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窯也產(chǎn)小琴爐
說起香爐,
大家都比較熟悉,
但是一說琴爐,不少人感覺陌生。
其實,琴爐在文房用具中,
是一件不能缺少的重要物件。
對古代文人來說,
無論是調(diào)琴、讀書、禮佛都要用到,
爐中的檀香,
可辟除雜念,導(dǎo)人入靜。
一般來講,
口徑在10厘米左右稱琴爐,
可置于掌中把玩。
而口徑在15厘米以上的叫香爐。
建窯窯址出土的琴爐建窯琴爐小巧玲瓏,上口徑4厘米,底足直徑2.3厘米,高3厘米,內(nèi)外壁均未施釉,但經(jīng)過龍窯高溫?zé)?,胎骨似鐵,古韻悠長。
據(jù)推測,
這只琴爐未施釉即入窯燒制,
較為粗糙,
疑為普通民用品。
也可能這是只試窯半成品,
為燒制建窯兔毫釉琴爐提供試驗依據(jù)。
在眾多的奏樂用器當(dāng)中,
琴是最古老、最大眾化的樂器,
不論公子王孫、墨客騷人,
抑或大家閨秀、風(fēng)塵倡優(yōu),
都以諳習(xí)奏琴為雅事。
為了營造高雅清香的環(huán)境,
同時也為了便于計時,
在彈、吹樂器時都要燃香助興,
于是專門為撫琴彈箏用的
小型香爐也就應(yīng)運(yùn)而生,
并且起了一個極雅的名字--
琴爐。
琴爐燃香一次一支,
故爐體要小巧玲瓏,
置于琴桌前更顯雅致。
人在書齋撫彈琴箏,
看著裊裊升起的一縷青煙,
聞著陣陣而來的幽香,
真有身入仙界、物我兩忘之意境。
中國的焚香習(xí)俗歷史十分悠久,
秦漢以前,
就有了各式焚香用的熏爐,
但是,
琴爐從香爐這個大系中分離出來,
成為一項獨(dú)立的文玩,
大約是始于唐代。
宋代黑釉瓷香鴨
唐人戴叔倫的《春怨詩》:
“金鴨香消欲斷魂,
梨花春雨掩重門?!?/span>
中唐時期,
婦女用的香爐,
造型多以金屬鑄成鴨子或狻猊狀,
香煙可自獸口噴出,
與之前流行的多層香爐迥然相異,
這大概就是琴爐的雛形。
狻猊熏香爐
到了宋代,
在周邦彥為汴京名妓李師師所作的
《少年游》里,
就有了關(guān)于琴爐的描寫:
“錦幄初溫,獸香不斷,
相對坐調(diào)笙?!?/span>
李清照的《鳳凰臺上憶吹簫》詞,
也有“香冷金猊”之句,
在這一時期,
琴爐的應(yīng)用已經(jīng)是非常普遍。
銅海棠式琴爐1 銅海棠式琴爐2蚰玉焦葉紋小琴爐 天象耳小琴爐六角沖耳琴爐 牡丹銅琴爐青瓷琴爐大明宣德款琴爐與一般的香爐相比,
琴爐的特點(diǎn)是小巧和雅致,
用時可置于幾案上,
其造型和工藝也更能彰顯使用者的情趣和品位。
不論是在眾人聚會的宴樂場合,
還是于閨房書齋彈琴撫箏,
爐中香煙一縷,
徐徐不斷,
不僅倍添風(fēng)雅情致,
也可使人心神寧靜祥和。
宋代建窯以生產(chǎn)黑釉瓷器著稱,
有燒造“供御”、“進(jìn)琖”等貢品銘,
以及“御”、“圣”等銘文款,
說明建窯雖為民窯,
卻有“民窯官用”、
“官搭民燒”的性質(zhì),
其地位比一般民窯高出許多。
建窯燒制的產(chǎn)品
以碗盞類占絕大多數(shù),
但也有燒制少量其他器形。
琴爐雖小,
但是極其風(fēng)雅,
在宋代和建盞一樣,
極受文人雅士推崇。
建窯在燒制大量茶盞的同時,
極有可能用建窯的釉水試燒瓷質(zhì)
琴爐
以供更多的文人使用。
這一琴爐造型的發(fā)現(xiàn),
為建窯歷史上燒造琴爐提供了科學(xué)的依據(jù),
對于研究建窯的制瓷歷史有著重要意義。
(文/徐國忠 收集整理 圖/余火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