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長宏
2023年3月8日
相傳,他禪杖上掛有修腳刀具,曾為佛祖釋迦牟尼、達摩老祖及周文王等人修過腳、治過足疾。又說,修腳匠的祖師是江西饒州府的陳七子。他幼年拜理發(fā)業(yè)祖師羅祖學藝,因貪玩嬉鬧使師尊大為發(fā)火,一怒之下摔壞了他的剃刀,并罵道:“你玩呱嗒嗒去吧”!陳七子只好用半片剃刀為人修治腳疾,后來得真人指點手藝愈精,由此創(chuàng)下修腳這一行。民間有詩贊曰:“七子曾將此藝傳,白云深處遇神仙。受學金刀事大賢,留在人間不記年。”從那時起澡堂內(nèi)就有修腳業(yè)的發(fā)生,并相傳到今。
寶志(418—514),又稱保志,南朝僧。世稱寶公、志公和尚,金城(江蘇句容)人,俗姓朱。金城在建康蔣山以北,世傳有一朱姓汲井,聞鷹巢中有嬰兒啼哭,故取而養(yǎng)之。
寶志年少出家,住建康道林寺,師事僧儉,修習禪業(yè)。劉宋泰始(465—471)初年,他忽然 變得行為怪異,居止無定,飲食無量,經(jīng)常蓬頭垢面,發(fā)長數(shù)寸,執(zhí)一錫杖,上掛銅境、剪刀之類,赤足出入鐘山,往來都邑之間。至齊建元(479—482) 中,始見異跡,或數(shù)日不食,而面無饑容;與人言語,始若難曉,后皆效驗;時或賦詩,其言每似讖記,世稱“志公符”。
京城中,上至達官顯貴,下至平民百姓,都對他很尊敬,爭著向他詢問禍福。齊武帝以其惑眾,投之于建康獄中,但每天都有人見其游行于市里,若往獄中驗視,卻見他仍在獄中。有一天,寶志對獄吏說:“門外有兩輿來,中有金缽盛飯,你可取之?!豹z吏來到 門外,果然見到文惠太子及竟陵王子良送來食物供養(yǎng)寶志。
建康令呂文顯將這些怪異之事向齊武帝稟報,齊武帝乃迎寶志入華林園供養(yǎng),但禁其出入,而寶志并不為所拘,仍經(jīng)常游訪龍光、賓、興皇、凈名等諸寺。一日,寶志在華林園忽頭戴雙重孝帽,也不知其孝帽從何處得之,不久以后就有傳來豫章王和文惠太子相繼去世的消息。
當時的僧正法獻,欲以一衣贈送寶志,派人于龍光、賓二寺尋找,兩寺的僧人都說:“志公昨夜在 此住宿,早晨就離去了?!庇谑欠ǐI又派人到寶志常去的厲侯伯家尋找。厲侯伯對來人說:“志公昨日確在此行道,早晨睡到現(xiàn)在還未醒呢?!笔拐邭w告法獻。人們 這才知道寶志有分身三處的本領(lǐng)。
至梁武帝建國,始解其禁,下詔說:“志公跡拘塵垢,神游冥寂,水火不能憔濡,蛇虎不能侵慛。 語其佛理,則聲聞以上;談其隱論,則遁仙高者。豈得以俗士常情,空相拘制,何其鄙狹一至于此?自今行來,隨意出入,勿得復禁。”寶志自此得以自由出入禁 內(nèi)。梁武帝常與之談,內(nèi)容多為佛經(jīng)義理。
天監(jiān)二年(503),一次武帝與之談論。帝問:“國有難否?”寶志自指喉及頸,預示將發(fā)生候 景之亂。帝又問:“享國幾何?”志答:“元嘉,元嘉?!彼挝牡墼斡腥?,重言之者,預示享國之年過于元嘉(梁武帝在位共計52年)。一日,梁武帝與寶 志談及行樂之事。寶志請梁武帝出死囚數(shù)人以驗其說。梁武帝于是命眾囚各持一裝滿水的杯子周行庭下。并告誡他們說:“杯水不溢,當貸汝死?!崩^命奏樂以動其 心。良久,視之,無一人將水滴漏出來。梁武帝感嘆道:“汝聞樂乎?”眾囚回答:“不聞?!睂氈菊f:“彼正畏死,唯恐水溢,安得聞樂?陛下若亦如此,常懷畏 懼,則逸樂之心自然不生?!绷何涞墼t張僧繇為寶志畫像,寶志抓破面門,顯出十二面觀音相,形象或慈或威,僧繇竟無法下筆。天監(jiān)五年(506)冬,天大 旱,雩祭備至,仍示降雨。光宅寺法云師曾講法華經(jīng),感得天花滿空下如飛雪。梁武帝以天大旱事問志公,志公說:“云能致雨?!绷何涞塾谑钦埛ㄔ品◣熤v《勝鬘 經(jīng)》于華光殿。講畢,當夜降大雨雪。
江南民間流傳有許多關(guān)于寶志神通廣大的故事。傳說梁天監(jiān)四年(505),由于安徽潛山風景奇 絕,而山麓尤勝。寶志與白鶴道人都想得到此這塊寶地,建立自已的道場。于是二人都向梁武帝提出請求。梁武帝認為二人都具有神通,有意讓二人比試高低,就 說:“誰先在那塊地上立下標識,那塊地就屬于誰?!钡廊苏f:“我以鶴飛立處為標記?!睂氈菊f:“我以錫杖飛落處為標記?!毖援?,白鶴道人的那只白鶴振翅直 沖云天,飛抵山麓,剛欲止住,忽間身后錫杖隆隆之聲,白鶴驚起飛止他處,而錫杖遂落于山麓。白鶴道人見此,心中很是不快,但有約在先,不可食言。于是二人 各就其處建立寺觀。這個神奇?zhèn)髡f反映了當時釋道斗爭的激烈。
現(xiàn)在安徽省潛山縣天柱山野寨區(qū)有山谷寺,又稱三祖寺。相傳就是當年寶志來此開山建寺,后禪宗三祖僧璨禪師云游至此,擴建寺院講經(jīng)說法,名揚大江兩岸?,F(xiàn)在寺院附近尚存有寶公洞、錫杖井、卓錫泉等古跡。
相傳洞為寶志開山時所居,井、泉為寶志以錫杖所掘。晚唐作家范攄著《云溪友議》,主要記載中 唐至晚唐間詩人的詩歌唱和與遺聞佚事。書中有一則說:“梁代志公讖曰:'兩角女子緣衣裳,端坐太行邀君王,一止之月自滅亡?!庠?#39;兩角女子’,'安’字 也;緣衣,'祿’字也;太行,'山’字也;一止,'正’字也。祿山果于正月死也?!睂氈驹c梁武帝登鐘山,指獨龍崗說:“地為陰宅,則永其后?!绷何涞?問:“誰當?shù)弥??”寶志答:“先行者當?shù)弥??!碧毂O(jiān)十三年(514)冬,有一天,他忽移寺內(nèi)金剛像出置戶外,對人說:“菩薩當去?!睅兹蘸螅阌谌A林園佛 堂內(nèi)無疾而終,尸骸香軟,形貌熙悅,時年九十七。
臨終前,他親手點燃一支蠟燭,交給后閣舍人吳慶。吳慶即時奏聞梁武帝。梁武帝聞言,嘆息道: “大師不復留矣!燭者,將以后事囑我乎?”于是厚加殯送,敕葬鐘山獨龍之阜,建五級浮圖于其上,梁武帝并親臨致奠,忽見觀音大士涌身云間,乃于墓側(cè)建開善 精舍。敕陸制銘辭于塚內(nèi),王筠勒碑文于寺門,謚號廣濟大師,并向民間傳布其遺像,以示紀念。
后代續(xù)有追贈,如妙覺大師、道林真覺大師、慈應惠感大師、普濟圣師菩薩、一際真密禪師等號。寶志有《十四科頌》十四首、《十二時頌》十二首、《大乘贊》十首等傳世。《佛祖歷代通載》稱其旨趣與宗門冥合。
現(xiàn)在,南京與寶志有關(guān)的古跡有以下三種。寶志塔:在鐘山東麓,位于靈谷寺無量殿西。此塔原在 鐘山獨龍阜玩珠峰(今明孝陵址)。梁天臨十三年(514)冬,梁武帝葬寶志于獨龍阜,并于墓所建開善精舍。寶志生前,梁武帝曾以社稷存亡遠近之事詢問。寶 志答:“貧僧塔壞,陛下社稷隨壞?!睂氈救ナ篮螅何涞邸耙越鸲f易其地,敕造木塔五級,用皇女永康公主遺下奩具成之,仍以無價寶珠置其上?!吂ぃ?駕御寺。公忽現(xiàn)云端,萬眾歡呼,聲振山谷。敕謚廣濟大師。厥后,帝思前言,木塔其能久乎?遂命撤之改創(chuàng)石塔,貴圖不朽,以應其讖。拆塔才畢,侯景之兵果 至?!保ā鹅`谷寺志·寶志公行實》)塔的底層為志公葬身處。明洪武十四年(1381),明太祖朱元璋為了營造孝陵,決定遷移古寺廟及寶志塔,主持孝陵工程 的李新在拆塔掘基時見寶志遺體端坐未腐,發(fā)披體,容貌如生,太祖視之生畏,許愿金棺銀槨,以葬志公,隨同佛寺一起遷至東崗靈谷寺內(nèi)。此事在明張岱《陶庵夢 憶》中有記載:“及開藏,下為梁志公和尚塔。真身不壞,指爪繞數(shù)匝,軍士輦之刁二起。太祖親禮之,許:以金棺銀槨,莊田三百六十頃奉香火,舁靈谷寺塔之。 今寺僧數(shù)千人,日食一莊田焉?!庇?,董漢陽《碧里雜存》云:“詢于故老,告余曰,今之孝陵,即志公瘞所也,瘞旁原有八功德水,泉脈甘美,減意伯奏改葬之。 乃見二大缶對合,啟之,端坐于內(nèi),發(fā)被體,指繞腰矣。瘞既遷,而水亦隨往,圣祖異焉。敕建靈谷寺,賜之莊山甚廣,仍迎八像以歸,建塔居之,命太常歲祭,行 搢笏之禮焉?!膘`谷八景之一“浮圖秋月”即指此?!拔母铩敝芯蜷_塔基僅見一函石盒,內(nèi)裝一影青香熏盛骨灰,未見金棺。此香熏現(xiàn)存南京市博物館。
志公,又稱智公,史有其人,是南朝時高僧寶志禪師,世稱志公和尚。北京澡堂業(yè)為修腳匠所創(chuàng),修腳匠奉志公為祖師,故澡堂業(yè)也奉志公為祖師。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