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耳、動聽、充滿魅力的聲音,可以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想要讓自己的聲音變得有魅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1、要注意發(fā)音準確、吐字清楚
發(fā)音不準確,不但毫無魅力可言,而且有可能鬧出笑話,因此,我們最先要做的事情就是訓練自己的發(fā)音。而吐字不清晰、含含糊糊,不但影響自己意思的清晰表達,也會讓聽眾感覺到吃力,降低其接受信息的信心和欲望。
在發(fā)音這方面,比較理想的狀態(tài)是字正腔圓、悅耳動聽。只有吐字清晰、讀音響亮、發(fā)音有力,才能使別人聽得明白。
2、說話時要注意聲調和語調
如果在說話時,聲調和語調都是平淡的,那么整個話語環(huán)境就將是枯燥無味的,讓人無法產(chǎn)生聆聽的興趣。因此,在說話時,一定要盡量做到起伏有致、靈活多變。除了每個字的音調都要說對、說好之外,還要在音節(jié)的連續(xù)上做好功課,讓整個談話的語調聽起來是符合文義的、令人舒適的。比如,如果是陳述句,則其大多帶有肯定、鼓勵的語氣,應該說成降調;如果是疑問句,那么就應該表示出疑惑,說成升調。這樣的話語才能充滿感染力,吸引聽者的耳朵。
3、注意說話的節(jié)奏
只有控制好話語的節(jié)奏,抑揚頓挫,流暢自然,才能讓人聽起來舒適悅耳,讓話語直接說進對方的心里,增強語言形象的美感。
一些人認為發(fā)音方面的缺陷是先天造成的,其實不然,有一些缺陷完全是在后天說話中養(yǎng)成的。比如,有的人說話鼻音很重,讓人聽起來好像在生悶氣或者極不情愿,聲音顯得很低落,沒有生氣,這種發(fā)音缺陷對一個人的形象有十分不良的影響,總是給人感覺十分消極;還有的人用尖音說話;有的人說話聲音沙??;有的人說話語速太快或太慢等。這些不良的說話習慣會奪走一個人的語言魅力,影響其社交生涯。
在生活中,有些人很可能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有發(fā)音上的缺陷,而一些人雖然意識到了,但是沒有特別注意去改正或者沒有信心去改正。消除自身的談吐缺陷應該把握時機立即開始,不要等到一些重要時刻來臨時再臨陣磨槍,譬如你馬上要登臺為某項活動去演講時,或者與心愛的異性去約會時,這種時刻再想糾正就晚了。消除發(fā)聲缺陷首先要找出問題的所在,然后再按照一定的方法加以糾正。
一、常見的發(fā)聲缺陷
(一)鼻音
用手指將鼻子捏住,然后試著發(fā)出“哼”“嗯”等聲音,手指所能感到的振動,就是鼻音。依舊是將鼻子捏住后,發(fā)出“嗚”的聲音,如果手指仍能感受到振動,說明你說話時鼻音過重。為了避免鼻音過重,應該用胸腔來產(chǎn)生共鳴,而不是用鼻腔,說話時嘴巴要張開,吐字要清楚。
(二)尖音
說話時,脖子的血管和肌肉緊憚,下顎附近的肌肉因緊張而發(fā)出尖而響的聲音就是尖音,類似于警笛、口哨,音調很高,讓人感覺刺耳。改善尖音,最重要的就是要放松,將緊張的面頸部肌肉放松下來。
(三)低語
把手指放在喉嚨上,在說話時如果手指沒有感到震顫,這就是低語。使用低語說話不僅音量比較小,還容易給人無精打采的感覺。因此,要改變用低語說話的情況,就要聲音洪亮,利用胸腔產(chǎn)生共鳴。
(四)沙啞
排除一些疾病的因素,譬如感冒、咽喉炎癥等,聲音沙啞就是由于說話時氣流較大強度地作用于聲帶造成的。這種不恰當?shù)暮粑绞剑菀自斐陕晭?,時間久了甚至會損傷聲帶。因此要保護嗓子,調節(jié)呼吸方式,避免嗓音長時間的沙啞。
(五)含糊不清
說話時,吐字不清楚也不干脆,讓人聽起來說的話好像是粘在一塊的。含糊不清的話語不但無法清晰地表達內容,還容易讓人產(chǎn)生情緒低落、昏昏欲睡的感覺。
(六)語速不當
過快或者過慢的語速,都會讓聽者感覺不適。因此控制好語速,對口才表達至關重要。還需要注意的是,說話的速度不是固定不變的,需要根據(jù)具體的情況和語境進行調節(jié)。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廣播為例,播音員的速度是每分鐘350字左右;而在課堂上,教師授課時速度以每分鐘200到250字為宜。
二、發(fā)聲缺陷的矯正
(一)矯正尖音與鼻音
想矯正鼻音及尖音,首先要消除情緒上的緊張。尤其重要的是要學習放松你的下顎、舌頭,微微張開嘴巴,使得聲音由此散發(fā),而非轉從鼻中發(fā)出。
1、練習一
首先,頭部前垂,閉上眼睛,緩緩數(shù)六下。
其次,再慢慢將低垂的頭抬起來,眼睛慢慢張開,直到望見天花板為止,你會感到緊張開始消散了。重復數(shù)次。
2、練習二
首先,頭部前垂,下腭放松,仿佛要脫下來似的。
其次,緩緩將頭轉到一邊,然后抬起來,再換另一邊,再抬起來。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下顎放松到什么程度,首先將指尖放在耳朵旁邊那塊上下顎的接合之處。要是嘴巴閉起來,那個地方就會微微凸起;要是放松下巴,凸起就會消失,且凹下。
3、練習三
首先,放松下顎,放松舌頭,使之無力地放在下顎以及下排牙齒上,緩慢地呼吸。
其次,每次吸氣都要默默地數(shù)著一、二、三、四。
最后,每吸一口氣,呼氣時以輕哼來代替數(shù)數(shù)。注意千萬不要在呼氣與吸氣之間停頓,呼吸量必須連續(xù)固定。
(二)治療低語
用低語說話的人很可能將句子中的整個音節(jié)省略,往往給人感覺說話有氣無力。治療低語的最佳辦法就是緩緩誦讀一些多音節(jié)字,完全用呼吸輔助,要求讀清每一個音節(jié),適當加大音量,保持聲音洪亮?!癢”的發(fā)音練習可以使你的嘴唇活潑,也能矯正低語。
(三)避免沙啞
許多刺激都能導致聲音沙啞,如用力過度、抽煙、情緒性緊張、費力地咳嗽、大笑及不停地清嗓子都會使人過度地使用喉嚨,使聲帶彼此摩擦。
可以使用下面的方法練習:
首先,張大嘴巴,打開整個咽喉模擬打呵欠的情況,直到感到喉嚨暢通,嘴巴、舌頭都放松下來。
其次,用喉嚨緩慢輕柔地喘氣,用嘴巴清晰順暢地呼氣吸氣。吸氣時感覺舌頭上流動的清涼空氣通過喉嚨進入氣管,然后呼氣,感受到氣流將聲帶上的黏液拂除。
這個練習會使你喉嚨干燥,因此做完之后需要及時喝水或咽口水來補充水分。如此呼吸七八次,將全部過程反復十次以下,然后休息。如有需要,可以在一小時后再度開始。
(四)語速矯正
要是你的語速太快,下列辦法可以使你減慢,反之亦然。
(1)從一數(shù)到十,由快到慢,每次都適當比上次時間延長五秒鐘。
(2)經(jīng)常高聲朗讀報紙上的社論,先以鉛筆將你認為要連貫的字詞做個記號,朗讀的同時移動鉛筆,引導你的聲音,要是覺得平時語速太快,就放慢一些;要是太慢,就加快一些。
(3)以錄音機錄音,然后倒回重放,檢驗自己的速度是否流暢。
(4)錄下廣播中播音員的新聞報道,試著模仿他們的速度,體會話語的順暢。
你可以根據(jù)聽眾的性質、需要及說話的場合適當調整你的語速,說話快慢沒有固定不變的標準,最重要的是要暢順無阻。
所有口才好的人在講話時,都會有這樣的特點:他們邏輯清晰,條理分明,非常清楚自己想要說什么,要通過怎樣的方式去說,要怎樣在回答別人問話的同時,也不偏離自己的原定主題。
想讓自己的話語變得更有邏輯、更有條理時,可以試著讓自己在表達的過程中,做到以下三點:
1、表達明確的主張
日常對話中,那些無關緊要的交談,你完全可以隨意表達,但是在正式場合,或者需要更謹慎地進行說明、提出意見或方案、發(fā)表報告、進行演講時,你一定要先將自己的主張列出來,并更恰當?shù)貍鬟f給你的聽眾。
例如:“我的意見是這樣的……”“我是這樣想的……”“我認為這樣做會更好……”
不管你選擇了怎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主張,你都需要先確定一點:你是否能夠將自己的主張歸納成一句話?最出色的“一句話式歸納表達”的例子是新聞標題,打開報紙或各大網(wǎng)站,只要看一下標題,你就知道他們想要表達的中心內容是什么。
2、陳述明確的理由
想要別人接受你的主張,就必須使自己的主張有充足的理由。若你僅僅是“為了表達而表達”,而不去陳述自己為什么要這么說,別人便會對你的主張產(chǎn)生質疑,而此時,一旦你無法做出準確而清晰的回答,別人將很難信服。
比如,一個人問一個比較胖的人:“為什么你會這么胖?”胖子回答說:“因為我飯量大,吃得多!”這個人又問胖子:“那為什么飯量大呢?”胖子回答說:“因為我長得胖!”
胖子的回答是典型的“循環(huán)論證”。當他面對第一個關于“長得胖”的問題,是以“飯量大”為理由,而他回答第二個關于“飯量大”的問題時,又以“長得胖”為理由,這種不明確的理由是說明不了任何問題的。
3、帶入邏輯信號
帶入邏輯信號的作用在于在同一主題下,當你從“此問題”過渡到“彼問題”時,有了邏輯信號的存在,聽眾便不會感覺唐突。
愛因斯坦晚年的時候經(jīng)常去工人學校為工人們講解科學知識。有一次,一個工人問道:“愛因斯坦教授,聽說您提出的相對論,全世界只有十幾個人能懂,對嗎?”愛因斯坦不慌不忙地回答道:“沒有那么夸張,其實道理并不難懂。打個比方,如果你坐在一個美麗的姑娘身邊,一個小時之后你覺得似乎只過了一分鐘;然而,當你坐在一個炙熱的火爐旁邊時,一分鐘就像過了一個小時那么漫長,這就是相對論?!?/p>
愛因斯坦的“打個比方”就是一種常見的邏輯信號。值得注意的是,想要嫻熟地利用邏輯說話的三要素需要長時間的鍛煉與實踐,最簡潔的方法是,對比自己的說話方式,找出自己在某一要素上的缺陷,并進行刻意訓練。在生活中,練習得越多、運用得越多,你的話語邏輯能力便會越強。
一、態(tài)勢語言的作用
人們在語言的交流中如果能夠有效地運用態(tài)勢語言,使有聲語言與態(tài)勢語言融為一體、相互補充,言辭接于耳,姿態(tài)接于目,兩者合而為一,就能獲得語言交流的成功。
(一)對有聲語言的替代與補充
有聲語言作為語言交流中最主要的一種表達手段,是信息傳遞的主要載體,而態(tài)勢語言是指語言交流中的姿態(tài)動作、手勢、表情等,“言之不足,故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態(tài)勢語言信息含量豐富,雖然在語言交流中處于從屬地位,但它卻能夠替代和補充有聲語言,簡潔直觀,聽者一“聽”則明。
(二)對有聲語言的突出與強化
在語言交流過程中,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單憑有聲語言表達效果不盡完善的時候。通過態(tài)勢語言可以對有聲語言不便說、不好說或不盡完善的方面加以補充完善,進而起到強化的作用。恰到好處的有聲語言與自然得體的態(tài)勢語言相互配合,能夠更加形象、準確地傳遞信息,強化表達的感染力,拉近語言交流雙方的心理距離。
(三)對聽眾情緒的調控與引導
態(tài)勢語言在語言交流的整個進程中對聽眾會起到微妙的、不易察覺的情緒上的調控與引導作用。人們可以運用態(tài)勢語言來影響聽眾,使聽眾的理解向著有利于自己的方向發(fā)展。有時單獨運用態(tài)勢語言,還能起到“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
(四)對個人素質的無聲展示
態(tài)勢語言不僅可以補充、替代、強調有聲語言,也是一個人思想情感的外化,是個人修養(yǎng)、風度、個性等方面的展示。良好的態(tài)勢語言,能夠提升一個人在聽眾心目中的地位,從而建立一種信任,同時還能給聽眾帶來美好和諧的審美愉悅;而不當?shù)膽B(tài)勢語言則會降低其在聽眾心目中的地位,影響聽眾對其語言信息的接收。
例如,一個人舉止從容,說明其為人冷靜;一個人慌慌張張,說明其不夠自信或是缺少條理;一個人面部常帶微笑,說明其心態(tài)陽光,對聽眾友好;而面部僵化說明其歷練不足或是心理素質欠佳等。無論我們是否有意識地使用著態(tài)勢語言,卻總是以某種態(tài)勢出現(xiàn)在聽眾面前,而這種態(tài)勢能夠把我們的性格特征、內在涵養(yǎng)等方面的信息無聲地傳遞給聽眾。
二、態(tài)勢語的運用技巧
在人們的語言交流過程中,有聲的語言始終起著主導作用。態(tài)勢語言對有聲語言的輔助、補充、替代與強化作用,表明態(tài)勢語言只是完成表達任務的手段而不是追求的最終目標。因此,對態(tài)勢語言的運用要注意符合以下要求:
(一)自然真實
自然真實是交流雙方建立信任的基礎,這是對態(tài)勢語言運用的最基本要求。動作生硬、刻意表演、姿態(tài)做作,如背臺詞一般,這種態(tài)勢會使聽眾感覺別扭、不真實、缺乏誠意、矯揉造作,除了使聽眾心生反感之外,起不到任何作用。
(二)符合個性
在態(tài)勢語言的學習上,要結合自身的個性特點,訓練有自身風格的態(tài)勢。例如一個人如果平時就比較安靜,與人交談時不喜歡用手勢,那么在交流中也不必一定要加入手勢,因為使用者如果自己感到別扭,那么所做出的手勢往往也會僵硬,不夠自然。
(三)服從內容
口語交流中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都應目的明確,與語言的內容一致,服從語言內容的要求,從而切實起到傳情達意的作用。同時要善于隨著語言內容、情感變化適當?shù)刈儞Q動作和姿態(tài),以使我們在語言交流時顯得生動活潑、富于魅力。如果交流的內容是一個相對嚴肅的話題,那么態(tài)勢語言也應莊重嚴肅;反之,如果交流的內容是一個相對輕松的話題,那么態(tài)勢語言也應輕松活潑。
(四)合乎禮儀
在上述原則的基礎上,表達者需要修正自己的態(tài)勢,使其符合禮儀規(guī)范要求。因為態(tài)勢語言可以無聲地向聽眾展示個人素質:態(tài)勢語言的舉止優(yōu)雅、彬彬有禮、張弛有度可以顯示出表達者良好的教養(yǎng)和從容自信的內涵,從而使聽者加強對其個人魅力的認同;如果一個人在態(tài)勢上粗魯無禮、缺乏修養(yǎng),那么他很難在聽眾中建立起信任。
為了使自己的態(tài)勢言語自然得體,在日常訓練與運用中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一是不要與內容脫節(jié);
二是不要夸張、表演,無“雕飾”的態(tài)勢語言才會給人以美的享受,否則只能產(chǎn)生負效應;
三是不要過頻過濫,在交流中,態(tài)勢語言畢竟是一種輔助性的手段,絕不能喧賓奪主,無目的地重復某些動作,不僅沒有任何意義,還會使聽眾眼花繚亂,破壞語言的效果;
四是不要生硬地模仿他人,每個人在講話時都有自己的動作習慣,態(tài)勢語言的設計要根據(jù)自身的條件加工提煉;
五是不要違反禮儀規(guī)范,如莫名其妙地傻笑,眼睛望著天花板,不時地用眼睛瞟向聽眾,東搖西晃,抓耳撓腮,挖鼻孔,揉眼睛,手無處可放,等等。
大家一定經(jīng)常被外國人豐富多變而又自如的表情折服,他們合宜、不夸張的表情經(jīng)常為語言增添了幾分詼諧。而相比之下,中國人講究含蓄,凡事不動聲色,不太善于用表情來“說話”。所以我們應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學會利用自己的神情,讓聽者產(chǎn)生共鳴,促進思想交流。
交際中最忌諱的就是那種毫無表情的“冷臉君”,那正是朱光潛先生所批判的“零度風格”。但也不能在任何場合都掛著一張笑嘻嘻的臉,像一個笑面佛,近于癡傻,有損于自己的形象。如果高興時做痛苦狀,痛苦時做無奈狀,就會讓人不得要領。
一、面部表情的具體表達
開心:面部肌肉放松,嘴角上揚,目光有神。
生氣:面部肌肉收縮,嘴角低垂,橫眉怒目。
傷心:面部肌肉放松,嘴唇微張,眼角下墜。
興奮:面部肌肉放松,嘴唇微開,眉開眼笑。
吃驚:面部肌肉收縮,嘴唇大開,目瞪口呆。
堅毅:面部肌肉收縮,嘴唇緊閉,目光堅定。
因此,在與人交際中,要注意觀察對方的面部表情變化。如果他滿面春風、兩頰泛紅、喜上眉梢、笑聲朗朗,那是為彼此的會面而高興,這時你可以無拘無束地與之傾談;如果他臉色陰沉、雙眉緊鎖、臉拉得長長的,表明他與你會面心里并不樂意,你最好盡快離開,否則將引起他更大的反感;如果他的眼睛朝這一側轉動,面部卻向另一側轉動,或者他揚起下巴,眼睛向上翻,鼻子也向上翹,這是蔑視你,表示你不值得一看,你最好別再“領教”了。
為了更準確地用表情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建議對著鏡子嘗試各種表情,看看是否到位,找出毛病,并加以糾正,這樣就不會產(chǎn)生表情的“張冠李戴”。注意結合各種場合,想清楚什么表情不可以有,什么表情比較適合。一切都要是內心情感的最自然流露,切不可裝,那樣會給人一種虛偽的感覺,會適得其反。
二、微笑
在眾多面部表情中,我們運用得最多、最廣泛的表情就是微笑,一個經(jīng)常微笑的人在臺上往往都擁有很好的親和力。話語的實質是情緒的溝通,情緒的溝通就是通過自己的表達來感染人、影響人,從而帶給別人一種心與心交流的感覺。微笑就是溝通最重要的法寶。
笑是交際中一種必不可少的輔助語言,能緩和尷尬、改善交際氛圍,這是一般語言難以取得的效果。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是最能傳神的,是交流中表達感情信息的重要渠道,會產(chǎn)生很強的感染力:興奮、熱情的目光會使聽眾高興;和藹、關切的目光會使聽眾感到親切;堅定、自信、充滿希望的目光會使聽眾受到鼓舞;冷峻如劍的目光會使聽眾不寒而栗;充滿仇恨的目光會使聽眾怒火中燒。因此,應注意運用目光語來表達豐富的內在感情。
一、目光交流的時長
實驗表明,在整個語言交流的過程中,雙方的目光相接累計達到50%~70%的時間,這樣,才能在彼此間建立起信任和欣賞。如果目光相接不足全部交談時間的1/3,則表示雙方對交流的內容不感興趣。還要注意的是,在交流中,除關系十分親密外,一般連續(xù)注視對方的時間應在1~2秒內,否則會給對方造成不舒服的感覺。長時間對異性注視或是上下打量,是不合禮儀的行為。
二、目光接觸的部位
目光語應用的部位在場合不同、對象不同的情況下而有所不同。在業(yè)務洽談、交易磋商、貿易談判等公務活動中,目光停留的部位是對方的前額至雙眼這一區(qū)域,顯得認真嚴肅、有誠意、積極主動,容易把握交談的控制權;在大多數(shù)社交場合,目光停留的部位則是對方的雙眼至嘴這一區(qū)域,顯得友善尊重、富于關切;而對于異性之間,特別是戀人之間,目光則更多停留在對方的雙眼和胸部之間;對于關系并不密切的人,甚至陌生人之間,這種目光語則是不合禮儀的。
三、提高目光交流的技巧
(一)與一群人交談
當你在與不止一個人交談時,最好與每個聽眾都有直接的目光交流。只盯著一個人看,會使其他人停止傾聽你的講話。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fā)生,可以嘗試在每一個新話題的開頭將目光朝向不同的人。這樣就可以照顧到所有人,讓所有人都有參與感,保持與自己談話的興趣。
(二)與一個人交談
與一個人交談時,目光不必換來換去,但是,如果一直盯著對方會使其感到不自在,并不利于交談。為了克服這一點,建議大概每隔5秒切斷一下目光交流,但不要往下看,這樣會讓對方感覺你想結束這場談話,可以向上看或者向旁邊看,就好像你正在思考什么事情。
(三)傾聽別人時
當你傾聽某個人講話時,如果直直地盯著對方,可能會使對方感覺不安并且不想再講下去。傾聽別人講話時,可以從左眼轉向右眼再轉向嘴,保持三角形的路線,但每個點不要超過5秒鐘。在適當?shù)臅r候可以加上點頭的動作或者“是的”“嗯”“對”等回答,讓對方感受到你在認真聽。
(四)發(fā)生爭辯時
與某人爭辯時,堅定的目光就是利器。如果你在爭論中將目光轉向其他地方,你已經(jīng)輸了一半。當對方講話時,要密切注視對方,敢于與其發(fā)生目光上的碰撞,并隨時注意對方的語調和表情,見機行事。
(五)吸引某個人
當你想吸引一些人的注意力時,你可以用你的目光來“說話”和“傾聽”。當別人講話時,看著他的眼睛,認真聽他說的話,并做出適當?shù)姆磻S媚愕哪抗夂蛯Ψ竭M行交流,讓對方感受你的傾聽。
手勢是給聽眾的視覺刺激,帶給聽眾以直觀、形象的情感感受,也是情感交流、傳播思想和觀點的最重要的輔助手段。手勢用得好,自己的觀點、思想才會表達得更加完美,所傳遞的信息才會得到聽眾的理解和共鳴。
一個人的手勢根據(jù)手的動作所處的位置通??煞譃椋?/span>
(一)上區(qū)(肩部以上)
這種動作通常用來表達理想的、宏大的或者張揚的內容和情感,例如殷切的希望、對未來的期望、美好的向往或美好的祝愿等。
(二)中區(qū)(肩部至腹部)
這種手勢通常用在記敘事物和說明事理時,此時講話人心情較平靜。
(三)下區(qū)(腹部以下)
這種手勢常常用來表達憎惡、不悅、卑怯的內容和情感。
一、站姿
腳是整個身體的底盤,腳的姿勢與人體的站立姿勢有關。站立姿勢恰當,會感覺全身放松、呼吸舒暢、活動靈便,讓他人看著也覺得舒服,體現(xiàn)了一種體態(tài)美、形象美。
(一)“丁”字的站姿
站立姿勢,一般提倡“丁”字步。一只腳在前面,一只腳在后面,兩腳之間有一個90度的角度,兩腿之間的距離不超過30厘米。站立時,全身的力量集中在前腳,腳跟略微抬高。其中,右腳在前面、左腳在后面可以稱為“右勢T型”﹔反之,左腳在前、右腳在后可以稱為“左勢T型”。這種“丁”字的站姿用來表達強烈的感情,有助于喚起聽眾的興趣。需要注意的是“丁”字的位置,雙腳不能緊靠在一起,否則會顯得生硬呆板、無精打采。
(二)“稍息式”的站姿
“稍息式”的站姿是任何一只腳向前邁出一步,雙腳之間有75度的夾角,雙腳之間的距離大約是12厘米。這種站姿要求雙腿直立,重心主要集中在后腳,前腳只是起輔助作用。在交流過程中,我們也可以隨時改變左右腳的位置。要改變姿勢,只要后腳向前走一步,將原來的前腳后撤一步即可?!吧韵⑹健钡恼咀嗽谡Z言交際中被廣泛應用,尤其是在說理、傳達等場景下。
另外,站立時要注意收緊腹部和胸部,同時應該克服不良的站立習慣,譬如一條腿直立、另一條腿不停晃動,身體左右搖擺,雙手背在身后,彎腰駝背等。
二、坐姿
優(yōu)雅美觀的坐姿,不僅能塑造完美的自我形象,還可以減輕自己的疲勞。男性坐著的時候,要抬頭、挺胸、收腹,兩眼平視對方,兩腿與肩平齊,要表現(xiàn)出男性的自信與大方;女性的坐姿與男性要求不同,強調坐姿要優(yōu)雅,要求坐在凳子的1/3或1/2處,不要靠椅背,胸脯不要靠前桌,身體稍稍向左或右側傾15度為宜,一只腳的拇指緊接著另一只腳的腳跟,膝蓋并攏。
不論是男性還是女性,都切忌“蹺二郎腿”,如果“蹺二郎腿”還輕輕抖動,就會傳達出說話者漫不經(jīng)心、懶散、對話題不感興趣等信息。長時間的交流,可采取坐姿和站姿相結合的方式,這樣既可減少自己的勞累不適,也能形成一種“動靜相濟”的效果,更能突出表達想傳達的思想情感。
三、步態(tài)
步態(tài)就是通過行走來傳遞信息,說話時的走動移步也有一定的意義。移動是指整個身體的運動。在語言交流中,有的人自始至終都會完全靜止地站著,而有的人則可能不斷走動。動與不動的原則是:如果沒有移動的理由,最好的做法是站在原地。移動是有助于強調過渡、強調觀點或將聽眾的注意力吸引到語言內容的一個特別的方面。移動時應避免不自覺地運動、跳動或是搖晃,不停地左右換腳,從場地的一側走到另一側,這都會給聽者帶來眼花繚亂之感。
想要擁有幽默的態(tài)度,先要學會“自嘲”,就是先拿自己開涮。如果連自己都放不開的話是不可能真正地幽默起來的,更不要說把幽默帶給身邊的人了。所以首先要學會拿自己開玩笑,讓大家都覺得你很容易接近。
《非誠勿擾》的主持人孟非說:“我老想嘲笑別人,可是怕得罪人,所以只好嘲笑自己。”最保險且最有效果的幽默就是把自己當做目標消遣自己,此舉非但不會被聽眾看輕,相反會給人留下大度、自信的好印象??磥碜猿暗拇_是一種既安全又實用的幽默手段。
幽默是生活波濤中的救生圈,每逢尷尬場景,唯有幽默才能讓在場的所有人都全身而退。幽默來源于生活,也應用于生活。因此,想要學會幽默,用心生活很重要。
一、積累身邊的幽默素材
幽默不是一個人生來就有的天賦,幽默感的養(yǎng)成同樣需要后天的不斷積累。豐富的知識、廣博的見聞是幽默得以發(fā)芽的陽光雨露,只有頭腦中的“存貨”足夠多,講話時才能更加自如地運用幽默。
二、體會別人的幽默感,學習聽懂笑話
體會別人的幽默感,然后進行模仿。把心胸敞開,去接受各種不同的人和事,這些人和事都會在你的心中留下痕跡,成為幽默感的儲備庫。下面分析兩則幽默故事,可以感受一下。
——你干嘛要給那個乞丐錢?
——硬幣扔進碗里的聲音有助于減肥。
如果你不想從道德的角度跟對方講自己的價值觀,那么你就幽默—下,一句話搞定。
——這次她給他可戴了頂綠帽子。
——這不挺搭他的衣服嗎?
不想和對方繼續(xù)聊別人在外面亂搞的話題時,可以很正面地回復,同時不要表現(xiàn)出八卦的心態(tài),否則對方跟你接著這個話題聊下去的興致就不會消失;你也可以很自然地開始下一個話題。如果不想負面地評價一個人時,避免尷尬的方式就是幽默地諷刺一下。
三、幽默的方法和技巧
(一)自我暗示法
想要自己成為一個幽默的人,就要先把自己定位成一個幽默的人,積極的自我暗示就是給自己定位的一種方法。自我暗示可以自己默默地進行,也可以大聲地表達出來,還可以用筆記下來。
每天只要堅持十分鐘有效的練習,就能夠改變我們多年養(yǎng)成的思想習慣。當然,我們越是經(jīng)常性地暗示自己,就越容易創(chuàng)造出一個積極的現(xiàn)實。
(二)話題信息法
所謂話題信息,就是在我們接觸到的電視、網(wǎng)絡、書籍或者與他人的交談中,將接收到的幽默事件或者笑話記錄下來,每天記下一兩件,在記錄時還要結合思考。當你有了一個深思的過程,講起笑話來就更能得心應手。
在聽別人談話時,隨時都可以聽到幽默的話語、諺語,把這些話在心中重復一遍,記在心上并勤加練習。久而久之,你談話的題材、資料就越來越多,你的幽默感就越來越強,說起話來就可以條理清楚,且能時不時地幽默一下。
(三)全思維練習法
對于同一個主題,你可以站在不同角度分別進行演講,這同樣是快速訓練自己幽默口才的方法。即使不是原創(chuàng)也不要怕,更不要怕幽默的效果不強烈,談論別開生面的話題,也許會給人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覺。
幽默可以讓我們感受到智慧,而滑稽只會讓我們感受到愚蠢,因此分寸的把握對于幽默來說至關重要。為了把握分寸,下面幾點是我們使用幽默語言時需要注意的關鍵點:
一、幽默的語言要精練
不能用太多瑣碎的詞語,要刪繁就簡,點到為止,免得出現(xiàn)歧義,影響大家的理解和欣賞效果。因此,真正得體的幽默是精煉而沒有冗余的,簡約而又得體的,詼諧而不失度的,滑稽而不粗俗的。
網(wǎng)友:“你一個大帥哥主持法律節(jié)目,不覺得大材小用嗎?”
撒貝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再帥也沒用。”
在回答網(wǎng)友的問題時,撒貝寧的話說得很是精煉、巧妙,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這個原本適用于嚴肅場合的話語巧妙地嫁接到網(wǎng)絡聊天的生活語境中,并且與“帥”這種同樣不嚴肅的詞連在一起,利用“境”與“境”、“言”與“境”之間的錯位莊詞諧用,使話語產(chǎn)生出人意料的詼諧與幽默。
二、幽默要隨機應變
幽默并不適用于所有場合和對象,如果用錯了地方,輕則會被聽者認為是失禮或沒有教養(yǎng),重則可能危及生命(比如開宗教或者種族主義的玩笑)。許多善于使用幽默的人,他們常常能將窘迫的情境恢復原狀,化解尷尬,這實在令人羨慕。
有個議員在發(fā)表演講,大家都在全神貫注地傾聽時,突然有一個聽眾的椅子腿折斷了,這人順勢跌坐在地面上。
此時,聽眾的注意力馬上就被這聲響給分散了。議員見狀急中生智,緊接著椅子腿的折斷聲大聲說道:“諸位,現(xiàn)在都相信我所說的理由足以壓倒一切異議了吧?”
話音一落,臺下立即響起了一陣笑聲,接著就是熱烈的掌聲。
議員以“椅子因為反對其理由而被壓垮”的機智應對,既贏得了聽眾的喜歡,緩解了當事人的尷尬,又加深了自己貫穿的思想“自己所說的理由足以壓倒一切異議”,真可謂一石二鳥。
有一次,謝娜給嘉賓送祝福時說錯話,脫口而出就是:“…….所以我也希望你跟你的妻子好聚好散,希望你們……”現(xiàn)場一下子陷入冷場的尷尬局面,何靈趕緊解圍說:“別見怪啊,有一次人家結婚,她上去送給大家一首歌:'分手快樂,祝你快樂?!绷ⅠR逗樂了觀眾。
當謝娜一時口快說錯了話,難免尷尬冷場,何靈用他的才智和幽默巧妙地打圓場,以“她送人'分手快樂,祝你快樂’的結婚賀詞”的尷尬往事岔開話題,順利地轉移了嘉賓與現(xiàn)場觀眾的注意力,使現(xiàn)場的氣氛重新活躍了起來。
三、幽默不能過頭
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我們輕松詼諧地開個得體的玩笑,可以松弛緊張的神經(jīng),活躍一下嚴肅的氣氛,營造出一個適于交流的、輕松愉快的氛圍,因而幽默的人常常受到人們的歡迎與喜愛。但是,如果幽默過了頭,效果就會適得其反,因此掌握幽默的分寸是非常重要的。
四、幽默的內容要高雅
幽默的內容取決于幽默者的涵養(yǎng)與氣度。因為正如前面說的,你的幽默也體現(xiàn)了你自己的價值觀以及道德標準。
要注意提高幽默的品位。幽默不是簡簡單單地讓人發(fā)笑,更不是惡搞。幽默是有趣并且意味深長的,包含著個人的智慧和品位。
有人曾經(jīng)問湖南衛(wèi)視主持人汪涵這樣一個問題:“有人說不能把低俗當幽默,那么低俗和幽默的界限你認為在哪里?”
汪涵回答道:“低俗應該就是有毒的蘑菇,而幽默應該就是沒毒的蘑菇吧。從表面上看低俗和幽默都能讓人發(fā)笑,但有毒的蘑菇吃了以后會讓人惡心,沒毒的蘑菇吃了以后會讓人舒心。一個是經(jīng)得起回味,一個是沒有回味已經(jīng)覺得惡心了?!?/p>
開場白又叫開端語,是演講者與聽眾之間架起的第一座橋梁,其精彩與否,將直接影響整場演講的效果。
一、開門見山式
這是一種最常見的成功開場的方式。演講一開始就把“問題”提出來,或把自己的觀點亮出來,做到觀點鮮明突出,引人入勝。
這種方式?jīng)]有一句大話、套話、空話,也沒有一句打官腔的話,而是開門見山、單刀直入,用三言兩語擺出自己的觀點,講實事,講大家親身經(jīng)歷并關心的事,一開場就揭示了演講的主題內容。
二、故事導入式
巧妙地借用新鮮而有趣的小故事,以生動形象的材料,將自己的思想觀點不動聲色地融入故事中,引出一個話題,把聽眾引人一種“佳境”,產(chǎn)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演講稿《養(yǎng)成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的開頭如下:
什么叫習慣呢?先請同學們聽一個小事。在印度和泰國隨處可見這樣的場景:一根小小的柱子,一截細細的鏈子,拴得住一頭幾千斤重的大象。那些馴象人,在大象還是小象的時候,就用一條鐵鏈把它綁在水泥柱或鋼柱上,無論小象怎么掙都無法掙脫。小象漸漸地習慣了不掙扎,直到長成了大象,在可以輕而易舉地掙脫鏈子時,它們也不再掙扎。小象是被鏈子綁住,而大象則是被習慣綁住。
這個故事講得很有趣,使聽眾對“習慣”有了全新的認識: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我們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yǎng)一種良好的習慣。有了這種認識,聽眾肯定會認真地聽你演講,相信效果一定差不了。
三、詼諧幽默式
演講時利用詼諧幽默的方式開場,不僅能體現(xiàn)演講者的智慧,還能夠迅速抓住聽眾的耳朵,進入到演講的氛圍中。很多文學大家都是演講的高手,譬如著名臺灣作家李敖,他的演講就以言辭犀利和詼諧風趣見稱。
2005年9月21日,李敖到北大演講,他的整場演講都幽默風趣,讓人捧腹。他的開場白是這樣的:
你們終于看到我了。我今天準備了一些“金剛怒目”的話,也有一些“菩薩低眉”的話,但你們這么熱情,我應該說“菩薩話”多一些。(掌聲、笑聲)演講最害怕四種人:一種是根本不是來聽演講的,一種是聽了一半去廁所的,一種是去廁所不回來的,一種是聽演講不鼓掌的。(李敖話音未落,場內已是一片掌聲)
當年克林頓、連戰(zhàn)等來北大演講時,是走紅地毯進入的。我在進門前也問道:“我是否有紅地毯?”校方說:“沒有,因為北大把你的演講當做學術演講,就不鋪紅地毯了。”如果我講得好,就是學術演講;若講得不好,講一半再鋪紅地毯也來得及。(聽眾席爆發(fā)出了雷鳴般的掌聲)
在演講開場的同時,展示與演講內容有關的實物,可以強化演講內容,給聽眾新鮮、感性的直觀印象,引起聽眾的注意,充分調動起聽眾的興趣和期待心理,一下子抓住聽眾的心?!堆葜v與口才》2005年第11期刊登的一篇題為《見賢思齊,和而不同》的演講稿,就是這樣處理的:
四、實物開講式
尊敬的院領導、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先請大家欣賞兩幅畫:這一幅是清朝宮廷畫師郎世寧的《八駿圖》,這一幅是徐悲鴻的《群馬圖》。
這樣的開場,不但使大家欣賞到了名家作品,大飽了眼福,更令大家迫切地想知道,演講者接下來到底要說些什么。
一、引人入勝的主體部分
演講的價值和意義,集中體現(xiàn)在演講的主要組成部分即演講主體中。演講的主體至少應該包括獨到的見解、真摯的情感和典型的事實。
(一)獨到的見解
演講者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見,要能講出別人想講而未講或根本沒有想到的,卻對做人做事很有啟發(fā)意義的道理,這樣才能啟迪人心、使人感佩。演講最忌諱人云亦云、老生常談。
(二)真摯的情感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演講具有真誠而熱烈的感情才能打動人心,引起聽眾心靈的交匯和共鳴。
(三)典型的事實
“事實勝于雄辯”,因為人的大腦對外界種種信息的接受,總是具體的易于抽象的、感性的易于理性的,事實具有直接現(xiàn)實性的特點,它能夠以自己豐富多彩的、活生生的形象直接打動聽眾,淺顯易懂地體現(xiàn)和證明深奧的道理,無須聽眾多費腦筋去思考、消化、轉換。因此,事實和道理是演講主體部分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共同分擔著說服和感染聽眾的任務。
二、動人心弦的高潮造勢
“文似看山不喜平”,演講也要求節(jié)奏鮮明、張弛相間、跌宕起伏。要有引人入勝的內容和動人心魄的高潮,力避平鋪直敘、泛泛而談。一次成功的演講總會高潮迭起、扣人心弦,使聽眾達到“快者掀髯,憤者扼腕,悲者掩泣,羨者色飛”的出神入化的佳境。
(一)以重復形成高潮
在演講中有意識地進行重復,不僅是為了讓聽眾記住一些重要詞句,更重要的是在重復時通過有聲語言的變化來加強語氣、強調觀點和升華感情,從而增強語言的表達效果。
(二)以排比形成高潮
根據(jù)演講內容的需要,運用排比的修辭方法,可以把演講者的思想感情表達得淋漓盡致,把演講過程和聽眾的情緒推向高潮。
三、耐人尋味的結束語
拿破侖說過:“兵家成敗決于最后5分鐘”,中國民間也有“編筐編簍,重在收口”一說。同理,講究結束語藝術也是保證演講獲得成功的關鍵一環(huán)。結束語的設計要合乎三點:一是收攏全篇,畫龍點睛;二是簡潔明快,耐人尋味;三是鏗鏘有力,富有鼓動性。結束語的設計方式也有很多,常見的有以下幾種:
(一)引用式
引用名人說過的話結束演講并將演講推向一個新的高潮,有力地證明自己的觀點,豐富并深化演講的主題。胡適的《畢業(yè)贈言》的結尾,運用的名言頗耐人尋味:
諸位,11萬頁的書可以使你成為一個學者了??墒?,每天看三種小報,也得浪費你一點鐘的工夫,四圈麻將也得費你一點半鐘打發(fā)光陰??葱竽?還是努力做一個學者呢?全靠你自己的選擇!易卜生說:“你的最大責任,是把你這塊材料鑄成器。”學問便是鑄器的工具,拋棄了學問便是毀了你自己。再會了!你們母校眼睜睜地要看你們10年之后成什么器。
(二)重申式
成功的演講者往往在演講的結尾重申此次演講的重點,以加強聽眾的記憶。日本松下電器產(chǎn)業(yè)公司創(chuàng)始人松下幸之助在公司培訓演講的結束語中就應用了這種方法:
我已講過的六條,其重要性是不一樣的。唯有第一條和第三條是公司生存發(fā)展中最致命的,即松下永遠以質量戰(zhàn)勝一切競爭者,松下的凝聚力高于一切。這兩條將成為我們的法寶和座右銘,也是我要求全體員工切記的。
(三)總括式
以精煉概括的語言,抓住要點,總括全篇的中心。這種結尾,主題鮮明突出,給人印象深刻。
盡管如此,在演講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一些不利情況,如聽眾情緒欠佳、看書看報、昏昏欲睡、交頭接耳等。對此,演講者應迅速分析個中原因,從容考慮應對措施。如果是演講引不起聽眾的興趣,則應壓縮內容,穿插一些生動活潑、幽默風趣的材料;如果是演講時間太長,則應刪除一些無關緊要的材料,提議中途休息;如果是演講現(xiàn)場氣溫太高、通風設備不佳,則可暫停演講、打開窗戶,令聽眾稍事休息。總之,演講者控場的最高境界在于營造一個讓聽眾和自己完全融為一體的氛圍,并確保這個氛圍始終如一。
演講者的心理素質影響著演講的全過程,不怯場是對演講者的基本心理要求??謶中幕攀浅醯侵v臺者的普遍心理,即使世界一流的演說家也未能幸免。它往往表現(xiàn)出如下生理反應:心率加快、聲音發(fā)顫、四肢僵硬、肌肉抽搐、頭痛暈眩,等等。如何避免怯場呢?可采用以下方法:
一、正確認識緊張
心理學研究證明:人們的緊張水平與活動效率呈“U”字曲線關系,這就是說,過低或過高的緊張都不利于活動,只有在適度的緊張狀態(tài)下才會有好的效果。我們經(jīng)常采取考試、評比、檢查、競賽等手段促進活動,其目的也在于促使人們產(chǎn)生緊張感,產(chǎn)生“活化效應”。適度的緊張能激勵人們認真、審慎地對待活動,而不至于盲目自信、草率行事。
二、大膽進行實踐
在演講實踐中,真正有效的自我形象維護法,就是敢于向自己的怯場心理頻頻發(fā)起進攻。具體的做法是,不輕易放過可以鍛煉自己的一切機會。熟悉了各種場合下的情景,取得實際經(jīng)驗,也就會消除不該有的恐慌。
被譽為“20世紀的演說家”的英國首相丘吉爾,原來講話結巴、吐字不清晰,個頭又矮,才一米六五,聲音也很難聽,最尷尬的是在議會下院的最初一次演講中,他只講了一半就跑了。他之所以最終擁有舉世稱贊的雄辯口才,也是刻苦、勤奮、堅持訓練的結果。
三、運用積極的心理暗示
即盡量避免種種令人沮喪的因素,一上臺只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的動機和效果上,至于過后怎樣評價,在演講過程中是可以不加考慮的。正如華盛頓所說:“我只知道眼前的聽眾,而我說的詞,正是為眼前的聽眾說的。”與此同時,要不斷地對自己進行積極的心理暗示。
此外,在演講過程中,多用虛視法,盡量回避聽眾的各種表情和舉動,只在聽眾中造成一種交流感。演講伊始多講些具體的、生動的、有趣的事,以引起聽眾的興趣,這種興趣反饋過來,也可以使演講者立即輕松起來。
四、事先充分準備
在時間許可情況下,演講者要盡可能寫出講稿、提綱或打好腹稿,設法進行試講,不斷完善演講內容和演講技巧,了解可能影響演講的某些外部情況,如環(huán)境地點、聽眾水平等,并考慮相應的對策。
五、重視臨場熟悉
要避免臨場緊張,就要提前到場熟悉演講的環(huán)境,如走上講臺環(huán)視大廳,打量一下講臺的擺設,試一試擴音器的效果等。也可以走到聽眾中間進行交談,這樣既可以了解聽眾的需要、特點等,也有助于消除“陌生體驗”帶來的緊張。
一、即興演講的準備技巧
(一)積累知識
知識積累、興趣愛好、閱歷修養(yǎng)與演講的成功與否有著緊密的關系,“巧婦難為無米之炊”,許多演講者都感到演講的最大困難在于沒有演講材料。這就要求我們平時處處留心,注意收集、積累各方面知識,培養(yǎng)多種興趣和愛好;既要熟悉重要的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又要熟知當今國內外正在發(fā)生和已經(jīng)發(fā)生的新聞事件;同時還要了解日常生活知識,牢記那些充滿人生哲理的名人語錄、經(jīng)典詩詞、格言警句等,以備即興演講時信手拈來、恰當使用。
(二)臨場觀察
演講者在開講前首先要熟悉演講環(huán)境,讓自己心中有數(shù),還可以預防因為不熟悉場地而導致意外情況的發(fā)生。臨場觀察的內容除了場地環(huán)境外,還要注意觀察到場聽眾的情況以及其他演講者等,可以為自己的即興內容增加素材。
(三)心理準備
演講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即興演講也至關重要,既然是即興演講就意味著事先無準備,那么保證穩(wěn)定的情緒和充足的信心才能有助于演講者的臨場發(fā)揮。
二、即興演講的表達技巧
(一)選準話題,找準切入點
既快又準地選擇話題,對即興演講極為重要。從自己熟悉的人和事入手,切入正題,可以事半功倍。那么怎樣選擇話題呢?
1、從現(xiàn)場找話題
即以會場的環(huán)境、氛圍為話題,闡明其象征意義,表現(xiàn)演講主題。
聞一多的即興演講
聞一多先生在一次紀念“五四”運動學生夜間集會上發(fā)表了即興講話,他借助了當時的場景,說:“我們的會開得很成功!朋友們,你們看(他指著剛從云縫里鉆出來的月亮)月亮升起來了,黑暗過去了,光明在望了。但是,烏云還等在旁邊,隨時還會把月亮蓋住……”聞先生借景發(fā)揮,深刻而形象地表達了革命者對前途的堅定信念和對形勢的清醒認識。
2、從對象找話題
即以活動或會議的主角為話題,表達演講者的態(tài)度,引出演講主旨。
3、從“會旨”找話題
各種聚會都有其不同的內容,在即興講話時,可以根據(jù)會議的主旨、內容、目的來選擇話題。
4、從前者講的內容中找話題
即從前面演講者的演講里捕捉話題,加以引申、發(fā)揮,講出新意來,從而給人以啟迪。這種方式適合會議或者活動的主持人使用。
(二)緊扣中心,要言不煩
即興演講要圍繞中心,精心組織材料。材料來源一靠平時的知識積累,二靠抓取眼前的人和事,其中又以后者為主。多聯(lián)系現(xiàn)場的人和事,就能緊緊抓住聽眾的注意力,否則,就會失去即興演講的現(xiàn)實性和針對性。
雨果的演講
1848年,法國著名文學家維克多·雨果參加了巴黎市栽種“自由之樹”的儀式并應邀發(fā)表了演講:“這棵樹作為自由的象征是多么恰如其分和美好呀!正像樹木扎根于大地之中,自由之樹是扎在人民心中的。像樹木一樣的自由長青不枯,讓人民世世代代享受它的蔭蔽……”
雨果的演講緊緊扣住“自由、和平”的主題,將“自由之樹”的形象比喻和篤信的政治信念、富有激情的語言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在渴望自由、和平的公眾中激起了強烈的感情波瀾。
(三)情真意切,動人心弦
聞一多先生的《最后一次講演》就是這樣一篇著名的即興演講。1946年7月11日,他的戰(zhàn)友、民盟中央委員李公樸先生被國民黨反動派暗殺了,在李先生的追悼會上,他發(fā)表了一篇感情熾烈、氣勢奪人的演講。在一千多字的演講詞中,聞一多先生竟使用了幾十個感嘆句、十幾個口號、十多處反問對比手法,使演講如同火山噴薄、烈焰迸發(fā),使得無數(shù)聽眾沸騰,燒得反動派體無完膚。它的語言短促有力、明白曉暢,充分體現(xiàn)了即興演講的特點和魅力。
提問往往是交談的起點,是把話題引向深入的方式之一。因此,會不會問、該怎么問、問什么,都直接影響著交談的效果。提問者必須掌握察言觀色的技巧,學會根據(jù)具體的環(huán)境特點和談話者的不同特點進行有效的提問。提問的作用在于:有利于滿足回答者的需求;有利于保持溝通過程中雙方的良好關系;有利于掌控溝通的進程;有利于保持友好的關系。
提問的技巧很多,主要介紹以下幾種:
一、直接提問法
提問者從正面直接提問,開誠布公、干脆利落、直截了當?shù)刂v明詢問目的,開門見山地提出問題。
在運用正面提問法時要注意情感的鋪墊,以使對方心理上舒緩一些,也能配合一些。同時防止提過于直白的問題,以免顯得過分生硬,容易造成詢問對象的心理排斥,不僅難以獲得期望獲得的信息,還會給人一種尖銳刻薄的印象。
二、限定提問法
一般在溝通過程中,提問者向回答者提問時,應盡量設法不讓對方說出“不”字來。提問者在問題中給出兩個或多個可供選擇的答案,此時可采用限定提問法,即兩個或多個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如與別人訂約會,有經(jīng)驗的提問者從來不會問對方:“我可以在今天下午來見您嗎?”因為這種問題只能在“是”或“不”中選擇答案;如果將提問方式改為限定型,即改問:“您看我是今天下午2點鐘來見您還是3點鐘來?”“3點鐘來比較好?!碑斔f這句話時,提問的目的就已經(jīng)達到了。
三、誘導提問法
誘導提問法就是提問者通過采用啟發(fā)誘導的方式,引導或激活對方的思路,誘發(fā)對方的情感,使對方明確雙方溝通的范圍和內容,從而有針對性地把對方掌握的信息引導出來,這比較適合提問對象不愿意說、不大會說、不想主動說等情形。在某種情況下,誘導提問法還可以有意識地通過提問來使對方落入提問者的“圈套”,從而使其承認或否認某種言行。
四、假設提問法
假設提問是指提問者通過假設提出一些假設性的問題。這種提問方法一般使用“如果”作為提問的開頭語,不僅能探詢被采訪者的想法、觀念和主張,還能一窺對方的內心世界。
假設提問的方法通常是用來啟發(fā)交流對象的思維,引導對方談論他對某個問題或事情的真實想法,或用來調整對方的情緒,并鼓勵對方談論他本來不太想說、沒準備要說的心里話。提問者可以按照規(guī)律推理、預測某件事的走向,以促進對方進行聯(lián)想;或在對事件有一定深度的了解后,提出一些假設,目的是與對方進行討論,以促進自己產(chǎn)生新的思路和視角。
五、激發(fā)提問法
激發(fā)提問法是指用比較犀利的問題,適當?shù)卮碳Ψ?,使對方的心態(tài)從“讓我說”轉變?yōu)椤拔蚁胝f”,甚至非說不可的方法。這種方法與激將法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提問時,提問者應考慮自己的身份是否合適,刺激強度是否恰當,以及談話的氣氛是否合宜。有時尖銳、狡猾、奇怪的問題是一步險棋,成則大成,敗則大敗。
六、轉借提問法
轉借提問法就是提問者假借別人之口提出自己想提的問題。這樣既可以借助第三方提出一些不宜面對面提出或不太好直說的問題,也可以說明所提問題的客觀性,增加提問的力度。例如:
一個青年教師向一位老教授這樣提問:“劉教授,我聽張主任說,您剛剛發(fā)表了一篇關于××問題的學術論文,是嗎?這篇論文很有影響,方便借我拜讀一下嗎?”借他人來說事,問中有贊,會讓對方感到欣慰。
提問的方法豐富多樣,提問者可以根據(jù)溝通中的具體情況靈活地加以運用。這些方法既是相對獨立的,又是互相聯(lián)系的,它們可以單獨使用,也可以交替或交叉使用。掌握了每種方法的要領,就可以在溝通的過程中運用自如,獲取最佳的溝通效果。
回答問題是交談過程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有效的回答建立在對提問者的觀察、了解的基礎之上。有效地回答問題可以解除提問者的疑問,使應答者自身的能力和知識進一步顯示出來,從而獲得提問者的認同,減少溝通雙方之間的誤解。回答的技巧很多,主要介紹以下幾種:
一、針對性回答
有時問題的字面意思和問話人的本意不是一回事,我們回答時,不僅要注意問題的表面意思是什么,更要認清提問人的動機、態(tài)度、前提是什么,使回答具有針對性。
一次,英國大戲劇家蕭伯納結識了一個肥頭大耳的神父。神父仔細打量著瘦骨嶙峋的劇作家,揶揄地說道:“看著你的模樣,真讓人以為英國人都在挨餓。”蕭伯納馬上接過話說道:“但是,看看你的模樣,人們就很容易明白,這些苦難的存在正是因為你們這種人!”
二、藝術性回答
這里所說的藝術性包括避而不答的避答法、答非所問的錯答法、截斷對方問題的斷答法和顧左右而言他的詭答法等。
(一)避而不答
這種方法被用來處理一些提問者提出的較輕率或魯莽的問題。有時,有些問題不好回應,但對方已經(jīng)當眾提出這個問題,保持沉默顯然不是良策,這時候就可以避開問題不正面回答。
王光英當初赴香港地區(qū)創(chuàng)辦光大實業(yè)公司時,一下飛機,記者們便蜂擁而至。一位女記者擠到面前,問道:“先生,請問您這次到香港帶了多少錢來?”王光英見對方是個女記者,微微一笑,這樣應答道:“對女士不能問歲數(shù),對男士不能問錢數(shù),小姐,你說對嗎?”既達到了不回答問題的目的,又很有幽默感。
(二)答非所問
這是一種機智敏銳的口語表達技巧,可用于嚴肅的交際場合,也可用于輕松的日常交際場合。它的主要特點是既不直接回答問題,也不拒絕或表示不滿,而是岔開回答說話人提出的問題,答非所問。請看下面的例子:
一位美麗的姑娘獨自坐在酒吧間里,從她的裝扮來看,一定出身豪門。一位青年男子走過來獻殷勤,他低聲問:“這兒有人坐嗎?”姑娘卻大聲地說道:“到阿芙達旅館去?”男子急忙辯解:“不是不是,你聽錯了。我問的是這里有其他人坐嗎?”她尖聲叫:“你說今夜就去?”表現(xiàn)得比剛才更激動,許多顧客氣憤而又不屑地看著這位青年男子。這位青年男子被她弄得無地自容,尷尬地坐到另一張桌子去了。
上面的例子是典型的答非所問,它成功地回避和拒絕了對方的真實意圖。使用錯答的語言技巧,首先我們要使對方清楚,看起來答非所問的話語其實也是回答,潛在的意思是不歡迎對方的提問;其次,我們還可以使用提問中本來就模棱兩可的話語,答案含糊其詞、不置可否,使對方無法理解。
(三)當斷則斷
斷答法就是直接截斷提問者的問題,在他還沒有開始提問或沒有問完的情況下進行錯答。斷答法與錯答法相同的是都針對問題答非所問,他們之間的不同之處在于,錯答法是在聽完問題后回答錯位的答案,斷答法則是不聽問題,就急于回答。我們?yōu)槭裁床幌嚷犕陠栴}再回答呢?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如果對方說出完整的問題,可能會泄露一些不想公開的信息,很難處理;二是聽完所有的問題然后再回答,會比較被動,不好應對。
提前考慮對方要問什么,在他的問話未說完時,就迅速按另外的思路回答,一方面可以轉移其他聽眾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提問者領悟,改換話題,以免因說破造成尷尬局面和其他不良后果。
(四)顧左右而言他
這是與詭辯連在一起的回答。詭,怪的意思;詭答,即一種很奇怪的回答。在特殊的情況下,不能、不宜或不必照直回答時,急中生智,用詭答技巧,做出反常的回答,既增添了談話的情趣,又應付了難題。
一般來說,贊美是一種能引起對方好感的交往方式。贊同我們的人與不贊同我們的人相比,我們更喜愛前者,這符合人際交往的酬賞理論。
一、熱情真誠的贊美
每個人都珍視真心和誠意,它是人際交往中最重要的尺度。能引起好感的贊美首先必須是發(fā)自內心、熱情洋溢的,否則那就是恭維。
二、具體明確的贊美
空洞和虛偽的表揚常常讓人感到不受用,因為它們沒有明確的贊美理由。不僅贊美者的鑒賞能力和辨別能力令人懷疑,甚至贊美者的動機、意圖也會讓人產(chǎn)生疑心,所以具體明確的贊美才能引起人們的好感。對他人總以“你工作得很好”“你是一個出色的領導”來贊美,只能引起人家的反感。
三、符合實際的贊美
當你在贊美別人時,應該盡力去順應現(xiàn)實情況,盡管有時可以有點夸張,但要注意分寸,不應該太過火。如某個人對某領域或某個方面提出了一些很好的意見,或者有了一點成果,你可以說“你在這方面可真有研究”,甚至可以說“你是這方面的專家”,可如果你說“你真不愧是個著名的專家”“你真是這方面的泰斗”等過于夸張的話,對方如果是個正派人就會感到不舒服,旁觀者也會覺得你是在阿諛奉承、另有企圖。
四、讓聽者無意的贊美
贊美者不是有意說給被贊美者聽的贊美叫無意的贊美,這種贊美會被人認為是發(fā)自內心,不帶私人動機的。如《紅樓夢》中一次賈寶玉針對史湘云勸他要做官為宦、仕途經(jīng)濟的話,贊美黛玉道:“林姑娘從來說過這些混賬話不曾?若她也說過這些混賬話,我早和她生分了。”湊巧這時黛玉正好來到窗外,無意中聽見這些話,使她“不覺又驚又喜、又悲又嘆”。結果寶黛二人推心置腹,感情大增。
五、雪中送炭的贊美
最有實效的贊美不是“錦上添花”,而是“雪中送炭”。在他人最需要的時候送上贊美,往往比那些平時說出的贊美更能受到重視。贊美要選好時機,在獨特的情景下表達出來的贊美和賞識更讓人怦然心動,也能換來對方的傾心相報。
總之,贊美是人的一種心理需要,是對他人尊重的表現(xiàn),是一劑理想的黏合劑,它給人以舒適感,使我們擁有更多的朋友。但“贊美引起好感”并不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它要受贊美動機、事實根據(jù)、交往環(huán)境諸因素的制約和影響。因此在與他人相處時,必須記住——“一味地贊美不足取”。
以上就是對口才訓練技巧的講述,希望能對您提升口才有所助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