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頒布了廢除俄國農奴制的法令,正式宣布了俄國農奴制社會的終結。俄國農奴制改革內容規(guī)定了農奴有人身自由的權利,并且有權合法擁有動產和不動產;農民能夠擔任公職和工商業(yè);買賣農奴的行為被禁止。
俄國農奴制改革
地主對農奴的生活不得干涉;土地雖然仍然歸屬地主所有,但是農奴可以出錢向地主贖買,以此得到一定數量的分地;農民依然歸村社統(tǒng)一管理。
俄國農奴制改革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政治:鼓勵地方自治,建立地方自治機構。俄國于1864年頒布并實行《省,縣,地方機構法令》,依據這個法令,俄國大部分地區(qū)紛紛建立了自治會議及其行政機關。
司法:改革將舊的等級審判制度統(tǒng)統(tǒng)廢除,并建立了陪審制度和律師制度,對于一般的案件將實行公開審判。
教育:對辦學大力支持和表彰,加強了大學自主權,同時對于西方文化加以肯定,允許各校及圖書館引進西方書籍。
思想:西方資產階級思想進一步影響俄國社會,越來越多的俄國百姓看到了農奴制社會與資本主義社會之間的差距,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人們紛紛要求改革,以資本主義形式來實現社會的發(fā)展。
經濟:改革增加了大量的自由勞動力,擴大了國內市場,提供了充足的資金。同時借鑒西方先進技術,制定促進工業(yè)發(fā)展的改良政策,使得俄國經濟在很短的一段時間內得到飛速發(fā)展。
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原因
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發(fā)動一次大改革。這次改革將農奴制廢除,使得農奴成為自由人,俄國也由此走上了資本主義發(fā)展的道路。那么,推動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原因是什么呢?
俄國農奴制改革
導致俄國下定決心改革的直接原因就是克里米亞戰(zhàn)爭的失敗。這場戰(zhàn)役的失利加劇了國內經濟社會危機,將農奴制的弊端徹底暴露出來,層出不窮的社會矛盾的出現。因此,農奴制改革變得尤為重要了。
當然這只能算是一個導火索,俄國農奴制改革的原因不可能只是一場戰(zhàn)爭的失敗。其根本原因在于19世紀上半期的俄國,仍然是一個落后封建的農奴制國家,農奴的生活極其困苦,而且農奴們沒有人身自由和購買力,這直接導致了國內市場狹小,缺乏自由勞動力,對資本主義的發(fā)展造成了嚴重的阻礙。
推動改革也有外部因素。由于當時工業(yè)革命推動,工業(yè)資產階級的發(fā)展變得壯大,然而沙皇俄國卻依舊在強化農奴制。這導致階級矛盾變得尖銳,農奴起義不斷發(fā)生。同時,在19世紀中期,啟蒙思想和資產階級思想逐漸深入人心,對封建思想的基礎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當時的俄國,在種種因素面前,危險與機遇并存。沙皇政府也清楚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并通過改革來分配各階級的利益。1861年,亞歷山大二世本著“若不棄小利,則大利難保”的觀念將施行已久的農奴制度徹底廢除。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