心湯:甘草四兩,炙  黃芩三兩  干姜三兩  半夏半升,洗  大棗十二枚,擘  黃連一兩    上六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本書作者按:本方中應有人參三兩。

甘草瀉心湯在《金匱要略》中被作為治療狐惑病的專方來使用的。狐惑病類似于現(xiàn)代醫(yī)學的白塞氏綜合征,也叫眼一口一生殖器綜合征。因發(fā)病于頭面與會陰,又有人稱為終極綜合證。然而,把甘草瀉心湯作為狐惑病的專方看待,似乎仍未揭示本方主治的實質。狐惑病是以人口腔及生殖粘膜損害為主癥,因此,可以把本方作為治療粘膜疾病來使用,換言之,甘草瀉心湯是粘膜修復劑。就范圍而論是針對全身粘膜而言的,不僅包括口腔、咽喉、胃腸、肛門、前陰、還包括泌尿系粘膜乃至呼吸道粘膜,眼結膜等等。就病變類型而言,既可以是粘膜的一般破損,又可以是充血、糜爛,也可以是潰瘍。臨床表現(xiàn)或癢、或痛、或滲出物與分泌物異常等等,因其病變部位不同而表現(xiàn)各異?!秱摗分?#8220;其人不利日數(shù)十行,谷不化。”即是胃腸粘膜被下藥損傷影響消化吸收所致。臨床方面,甘草瀉心湯既可以用于治療復發(fā)型口腔潰瘍,白塞氏病,也能用于治療慢性胃炎、胃潰瘍以及結腸炎、直腸潰瘍、肛裂、痔瘡等。結膜潰瘍、陰道潰瘍也能使用。不管是何處粘膜病變,均可導致病人心煩不眠,這可能與粘膜對刺激敏感有關。甘草是本方主藥,有修復粘膜作用,如《傷寒論》以一味甘草治咽痛,即是咽喉部粘膜充血炎變。西藥治療胃潰瘍的一味老藥“生胃酮”,即是甘草制劑??傊?,本方的臨床運用要善于舉一反三,不能被“蝕于喉”“蝕于陰”的條文印定眼目。

29大青龍湯

大青龍湯:麻黃六兩,去節(jié)  桂枝二兩,去皮  甘草二兩,炙  杏仁四十枚,去皮尖  生姜三兩,切  大棗十枚,擘  石膏如雞子大,碎    上七味,以水九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取微似汗。汗出多者,溫粉粉之。一服汗者,停后服。若復服,汗多亡陽,遂虛,惡風,煩躁,不得眠也。

大青龍湯是強烈發(fā)汗劑。本方可視為麻黃湯與越婢湯的合方。麻黃湯中麻黃與桂枝比例是3:2,本方是6:2 ,很明顯,其重用麻黃,發(fā)汗之力尤勝一籌。再從方后條文來看,其發(fā)汗之峻堪稱中醫(yī)之安乃近。根據(jù)仲景方后叮囑并結合本人體會,我認為用本方治感冒要把握兩個方面。一是識證要準。這是運用本方前提。除原文“不汗出而煩躁”,“身疼痛”等經(jīng)典描述外,辨別體質與脈象也很重要。能夠經(jīng)得起峻汗的人其體質必定強壯,年高體弱者顯然不適合用此方。仲景說“無少陰證者”乃可服之,“無少陰證”即揭示了脈象必非細弱無力。脈浮緊則提示血容量充足,有發(fā)汗之資;也說明心功能良好,經(jīng)得起汗出過多。雖然原文說取微似汗,但治療實際中汗出多少又通常是很難把握的,否則就不必有“溫粉撲之”的后續(xù)手段了。另外,用大青龍湯者,其人有水,我校史欣德教授的經(jīng)驗,患者發(fā)熱而眼瞼浮腫或面部輕度浮腫者,用之最有效果,可以參考。二是作好救逆準備,預防陽脫之變。本方峻汗,中病即止,若不過服,一般不會有大汗之虞。但作為醫(yī)者,要想到意外。大汗出者,可予補液、止汗。“溫粉”之法,今已罕見。吉益南涯認為茯苓四逆湯為本方救逆劑,可以參考使用。

張仲景以“發(fā)之”,“病溢飲者當發(fā)其汗”等語句來闡述大青龍湯功用,這些都說明大青龍湯發(fā)汗之峻。麻黃湯服后需溫覆取汗,本方則未言及此??梢娤啾戎?,大青龍湯才是真正的發(fā)汗劑。其治療溢飲,即是通過發(fā)汗后體內潴留水分重吸收而達到消腫目的。這種情況下,即使發(fā)汗過多,也不至于出現(xiàn)厥脫。體內多余水分會及時吸收入血,以補充血容量,相當于內補液。溢飲多見于急性腎炎,若為心源性水腫,本方是萬萬不可輕易運用的。另外,關節(jié)炎的腫脹,急性炎性青光眼也有使用本方的機會。

30麻杏石甘湯

麻杏石甘湯主治“汗出而喘,無大熱者。”這段經(jīng)文太簡略,不能深入理解本方。試想肺心病心衰也會汗出而喘無大熱,能用麻杏石甘湯嗎?顯然不行!這里的喘是支氣管痙攣的哮喘,此汗出也多局限于頭部,無大熱者,提示感染性疾病中毒癥狀不嚴重,而過敏性疾病多無大熱。據(jù)此,可以認為麻杏石甘湯的經(jīng)典主治是支氣管哮喘。

本方現(xiàn)代臨床應用范圍已遠遠超出經(jīng)典條文,例如治療過敏性鼻炎、血管神經(jīng)性水腫、花粉癥、蕁麻疹、小兒喘息型支氣管炎,這些疾病連同支氣管哮喘都屬于Ⅰ型變態(tài)反應,即過敏反應。至于一些感染性疾病,也或多或少地有過敏因素的參與?,F(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本方可抑制肥大細胞脫顆粒,從而阻斷過敏介質的釋放,減緩過敏癥狀。基于臨床治療的病種特征和藥理結論,可以認為麻杏石甘湯是“Ⅰ型變態(tài)反應的拮抗劑”。這種稱謂,為本方的臨床運用指出了主要方向,也不至于被“汗出而喘,無大熱者”束縛了思路。經(jīng)方的運用應當突破條文,破譯古典證,建立新的方證體系,這樣,路子才能越走越寬。

31小陷胸湯

小陷胸湯連夏蔞,寬胸散結滌痰優(yōu);

痰熱結胸痞悶痛,舌苔黃膩服之休。

小陷胸湯主“小結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脈浮滑者。”“正在心下”點出病位?,F(xiàn)代醫(yī)學的胃炎、肝膽系炎癥,胰腺疾病都可以表現(xiàn)為心下疼痛;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較小穿孔,造成的局限性腹膜炎也可表現(xiàn)為心下的按痛,甚至包塊隆起。不過“正在心下”未必都是消化道疾病。胸腔臟器的疾病其疼痛有時也會向上腹部放射,如大葉性肺炎、心肌梗塞、胸膜炎等。從小陷胸湯的臨床運用來看,也不限于肝膽胰胃疾病,肺炎、胸膜炎、冠心病、肋間神經(jīng)痛也有廣泛運用的報道。此時的“正在心下”是胸部疾病的異位表現(xiàn)。方中瓜萎實起重要作用,既是治胸痹要藥,又可清熱潤燥化痰。胸痛、痰黃粘稠不易咳出大便干結時此藥必用。本方去黃連加薤白又有瓜萎薤白半夏湯之義。后世治帶狀皰疹胸痛(實為肋間神經(jīng)痛)驗方即是用瓜蔞、甘草、紅花。本方用黃連說明病人有熱證,又有人用于急性乳腺炎等胸部感染性疾病,此類紅腫熱腫,自然也符合“按之則痛”的特點,只是病位不在心下而已。

小陷胸湯臨床很少單獨使用,多與他方合用。胸脅苦滿,寒熱往來多與小柴胡湯合用;“正在心下,按之則痛”與大柴胡湯證“心下按之滿痛”相類似,故二方也有合用機會;肺部感染咳喘痰黃粘稠者又與麻杏石甘湯使用;冠心病心絞痛也可與溫膽湯合用;胃炎合并食管炎者多與梔子厚樸湯合方;與瓜蔞薤白湯或四逆散合用治胸水、脅間神經(jīng)痛。痛甚加枳實;黃疸者合茵陳蒿湯;心煩失眠加山梔、黃芩、連翹,重用黃連。雖然本方主治廣泛,但總以舌紅苔黃膩,脈浮滑為客觀指征。

32小建中湯

小建中湯君飴糖,方含桂枝加芍湯;

溫中補虛和緩急,虛勞里急腹痛康。

經(jīng)方用途,有對癥狀的,有對證候的、有針對體質的不同層次。小建中湯就是體質性用藥,是改善虛弱體質的名方。這一點從本方治療虛勞病也可得到佐證?!督饏T要略》載本為主“虛勞里急,悸、衄、腹中痛,夢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煩熱,咽干口燥。”虛勞是由于多種原因導致的臟腑功能虛衰,屬慢性衰竭疾患,病情復雜,病勢纏綿。現(xiàn)代醫(yī)學中慢性肝炎、肝腹水、再生障礙性貧血、白血病、消化性潰湯、結核病、腫瘤晚期等疾病等見有體質消耗,體力衰竭者,均可以虛勞論治。

本方中重用芍藥,有芍藥甘草湯之義。故體質虛弱,經(jīng)常性腹痛時可用小建中湯緩急止痛,但是本方證不拘于腹痛。小建中湯重用飴糖一升。飴糖為滋補劑,有強壯與緩和作用。“四肢酸痛、手足煩熱、咽干口燥”可看作機體自我消耗,陰液不足所致,“悸”、 “夢失精”也只是虛性興奮,而含有飴糖的小建中湯恰可補其不足,緩解消耗狀態(tài),從而達到改善體質的目的。我把小建中湯當作保肝藥看待,常以小建中湯治療肝硬化腹水,證見消瘦、大便干結、腳攣急者,本方對改善肝功能有效。但如有感染及出血則不可用本方。另外,根據(jù)“男子黃,小便自利者,當與虛勞小建中湯”的記載,本方也可用于溶血性黃疸。在兒科方面,日本漢方醫(yī)們也常以本方長期服用來改善虛弱兒體質,我常用本方治療小兒的慢性腹痛。雖然條文中屢屢提到腹痛,但本方臨床運用時則要以辨別虛弱性體質為首務,在這一前提下的腹痛才考慮使用小建中湯。但若能著眼于虛弱狀態(tài)而用方,則本方改善體質的意義也將遠遠大于緩解腹痛。小建中湯臨床運用十分廣泛,但越是運用廣泛,就越說明該方子針對的可能是某一種體質。綜上所述,可以認為小建中湯是一張改善體質之方,它的真正意義應當是強壯“病的人” ,而不是治療“人的病”。

33大建中湯

大建中湯:蜀椒二合,去汗  干姜四兩  人參二兩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內膠飴一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溫再服,如一飲頃,可飲粥二升,后更服,當一日食糜,溫復之。(《金匱要略》)

大建中湯是溫補性鎮(zhèn)痛劑,主治“心胸中大寒痛,嘔不能飲食,腹中寒,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上下痛而不可能近。”結合現(xiàn)代醫(yī)學來看, “上沖皮起,出見有頭足”與胃腸逆蠕動所出現(xiàn)的“腸型”及“胃蠕動波”很相似,“上下痛不可能近”屬胃腸的強烈痙攣。二者都是胃腸功能紊亂所致。就臨床表現(xiàn)來看,大建中湯證又多見于胃腸的梗阻性疾病,如蛔蟲性腸梗阻、粘連性腸梗阻等。本方除飴糖外,又屬烏梅丸的組成成分,故治療蛔蟲病又是的對之方。另外,胃腸神經(jīng)官能癥官能癥也可出現(xiàn)本方證。大建中湯所主之病仲景謂之寒疝。瘦人腹皮薄,更容易見到頭足狀突起,也容易伴有臟器下垂。胃腸下垂則平素多有腹痛,腹脹、惡心嘔吐、飲食減少等消化道癥狀。從本方組成來看,飴糖為滋補性強壯劑,多用于瘦人腹痛便干,《千金要方》謂之“補虛冷,益氣力,止腸鳴咽痛……”《別錄》謂之“補虛乏,止渴”。人參多用于心下痞硬而不能飲食,此仲景用藥之定式。蜀椒干姜散寒止痛,干姜又可止嘔,蜀椒除殺蛔蟲外,對腸管活動具有雙向調節(jié)作用,小劑量可增強腸蠕動,大劑量又可抑制腸蠕動。據(jù)柯雪帆先生考證,本方用蜀椒二合,漢代一合約今之20毫升,即為40毫升,當為大劑量使用。另外,蜀椒還有局部麻醉作用,由此,也要以認為大建中湯是局麻性止痛劑。

34四逆散

陽郁厥逆四逆散,等份柴芍枳實甘;

透邪解郁理肝脾,肝郁脾滯力能勘。

四逆散是經(jīng)方中運用廣泛的方子,其所治之病涉及多個系統(tǒng)。如消化系統(tǒng)的胃炎、胃潰瘍、膈肌痙攣(呃逆)、膽囊炎、肝炎、痢疾、胃下垂、腹股溝斜疝、過敏性腸炎、結核性腹膜炎;呼吸系統(tǒng)的肺結核咯血、支氣管哮喘、急慢性支氣管炎;泌尿生殖系統(tǒng)的陽萎、附件炎、急性膀胱炎、月經(jīng)不調、遺尿、睪丸炎、乳糜尿、輸卵管阻塞、子宮脫垂、不孕;神經(jīng)系統(tǒng)的肋間神經(jīng)痛、癲癇、外傷性頭痛、發(fā)作性癡呆癥等,涵蓋了內外婦兒諸科,雖為小方,其用卻不小。

四塑散治療范圍如此廣泛,那么其辨證要點又是什么呢?如何掌握其運用要領呢?我的體會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其一,四逆散治療以精神神經(jīng)緊張為特征的疾病。這類疾病多見于“柴胡體質”者,疾病的發(fā)作多與情緒緊張有關。其方證之“四逆”,即是由于緊張或疼痛造成的四肢血管收縮而呈現(xiàn)發(fā)冷,但多伴有手心汗出,但多精神飽滿,癥狀陣發(fā)性反復性出現(xiàn),這是與四逆湯證最大的區(qū)別。方中柴胡疏肝解郁,具有鎮(zhèn)靜作用。其二,四逆散治療疼痛、急迫、痙攣性疾病。原文或然證中有“腹中痛”,桂林古版《傷寒論》中柴胡芍藥枳實甘草湯方條文又有“脅下痛”的描述。方中用芍藥甘草枳實,有芍藥甘草湯和枳實芍藥散之義,均有緩急止痛作用。因此認為本方為解除痙攣、急迫、疼痛之方。所主之疼痛,不局限于腹中痛與脅下痛。所主之痙攣也不限于胃腸痙攣,“四逆” 即是血管痙攣,哮喘即是支氣管痙攣。所主之急迫,菌痢的里急后重是急迫,尿路感染的尿頻、尿急、尿痛、排尿不暢感,不盡感又何嘗不是急迫!其三,四逆散治療多為平滑肌疾病。不管是胃腸病,還是血管病、支氣管病乃至子宮疾病,共同的病理解剖學屬性都是平滑肌病變。平滑機的收縮與舒張極易受情緒影響,很容易出現(xiàn)痙攣狀態(tài),這種痙攣狀態(tài)的反復發(fā)作,與柴胡證“往來”的特征相一致。當然,也不能完全排除骨胳肌病變,只不過不是治療的主流罷了。從上述治療的疾病范圍來看,也還是以內臟疾病為重點的。

目前,關于四逆散還有很多爭論。如有人認為所主不是少陰病,應放于少陽篇;有人認為它是所主之證是介于大小柴胡湯,我認為研究者們不該在這些純理論中糾纏不休,落實到具體的臨床運用中來,探索用方的規(guī)律,那才是有意義的事。

35柴胡桂枝湯

柴胡桂枝湯:桂枝去皮  黃芩一兩半  人參一兩半  甘草一兩,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藥一兩半  大棗六枚,擘  生姜一兩半,切  柴胡四兩    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一升。

在日本漢方界,常將小柴胡湯和小建中湯作為改善體質來使用。桂枝湯作為小建中湯的母方,也一樣用于虛弱體質。柴胡桂枝湯即是小柴胡湯與桂枝湯兩方小制其劑的合方,是治療虛弱體質遷延性疾病的最常用之方。換言之,即本方所治“病的人” 是體質虛弱者,本方所治“人的病”多是處于遷延階段。所謂遷延階段就是疾病處于慢性化,短期內既不會速愈,也不會惡化。

柴胡桂枝湯所主的遷延性疾病多見于下列范圍。一是外感病的遷延階段,證見低熱汗出、頭痛食欲不振,尤其感冒更為多見?!秱摗吩?#8220;傷寒六七日,發(fā)熱、微惡寒……外證來去者”,即是言此。二是以腹痛為主要表現(xiàn)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督饏T要略》所附之《外臺》柴胡桂枝湯治“心腹卒中痛”,桂枝湯含芍藥甘草能治腹痛,小柴胡湯也主腹痛,如《傷寒論》第100條“……法當腹中急痛,先與小建中湯;不差者,小柴胡湯主之”。此腹痛見于膽石癥、膽囊炎、胰腺炎,也可見于消化道潰瘍性疾病,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潰瘍性結腸炎。這類疾病也都有纏綿難愈,反復發(fā)作的特點。原文有“心下支結”,即是上腹部撐脹疼痛之謂。從“心腹卒中痛”“腹中急痛”這些條文,并結合臨床來看,本方運用適于腹痛急性發(fā)作時。三是以支節(jié)煩疼為表現(xiàn)的肢體關節(jié)疾病。風濕性關節(jié)炎、坐骨神經(jīng)痛、肩周炎、頸椎病等伴有胸脅苦滿,汗出惡風、納差低熱等表現(xiàn)時可用本方。另外,本方對出汗過多及過敏性鼻炎、頑固性蕁麻疹、更年期[/B]綜合征伴汗多惡風者也可使用。對于本方主治,日本古方派泰斗吉蓋東洞定義為“柴胡桂枝湯治小柴胡湯桂枝湯之二方證相合者”,對本方運用有切實的指導意義。此方之所以能治虛人遷延性疾病,可能取決于本方既能調和營衛(wèi),又能調少陽之樞這兩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吧!疲倦憔悴,食欲不振,時時惡心,自感身體多處疼痛,動則極易汗出,汗出而又易感冒,脈細軟弱,這是很適合用柴胡桂枝湯的。而本方中桂枝湯是滋補劑,小柴胡湯又是中醫(yī)干擾素,還含有補虛的桂枝新加湯,就其組成來說,實是腫瘤病人改善體質的一張良方。

36柴胡桂枝干姜湯

柴胡桂枝干姜湯:柴胡半斤  桂枝三兩,去皮  干姜二兩 栝樓根四兩  黃芩三兩  牡蠣二兩,熬  甘草二兩,炙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煩,復服汗出便愈。

柴胡桂枝干姜湯是小柴胡湯之變方。“往來寒熱”是柴胡證,“心煩”是黃芩證,“胸脅滿微結”乃牡蠣證,小柴胡湯條下有“若脅下痞硬,去大棗加牡礪四兩”之語。“脅下痞硬”與“胸脅滿微結”性質一致,惟輕重程度不同而已,故用量一為四兩,一為二兩。“渴”為瓜萎根所主,牧蠣也主渴,如百合病篇的瓜萎牡蠣散。“不嘔” 故去半夏,生姜,《金匱要略》小半夏湯主治嘔而不渴,此渴而不嘔,非其證可知。小柴胡湯去人參、大棗,想必消化道機能尚好,而無不能食之癥。“頭汗出”為氣上沖,故加桂枝平?jīng)_降逆;“復下之”暗含大便溏泄之義,故用干姜。仲景用干姜,每于吐瀉這后,此是定例。

柴胡桂枝干姜證的實質是疾病未去復見津液耗損匱乏。“傷寒五六日”,原本就可有體液消耗,“已發(fā)汗而復下之”則津液耗損尤其,故而口渴,小便不利。此渴用瓜蔞根,可知程度之甚。瓜蔞根所主之渴,為津液枯燥所致,非飲水所能止,故瓜蔞瞿麥丸條云“其人苦渴”,“苦”即點出渴之程度。此小便不利,非為有水氣,故不用茯苓,頭出汗,大便溏泄,水走他途故小便不利。從病位而言,柴胡桂枝干姜湯所治主要在胸肋部。諸如慢性肝炎出現(xiàn)腹瀉腹脹;肺結核出現(xiàn)的胸膜炎,瘧疾所見的脾腫大。另外,從口渴來看,糖尿病患者出現(xiàn)渴甚,頭汗出而不利,也可用本方;糖尿病皮膚感染癰腫等此方亦較合拍。

37柴胡加龍骨牡蠣湯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柴胡四兩  龍骨  黃芩  生姜切  鉛丹  人參  桂枝去皮  茯苓各一兩半  半夏二合半,洗  大黃二兩  牡蠣一兩半,熬  大棗六枚,擘    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納大黃,切如棋子,更煮一兩沸,去滓。溫服一升。

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廣泛運用于神志異常性疾病,是中醫(yī)的精神神經(jīng)鎮(zhèn)靜劑。所主的神志異常包括癲、狂、癇等疾病。癲者,多為神經(jīng)質表現(xiàn),對外界環(huán)境易過敏,極易因外界影響而情緒波動大,易疲勞、易焦慮。平素厭聲、厭光、厭生人;喜獨居、喜自閉、喜猜疑、喜嫉妒、欲自殺、多惡夢、多囈語、寐多不實而易醒。多有性格改變、情感[/B]改變,多見于郁證型神經(jīng)官能癥??裾?,精神不安,注意力很難集中、易興奮,易驚、易煩、易怒、易心慌、易緊張、易激動、易有攻擊行為,甚者棄衣奔走,登高而歌,完全失去理智,此證見于狂躁型精神分裂癥。癇者,即今之癲癇。突然發(fā)作,仆地抽搐,口吐白沫,雙目上視,喉中作六畜之聲等等,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癲癇,名醫(yī)早有所識,如徐靈胎《傷寒論類方》載“本方下肝膽之驚痰,治癲癇必效。”尾臺榕堂《類聚方廣義》載“癲癇,居常胸滿上逆,每月二三發(fā)者,常服此方,則免屢發(fā)之患。”《餐英館治療雜話》“此方用于癇證及,屢屢得效......”此外,本方對抽動綜合征、癔癥、神經(jīng)癥等也有效果。由此,可以認為柴胡加龍骨牡蠣湯就是中醫(yī)的安定、魯米那及苯妥英鈉。

那么柴胡加龍骨牡蠣湯治療精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要抓哪些辨證特點呢?除了上述的精神癥狀外,軀體癥狀也是重要有用方指征。從原文來看,“煩驚”“澹語”為精神癥狀。“胸滿”“小便不利”“一身盡重,不可轉側”則為軀體癥狀。尤其胸滿更是辨證的核心所在,也是用柴胡的指征之一。對于胸滿,有主觀表現(xiàn),即病人訴胸肋部脹滿氣塞,憋悶不暢;也有客觀表現(xiàn),即是醫(yī)者以手指沿肋弓下緣向胸腔內按壓,醫(yī)者指端有抵抗感,患者也有脹痛不適感,甚或拒按。除胸滿外,也會伴有其他柴胡帶的異常。因為方中還用了龍骨牡蠣,所以還應當有臍周動悸的腹診見證,臍周動悸多見于腹主動脈異常博動。本方除了用于精神神經(jīng)系統(tǒng)表現(xiàn)外,對于甲亢、更年期綜合征也有運用的機會。前者有類似于狂證的表現(xiàn),后者有類似于癲證的表現(xiàn),臨證時不可錯過。

38桂枝加龍骨牡蠣湯

桂枝加龍骨牡蠣湯:桂枝  芍藥  生姜各三兩  甘草二兩  大棗十二枚  龍骨  牡蠣各三兩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溫三服。(《金匱要略》)

桂枝加龍骨牡蠣是由桂枝湯加龍骨牡蠣而成。龍骨牡蠣不僅是鎮(zhèn)靜藥,而且還是很強的收斂藥,因此本主治桂枝湯證而見外泄外漏脫失證者,諸如多汗證,遺精、遺尿、帶下、崩漏、脫發(fā)等。就好發(fā)的體質而論,本方證多見于素體虛弱、體型偏瘦、皮膚色白、紋理較細、肌表比較濕潤者。其人不耐體力勞動,常因受風寒而感冒,這就是《金匱要略》所說的“失精家”。這種體質既可以稟于先天,更可以見于大病之后。在兒科,那種出生后2~3個月的小嬰兒,尤其是冬天出生不常曬太陽者所患的佝僂病,初期表現(xiàn)為易激惹,易興奮,睡眠不寧,煩躁多哭,夜驚、與季節(jié)無關的多汗,枕部的頭發(fā)脫落,視之皮膚色白,目精外露,捫之皮膚濕潤。這種病理狀態(tài),可以認為是桂枝加龍骨牡礪湯的方證模型。對于這些體質的腹痛、哮喘、心臟病、失眠、貧血、性功能障礙等,都可以使用本方。

吉益東洞說本方治桂枝湯證而有胸腹動悸者。本方與柴胡加龍骨牡蠣都用龍骨牡蠣方證,都有動悸表現(xiàn),但本方適于體質虛弱的失精家,而彼方則適于相對強壯的柴胡體質。本方證也有精神興奮表現(xiàn),但不及彼方證精神癥狀強烈,情感色彩濃厚。彼方用鉛丹、茯苓等,側于鎮(zhèn)靜安神,而本方則側重于收劍固澀??傊瑑煞降倪\用還是容易區(qū)別的。

39桂枝茯苓丸

金匱桂枝茯苓丸,桃仁芍藥與牡丹;

等份為末蜜丸服,緩消癥塊胎可安。

五芩散是全身水液代謝障礙的調節(jié)劑,桂枝茯苓丸則是全身血液循環(huán)障礙的調整劑,是經(jīng)方中祛瘀血劑的代表。《金匱要略》中是將本方作為治療婦人癥病來使用的。誠然,本方對婦科的瘀血性疾病有卓越的療效,且目前也有桂枝茯苓膠囊等新劑型的開發(fā),但本方臨床運用絕不能局限于婦科病。就人體下部疾病而言,除了婦科病外,本方還用于闌尾炎、痔疾患、前列腺炎、睪丸類、精囊炎、下肢靜脈血栓、下肢潰瘍等。上部疾病如頭面頸部的頭外傷后遺癥、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白內障、中心性視網(wǎng)膜炎、鼻腔血管擴張造成的鼻衄、痤瘡、雀斑、聲帶息肉造成的聲啞、甲亢、甲狀腺腫大;如胸部的冠心病、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心衰、乳腺小葉增生癥等也同樣有大量治驗報道。本人還用本方合三黃瀉心湯治療一例久治不愈的掌趾膿皰病,服用2月后,手掌及腳掌皮膚基本恢復正常。由此可見,本方的運用范圍是相當廣泛的,在認識上也應該提高到全身血液循環(huán)障礙的高度,不能局限于婦科專方這一狹隘觀念。鄭板橋說“十分學七要丟三,各有靈秀各自探。”說的就是繼承與創(chuàng)新的關系。經(jīng)方的學習為了運用,經(jīng)方的繼承為了創(chuàng)新,發(fā)仲景所未述,廣仲景所未達,這正是經(jīng)方研究的上乘境界,無疑也是經(jīng)方研究者的一大快事!

桂枝茯苓丸運用范圍是全身性的,但所治的病變部位又是局部性的。這種血液循環(huán)障礙既可以是血管性的,有血管的狹窄缺血,如冠心病等血管硬化;有血管的阻塞不通,如下肢靜脈血栓等;也可以是血液性的,有血流速度的緩慢所致的瘀血,如盆腔血綜合癥,也有血液粘稠度改變的高粘狀態(tài)以及出血后血溢絡外的游離死血。桂枝茯苓丸所主的血液循環(huán)障礙,其病變的特點是多為增生性、包塊性。如前列腺增生,子宮肌瘤的包塊,這些即是癥的特點。既為包塊性,實持性,則病變又非短期所成,多為慢性病,故以丸劑緩圖。為了幫助對上述觀點的進一步認識,對桂枝茯苓丸方中五味藥可作如下理解,即桂枝擴張動脈,芍藥擴張靜脈,桃仁、丹皮改善血粘度,血行不利則病變處必有水腫,故以茯苓利水以利血行。血液流暢,又何慮瘀血不去,缺血不盈呢?

40桃核承氣湯

桃核承氣硝黃草,少佐桂枝溫通妙;

下焦蓄血小腹脹,瀉熱破瘀微利效。

桃核承氣湯的經(jīng)典方證是“少腹急結”“其人如狂”。“少腹急結”是指少腹部硬滿有抵抗及壓痛的感覺。“急”言其病勢,“結”言其病狀,似如打結之物。“其人如狂”則說明精神亢奮的程度。既有“少腹急結”又有“其人如狂”的病癥臨床所見有二類。一類是以下腹部急迫疼痛為主而伴有精神亢奮的疾病,如前列腺肥大所致的尿潴留、產后癃閉、流行性出血熱的少尿期、痛經(jīng)[/B]、閉經(jīng)、尿路結石的絞痛等。這類疾病其病變中心在腹而精神亢奮則是伴隨或繼發(fā)。另一類是以精神神經(jīng)癥狀為主癥,如精神分裂癥,蛛網(wǎng)膜下腔出血頭痛、神經(jīng)性頭痛伴有少腹急結者,這兩類疾病都符合經(jīng)典方證。對于“其人如狂”要靈活看待,如濕疹、風疹、頑癬等皮膚病疹色鮮紅、煩躁難寐,若見“少腹急結”本方亦可奏佳效。此時的“煩躁難寐”與奇癢難忍即是“其人如狂”的另一種表現(xiàn)。本方大黃用量獨重。大黃有瀉火作用,因此對于以“上火”為特點頭面部充血性炎癥性疾病,本方也有廣泛的運用機會。諸如胬肉攀睛、目眥腫痛、牙痛、齲齒疼痛、面部座瘡等等。大黃還有止血作用,因此對于鼻衄、牙齦出血、眼底出血、皮下出血、吐血、咯血也有運用場合。

桃核承氣湯具有多方面作用,臨床廣泛運用于瘀熱互結證。這些作用可以通過與其他方劑比較來認識。與黃連解毒湯相比,本方瀉火不足而祛瘀勝之;與瀉心湯相比,止血不足而通下緩急勝之;與柴胡加龍骨牡蠣湯相比,安神不及而瀉火逐瘀勝之;與桂枝茯苓丸相比,活血祛瘀不足而瀉火之力勝之??傊?,桃核承氣湯所主為下有瘀熱上有狂亂,病變多涉及血的層次,病勢多有上沖外滲,既無犀角地黃湯證之血熱,也無大小承氣湯證之腑實。這種狀態(tài)不難理解。

41大黃牡丹湯

大黃牡丹湯:大黃四兩  牡丹一兩  桃仁五十個  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內芒硝,再煎沸,頓服之,有膿當下,如無膿,當下血。(《金匱要略》)

大黃牡丹湯在《金匱要略》中是作為腸癰專方來使用的。但在今天的中醫(yī)臨床上,這種概念已不是很清晰,本方的運用范圍已不再局限于腸痛,而被廣泛運用于感染性疾病。就臨床運用來看,本方所治療的疾病主要有以下特點:其一,從部位而言,本方主要用于下腹部及會陰部炎癥,諸如闌尾炎、盆腔炎、肛周炎、尿道炎、睪丸炎、輸精管結扎術后感染、前列腺炎等。其二,從疾病分期上講,本方又多用于感染性疾病早期,紅、腫、熱、痛明顯的狀況,陽熱癥狀明顯。若為慢性感染,多有陽氣不足,本方寒涼太過,恐有不宜。其三,病人的體質比較壯實。方后有“頓服”之語,如此大劑體弱者恐不耐攻伐。從原文的描述來看,“少腹腫痞”提示了病變的局限性,包塊性而非彌漫性。根據(jù)這種特點,臨床上也多將本方用于膿腫性、膿瘍性疾病。比如闌尾周圍膿腫、肛周膿腫、腎周圍膿腫、肝膿腫、肺膿腫等等。傳統(tǒng)經(jīng)驗也認為冬瓜子有排膿作用。本方雖為內在腸癰而設,但體表皮膚的疔瘡濕疹等也一樣可以運用。

42理中湯

理中干姜參術甘,溫中祛寒治虛寒;

中陽不足痛嘔利,丸湯兩用腹中暖。

理中湯是治療消化系統(tǒng)虛寒性病癥的代表方。這種虛寒性疾病,其特征就是消化液分泌亢進但吸收功能卻低下。在上可見口腔唾液分泌增多,成人可為多唾,小兒可為流涎。此癥也可繼發(fā)于口腔潰瘍。在中可因胃液分泌增多而有脘腹疼痛,噯氣吐酸。在下則腸液分泌增多而有泄瀉。消化液分泌亢進還可表現(xiàn)為膽道術后膽汁分泌異常增多。這種狀態(tài)可能與支配內臟腺體分泌迷走神經(jīng)過度興奮有關。理中湯可以看作是甘草干姜湯加人參白術而成,因此,其方證自然包含甘草干姜湯證的不渴,多涎沫、遺尿及小便頻數(shù)清長。即使無明顯遺尿或尿頻,起碼也不會有小便不利。用人參白術,說明消化吸收機能不佳,有納少之癥。

就方證而言,本方證痛不如大小建中,脹不如大小承氣,痞不如諸瀉心。同為主利,五苓散證有小便不利、口渴,本方證則小便清長而口不渴。本方也可治療上有口瘡下有腹瀉,也當與甘草瀉心湯證相鑒別。彼方也有人參、干姜、甘草,但更有黃連、黃芩、半夏,腹證以痞為多見,且口瘡也多色紅,瘡口分泌物多色黃,伴口苦心煩不安。本方證則純寒無熱,不難鑒別。理中湯畢竟是小方,臨床單用的機會也不多,多加味或合方使用。嘔吐者加半夏;黃疸者加茵陳,返酸口苦合左金丸;見四逆神萎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湯;兼煩躁、心下痞痛,舌紅苔黃膩者加黃連,名連理湯,慢性胃腸炎、口腔潰瘍多見此方證;兼汗出惡風者加桂枝,名桂枝人參湯;伴冷食積滯胃脘脹氣者,加青皮、陳皮名治中湯;加半夏茯苓名理中化痰丸,治療本方證兼痰濕內聚,嘔吐清水者;加枳實茯苓名枳實理中丸,治理中湯證伴腹脹痞滿者。本方所主雖為虛寒,但夾濕、夾痰、夾熱、化火、兼氣滯也屢見不鮮,用方自當化裁。

43真武湯

真武附苓術芍姜,溫陽利水壯腎陽;

脾腎陽虛水氣停,腹痛悸眩閏悌恙。

真武湯原名玄武湯。玄武是古代傳說中的北方主水之神。北方寒冷,故玄武主寒水。本方以此命名,說明本方能溫化人體之寒水。自然界的寒水可以理解為冰雪覆蓋的北極圈,人體的“寒水”又是何種狀態(tài)呢?“寒”即指機體新陳代謝機能低下,產熱不足。既有病人自己主觀感到的畏寒喜暖,也有醫(yī)者客觀診到的四肢冷,脈微弱無力。且患者怕冷并不因天氣變化而改變。因為代謝低下,故精神狀態(tài)也不好,常有“但欲寐”的思睡狀態(tài),疲倦感也很嚴重。不過,也有虛性興奮而失眠的特殊表現(xiàn)。“水”則指患者體內有過多水分停留。水性喜動不靜,可停留在全身各處。因其所停部位不同見癥也各異。既有沖上所致的頭痛眩暈,如腦震蕩后遺癥的頭痛,高血壓、低血壓、美尼爾氏綜合征的眩暈;又有外滲肢體的水腫、漏入體腔的胸水腹水以及關節(jié)水腫,聲帶水腫,前者又常以心腎疾病多見。至于甲狀腺功能減退的粘液性水腫,伴有寒癥者,也同樣可按此辨治。水性趨下,故也有表現(xiàn)為水樣腹瀉和帶下量多清冷如水者,二者均無穢臭之氣味。另外,還有寒水浸漬筋脈的水痛及水潤。前者如坐骨神經(jīng)痛,后者則表現(xiàn)為眼瞼閏動、筋惕肉閏,肢體震顫,振振欲擗地及錐體外系反應等。既為寒,故以附子溫之,既有水,則以茯苓白術利之,生姜散之,至于白芍,既可止痛,又能利水,《本經(jīng)》可證。本方與四逆湯同屬附子劑,但四逆湯所主乃寒而津虧,且病勢急迫。本方所主寒而水停,病勢相對緩。臨床運用上水腫甚者,有與防已黃芪湯合用的機會。我也曾以此方治肝硬化晚期既有腹水又有腹痛者,甚為對證。

44溫經(jīng)湯

溫經(jīng)湯用萸桂芎,歸芍丹皮姜夏冬;

參草阿膠調氣血,調經(jīng)重在暖胞宮。

溫經(jīng)湯由十二味藥組成,這在經(jīng)方中也算是大方子了。這張方看上去似乎很雜亂,但仔細分析,還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它包含了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去細辛、通草與大棗;包含了膠艾湯去地黃、艾葉;包含了桂枝茯苓丸去桃仁、茯苓;包含了麥門冬湯去粳米、大棗;還包含了半張當歸芍藥散。以藥測證,溫經(jīng)湯證當有當歸四逆加吳茱萸生姜湯的“內有久寒”證;當有膠艾湯的下血證;當有桂枝茯苓丸的瘀血證;當有麥門冬湯的“火逆上氣”證;也當有當歸芍藥散的血虛證而無水停證。病變在血分,既有血虛,又有血瘀,還有血燥津枯,既有下冷之寒,又有上火之熱。既是錯雜之證當然也離不開復合之方。

本方作用,從現(xiàn)代醫(yī)學來看,可能是參與調節(jié)神經(jīng)及內分泌系統(tǒng),調節(jié)子宮血液循環(huán)及子宮機能等多個環(huán)節(jié),是“多靶點”的作用。既治月水來過多,又治至期不來,可見是具有雙向調整作用。目前,此方多用來治療更年期功能性子宮出血。我常以此方加鹿角膠治療少女的閉經(jīng)、經(jīng)少。青春期月經(jīng)量少或不至,要考慮子宮發(fā)育不良及內分泌失調。藥理研究表明本方具有促進性腺激素對催乳素釋放激素的敏感性,促進性成熟,促進排卵,提高機體機能,改善子宮血液循環(huán),調整內分泌等功能?;诖?,我把本方稱為“子宮發(fā)育促進劑”“子宮機能衰弱的振奮劑”。“調經(jīng)重在暖胞宮”,溫經(jīng)湯的這句湯頭歌,應該是我觀點的最佳注腳吧!

45木防己湯

木防己湯:木防己三兩  石膏十二枚,雞子大  桂枝二兩  人參四兩    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溫再服。(《金匱要略》)

木防己湯是一張易遭冷落之方,并沒有引起研究者的太多重視。根據(jù)《金匱要略》的條文記載,結合支飲特點,可知木防己湯證實質是全身重度液潴留。這種情況,多見于慢性心腎功能的衰竭。但腎衰晚期多有嘔呃等關格之證,而且“下之”后病情會有所緩解。故本方證側重于心臟衰竭。“得之數(shù)十日”,可知非急性心衰;“其人喘滿”即是心源性哮喘;“心下痞堅”是回心血流減少造成的肝瘀血;“面色黧黑”,慢性缺氧面容,如為腎衰,當為黃胖浮腫貌。“實者三日復發(fā)”,心衰每遇誘因極易復發(fā)。脈沉緊也是用方重要參考。脈不浮,可知非越婢湯證;沉而非弦,不是十棗湯證;沉緊,在此處提示血管順應性差,心臟泵血的外周阻力大。而急性心衰則多脈微欲絕。本方之所以不被重視,是因為有許多地方不易理解,比如配伍上缺乏明顯規(guī)律性,用藥上木防己長于治關節(jié)病,利尿當選漢防己,石膏用量也很大,按柯氏考證雞子大一枚為40g,如此計算12枚之量的確驚人。對于這一切,用后世方劑理論實難作出滿意解釋,但若從張仲景自身的用藥規(guī)律,并結合《本經(jīng)》等古典本草學來研究,似乎也能找出點眉目來。從木防己湯的變方去石膏加茯苓芒硝湯來看,還是以通利小便為祛水之路的。芒硝雖為高滲性瀉下劑,但此處決非作為脫水之下藥來使用的,其一,前醫(yī)吐下之不愈,已有前車之鑒,故不能再下;其二如果為瀉下,芒硝之量也太小,且瀉下多伍大黃;其三,方后云“微利則愈”,而不象大陷胸湯等下劑那樣“得快利,止后服”;其四,《千金翼方》載芒硝不僅利大便,還利小便及月水?,F(xiàn)代醫(yī)學治療心衰的方法是強心、利尿、擴張血管。對照這方面,我們還可以將本方作如下理解。即以石膏、人參強心。石膏含鈣,對心臟有興奮作用;人參強心,生脈飲可證。桂枝與木防己擴張血管。桂枝通利血脈,當歸四逆湯用之;關于木防己,李克光主編的《金匱要略譯釋》說“能疏通全身體液的郁滯和郁血,善通全身十二經(jīng)和膈膜間水飲。”可知二者有擴血管之功。若病情輕時,此方即能解決問題,若病情重時,則去石膏加茯苓芒硝以通利小便,減輕心臟前后負荷。這種假說,僅供參考。中西醫(yī)雖然是兩個不同醫(yī)學體系,但治療的思路有時卻是相通的,至少在利尿這方面,二者觀點還是一致的。因此,木防己湯及其變方可以作為中醫(yī)治療慢性心衰體液郁滯與郁血的一張理想方,是強心、擴血管及利尿的綜合方。當慢性心衰屢治不效時,要想到這兩張方子。

46半夏瀉心湯

半夏瀉心湯:半夏半升,洗  黃芩  干姜  人參  甘草炙,各三兩  黃連一兩  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溫服一升,日三服。

“嘔而腸鳴,心下痞者,半夏瀉心湯主之。”這是《金匱要略》對關夏瀉心湯證的經(jīng)典描述。由此可知,本方證有上、中、下三部位表現(xiàn),即上嘔、中痞、下腸鳴,病變在整個胃腸道。三者之中,又以痞為必見。此痞是胃腸機能紊亂所致,其實質是胃的分泌和運動機能障礙,不能及時排空內容物,胃內的食物、液體以及發(fā)酵產生的氣體長期滯留不去,導致局部的堵塞憋悶、脹滿不舒。這種情況多伴有腸吸收機能低下,水分停滯,加之產生的腐敗之物,使腸管蠕動加快,其外在表現(xiàn)即為腸鳴。方中黃連黃芩具有廣泛抑菌作用,比如對幽門螺旋菌,大腸桿菌等都有較強的抑制作用,是消炎性中藥,對充血性炎癥效佳。從用黃連黃芩來看,半夏瀉心湯證多為炎癥性胃腸機能紊亂。這種炎癥性,既可以是外來病菌感染,也可以是飲酒或食入辛辣等刺激物所造成的胃粘膜損傷。這些病理變化中醫(yī)謂之濕熱蘊結,因而臨床多見舌苔粘膩。此苔或薄或厚;或白或黃,或白底罩黃;既為痞,則納食減少也不言自喻。半夏瀉心湯證的胃腸機能失調,并非一般的消化不良,用點焦三仙便可解決問題。既要修復炎癥,又要調整機能,二者不可偏廢。

半夏瀉心湯是辛開苦降,和胃消痞代表方。本方含干姜黃連黃芩人參湯,治反復吐下后的食入口即吐,集寒溫并用,補瀉兼施于一體。也可看作是小柴胡湯去柴胡加黃連,以干姜易生姜的變方。去柴胡,則無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加黃連,所治偏于心下,用黃連半夏的小陷胸湯所主即是心下。小柴胡湯治“嘔而發(fā)熱”,本方治嘔而無熱。干姜易生姜,證有寒熱之別,小柴胡湯所主偏于熱,本方所夾有寒;且生姜散胃之水飲,干姜溫腸之寒濕。黃連湯較本方少黃芩而增桂枝,其證寒性更甚。甘草瀉心湯證兼有口腔潰瘍,且下利甚于本方證;生姜瀉心湯證兼有噫氣食臭。此二方又為本方之變方。若痞甚者可加枳實,心下震水音明顯者加茯苓??傊?,半夏瀉心湯所主在胃腸,其證特點是寒熱錯雜,可以看作胃腸炎癥的消炎劑與胃腸機能紊亂的調節(jié)劑。

47當歸四逆湯

當歸四逆用桂芍,細辛通草甘大棗;

養(yǎng)血溫經(jīng)通脈劑,血虛寒厥服之效。

當歸四逆湯是現(xiàn)代中醫(yī)臨床治療凍瘡、雷諾氏病的一張名方。除此之外,象紅斑性肢痛、血管神經(jīng)性頭痛、翼狀胬肉、齒痛等,也有經(jīng)常使用本方的機會。從《傷寒論》的條文記載來看,“手足厥寒”提示身體遠端器官寒冷性疾病。不僅手足,頭面部的耳、眼、鼻、齒也都屬于遠端器官。“脈細欲絕”則提示血管收縮,局部供血不足。寥寥八個字,點出了缺血這一病癥眼目。因為缺血,局部除寒冷外,還有疼痛、皮膚顏色異常等相應改變。疼痛往往很劇烈,并常因寒冷而加重或誘發(fā)。顏色多為蒼白,也可因缺氧而青紫。這種缺血,主要是末梢動脈的收縮,但也不排除同時伴有全身性血循環(huán)欠佳。末梢血管的收縮,既可為血管舒縮功能障礙所致的動脈痙攣,也可為大動脈炎的繼發(fā)改變。此證的形成,既有內在因素,也有外在的寒冷刺激。當歸四逆湯能促進全身血液循環(huán),并能解除血管痙攣,從而改善局部缺血狀態(tài)。在《傷寒論》治療手足厥冷的方子很多,但都各有所主。就主要者來說,四逆湯所主的四逆是由于全身血容量不足,心功能衰竭,新陳代謝低下所致。四逆散所主則是由于精神緊張,或疼痛造成的反射性血管收縮。此二者血管本身并無病變,但本方所主卻為血管性病變?;诖?,可以認為本方是末梢血管功能的調節(jié)劑,是小動脈的擴張劑。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傷寒論》114方劑
黃煌:藥證經(jīng)方講解(最受歡迎的中醫(yī)講座)
經(jīng)方醫(yī)家經(jīng)驗談
經(jīng)方雜談
黃煌經(jīng)方言論一整理版十分實用
2008年11月10日周一上午黃老師門診點滴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