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名稱:大狼把草
別稱: 狼把草、接力草、針線包、一包針、外國脫力草、針線包草
拉丁學名:Bidens frondosa
英文名:Bevils Beggarticks
科屬:菊科,鬼針草屬
大狼把草,菊科,鬼針草屬,一年生草本,高30—150cm。葉對生,無毛,葉柄有狹翅,中部葉通常羽狀,3—5裂,頂端裂片較大,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邊緣有鋸齒;上部葉3深裂或不裂。頭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直徑1—3cm;總苞片多數(shù),外層倒披針形,葉狀,長1—4cm,有睫毛;花黃色,全為兩性管狀花。瘦果扁平,倒卵狀楔形,邊緣有倒刺毛,頂端有芒刺2,少有3—4枚,兩側有倒刺毛,分布于全國各地。
形態(tài)特征 大狼把草 一年生草本,高達120cm,莖直立,分枝,常帶紫色,被疏毛或無毛。葉對生;具柄;一回羽門面復葉,小葉3-5枚,披針形,長3-10cm,寬1-3cm,先端漸尖,邊緣有粗鋸齒,通常背面被稀疏短柔毛,至少頂生者具明顯的柄。
頭狀花主鄧單生,連同總苞苞片直徑12-15mm,高約12mm;總苞鐘狀或半球形,外層苞片5-10枚,通常8枚,披針形或匙狀倒披針形,葉狀,邊緣具緣毛,內層苞片長圓形,具淡黃色邊緣,舌狀花不發(fā)育,極不明顯,筒狀花丙性,花冠冠檐5裂。
瘦果扁平,狹楔形,長5-10mm,先端芒剌2枚,有側束毛。花、果期8-10月。
生長習性 在溫帶地區(qū),于5—6月出苗,一周左右即開始抽莖,7—8 月開花,8—9月結實,在亞熱帶地區(qū),4月下旬以后出苗,6—8月中旬分枝,8月中旬至9月孕蕾開花,9—10月結果并成熟,至11月中旬(降霜)以后枯死,其生育朋為150—195天。狼把草的種子繁殖能力較強,一株正常發(fā)育的植抹可產種子數(shù)百至數(shù)千粒,瘦果干粒重約3.82g。種子體大而輕,具倒鉤刺,成熟后極易脫落,能借風力、水流向外傳播。也能借粘附在動物和人體上進行傳播。狼把草的成熱種子處于休眠狀態(tài)。經過越冬,翌年才能發(fā)芽出苗,在土中的麥芽深度為2—4cm,深層不易發(fā)芽的種子,能保持發(fā)芽力達兩年之久。狼把草的再生力強,下部莖稈極易生出大量的不定根。基部莖·枝的葉腋有腋芽,當?shù)厣喜糠质軗p后,腋芽萌動生出新的再生枝.在生長期內,只要留茬適宜,刈割2—3次,不會影響再生。
狼把草屬濕生性廣布植物。在溫帶、亞熱帶氣候下的濕生、淺水域條件均能生長。喜酸性至中性土壤,也能耐鹽堿,在東北松嫩平原草甸,鹽堿化較高的湖邊,經常成為禾本科、莎草科、蓼科中某些濕生植物群落的亞優(yōu)勢種或優(yōu)勢種。狼把草常群生,或為單優(yōu)勢種純群落,也以伴生種或亞優(yōu)勢種參與群落的組成。
飼料價值 狼把草在開花前,枝葉柔嫩多汁,無毛。但因稍有異味,畜禽多避而不食,經切碎,蒸煮后,豬喜食,鵝、鴨、雞也采食,青干草或霜打后的枯草,可飼喂牛,羊,馬,駱駝。加工成干草粉,可做配合飼料的原料。狼把草的營養(yǎng)成分在干草中,粗蛋白質含量較高,粗纖維含量較低,其籽實含有較高的粗脂肪和豐富的粗蛋白質,無毒,可作梢飼料利用。狼把草的能量價值,在雜類草中是較高的種。清除異味后,適宜羊、豬的利用。
狼把草的株叢高大,分枝多,葉量大。在蕾期,鮮草的莖葉比為1:1.24。結果后,莖下部葉片自下而上逐漸變黃并凋落。在以狼把草為優(yōu)勢的植物群落,開花期一次刈割,鮮草產量可達37.5—75t/ha。但由于它含有揮發(fā)油,具有異昧,其果實極易粘附在羊的身上,影響毛皮質量,故降低了利用價值,僅是一種低等牧草。狼把草除可作飼用外,可作綠肥植物用。
豬場凈化作用 為了考察濕地植物大狼把草對豬場廢水中污染物的凈化能力,采用基質栽培法研究了大狼把草在豬場廢水中的生長特性及其對氮、磷的去除率.結果表明:該植物在氨氮濃度100mg/L左右的廢水中能正常生長,單株植物的干質量達到245.8 g,其氮、磷積累量分別為5.63和0.42 g,在每株植物處理水量9 L、水力停留時間(HRT)7 d時,大狼把草在營養(yǎng)生長期和花果期對廢水中氨氮、總氮及化學需氧量CODcr的平均去除率都在80%以上,對總磷的平均去除率在60%以上.由此可見,大狼把草對豬場廢水有較強的耐污能力和較好的凈化效果,可用于人工濕地處理畜禽養(yǎng)殖廢水。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