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責聲明:個人見解,主觀性強,僅供娛樂,不喜勿噴!不同見解,歡迎交流!】
關(guān)于昭君是不是自愿出塞?網(wǎng)上呼聲最高的觀點是:昭君并非真的想去匈奴,而借報名出塞求一機會面君而已。關(guān)于這一說法,本人認為:對,也不對。
歷史書上關(guān)于王昭君的史料挺少的,下面是《后漢書·南匈奴傳》中關(guān)于王昭君的記載:
昭君字嬙,南郡人也。初,元帝時,以良家子選入掖庭。時,呼韓邪來朝,帝敕以宮女五人賜之。昭君入宮數(shù)歲,不得見御,積悲怨,乃請掖庭令求行。呼韓邪臨辭大會,帝召五女以示之。昭君豐容靚飾,光明漢宮,顧景斐回,竦動左右。帝見大驚,意欲留之,而難于失信,遂與匈奴。生二子。及呼韓邪死,其前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敕令從胡俗,遂復為后單于閼氏焉。
(節(jié)選自《后漢書·南匈奴傳》)
我們不要忽略了很重要的一句:及呼韓邪死,其前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成帝敕令從胡俗,遂復為后單于閼氏焉。 呼韓邪一死,王昭君就立馬上書請求離開,如果這位姑娘真的那么熱愛和平,大義凜然,那么為什么在這樣一個可能再次出現(xiàn)動蕩的前提下,還要上書請求回家?難道她不知道新單于想娶自己就立刻請求回家,這種做法明顯是打了人家的臉。倘若惹惱了他,他會不會用這個作為打仗的新借口呢?
無法忽視的前后矛盾,這并不像是一個自愿和親的人的做法。我們不得不去懷疑史書里自愿的分量。
圖文無關(guān)
我們再次回顧一下王昭君出塞的過程。
王昭君面見皇帝時周圍人的反應。很顯然王昭君艷驚四座,不管皇帝有沒有那么做,他終究是動了毀約的念頭。自負美貌的王昭君,在辭行之前,真的對周圍人的反應沒有預估嗎?
不可能。
要知道漢元帝的評價可是“柔仁好儒”,面對這樣一個嬌滴滴的美人,他有可能不后悔嗎?
而且在這里,要補充一點:漢元帝的怦然心動,可不僅僅是怦然心動。
歷史記載漢元帝此人也算專情(一個皇后四個妃子,真心不算多),在他還是太子的時候,就非常喜歡司馬良娣,可惜這妹子也是福薄,早早就死去了,漢元帝難過不已,從此對美女毫無興趣。
有人估計要問那王政君和她孩子怎么來的?
事情是這樣的。
她媽看他這樣,擔心不已,就挑選了五個美女給他選。漢元帝呢,看都懶得看,隨手指了一個,就是王政君。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也算是專情了吧——這樣的男子倘若戀慕,又會掀起多大的風浪(事實上昭君出塞同年漢元帝就去世了,有說法就是漢元帝看著心愛的女人離開了抑郁死的)?
我不相信王昭君不知道司馬良娣,相反,她很清楚,很自信,所以才敢拒絕賄賂。
那么,這次的辭行,讓事情有轉(zhuǎn)機的幾率有嗎?還真有,而且不少。
失去了司馬良娣的漢元帝,真的愿意再次失去心愛的女子嗎?
難說,倘若事實真的是如此,真得說:王昭君打得一手好算盤!
圖文無關(guān)
讓他對自己一見鐘情,然后立馬面對生離死別。一個痛失所愛,好容易再次墜入情網(wǎng)的男人,為了第二次情緣,不做出什么才怪了!
這樣,不僅僅可以給自己博個熱愛和平的美名,也能順理成章地留在后宮——妙,太妙了。
可惜的是,她終究是忘記了,這是個柔仁好儒的皇帝——愛又如何?終究不能失信。
這步棋,走得精妙無比,可惜還是失敗了。
到底還是造化弄人,心心念念多時的場景出現(xiàn)得如此不合時宜,而胡人在知曉實情后的舉兵又加劇了悲劇的發(fā)生。再不舍,昭君終是要踏上邊塞的路途了。
昭君出塞十五年間,漢朝與匈奴邊境出現(xiàn)了難得的和平景象,“邊成宴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蓖跽丫篮?,這種友好關(guān)系又維系了近半個世紀。
只是,并沒有人知道,王昭君遠離家鄉(xiāng),在匈奴的那些年里,生活的究竟如何?內(nèi)心有過怎樣的波瀾?也根本沒有人關(guān)心,王昭君有沒有過真正的幸福?是否后悔當初的選擇?
秋木萋萋,其葉萎黃,有鳥處山,集于苞桑。
養(yǎng)育毛羽,形容生光,既得行云,上游曲房。
離宮絕曠,身體摧藏,志念沒沉,不得頡頏。
雖得委禽,心有徊惶,我獨伊何,來往變常。
翩翩之燕,遠集西羌,高山峨峨,河水泱泱。
父兮母兮,進阻且長,嗚呼哀哉!憂心惻傷。
圖文無關(guān)
在漫漫歷史長河中,在開疆拓土征戰(zhàn)殺伐的男權(quán)世界里,女人的命運不過是一粒塵埃,微不足道。
斗轉(zhuǎn)星移,歲月流逝,兩千多年過去了,青冢荒草萋萋,只留下一段故事,傳誦至今。
正所謂:
紅顏自古多薄命,江山情重美人輕。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