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張德芬講過自己和家人的故事。
張德芬的父母一直望女成龍,高考填志愿時,張德芬想填自己喜歡的中文系。
可父母不同意,他們說:“填工商管理,學(xué)商才有競爭力。”
迫于壓力,張德芬只好不情愿地念了工商管理。
在大學(xué)里,父母又限制她交男朋友;畢業(yè)后,找對象的事,母親也從頭參與到尾。
結(jié)果,她的第一段婚姻非常失敗……
這一切,都讓張德芬和父母的關(guān)系不斷惡化,以至于每次見面都要吵架。
后來,她開始研究心理學(xué),花了很久才讓自己走出來。
她在書里寫道,在家庭關(guān)系里,缺乏邊界感,是很多痛苦的來源。
在家庭中,過多的指手畫腳,只能帶來無盡的矛盾與沖突,讓整個家千瘡百孔。
家庭是講愛的地方,而不是權(quán)力的角斗場。
收起控制欲,尊重彼此的邊界,才是一個家庭幸福的開始。
1
林清玄說:有愛就有糾結(jié),有情就有牽纏。
很多家人之間,就是由于彼此過于親密,侵犯對方的邊界,結(jié)果導(dǎo)致家庭失和。
曾看過一檔節(jié)目,里面一對夫妻就因為分寸感的缺失產(chǎn)生矛盾。
妻子抱怨說,丈夫把她的生活安排得事無巨細,不論任何事情都要管。
衣服穿什么樣式,什么顏色,必須得經(jīng)過丈夫同意;
做什么工作,跟什么人交往,以及有什么興趣愛好,丈夫也要橫加干涉;
出門前要經(jīng)過丈夫的允許,晚上回家不準超過九點……
妻子崩潰地說,丈夫的管控,讓她快要喘不過來氣,感覺自己變成了一個機器人,沒有自由。
而丈夫卻滿臉委屈:“我是因為太愛你了,關(guān)心你,才會這樣呀!”
心理學(xué)家卡爾·榮格說過:
“當愛支配一切時,權(quán)力就不存在了。當權(quán)力主宰一切時,愛就消失了?!?/strong>
家人之間相處,如果總想著控制對方,事無巨細地干擾對方的決定,只會讓家里流動的愛愈發(fā)稀薄。
家庭咨詢師黃科,認識一個朋友。
朋友曾向他傾訴,自己的妻子什么都好,就是太愛管教他。
為了讓他進步,妻子給他制定了一系列改造計劃,并強迫他嚴格遵從。
比如,為了讓他賺更多的錢,逼迫他去考各種職業(yè)資格證;為了讓他戒掉游戲,就把家里的wifi斷掉;
甚至一看到他閑下來,妻子就不樂意了。
不是喊他去干家務(wù),就是讓他去看學(xué)習(xí)資料,不允許他有片刻放松的時間。
妻子的種種干涉,令他不堪重負。
最終,他不得不搬出臥室,與妻子分居。
黃科說,很多家庭關(guān)系之所以矛盾紛起,就是因為缺少一種界限感。
這樣的家庭里,總有人以自己的意愿,強行干涉家人的生活。
當一個人的愛中帶著強烈的束縛,那么家人所感受到的,只能是沉重的負擔。
在粗暴蠻橫的控制下,每一個家庭成員都會想方設(shè)法地逃離。
2
作家李文昊說過一句話
“在一個家中,人唯一能要求的就是自己,對其他任何人都不能要求。”
放下對家人的要求,沒有了無理的約束,家人相處才會更和諧。
小說家徐盱講過自己父親的故事。
他的父親是一個既強勢又專制的人,父子倆的關(guān)系一度非常緊張。
小時候,他讀什么書、交什么朋友、去哪里玩,父親都要一一過問。
結(jié)婚后,他的小家也擺脫不了父親的陰影。
生活里的大事小事,父親都會一一過問、并幫他做主。
當時,徐盱每月從學(xué)校領(lǐng)回工資,總是一半交給父親,一半貼補自己的小家。
等他接連有了3個孩子后,家里的開銷變大,交給父親的錢就少了。
父親對此很不滿,認為兒子的錢應(yīng)該由自己來支配。
為維護自己一家之主的威望,父親還擅自去找校長,取走了他全部的薪水。
面對這樣的控制,徐盱忍無可忍,憤然從學(xué)校辭職,帶著妻兒搬到了外地。
見兒子狠心與自己斷絕了來往,父親終于意識到自己的問題。
他寫信向兒子表達了悔意,表示不再干涉他的生活,這才緩和了父子之間的關(guān)系。
心理學(xué)家武志紅,提出過一個“漿糊邏輯”。
簡單來說,就是家庭中沒有邊界感,一方總想掌控另一方。
比如父母仗著閱歷豐富,不顧孩子的意愿,堅持一手操辦孩子的人生;
比如丈夫自認勞苦功高,要求全職在家的妻子,事事服從自己的安排。
久而久之,家就會變成一團令人窒息的漿糊,再好的感情也會被逐漸腐蝕,慢慢疏遠。
心理學(xué)大師海靈格就曾強調(diào):好的家庭,一定要有界限感。
因為真正的愛是尊重,不是控制,親緣關(guān)系中永遠沒有上下級之分。
不管是父母、伴侶還是孩子,都是與你并肩的伙伴,不是任你擺布的提線木偶。
邊界感越清晰,家人之間相處才會越舒服。
彼此理解,平等溝通,卸下套住家人的枷鎖,才會有溫馨和睦的家庭氛圍。
3
《有限責(zé)任家庭》里說,
一個家庭最好的相處模式,就是允許自己做自己,允許別人做別人。
真正舒服的家庭關(guān)系,永遠都是自帶邊界感。
看過楊絳先生的故事。
讀中學(xué)時,對于到底該學(xué)文還是學(xué)理,楊絳感到很迷茫。
當她去征求父親的意見時,父親卻對她說:“沒什么該不該,最喜歡什么,就選擇什么。”
楊絳覺得父親太縱容自己了,父親卻說:
“喜歡的就是性之所近,才是自己最相宜的。不要太在意外界的評價,你應(yīng)該選擇你喜歡的和有興趣的?!?/span>
最終,楊絳聽從了自己內(nèi)心的聲音,選擇了文科。
而父親這種關(guān)愛但又不越界的相處理念,也深深地影響了楊絳。
多年后,丈夫錢鐘書在清華大學(xué)任教。
當時錢父屢屢來信,叫錢鐘書到藍田國立師范去當英文系主任,以方便侍奉雙親。
錢鐘書便找楊絳商量,表示愿意去。
楊絳心里認為,清華的工作不易得,且錢鐘書工作尚未滿一年,不該換工作。
但她思前想后,還是決定尊重錢鐘書的選擇,她表示:
“一個人的出處去就,是一輩子的大事,當由自己抉擇,我只能陳說我的道理,不該干預(yù)?!?/span>
他們整個家庭,無論是父母還是子女,凡事都互不干涉,尊重彼此的選擇。
正是這種親而有間的邊界感,他們一家人才能始終幸福美滿。
心理治療師福沃德說:
“在家庭里彼此建立邊界,并不是自私,而是讓你的事情歸你,我的事情歸我?!?/span>
這世上不管是多親密的關(guān)系,都有不可逾越的最后界限。
在一個家庭中,尊重彼此的選擇,不對家人指手畫腳,是一種恰如其分的分寸,也是一種成熟和智慧。
邊界感越清晰,愛才會在家人間不斷流轉(zhuǎn),家人之間才會更加幸福。
▽
作家畢淑敏在談到家人相處時,說過一段話:
要學(xué)會和我們的父母親密無間,傾聽而不唯命是從;
和我們所愛的人唇齒相依,緊密而不混淆;
和我們的孩子亦師亦友,慈愛而不包辦。
與家人相處,既要互相愛護,也要掌握恰到好處的分寸。
不過度介入,不強行支配,少干涉對方的選擇,多給彼此留點空間。
只有保持最合適的距離,彼此有溫度,也有邊界,家人之間才能久處不厭,和和美美。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