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1)
第一章體道
第二十六章重德
第二章養(yǎng)身
第三十一章偃武
第三章安民
第四章道源
第五章虛用
第六章成象
第七章韜光
《小孩解道德經(jīng)》
小孩指內(nèi)心的小孩,講給每個讀者內(nèi)心的小孩聽。聽小孩講解,就知道老子道德經(jīng)是多么簡單。內(nèi)心的小孩就是先天元神,以往成年人解的道德經(jīng),都是用的大腦、知識、后天識神,艱澀難懂,指東指西,好像老子說了很多東西。如今我用內(nèi)心的小孩一看,發(fā)現(xiàn)老子只說了一個東西,如何開啟玄關進入玄牝之門得先天一炁。81章都說的這一件事,先天一炁就是元炁,道德經(jīng)簡單到就說如何獲得元炁這一件事,方法也只有一個自然無為。道德經(jīng)就是元炁經(jīng),為了給更廣大的讀者看,所以采用最普遍流行的版本,大道至簡至易,免得羅嗦、人為、麻煩就好了。跳出道教修煉、道學研究的專業(yè)領域,給最普通的讀者看,聽我用內(nèi)心的小孩匯報學習道德經(jīng)的體會。今天是圣誕節(jié),此時開篇頗有意義,祝福所有讀者進入神圣的誕生之門。
第一章 體道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竅。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道,大人們都認識這個道字,道路、規(guī)律、功力,具體的、抽象的,凡是你能想出來的、說出來的都不是老子說的道,這個道是在無中開的一扇門,無就是沒有,在沒有中怎么開門?你聽著一定感到很玄,就是很玄的一道門,所以呀老子說,給這個無中開啟的門取名字很難,因為,你們理解一個東西,總是從已知的經(jīng)驗中去連接,從實用的立場去取舍,這個對你們來說未知的、陌生的、看不見、摸不著的不尋常的東西,對我來說是最金貴的、最熟悉的。如何才能真實地體悟這個道呢?那就是把自己已知的都拋棄,把自己像電腦格式化一樣清零,腦子里空空如也,就開始接近道了。
可道,誰可道,你們的知識完全不了解,當然說不出來,寫不出來,但是,當你們大腦空了,什么也不想了,你們里面有一個從來不說話的內(nèi)心的小孩,那個在無的位子上的真人,那個藏在心里面的覺知,有個接近的詞叫心領神會,她像一面無形的鏡子,把一切都盡收眼底,她才是可道的主角,而不是用嘴可以說的,用語言可以寫的。
非常道,怎么不同尋常呢?她叫無,名天地之始,始就是還沒有天地的時候,還是虛無什么都沒有的時候叫無。天地是一陰一陽,一上一下,這是對待存在的二,二之前自然是陰陽未分的一,一個混沌,這個一就是無中生出的有,這個一是萬物的母親。一切有形的東西,都是在無中誕生的,無是體,有是用,無是性,有是形。這個生了宇宙萬物的巨大的母親,自然也生了我們?nèi)祟?。我們雖然有爹娘,但是爹娘生我們之前,在我們還沒形成肉身之前,我們以無形的形態(tài)存在著,仿佛萬物之母無形的大元氣泡泡,分離出一個無形的小元氣泡泡,在父母親交合時陰陽二氣合一,形成一個陰陽渾一的混沌,同場相吸,吸入一個同樣是陰陽渾一的小元氣泡泡,在父精母血的合作下,三個條件誕生出一個生命。
我們都是萬物之母的孩子,不信我們體驗一下,只要回到生之初的狀態(tài),看看無如何生出有來。生之初我們是個虛無態(tài),現(xiàn)在進入虛無,閉上眼睛入靜,什么都不想,深度的入靜,好像要睡著了,大腦空了,作為意識把自己忘了,把一切都忘了。人體的陽肉體和陰精神,由于有精神活動,人體就處在陰陽對待二的狀態(tài),當精神活動停止,就是人體的陰陽合一,那時,身體里面的不說話的小孩就醒了,她醒了就和她媽媽說話溝通,那個萬物之母一答應,你這個靜靜的肉體就會感到忽然的一動,這就是由靜(無欲、無念)生出動之妙,靜極生動。當宇宙之母的大風箱和人體的小風箱同頻率地拉動起來后,停止呼吸,你感受到了小腹一扇一扇地無為地動,有了所感就是有欲、有念頭,這個念頭自然在關注著那個動發(fā)出的地方,叫觀竅。
你雖然感覺到了,那是你里面不說話的小孩感知的,不要人為地干涉,似觀非觀,意識處在仆人的地位,內(nèi)心的小孩為主,順其自然,越來動的越大,或者其他的變化,妙趣橫生。但是你一人為地干預,這個風箱立刻罷工消失,就無法體驗道之妙了。這個竅不是口鼻之竅,而是生死之門,人的誕生是這一來一入,人的死亡是這一走一離,如果能經(jīng)常呆在這個人天一體的大風箱里,則人可以長生不老。這個無中生的妙有,宇宙大元氣和人體小元氣的共振之竅,兩個是一個東西,在不同的時間段叫法不同而已。玄是深的意思,玄之又玄,是深之又深地入靜,就可以進入這個眾妙之門。
為什么說是眾妙之門,因為里面的奧妙多得說不完。后來的丹道把入這個無中之門叫開玄關,上下玄關一開,太極圖上下陰陽魚眼開啟,神氣合一,陰陽化合,抱元守一,得到的是先天真一之炁,那是金丹藥王,人體從此不會生病。人體的病、肥胖,都是這口先天真氣少了的結(jié)果,真氣足絕不會有多余的脂肪。當人有甚深的入靜的功夫后,先天智慧的真正主人,人體內(nèi)的無位真人給你的人生當家作主,那時的智慧是后天人為學習的萬倍。慧性開啟,通天知地察人,通有入無,先知先覺。投胎來背的口袋里裝了多少年的壽命,多少福禍,內(nèi)心的小孩一清二楚,總之,入道之后的好處數(shù)不清,所以說眾妙。
人正確的活法,理想地活著,自由地活著,所有的關鍵就是入道,從開啟這個玄妙的無中之門開始,得這個真東西,它不是氣功,是生命的本來,人親近這個本來,就可以解決人世間的一切問題,老子道德經(jīng)81章全部是在苦口婆心地教我們?nèi)绾伍_啟玄關,得先天一炁。閱讀全部經(jīng)文,發(fā)現(xiàn)只有兩個內(nèi)容,一個是先天一炁是什么,有3、4章描述,余下的70多章全部說的是怎樣獲得這先天一炁。是什么就是描述的道,怎樣得到手就是德的部分,所以叫道德經(jīng)。老子之所以緊緊扣住這一點反復說,因為這個一進去,就進入了全自動化的程序,不用說,不用做,一切都會自然而然地發(fā)生。就像我們是一滴水,離開了江河湖海的母體,老子在幫我們開個口子,把我們這一滴水,容到大水中。
第二章 養(yǎng)身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惟不居,是以不去。
為是做的意思,人們知道美就去做覺得美的事,對于入道來說就壞了,美是和丑相對存在的,有美丑之分,就是有分別心,是在陰陽二上,陰陽二的分別心就是后天意識心,道不是這個,是分別心啟動之前那個陰陽渾一的無分別狀態(tài)。老子說美丑、善惡是要我們不要有分別心。打坐的時候,什么也不知道,萬緣放下,凝神調(diào)息,神息合一,神氣打成一團,很快進入混混沌沌的空無狀態(tài)。像困了快睡著前,大腦思維停止了興奮,昏昏默默的,這就是沒分別心的狀態(tài),在這個狀態(tài)昏進去,但里面的覺察還在。這個昏是后天意識心下班,先天元神上崗。不是昏迷,是杳冥,昏迷就睡著了。靜極生動,忽然一覺而動玄關開,從無中就生出有來。有了也不要管他,依然一念不起,一呼一吸,一來一往,氣氣歸玄竅,息息任天然。還是用神氣合一、守一的辦法守在無上,有是無生出來的,無是母,有是子,守母不守子,越不加人為的作為,任其自然,越不斷地無中生有,天地的大元氣越充沛地流入你的體內(nèi),這是有無相生的含義。
難易相成,胎息開始總是不見動靜,好像很難,稍微出來一點微弱的動靜,什么時候才能炁很足呢?你不用想那么多,難易是互相成就的,你只要守住一,那一上一下,一來一往既是炁,也是神,只管神氣合一,自然后邊得炁越來越容易。長短相形,呼吸時快吸慢呼,迅速的一口氣進到腹部,吐氣時越慢越好,慢了就靜了,越慢越靜,先是能聽到自己的脈搏,再靜就能感到比脈搏慢的一開一合的動,像孕婦做B超時,嬰兒在母體的水里一起一伏似的,那就是胎息。在腹部和胸部之間上下,口鼻的呼吸是在口鼻和胸部之間上下循環(huán)。把口鼻的呼吸和腹部的內(nèi)呼吸調(diào)和成一體,口鼻的呼吸漸漸減弱到幾乎停止,當胎息進一步變成真息,全身的毛孔張開,口鼻呼吸完全停止,人體靠毛孔和外界交換能量,這個真息真炁就是人體藥王。
高下相傾,腦為神腑,神在上向下注視腹部,神是火,火是離卦;腹部腎氣是水,水是坎卦,火入水中,水被火蒸,變成蒸汽向上升騰,水火濟既,坎離交媾,陰陽合一,產(chǎn)出的就是真一之炁,一炁中含陰陽。因此,小周天就通了,音聲相和,好像這里唱那里應,指神融氣暢,百脈流通。身體虧的炁都補足了,再有多出來的炁就會自動尋找出路,水火濟既時,任督二脈已通,炁最先就會沿著這條打通的路前后升降,所以老子說前后相隨,上下打通中脈,乾坤交媾,此時,后天的坎離轉(zhuǎn)變成先天的乾坤。先天元氣充滿肉身,對其進行脫胎換骨的改造。
有無、難易、長短、高下、音聲、前后6個方面,相成、相形、相傾、相和、相隨,在理上,老子讓我們要從后天意識對待的陰陽二,返還到先天意識的一,守一不落二;在事上說,從無到有,開啟玄關一竅,進入眾妙之門,將胎息煉成,讓天地的大元氣在體內(nèi)的運行。
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離。圣人就是入道的人,用無為這種方式才能入道、體道之妙。既然無為就沒什么可說的,對能心領神會的人,本心光明的人,拈花一笑就明白了,不用說什么。萬物作焉的萬物,在胎息、開玄關這件事來說,指的是身體里得到天地的大元氣,四肢百骸受益,精氣神的全面改變,涉及到很多很多的人體內(nèi)部的變化,只要守住這人天相通的太和一炁,什么都不用管了,一切會自動發(fā)展,因此盡量做到隨時守候不離。只要有可能,盡量多地神氣合一。
萬物生于無為,又何嘗有中生萬物?人到靜,金丹藥王種子自現(xiàn),又何嘗有作為?自生而不知其生,叫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弗去。開玄關從練習胎息入手,我是做這件事,但我是以無為的方式做的,當胎息練出來我也不理他,依然還是以無來對待,所以這個天地的大元氣就總是在我身上,一得永得,是以不去。無為順其自然而為就是元神當家,居無為之境,時時不居在有上。
當胎息出現(xiàn)后,如果你一動分別的念頭,你要它動靜再大一點,炁感再強一點,它馬上就消失隱匿了。自然而生的胎息就像潛入深水一樣,你一想東想西,就浮出水面了,就感覺不到它了。它并沒有真正地消失,每一個沒有練胎息的人,身體上的玄關也是在一開一合地存在著,只是自己感覺不到。所有的意識活動就像煙霧把它遮蓋起來了,真正關掉雜亂的意識心,內(nèi)心的小孩,先天元神本心才會顯現(xiàn),當感受到輕輕的如微風一樣小出小入的動靜時,后天意識心乖乖地順從、輔助、配合,永遠跟著感覺走,這個炁感就會越來越明顯。
這天地的靈陽之炁是養(yǎng)身的根本,她是所有生命的母體,是每個人真正的家。人體中的原始能量,在后天意識活動的人間生活中,經(jīng)不起幾十年的消耗,人逐漸老、病,都是這個原始能量減弱造成的,只有重新回歸母體,用自然無為的元神采回母氣,我們才不會老,不會病。我們的元神攜帶著歷代的信息,在回歸母體的過程中,這些信息將被喚醒,在這一世發(fā)揮作用,不用奇怪沒學就會的天才成果,元神里有的上輩子修的。在這百年的空間,你把幾千年的自己一一展示出來,突破空間地生存,入道后人生就變得無比的好玩兒了。
第三章 安民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是以圣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
這一章說的是元神當家,識神退位。不尚賢是不要有分別心,恬淡自然,好不好都一樣,美與丑都一樣,居于中間的空無狀態(tài),后天意識心淡化,虛靈活潑之神常靜不亂。不要有人為的念頭,說長生好,為了肉體的長生不老,一定下苦功努力。這是后天意識心的作為,在這個基礎上行動都是錯的,都進不去這個無的門。為什么修道的人多如牛毛,成功的鳳毛麟角,為什么多數(shù)人下了十幾年的功夫連玄關都開不了?這是入道的第一關,最難也絕不寬容,后天意識有一絲一毫,這個門就是不給你開。
沒有分別心,沒有向外之心,心內(nèi)空空,好像純凈的天空,清澈的水。心是沉靜不動的,如果有任何心思,就是在大腦皮層忙活,心靈的空間就陰云密布,一盆渾水,動蕩不安。入靜進入深深的無意識狀態(tài),進入大腦質(zhì)層,那是人人本來就有的大智慧世界。老子說的沒法命名的道就在里面,內(nèi)心的小孩、無位真人就在里面,你只要有剎那的真正干凈無意識的情況出現(xiàn),偉大的自然天真就會不錯過時機地給你顯現(xiàn)。久久入靜,忽然一動,一道金光閃現(xiàn),那就是元神懸掛空中,肉眼目睹活潑潑的自己本來面目。當你的心出現(xiàn)片刻的真靜時,就是元神閃現(xiàn)的一刻,元神為陰自動去抱身體內(nèi)的陽氣,陰陽一交火,放出閃電般的能量,這一刻道家叫玄關開啟,進入天人相應的自動化程序中。
別小看這一片刻的清凈,不信你試試,沒有多年的禪定功夫,根本無法達到。有一絲念頭就有一股能量在動,在耗散體內(nèi)的真陽之炁,在流失能量。這是一種功力,定能開慧,慧力強大了,動靜坐臥都在靜中,做事的時候有與客觀發(fā)展同步的準確力、洞察力,焦慮、企盼、擔心、回顧什么都是多余的,只是單一那個事情本身,做事時心念也是守一,不做事時也是一的簡單狀態(tài),這是生活事業(yè)長期磨練出來的功力,絕不是紙上談兵就可以把心腦的荒地可以清理干凈整潔的。老子說的簡單,不尚賢,不外求,心就不亂,可是就這幾個字,做起來非常不容易,沒有多年的功夫、毅力自我改造,降服自己的后天意識心,進入不了先天自然之心主宰一切的境界。
那個妙有的世界首先要降伏其心,識神退位,請出元神,從有為入無為。虛其心就是元神當家,虛掉的是后天意識心,當心收回來不向外了,能量也就收回來了,腹部實就是能量得以凝聚了。當心真靜時,天地的靈陽能量進入,日積月累,陰消陽長,身體偏陰的狀態(tài)得到改變,精滿炁足。這個精炁是后天養(yǎng)出來的人體先天能量,這個能量表面上是為后天的肉體服務了,內(nèi)在的,是用來哺育先天元神的。六祖慧能說淫性既佛性,性能量是人體的根本能量,先天的精炁是性能量的動力源,人體良好的狀態(tài)是性能量充沛的溫和外現(xiàn)。人的心神,要開悟,要明心見性,證悟本來,需要強大的身體能量的支持。那是高度的陰陽合一狀態(tài)激發(fā)的結(jié)果,腦力不足的,根本不知道佛說什么,老子的道是什么。過人的精炁能量才會哺育出過人的元神,元神是采集能量和操縱能量的主角,佛家靠禪定的能量供養(yǎng)心神開悟,道家靠精氣足,打開陰蹺下玄關,豐沛的性能量的升華轉(zhuǎn)化,來支持元神穿越空間的運作。肉體只是房子,在元神的成就沒有完成之前,還有利用的價值,所以要保養(yǎng)好。
弱其志,強其骨,嬰兒是不是很弱,但是把自己的炁練得如嬰兒般至柔,雖然至柔,如天地的大元氣,卻可以至強至剛,浩浩蕩蕩,包天地而入日月,浩然剛大,心越靜,炁越強。腎主骨,腎炁強,骨髓實,骨質(zhì)堅。孩子因為無知無欲,才有旺盛的生機之炁,無知無欲是弱其志。
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常讓自己無知無欲,存一念于靜中,故不敢為爭為盜,以亂我心。要是以一個方法對治、控制,當時管用,一不控制又不行了。人在社會不可能不做事,完全的無為,但是要順自然而為。當玄關沒開的時候,要入靜練習,這是有為。但是,那個太和一炁不是練出來的,是靜中自然來的,為無為,什么事也不做,也是一件事,做的就是這件事。入靜什么都不知道了,她就來了。你靜在哪里,她就在哪里,無處不在。本來我最先注意腹部,感受到一開一合的內(nèi)外一體的炁感,偶然一次我注意胳膊,她也在一開一合。只要神氣合一,她隨時讓你感覺到。只要你什么都不做,她就來給你奉獻了。
大道本來平常,沒有什么新穎奇異,只要注重修心養(yǎng)心,重內(nèi)輕外,虛心養(yǎng)神,實腹養(yǎng)氣。神靜如山,氣行如泉,常常抱一,刻刻守中,為無為,自然與道攜行。
第四章 道源
道沖而用之,或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這一章講的是見道的情景,也是玄關開啟,天地的炁與人體接通那一刻的景象。道是什么?太和一炁,充滿乾坤,包乎天地,浩浩無涯。先是下玄關開,當天地的靈陽之炁突然灌滿全身的時候,她是無窮無盡的,用之不窮。但是,那陰陽和氣交感沖擊的發(fā)生,是因為你守在中上緣故。跳出陰陽二,似守非守在一上,好像正負之間的0,在這個陰陽平衡點上,是生機的起始,也是生氣最強的,偏陰偏陽生氣都會弱。好像你越是空著,越能盛滿一樣。那炁一來了你說好呀多來點,多了還想更多,出現(xiàn)了玄妙的景象,還盼著更玄妙的景象出來,這是后天識神的思維習慣。要用空無的元神,不加人為的調(diào)動、干涉,一直靜靜地觀者,更深的萬物的本元、道源就會呈現(xiàn)給你。
很多人不能見道的原因是聰明、才智、盛氣凌人、自以為是,這些都是見道的障礙,虛靈元神被這些東西囚禁起來,只有把這些聰明才智、個人的習性等后天的東西,用一個默字,把他們統(tǒng)統(tǒng)降服。一切傲物凌人都歸于混沌,人心死,道心生。否則,最難治的念頭,一個接一個沒完沒了,它起來了你又要自解自勸,麻煩得很。用入混沌這一個辦法,將其斬草除根。如此,紛繁悉解,元神天君常泰。鋒芒自挫,不知有銳,亦不知挫銳之心,外之紛不能入,外紛不入,不待解而紛自無。諸紛不能亂我神、分我心、散我氣、耗我精,不亂、不擾,不分、不散、不耗,如此性光方現(xiàn)。性光發(fā)生是上玄關開了的標志,上下玄關都開了,上下陰陽魚眼都開啟,人體太極圖就繪制完畢,緊接著發(fā)生的就是陰陽二氣的相吸相沖,到?jīng)_的地步才叫作和,沖氣以為和,才體會道之妙,道之理,道之深奧。
人煉形如地,靜寂不動,才叫作同其塵。塵,土也,地屬坤,乃煉坤之質(zhì),從陰中求出點陽明之象,現(xiàn)而為光,光生則坤靜,坤靜則湛兮而成道,道非無,無而若存焉。嬰兒一現(xiàn),我不知是誰之子,在杳冥之中,我不知有我,安知其子?帝,我也,要返于一來之際,而復我本來面目,歸于無始之先,合道以為我,合我以為道,才叫作“道沖而用之”。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進入無知無欲的混沌狀態(tài),一點湛寂虛明之體自然常常在抱,若有所在,若無所在,若有所存,若無所存。在人體則是一片靈光閃爍于中部黃庭之中,恍惚于眉目之間。不存而若存,有象而無象,是湛兮似若存的含義。帝之先是混沌未開,鴻蒙未判的清空一氣。道生于天地之先,混于虛無之際,我不知道它從何而來,向何而去,是誰家的孩子。
你和你面對的事物溶為一體,你面對的花,你和花之間的界限已經(jīng)突破,不知道你是花,還是花是你,就像莊周夢蝶,不知道是他夢見了蝴蝶,還是蝴蝶夢見了他,人我合為一體,這是心靈狀態(tài),在身體上,分不清是我自己的炁在動還是天地之炁在動,內(nèi)外一體。這個見道的景象,是玄關開啟時的身心體驗,因此,玄關不開,見到的只是學者文字上的道。市面上流行的文人作家講《道德經(jīng)》的書,都是沒有體道的紙上談兵,停留在哲理思辨的層面,在大腦皮層兜圈子,對人開悟沒有什么幫助。
近代丹道名家陳攖寧得書中,記錄了一個弟子玄關開的景象。有時正在看書寫字,忽覺腿部有炁騰起,上交中宮,頓然全身如浮,身輕如蝶,恍惚如在云空,乃知景到,不敢妄動,任其自交;有時真炁會于中宮,甜蜜非常,津生濃醴,身軟如泥,如醉如癡;有時真炁自腳心升起,兩腿于是格外輕快,便樂意悠情漫步,涵養(yǎng)中宮炁團,任從我行,全不知倦;有時好似身后有炁推動,舉步毫不費力,猶如漫步太虛,縹緲輕舉;有時炁來甚速,迅即在中宮抱團結(jié)胎,小腹盈滿,靜以養(yǎng)之,呼吸內(nèi)外開合,全體美快之至;有時感覺混沌,臥以應之,上下二炁,會于中宮,交接甜美,流行全身,暖融暢適,周身太和,太虛與我同體,而我為太虛之主……種種景象,變化萬千,非筆墨所能盡述。時間稍長,觀察天地變化,乃悟我身氤氳之候,正是天地相合之機,及至有形,其景自失。證驗至此,方才領悟何為“天人合一”。
玄關開啟,天地的陰陽之氣注入體內(nèi),如沖浪一樣,深遠無邊,好像深到世界的盡頭,所為的萬物之宗,一切生命都因道而誕生,動植物、花草都是秉一炁而生。道沖就是一炁之沖,那是人體內(nèi)先天元神和元精這對真夫妻結(jié)婚時傳出喜慶的鼓樂和鞭炮。在出生前他們就是陰陽合一的太和一炁,出生后就各奔東西,被分至在心和腎,牛郎織女隔天河而居。織女被后天意識心打入深宮,牛郎被人欲消耗得日漸消瘦。當人能覺醒,入靜識神退位,固炁保精,待到精滿炁足神全時,牛郎織女重相會,他們早就認識,熟悉得很,自動擁抱成團,相擁撞擊出的陰陽合一的能量,就叫道沖。
元神元精這對真夫妻是什么樣子呢?上下玄關開啟,兩眉之間見到性光,元神現(xiàn),下面陰蹺穴開啟,好像一股熱能忽然放出,性欲熾烈,那就是元精現(xiàn)的景象。元神、元精在人體中部的黃庭會合,這對久別的夫妻扭成一團,就是道沖。這里有兩個關口,第一是你能否真靜,把元神請出來,那是無位真人,無中開的一道門。在有中忙乎慣了,在無中還是忙乎,改掉習性不忙了,真的虛無了。第二關是元精發(fā)動時性欲特別強,你能不能平心靜氣地煉精化氣,是不是管不住自己去性行為,把元精耗散掉。這兩個關都需要定力,要知道這對真夫妻出來是多么寶貴,你就會珍惜,就比較容易過這兩關,這兩關過了,才會有下一步的道沖體驗。
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老子講的開上下玄關的因果聯(lián)系,挫其銳就是無我,我們總是自以為是,自己是老大,鋒芒畢露,先把這個拿掉,紛繁的念頭,像亂草一樣,斬草除根。把心修到這個地步,清心寡欲,如朗朗晴空,性光就會出現(xiàn)。性光在上部出現(xiàn),還要讓這個光往下照耀。塵就是土,就是中土。老子這12個字,就是讓元神、元精打成一片,讓牛郎織女快點結(jié)婚,天地的大元氣才會聽到婚禮的鞭炮前來道賀。
第五章 虛用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這一章講的是用默用虛,先天一炁就會越來越多。天地不仁是天地不知道自己的仁,天地養(yǎng)育了萬物,一炁周流,四季生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生生化化,一炁主宰萬物,純自然不夾雜一點人為,萬物得太和一炁,生之、育之、長之、成之,天地容萬物而萬物感,天地化育之德,沒有形跡,上德不德、上仁不仁,正是至仁也。天地包容了萬物,卻沒有這個包容的意識,給予了萬物生命,自己卻不知道,叫天地不仁。芻狗是草扎的狗,祭祀用的,只是個虛的,并不是真的東西,就像現(xiàn)在祭祀紙扎的別墅、電視機一樣。天地把萬物都不看在眼里,輕賤如草芥。這個生育了一切的仁慈母親,她都不知道自己做了多么偉大的事情,這就是至仁,最大的仁,因此天地才能長存。
修身之圣人,效天地的不仁,運化育于身。百姓,指身。身為國,心為君,意為民,心以無為為化身,意以無為守法,這就是圣人的仁。冥冥之中,不見施仁,是圣人效天地“上仁不仁”處而修己,給這個身體做了很多很重大的事情,卻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叫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圣人一點不看重這個身體,這個有形的身體,不過是無中化出來的。把電能比喻成無,把電視、冰箱、電燈比喻成有,守那個無,有形化成什么都無所謂。
天地不仁,無聲無臭,高也明也,博也厚也,此天地之仁也,而萬物感之,不見其仁,此所以不仁處,而仁大矣,此所以不見仁,而仁宏矣。橐龠就是風箱,觀天地,一炁上浮為天,下凝為地,中間是空洞,不過一開一合,像個大風箱。因為中空才流轉(zhuǎn)無礙,氣機之升降才無始無終,不屈不撓,這是天地之修,圣人效法天地之修修身,抱中守一,空空無跡,浩浩無痕。天地以無來修身,就像風箱以空來作為,以無為而為。所以修身用虛而不屈,虛以修者,領虛之美,得虛之妙,虛之極而動方生,一動愈出,美而愈知其妙。多言而無可言,故數(shù)窮,不如知我之美,會我之妙,抱我至中至道,而守我冥忘之理,常存真一之氣,以樂天真。
守中的主角是神,神是火,守的是炁,炁是水,守中既是中脈、黃庭中宮,更是守在陰陽平衡點上,生氣的起始,只有守在這個上面,生氣才會源源不斷生發(fā)出來。守中就是似守非守,元神守,識神配合協(xié)作。完全是元神的空無,完全無為就不存在守的問題,有守就是有為,守過了就是識神專權,生氣就立刻停止不出來了。比如,你一抬眼,看到一個人腦袋周圍有光圈,那是你里面的元神看到的,你的意識之神只是個幫手,但是,你一動念,想看個仔細,那光就消失了。你只有不動念,似看非看地斜眼瞄著,而你心里的眼睛,你的元神才會定定地把那光看個究竟。
這個用虛的橐龠,人體的胎息與此十分相像??诒堑暮粑侨藶榭梢圆僮鞯?,胎息是把口鼻呼吸幾乎關掉,腹部自然一鼓一鼓的,黃元吉先生在《樂育堂語錄》真火凡火章中說:“修行人以無形之真火為用,而外面呼吸有形之火非謂全然不用,不過如鐵匠之風扇吹噓于外,周遭包裹,以衛(wèi)中間神息而已。”他在詩中說,乾坤橐龠無極妙,奪得無極變真人。這個人體的風箱里面有無極真人,胎息的胎是圣胎,圣胎為元神所結(jié);“息”是真息,真息即命蒂,命蒂乃元氣所結(jié),至呼吸不出不入之時自得。“胎”字是講定神于胎中,不動不搖,如嬰兒之處母腹。“息”字是講伏氣為息,綿綿密密,幽幽微微,粗氣滅絕,如胞胎中之嬰兒,不以鼻口呼吸。胎息練成功,元神就上崗了。
用虛、用空、用無、用元神,先天真東西才會來,用實、用有、用識神,那都是后天的東西,都不是老子說的先天一炁之道。唐代以后成熟的金丹大道,玉液還丹、金液還丹、煉精、煉氣、煉神、煉虛,都是以此先天一炁作為丹頭,得不到此炁,煉一輩子也是枉然。當代人熟悉的氣功,只有嚴新等個別人繼承了老子先天一炁的正脈,握一下他的手病就好了。絕大多數(shù)都是后天意識指揮下的有為,在后天炁上轉(zhuǎn)圈圈,特異功能也只是掀開了先天玄門的一個小縫兒,并且短暫,無法實現(xiàn)人體與心靈的后天轉(zhuǎn)化為先天。因此,讀老子道德經(jīng),不是知識的學習,而是對生命初始的親近,對自己無位真人的熟悉,對大智慧系統(tǒng)的喚醒,通靈開竅,給自己元神的營養(yǎng)和修煉,遠遠超過了以往的氣功層面,更不能與后天意識寫出來的《論語》等傳統(tǒng)經(jīng)典誦讀相提并論。
第六章 成象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為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此章是上一章用虛的繼續(xù)。人一落生后,先天的寶玉就掉入泥潭。這個泥潭的腐蝕性非常厲害,不是撈出來擦擦就能干凈的,不經(jīng)過車床的打磨,很難見到美玉的本色,怎么辦,老子用通篇的道德經(jīng)給出了下手的功夫,既用虛、用空、用無的玄關的開啟。
唱山歌,這邊唱來那邊和,空谷回音,好像山里有個無形的山神一樣。山穴曰谷,言其虛;變動不拘曰神,言其靈。不死就是惺惺不昧,山有虛靈之神而得到永恒,一萬年前如此,一萬年后不變。人的存在,也是這個虛靈的作用,如果虛靈在人就在,虛靈離開,人就消失了。這個看不見的才是生命的真主人,四肢百骸,五臟六腑,沒有這個虛靈立刻就分解。人在用心、勞碌的時候,虛靈就被埋沒,虛靈的能量從眼耳鼻舌身意中散盡,這就是普通人的活法,這個得之則生,失之則死的虛靈之門,成為了普通人的死戶。而修身的圣人,他們善于保養(yǎng)虛靈,清心寡欲,讓虛靈顯示她的神采,向外的耗散盡量減少,向內(nèi)的凝聚盡量增多,使虛靈的原始能量得到豐沛的保全,并且可以生生不息,那么這個決定因素的虛靈在一般人的死戶,在圣人這里就變成了生門。養(yǎng)生的真正含義就是養(yǎng)元神,因為元神決定著向生,肉體不過是元神的房子,養(yǎng)身那些人為的忙乎,更多地消耗無為元神的能量,不能長生,還會短命。
這個無聲無影,不可捉摸的虛靈,總是要有聲有色的事物中把握吧,不然怎樣操作?所以要想谷神長不死,須從玄牝立根基。玄,深也,遠也,天也,牝母性生殖器,坤也、靜也,地也。玄牝之門,就是天地之門、陰陽之門、動靜之門、玄妙之門,也是生死之門。它是陰陽往來之路,天地造化之鄉(xiāng),人物發(fā)生之地。這個虛靈在人身上如何找到它呢?靜坐,垂簾內(nèi)觀,混沌無知,大腦進入那個睡得很香甜的靜里似的,但并沒有真睡著,死凡心也。忽然一覺而動,道心生,無中生出有來。不要死死守住丹田,在不內(nèi)不外處,觀其升降往來,所為出玄入牝,你的虛靈在哪里?出也不是,入也不是,在出入之間,動靜之間既是。借空洞之玄牝,養(yǎng)虛靈之谷神,不即不離,勿忘勿助,便是綿綿若存,用之不盡。
虛靈之神,在于空谷之聞,人身好比山,忘掉這個身體的存在,這個肉山才像空谷。因此,虛靈才能顯現(xiàn)。這個虛靈是陰,是織女,肉體上的精炁是陽是牛郎,陰一顯,自動就把陽吸引過來,陰陽一合,像黑夜中對火一樣,立刻擦出火花,產(chǎn)出白光,虛室生白,這就是那真一之炁,虛靈常靜,那真一之炁就常產(chǎn)出不斷,才是綿綿若存,使之不窮,用之不竭,才如山谷,常靜而存神,是謂“綿綿”。若心思用實了,就不是了,要似聞非聞。“勤”字,不是勤奮,而是“綿綿不絕”之意,“用之不勤”,是無窮無盡之妙,沒有一刻停息。
玄關妙竅,只在一呼一吸之間。其吸而入也,則為陰、為靜、為無;其呼而出也,則為陽、為動、為有。即此一息之微亦有妙竅。人欲修成正覺,惟此一覺而動之時,有個實實在在、的的確確、無念慮、無渣滓一個本來人在?;旎煦玢缰泻鲇幸稽c靈光發(fā)現(xiàn),此即我之元神也。若能識得元神,常為我身之主,自是所煉之丹,必成天然大丹。
這個空谷之神,我們這一靈虛神,有而形無,實而形虛,是個非常隱秘,非常微妙的東西。怎樣下手捕捉呢?只有無欲觀其妙,有欲觀其竅下手。無中生妙有,有無一立,妙竅齊開,玄牝立焉。這個虛竅中一開一合、一上一下之動,是陰陽合一之真氣,神氣完全合一生出的先天一炁,人天貫通一體,才叫有無竅、生死門。如果死守一個竅,比如守丹田、守天目穴,那里面都沒有先天真一之炁,就是凡竅,而不是這個神秘的竅。因此,必須似守非守,虛則落玩空,實則拘泥于有形,都不是虛靈不昧之體。不虛不實,靜則無形,動則有象,動也不是,靜也不是,動靜之間,才是人的虛靈本來面目。
調(diào)整呼吸,慢、勻、細、微,漸漸的胎息發(fā)動,那個感知無中生動的虛靈,好像就在動靜之間,也是綿綿若存。等先天一炁用胎息的辦法調(diào)動出來了,天母的大元氣,永遠用不完,叫用之不勤。
谷神是虛靈之神,以為會玩虛的,能入靜就是會玩無,會玩老子說的道,那就錯了,那是做枯禪,孤陰不生,孤陽不長,那個最活潑的生機之始的能量,是陰陽合一的產(chǎn)物。
第七章 韜光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
天亦有情天亦老,天因無情而不老。一炁在天地間周流,春夏秋冬,一萬年前后均是如此,養(yǎng)育萬物,任其生,任其滅,毫不動心,不據(jù)為己有,壓根就不知道自己做了什么,因為無心,天地的元精一點也不消耗,因此才獲得長生。
無心,不為私也不為公,沒有公、私的分別心。一片虛無,該生自然生,該滅自然滅,不干預,不策劃,只是廣大包容,天地因此而長生。人也該效法天地,天地因無心而有炁,炁生萬物,永恒長存。人若無心則見自性真人,生真炁,這個真炁與天地永恒長生的炁是一體的。生和死是對待的二,一個念頭生出來,接著消失,就是一個生死輪回。如果一個念頭不生起來,也就沒有后面的消失,只有不生才會有不滅。人的什么東西和天地一樣,是不自生的呢?就是我們的本心、虛靈、元神,我們的妙明真心,本來清凈,不生不滅;不圣不凡,不增不減,人純凈無念就是自性光彩照人的時候,就出離生死,當雜念叢生,自性陷溺、被污染的時候,無明昏聵才有生死。這一靈明性體,是一種無生無滅的無分別相,是在“氣離出入”、“心離能所”時呈現(xiàn)的“無云晴空”般的心靈絕對本體,心想的客體和能想這個客體的主體都消失了,叫心離能所,即人的“本來面目”。大道唯有這虛靈的無位真人,才是人的真身。人身只有這個真人,才能像天地一樣可以不自生而長生,修道、悟道、修真,就是把這個隱藏的真人找出來。積精累炁,為了養(yǎng)育無位真人,當真炁的能量具足,她會居在你身外,和你一摸一樣。有時候,她會捂住鼻子說你的肉身好臭,不愿再進到里面,即使她沒離開肉身,但已經(jīng)很清朗地存在時,聽到那些自私自利、耿耿于懷的人話,就感到人味很污濁,很不清爽,還不如貓狗好玩。
普通人很重視這個色身,吃好的,穿好的,還要功名利祿,心情才好,時時盤算,刻刻經(jīng)營,結(jié)果沒幾十年就精枯氣弱,魂飛魄散,不能長生反而短命。修道的人好像清心寡欲,不去熱衷于做什么,享受什么,卻因心靜得到精滿炁足的長養(yǎng),這是后其身而身先。圣人效法天地修身,先以靜御氣,后以精養(yǎng)身;先以靜抱真,后以后天之炁養(yǎng)身,也是后其身。這個后天之身精炁足了,先天的元神真身有了足夠的能量支持,法身出現(xiàn),身外之身方得;身外身是從體內(nèi)修成的可離體而存在、有生命、有智慧、有法力、能出有入無、通靈達妙的“神體”。只有認清真身假身,把假身置之度外,才能見到真身。
這個真身在《周易參同契》修煉成功的真人描述中,是很好玩的很嫩的小人兒,一動她,身體就像面條一樣變形了。《鐘呂傳道集》中也有描述,說她一出竅,就感覺肉體如糞土一樣討厭,開始她還很弱小。要經(jīng)常出入鍛煉,當她長結(jié)實了,可以一念到千里外,替你把事情辦了,還可以出去多個分身,同時替你到海上救災救難,媽祖、觀音他們都有這個本事。
先外我之假身,而存我之真形,無他,乃一靜而存。天地以無私而開,人以無私而合,天地無容心以感萬物,圣人效天地亦無容心而抱全真,總不過要人心合天心。天地以清虛之氣而轉(zhuǎn)周,圣人以清虛之氣而運動,天地能長久,圣人法天地,故也長久。
人體的法身身外身,是虛態(tài)空間人的先天形體,先天世界叫無色界;后天世界是實體世界,在人體為色身,叫色界。神仙、真人,就是能出入色界和無色界的人,就是能掌握虛無世界這個偉大寶庫的鑰匙的人,也就是體道合真的人。那長生的天地之炁,雖然可以通過胎息引入體內(nèi),但后天人生的消耗,能修補也勉強,一個肉體存放的先天一炁,再充沛也是有限的,不如在天門這個產(chǎn)道讓真人自由出入,回到天母那里直接采取能量。
非以其無私耶?故能成其私。圣人可以身外有身,像天地一樣長生,都是因為無私心于物,故能成我無私之私,以靜而守我真形,待天地反復之時,而我之真形無壞。一般人的先天一炁能量耗完了,虛靈一走,肉身死掉,虛靈的能量因枯竭而灰飛煙滅。圣人、真人則不同,他們不是因為虛靈的能量在人世間耗盡了而死,而是利用人身的幾十年可以聚集的能量,把虛靈修煉得像剛投胎時一樣,圓陀陀,光灼灼,他們可以數(shù)百歲駐世,即使死了,虛靈離開肉體,也因其充足的能量支持永遠存在。鐘離權、呂洞賓、張紫陽、白玉蟾、黃元吉這些都是修成功了的真人。老子的道德經(jīng)是他們實踐的理論基礎,老子說的虛無一炁,被大批的真人實踐成功。至今的人體科學,無法解釋那些生命的奇跡,他們雖然沒有肉身,卻可以把思想傳達給某個記錄者,在人間傳播。前些年美國暢銷書《與神對話》,就是無肉身但有虛靈存在的真人,對人間的關懷。
更了不起的是元神的智慧,《易經(jīng)》、《黃帝內(nèi)經(jīng)》、《道德經(jīng)》這些都是作者用元神寫出來的書,幾千年來還是不變的真理,成為中華民族的根文化,伏羲、皇帝、老子這幾位圣人的靈魂在他們的作品中永恒,元神是生命中永恒的太陽,讀道德經(jīng),悟道,是讓我們的太陽放出不朽的光輝。
第二十六章 重德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是以圣人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奈何萬乘之主,而以身輕天下。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這一章講漸進、動靜相宜。重與輕,靜與躁,指的是炁和神。元神本性發(fā)出的炁是敦厚的德一能量,后天意識的躁心發(fā)出的氣是輕浮之氣,兩者差別巨大。所以,入手必須先把后天意識心降服,歸于靜,輕浮之氣才會敦厚。重為輕根,是從少而多,從靜而動,雖然性命為重,世事為輕,先去世事之輕為根,以靜為根本,根本既固,方能重性命,像人背東西,開始力氣小先背輕的,從輕而漸重,才能承受。人不把世俗的事情淡化了,無法重性命。靜為躁君,君,心也,心屬火,怎么能不躁而煉?靜心發(fā)出的是先天清純之炁,躁心發(fā)出的是污濁的后天之氣,不把心改造好了,就無法練氣。要改造心,必須遠離那些俗事的糾纏,人才容易心平氣和。
心為火,火降水生,水火濟既,這個心一定是靜的元神本心,這個火中就有真水,如果是后天意識心,雖然也是火降,但是里面沒有真水,火中水才是真水,才是織女真陰,同樣,腎水是熱的,太陽沉入海底,這時的水中是有火的,叫水中火,才是牛郎真陽,也就是先天的心造就出來先天的炁,那是人體的真夫妻,他們才能結(jié)丹。重為輕根,先天炁清,后天氣濁,但后天的濁氣又是從先天清氣中化出來的,先天的心是靜,后天的心是躁,躁又是從靜中來的,靜以制之,一靜,心純一,虛火降,以虛靜降服躁君,才是君子重性命。時常警惕,好像每天背著重東西一樣不忘記靜這個狀態(tài),終日堅心清靜,行若負重者然。人能惕惕不忘,清靜真一,雖有華美的宮殿也視而不見,超然物外,終日不離虛靜之機,憑什么以道這個萬乘之主,至貴至尊,可仙可佛之身而不自愛,反以世俗的榮樂為緣,這不是太小看輕視自己了嗎。輕則失臣,臣是氣,失臣即失氣,以身輕天下,是重末輕本,妄想邪見,其國易于傾頹。國,身也,臣,氣也。離于靜則失臣,躁于心則失君。
重為輕根,重者,丹也,輕者,氣也。氣為丹之根。重者,性也;輕者,命也。性為命之本。筑末必先務本,叫重為輕根,靜為躁君。靜者,清而澄;躁者,妄而生。以澄止妄,以靜治躁。清就是妄念息,常澄其心,靜其意,清其神,如此后天心才會平息下去。是以君子終日,不離輜重是什么意思?是以修真之士,守靜一時不離,像背著沉重的行李,警惕不松勁兒,終曰不離靜澄,即使處在世俗的環(huán)境中,也以無為治之。去心輕身,從無為治國,清靜治君。輕則失臣,君不能以清靜化,國不能以無為治,溫良恭儉之臣,見躁其君,亂其國。躁則失君,君不能以無為治國,馳騁田獵,好作為世欲之事,如此昏亂,安得不躁?失其靜,而君亦失之,不靜有為叫失,叫躁則失君。
煉丹所用小藥、大藥皆為先天元神主宰而生,這個萬乘之主宰也是指的元神。火入水,神入氣,水火交媾,等到火蒸水沸,水底生金,玄關開,真陽生小藥產(chǎn)。因氣小叫小藥。等藥足了上升到頭頂,再下降到腹部歸爐烹煉,再等真陽火動,大藥生,此時氣大,有天應星、地應潮、六根震動之狀,叫大藥金丹。再以金丹運起河車,鼓動巽風,施用坤火,合離宮真精煅之,真氣和真精,化為圣胎??吹酱说?,讀者就會明白,老子用81章強調(diào)用元神,用先天,用無,無為是為什么了。后面高端的人體返本還元的圣功,不是無為先天元神,連門檻都進不去。盡管人體最終的成就結(jié)丹、養(yǎng)育圣嬰、出體運煉、氣化肉身、靈魂永生路還很長,但是以一顆什么樣的心才能達到,每個關口會遇到什么問題,其實全是心如何守靜不離。老子道德經(jīng),那81節(jié)都是心的提醒,老子早料到我們會在哪里走偏出岔子,2500年前就寫出了預防的教案。只要能做到老子說的任何時候一心守靜,定能成大羅金仙。
(每天寫幾篇,以后發(fā)當天寫的,與天同步,不然覺得不對勁兒,看全的等出書吧)
第三十一章 偃武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殺人之眾,以哀悲涖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
這一章要人有為莫忘無為,否則,夾雜后天意識,得不到先天的真一之炁。人要迎接尊貴的客人,是不是要把房間清潔干凈?至清至純的先天一炁,如果不把身體里的污濁清理干凈它是不會進門的。開始,要用武火猛燒,將宿世的疾病清除,用汗液排泄,或者用生瘡等渠道化解濁氣。還有最初入道,開玄關,都有一些人為的行動,但那是沒辦法,不得已而為。修道的人不要以為是有人為的因素參與,先天真一之炁就可以眼睛里揉沙子,即使有為也要做到有為中保持了無為,先天一炁才會出來,不然只是氣功層面的氣,不是真氣。真氣是養(yǎng)性命的好東西,夾雜了意念的氣是丹毒,害人性命,也害人肉身,因此要細微地甄別,免得危險。
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兵指的是用后天意識,比如真氣沒有產(chǎn)出,沒有能量支持,強行地辟谷,身體內(nèi)的運作處于坍塌的局面,就屬于兵者不祥之器。強用意為強兵,用意沒用,逼不出真氣,小周天是真氣足了以后,它自動找出路,因為督脈是陽升之途,真陽之炁自然尋它的熟路而上,上到頂無路可走自然沿任脈而下,下來炁還足又從督脈沖上去,回環(huán)形成慣性運動,而沒有真氣用意念的小周天,只是意識的凡火,躁火馬上燒到口腔,以及體內(nèi)其他地方,給身體帶來不良后果。真氣是水火合一的東西,人為的意念是火,沒有水,在體內(nèi)運行就是危害,故不祥。物或惡之,這個物指先天真一之炁。真氣最討厭后天意識,有意識它就死,沒意識它就活,所以,入道的人一定非常清楚后天意識的危害。
君子居則貴左,用兵則貴右。左是東右是西,左相當于早晨到中午,是太陽升起,陽氣壯大的時候,是震卦到乾卦,右是陽降陰升的階段,兌卦到艮卦,君子居左,是有道的人守靜,靜后的動才是先天真氣,居左就是落腳在陽必然升的地方。居右,那是陽降的地方,不得不用意識強迫,強迫采來的炁叫不祥之器,非修道之君子。這里強調(diào)的是靜待炁動,不是炁還沒動,意念先動,先用意念,強迫用意念逼迫產(chǎn)炁。為了引導初學者的對開玄關的描述,那是不得已的開導,可不要用后天意識去人為地操作。能恬淡清靜,自然之功,才叫虛無至道。
勝而不美,而美之者,是樂殺人。夫樂殺人者,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如果有一絲一毫的后天意識就不美,什么是美?入一境,殺一境,得一理,忘一理。樂殺人是樂于不斷更新,隨時活在當下,只用第一念,總是守在先天元神上的人,清除了一切人欲、物欲的人叫樂殺人。則不可得志于天下矣,天下指身體,得志指人為的計劃、打算、要求,能守在元神上的人,不會要求命令身體做什么,而是靜待身體自然達到什么。比如先天真氣在身體上出現(xiàn)不出現(xiàn),不去命令指揮,而是靜候佳音。
吉事尚左,兇事尚右。左邊是陽升的方位,所以是吉位,右邊是陽降得方位,所以是兇位。偏將軍居左,上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人的意識停止元神主宰,人處于靜中而生出的內(nèi)動,靜中動者,叫偏將軍,居左而不兇,因為沒有動用后天意識。人動了后天意識,在人的意識引導下,所為的心理暗示下,也發(fā)生了炁動,但那是人為導引出來的動,叫動中之動,上將軍就指的這種情況,居其右而不吉,用意取也。很多氣功師都是這種情況,教人們發(fā)功,當時人們也動起來了。但是氣功師一走,人們就動不起來了。用意念引導出的動是外動的動功,先天真氣是靜功,外靜內(nèi)動,惟精惟一,清虛而得。言以喪禮處之,喪禮也是崇尚左為上位的,偏將軍、上將軍居的位置是符合喪禮的排序的。偏將軍、上將軍也是比喻元神、識神的位置,一個主生的為主要地位,一個主死的處輔助地位,不得已用識神,也是居于仆人的輔佐地位,如此,在有為參與下也可以得先天一炁。用識神也要恬淡,似用非用,也不能死死地用,用死了就是識神居主位了,那一定得不了炁,似用非用,還是元神居主要地位,雖然用了識神,但不妨礙先天一炁的產(chǎn)出。
殺人之眾,以哀悲涖之,戰(zhàn)勝,以喪禮處之。戰(zhàn)場上殺人眾多,以悲哀之心默哀,打贏了別人要以喪禮對待而不是炫耀。這是用打仗比喻不得已用了后天意識,也要不忘后天中用先天,柔和治之,虛無修之,靜動得之,空空成之,所以有兵而不用。兵有勝敗,故不祥,教人體此而修。老子在教人用靜,不用動;用意,不用意(用意在有意與無意之間);用氣,不用氣,先立性后立命。得勝,也是比喻有斷殺之志,有鐵石心腸,心切意專,如此才能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