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專家解讀: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

本文為作者授權骨今中外整理

林曉毅

廈門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骨科,副主任醫(yī)師,福建省醫(yī)學會創(chuàng)傷學分會青年委員,福建省中西醫(yī)結合學會骨科分會足踝組青年委員,福建省海峽腫瘤防治科技交流協(xié)會委員

作者有話說:
我們科有將近1/4的病人是老年患者,以椎體骨折、髖部和腕部骨折多見,其根本原因是老年骨質疏松性骨折,在外科治療骨折的過程中,很多骨科醫(yī)生忽視對骨質疏松的治療。其實國內有兩版的骨質疏松診治指南(2017年的《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和2018年《中國老年骨質疏松診療指南》),對其診療做了比較詳細的解答。近期自己總結了一下,算是學習筆記吧。

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療指南(2017版)解讀

一、WHO定義

骨質疏松癥(osteoporosis,OP)是最常見的骨骼疾病,是一種以骨量低,骨組織微結構損壞,導致骨脆性增加,易發(fā)生骨折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NIH定義
2001年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NIH)定義:骨質疏松癥是以骨強度下降和骨折風險性增加為特征的骨骼疾病,提示骨量降低是骨質疏松性骨折的主要危險因素,但還存在其它危險因素。

脆性骨折的定義
骨質疏松性骨折(或稱脆性骨折)指受到輕微創(chuàng)傷或日?;顒又屑窗l(fā)生的骨折,是骨質疏松癥的嚴重后果。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常見部位是椎體、髖部、前臂遠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其中最常見的是椎體骨折。

骨今中外

二、分類

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
  • 絕經后骨質疏松癥(Ⅰ型)一般發(fā)生在女性絕經后5~10年內。
  • 老年骨質疏松癥(Ⅱ型)一般指70歲以后發(fā)生的骨質疏松。
  • 特發(fā)性骨質疏松癥(包括青少年型)主要發(fā)生在青少年,病因尚未明確。

繼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指的是由任何影響骨代謝的疾病和/或藥物及其他明確病因導致的骨質疏松。
骨今中外

三、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發(fā)病機制

骨今中外

四、骨質疏松癥的危險因素

1.不可控因素

  • 種族

  • 老齡化

  • 女性絕經

  • 脆性骨折家族史

 
2.可控因素
不健康生活方式


疾病


藥物

骨今中外

五、骨質疏松癥風險評估工具

國際骨質疏松基金會(IOF)骨質疏松風險一分鐘測試題

僅能作為初步篩查疾病風險,不能用于骨質疏松癥的診斷

亞洲人骨質疏松自我篩查工具(OSTA )

選用的指標過少,其特異性不高
快速查對評估方法

骨今中外

六、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風險預測

WHO推薦的骨折風險預測工具(FRAX),根據患者的臨床危險因素及股骨頸骨密度建立模型,用于評估患者未來10年髖部骨折及主要骨質疏松性骨折(椎體、前臂、髖部或肩部)的概率。

 

骨今中外

七、骨質疏松癥的臨床表現

初期:通常沒有明顯的臨床表現。
進展期:可出現骨痛,脊柱變形。
后期:可發(fā)生骨質疏松性骨折。

主要表現

  • 疼痛
  • 脊柱變形
  • 骨折(發(fā)生過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發(fā)生骨折的風險明顯增加。)

疼痛特點
可出現腰背疼痛或全身骨痛。疼痛通常在翻身時、起坐時及長時間行走后出現,夜間或負重活動時疼痛加重,并可能伴有肌肉痙攣,甚至活動受限。
骨今中外

八、骨質疏松癥的檢測項目

骨密度測定(基本檢測項目)
胸腰椎X線側位影像(基本檢測項目)
實驗室檢查

1.骨密度及測量方法
骨密度是指單位體積(體積密度)或者是單位面積(面積密度)所含的骨量。骨密度及骨測量方法較多。
 
測量方法
  • 雙能X線吸收檢測法(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最常用。

  • 定量CT(QCT)——真正意義的體積骨密度。

  • 定量超聲(QUS)——適合普查,不能夠診斷。

 
(1)雙能X線吸收檢測法( DXA )
優(yōu)點:掃描時間短、分辨率高、檢查精確度高、射線量小。
不足:測得的是面積骨密度,不是體積骨密度,所測骨密度為射線掃描區(qū)內所有骨的總和,不能區(qū)分皮質骨和松質骨,可能將周圍組織的鈣化、硬化或增生的部分包含在內,容易造成誤診。

檢測部位

  • 其主要測量部位是中軸骨,包括:腰椎(腰椎1-4)和股骨近端(股骨頸或全髖),如腰椎和股骨近端測量受限,可選擇非優(yōu)勢側橈骨遠端1/3(33%)。

  • 腰椎正位+左側股骨近端。

  • 腰椎正位(﹤70歲),左側股骨近端(﹥70歲,男性)。

  • 研究發(fā)現老年男性腰椎骨密度與年齡不呈負相關。

  • 股骨近端如股骨頸和全髖與年齡呈顯著負相關。

  • 正位腰椎測量感興趣區(qū)包括椎體及其后方的附件結構,故其測量結果受腰椎的退行性改變( 如椎體和椎小關節(jié)的骨質增生硬化等) 和腹主動脈鈣化影響。
  • 股骨近端測量感興趣區(qū)分別為股骨頸、大粗隆、全髖和Wards三角區(qū)的骨密度,其中用于骨質疏松癥診斷感興趣區(qū)是股骨頸和全髖。
 
骨密度測定及評估注意事項
  • 腰椎側位、股骨近端Ward區(qū)、轉子區(qū)骨密度不能用于診斷。

  • 建議使用同一臺設備,同時監(jiān)測的掃描條件、感興趣區(qū)應與以前保持一致。

  • 可每年檢測1次。在BMD穩(wěn)定后可以適當延長間隔,2年監(jiān)測1次,特殊病例如糖皮質激素引起的骨質疏松等可以每6個月監(jiān)測1次。

  • 原則上骨密度就低不就高。
  • 骨密度通常用T-值(T-Score)表示,T-值= (實測值-同種族同性別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同種族同性別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的標準差。
  • 對于兒童、絕經前女性和50歲以下男性, 其骨密度水平的判斷建議用Z值表示,Z-值=(骨密度測定值-同種族同性別同齡人骨密度均值)/同種族同性別同齡人骨密度標準差。將Z-值≤-2.0視為“低于同年齡段預期范圍”或低骨量。
(2)定量計算機斷層照相術(QCT)
  • 該方法可分別測量松質骨和皮質骨的體積密度,可較早地反映骨質疏松早期松質骨的丟失狀況。

  • QCT通常測量的是腰椎和/或股骨近端的松質骨骨密度。

  • QCT可以更敏感地反映骨質疏松情況。


目前認為QCT低于80mg/cm3為骨質疏松,80-120mg/cm3為低骨量和高于120mg/cm3為正常的診斷標準適用于中國人群,可以用于中國人群的骨質疏松的診斷。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yī)學學會骨質疏松分會組織的QCT多中心大樣本數據結果

骨密度測量的臨床指征

2.胸腰椎X線側位影像
  • 胸腰椎X線側位影像可作為判定骨質疏松性椎體壓縮性骨折首選的檢查方法。

  • 常規(guī)胸腰椎X線側位攝片的范圍應分別包括胸4至腰1和胸12至腰5椎體。

  • X線影像顯示骨質疏松時其骨質已丟失達30%以上

Genant目視半定量判定方法


3.實驗室檢查

(1)基本實驗室檢查
  • 三大常規(guī),常規(guī)生化,尿鈣、尿鈉,血清蛋白電泳等。

  • 骨轉換標志物。

(2)酌情檢查項目
血沉、C-反應蛋白、性腺激素、血清泌乳素、25羥維生素D(25-hydroxy-vitamin D, 25OHD)、甲狀旁腺激素、甲狀腺功能、尿游離皮質醇或小劑量地塞米松抑制試驗、血氣分析、尿本周蛋白、血尿輕鏈。

骨轉換標志物(BTMs)
  • 骨形成標志物:反映成骨細胞活性及骨形成狀態(tài)。

  • 骨吸收標志物:代表破骨細胞活性及骨吸收水平。

有助于鑒別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骨質疏松、判斷骨轉換類型、預測骨丟失速率、評估骨折風險、了解病情進展、選擇干預措施,監(jiān)測藥物療效及依從性等。
 
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骨轉換標志物水平往往正?;蜉p度升高。如果骨轉換生化標志物水平明顯升高,需排除高轉換型繼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或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如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畸形性骨炎及某些惡性腫瘤骨轉移等。

在以上諸多標志物中,推薦空腹血清Ⅰ型 原膠原N-端前肽(P1NP)和空腹血清Ⅰ型膠原C-末端肽交聯(lián)(S-CTX)分別為反映骨形成和骨吸收敏感性較高的標志物。
骨今中外

九、骨質疏松癥診斷

  • 病史采集

  • 體格檢查

  • 骨密度測定

  • 影像學檢查

  • 必要的生化測定

 
臨床上診斷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應包括兩方面:
  • 確定是否為骨質疏松癥。

  • 排除繼發(fā)性骨質疏松癥。

目前公認的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是基于 DXA 測量的骨密度結果。
 
1. 基于DXA測定結果

對于絕經后女性、50 歲及以上男性,WHO推薦的診斷標準。

2.基于脆性骨折的診斷
如髖部或椎體發(fā)生脆性骨折,不依賴于骨密度測定,臨床上即可診斷骨質疏松癥。而在肱骨近端、骨盆或前臂遠端發(fā)生的脆性骨折,即使骨密度測定顯示低骨量(-2.5<T-值<-1.0) , 也可診斷骨質疏松癥。
前提是排除其他代謝性骨病和腫瘤骨轉移等疾病。

3.骨質疏松癥的診斷標準


4.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鑒別診斷
  • 內分泌疾病

  • 免疫性疾病

  • 消化系統(tǒng)和腎臟疾病

  • 神經肌肉疾病

  • 惡性疾病

  • 先天和獲得性骨代謝異常疾病

  • 長期服用糖皮質激素或其他影響骨代謝藥物等

 
5.骨質疏松癥診療流程

骨今中外

十、骨質疏松癥防治

初級預防: 指尚無骨質疏松但具有骨質疏松癥危險因素者, 應防止或延緩其發(fā)展為骨質疏松癥并避免發(fā)生第一次骨折。
二級預防和治療: 指已有骨質疏松癥或已經發(fā)生過脆性骨折, 防治目的是避免發(fā)生骨折或再次骨折。

防治措施
  • 基礎措施

  • 藥物干預

  • 康復治療


1.基礎措施
(1)調整生活方式
加強營養(yǎng),均衡膳食:推薦每日蛋白質攝入量為0.8~1.0g/kg體質量,并每天攝入牛奶300ml或相當量的奶制品。

充足日照:建議上午11:00到下午3:00間,盡可能多地將面部和雙上臂暴露于陽光下曬15~30 min(取決于日照時間、緯度、季節(jié)等因素),每周兩次,盡量不涂抹防曬霜,以免影響日照效果。

規(guī)律運動:如行走、慢跑、太極拳、瑜伽、舞蹈和兵乓球等。

戒煙,限酒。避免過量飲用咖啡。避免過量飲用碳酸飲料。低糖、低鹽、低脂肪。盡量避免或少用影響骨代謝的藥物。

(2) 骨健康基本補充劑

 鈣劑
  • 盡可能通過飲食攝入充足的鈣,飲食中鈣攝入不足時,可給予鈣劑補充。

  • 高鈣血癥和高鈣尿癥時應避免使用鈣劑。

  • 補充鈣劑需適量。

  • 在骨質疏松癥的防治中,鈣劑應與其他藥物聯(lián)合使用。

 

 

我國居民每日膳食約攝入元素鈣400mg,故尚需補充元素鈣約500-600mg/d。

含鈣豐富的食物:
主食類:燕麥、小麥、黑面包、麥片、米、糯米。
乳類與乳制品:牛、羊奶及其奶粉、乳酪、酸奶、煉乳。
豆類與豆制品:黃豆、毛豆、扁豆、蠶豆、豆腐、豆腐干、豆腐皮、豆腐乳等。
海產品:鯽魚、鯉魚、鰱魚、泥鰍、蝦、蝦米、蝦皮、螃蟹、海帶、紫菜、蛤蜊、海參、田螺、小魚干、牡蠣、鮑魚、干貝等。
肉類與禽蛋:羊肉、豬腦、雞肉、雞蛋、鴨蛋、鵪鶉蛋、松花蛋、豬肉等。
蔬菜類:芹菜、油菜、胡蘿卜、空心菜、芝麻、香菜、芥蘭、雪里紅、黑木耳、蘑菇、莧菜、韭菜等。
水果與干果類:檸檬、枇杷、蘋果、黑棗、板栗、橄欖、柿子、杏脯、橘餅、桃脯、杏仁、山楂、葡萄干、核桃、西瓜子、南瓜子、桑椹干、花生、蓮子等。
 
鈣劑分類
無機鈣:碳酸鈣、氯化鈣、磷酸鈣等。
有機鈣:枸櫞酸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檸檬酸鈣、醋酸鈣。
 
無機鈣含鈣量高,需要胃酸參與,老年人胃酸低,故不合適。
有機鈣不需要胃酸參與,吸收率高,副作用小。



維生素D
  • 包括維生素D2和維生素D3。

  • 維生素D2和D3為無活性形式,兩者不能互相轉化。

  • 在我國維生素D不足狀況普遍存在。

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臨床應用共識.中華骨質疏松和骨礦鹽疾病雜志[J].2018,11:-19
 
維生素D的來源
  • 外源性(少部分):植物來源的維生素D2 (麥角鈣化醇)和動物來源的維生素D3(膽鈣化醇),也可通過添加維生素D強化食品(如含維生素D的乳制品)攝入。

  • 內源性(大部分,占90%):自身合成,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經日光照射可轉變?yōu)榫S生素D3前體。

 維生素D來源首選戶外陽光暴露

維生素D的代謝途徑
 
維生素D的生理功能
  • 可增加腸鈣吸收。

  • 促進生長、牙齒健全和骨骼鈣化。

  • 降低多種慢性疾病患病率,減少多種癌癥風險。

  • 可保持肌力、改善平衡能力和降低跌倒風險。

  • 不足可導致繼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增加骨吸收,從而引起或加重骨質疏松癥。


維生素D用于骨質疏松癥防治時,劑量可為800-1200IU/d。

維生素D制劑使用注意事項
  • 應注意個體差異和安全性,定期監(jiān)測血鈣和尿鈣濃度。

  • 不推薦使用活性維生素D糾正維生素D缺乏,不建議1年單次較大劑量普通維生素D的補充。

  • 有腎功能減退時,宜用活性維生素D。
  • 血清25OHD水平檢測已被公認為反映維生素D狀態(tài)的最合理指標。
  • 維生素D總體安全性好。使用常規(guī)劑量普通維生素D一般不需要監(jiān)測血鈣和尿鈣;在長期使用活性維生素D、維生素D聯(lián)合鈣劑及其用于CKD患者時,則需要更加關注其安全性。

鈣爾奇D(通用名稱碳酸鈣D3片)

鈣爾奇D600片劑,每片可提供元素鈣600mg,維生素D3 125IU
鈣爾奇D300咀嚼片,每片可提供元素鈣300mg,維生素D3 60IU
2.抗骨質疏松癥藥物


分類
  • 骨吸收抑制劑

  • 骨形成促進劑

  • 其他機制類藥物

  • 傳統(tǒng)中藥

 
抗骨質疏松藥物的用藥推薦
  • 通常首選較廣抗骨折譜的藥物(如阿侖膦酸鈉、唑來膦酸、利塞膦酸鈉和迪諾塞麥等)。

  • 低中度骨折風險者(如年輕的絕經后婦女、骨密度水平較低但無骨折史)首選口服藥物。

  • 僅椎體骨折高風險,而髖部和非椎體骨折風險不高的患者,可考慮選用雌激素或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jié)劑(SERMs)。

  • 口服不能耐受、禁忌、依從性欠佳及高骨折風險者(如多發(fā)椎體骨折或髖部骨折的老年患者、骨密度極低的患者)可考慮使用注射制劑(如唑來膦酸、特立帕肽或迪諾塞麥等)。

  • 新發(fā)骨折伴疼痛的患者可考慮短期使用降鈣素。

(1) 雙膦酸鹽類
胃腸道不良反應:口服雙膦酸鹽后少數患者可能發(fā)生輕度胃腸道反應,包括上腹疼痛、反酸等癥狀。

 一過性“流感樣”癥狀:首次口服或靜脈輸注含氮雙膦酸鹽后有1/3的病人可出現一過性發(fā)熱、骨痛和肌痛等類流感樣不良反應,多在用藥3d內明顯緩解, 癥狀明顯者可用非甾體抗炎藥或其他解熱鎮(zhèn)痛藥對癥治療 。

腎臟毒性:對于腎功異常的患者,應慎用此類藥物或酌情減少藥物劑量。特別是靜脈輸注的雙膦酸鹽類藥物,每次給藥前應檢測腎功能,肌酐清除率<35ml/min患者禁用。盡可能使患者水化,靜脈輸注唑來膦酸的時間應不少于15min。伊班膦酸鈉靜脈輸注時間不少于2h。

下頜骨壞死(ONJ):雙膦酸鹽相關的ONJ罕見。絕大多數(超過90%)發(fā)生于惡性腫瘤患者應用大劑量注射雙膦酸鹽以后,以及存在嚴重口腔疾病的患者,如嚴重牙周病或多次牙科手術等。

非典型股骨骨折(AFF):AFF在使用雙膦酸鹽患者中絕對風險非常低(3.2~50例/10萬人年),一旦發(fā)生AFF,應立即停止使用雙膦酸鹽等抗骨吸收藥物 。

(2)降鈣素類
  • 降鈣素能抑制破骨細胞的生物活性、減少破骨細胞數量,減少骨量丟失并增加骨量。

  • 降鈣素類藥物能明顯緩解骨痛,對骨質疏松癥及其骨折引起的骨痛有效。

  • 目前應用于臨床的降鈣素類制劑有兩種:鰻魚降鈣素類似物和鮭降鈣素。

 
2012年歐洲藥品管理局人用藥機構委員會通過Meta分析發(fā)現,長期使用(6個月或更長時間) 鮭降鈣素口服或鼻噴劑型與惡性腫瘤風險輕微增加相關,因此鮭降鈣素連續(xù)使用時間一般不超過3個月。

鮭降鈣素
用法用量:皮下或肌肉注射,十二周為一療程。第一周:每日1次,每次50-100IU;第二周:隔日1次,每次50-100IU;第三周至第十二周:每周1次,每次50-100IU。

(3)絕經激素治療
絕經激素治療(MHT)類藥物能抑制骨轉換,減少骨丟失。臨床研究已證明MHT包括雌激素補充療法(ET)和雌孕激素補充療法(EPT),能減少骨丟失,降低骨質疏松性椎體、非椎體及髖部骨折的風險,是防治絕經后骨質疏松癥的有效措施。
遵循原則:
  • 明確治療的利與弊。

  • 絕經早期開始用(<60歲或絕經10年之內),收益更大,風險更小。

  • 應用最低有效劑量。

  • 治療方案個體化。

  • 局部問題局部治療。

  • 堅持定期隨訪和安全性監(jiān)測(尤其乳腺和子宮)。

  • 是否繼續(xù)用藥,應根據每位婦女的特點,每年進行利弊評估。

 
(4)選擇性雌激素受體調節(jié)劑類(SERMs)
在骨骼與雌激素受體結合,發(fā)揮類雌激素的作用,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降低椎體骨折發(fā)生的風險;而在乳腺和子宮則發(fā)揮拮抗雌激素的作用,因而不刺激乳腺和子宮,有研究表明其能夠降低雌激素受體陽性浸潤性乳癌的發(fā)生率。

雷洛昔芬


(5) RANKL抑制劑
迪諾塞麥能夠減少破骨細胞形成、功能和存活,從而降低骨吸收、增加骨量、改善皮質骨或松質骨的強度,現已被美國FDA批準治療有較高骨折風險的絕經后骨質疏松癥。但國內尚未上市。
 

(6)甲狀旁腺素類似物
甲狀旁腺素類似物(PTHa)是當前促骨形成的代表性藥物,間斷使用小劑量PTHa能刺激成骨細胞活性,促進骨形成,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質量,降低椎體和非椎體骨折的發(fā)生風險。

國內已上市的藥物為特立帕肽,其治療時間不宜超過24個月。

特立帕肽
 
不能用于基線骨肉瘤高風險、骨轉移瘤、高鈣血癥或有骨骼系統(tǒng)惡性腫瘤病史的患者
(7) 鍶鹽
雷奈酸鍶是合成鍶鹽,具有高靜脈血栓風險的患者,包括既往有靜脈血栓病史的患者,以及有藥物過敏史者,應慎用雷奈酸鍶,同時,需要關注該藥物可能引起心腦血管嚴重不良反應。

(8)維生素K類
維生素K2是控制成骨的關鍵,其將血鈣轉換成骨鈣,并對鈣進行全程的管理和控制,使攝入的鈣定向沉積與保持在骨骼上。如果沒有維生素K2,鈣調節(jié)將被中斷。


(9)活性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
  • 有1α羥維生素D3(α-骨化醇)和1,25雙羥維生素D3(骨化三醇)兩種,因不需要腎臟1α羥化酶羥化就有活性,故得名為活性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

  • 活性維生素D及其類似物更適用于老年人、腎功能減退以及1α羥化酶缺乏或減少的患者。

  • 治療骨質疏松癥時,應用活性維生素D總體是安全的。

  • 不宜同時補充較大劑量的鈣劑。

  • 建議定期監(jiān)測患者血鈣和尿鈣水平。

  • 在治療骨質疏松癥時,可與其他抗骨質疏松藥物聯(lián)合應用治療。

  • 使用活性維生素D的患者,不能根據血清25OHD濃度調整藥物劑量,而可根據血清PTH水平及骨轉化生化指標,評估藥物療效。

3.使用抗骨質疏松藥物臨床關注問題
  • 關于療程。

  • 關于骨折后應用抗骨質疏松藥物。

  • 關于抗骨質疏松藥物聯(lián)合和序貫治療。

 
(1)關于療程的建議
  • 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的成功標志是骨密度保持穩(wěn)定或增加,而且沒有新發(fā)骨折或骨折進展的證據。

  • 對于正在使用抑制骨吸收藥物的患者,治療成功的目標是骨轉換指標值維持在或低于絕經前婦女水平患者。

  • 在治療期間如發(fā)生再次骨折或顯著的骨量丟失,則需考慮換藥或評估繼發(fā)性骨質疏松的病因;如果治療期間發(fā)生一次骨折,并不能表明藥物治療失敗,但提示該患者骨折風險高。

  • 基礎干預措施沒有療程問題,需要長期甚至終身持續(xù)。

  • 除雙膦酸鹽藥物外,其他抗骨質疏松藥物一旦停止應用,療效就會快速下降,雙膦酸鹽類藥物停用后,其抗骨質疏松性骨折的作用可能會保持數年。

 
由于雙膦酸鹽類藥物治療超過5年的獲益證據有限,而且使用超過5年,可能會增加罕見不良反應(如下頜骨壞死或非典型股骨骨折)的風險,建議雙膦酸鹽治療3-5年后需考慮藥物假期。

目前建議口服雙膦酸鹽治療5年,靜脈雙膦酸鹽治療3年,應對骨折風險進行評估。如為低風險,可考慮實施藥物假期停用雙膦酸鹽;如骨折風險仍高,可以繼續(xù)使用雙膦酸鹽或換用其他抗骨質疏松藥物(如特立帕肽或雷洛昔芬),特立帕肽療程不應超過兩年。

抗骨質疏松藥物療程應個體化,所有治療應至少堅持1年,在最初3-5年治療期后,應該全面評估患者發(fā)生骨質疏松性骨折的風險,包括骨折史、新出現的慢性疾病或用藥情況、身高變化、骨密度變化、骨轉換生化指標水平等。如患者治療期間身高仍下降,則須進行胸腰椎X線攝片檢查。
 
可暫停治療的條件(四條同時具備):治療期間無新發(fā)骨折,無新的風險因子,無BMD明顯下降(與治療前基線相比),有嚴重脆性骨折史的患者還需要股骨頸T值﹥-2.5。停藥期間要規(guī)律隨訪,停止治療1-2年,再評估,依評估結果判斷是否重新開始治療。

治療反應差
  • 二次以上新發(fā)脆性骨折。

  • 一次新發(fā)骨折,BTMs未達標。

  • 一次新發(fā)骨折,BMD明顯下降。

  • 無新發(fā)骨折,BTMs未達標,BMD明顯下降。

  • 具備任意一條即可。

BTMs未達標(PINP/CTX):變化﹤25%。
BMD明顯下降:腰椎≧5%,股骨頸≧4%。

治療反應良好
  • 無新發(fā)骨折。

  • BMD升高。

  • BTMs預期改變。

  • 具備任意一條即可。

(2)關于骨折后應用抗骨質疏松藥物
  • 骨質疏松性骨折后應重視積極給予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包括骨吸收抑制劑或骨形成促進劑等。

  • 迄今很多證據表明使用常規(guī)劑量的抗骨吸收藥物,包括口服或靜脈雙膦酸類藥物,對骨折愈合無明顯不良影響。


(3) 抗骨質疏松藥物聯(lián)合和序貫治療
  • 目前已有的骨質疏松聯(lián)合治療方案,大多以骨密度變化為終點,其抗骨折療效,尚有待進一步研究。

  • 聯(lián)合使用骨質疏松癥治療藥物,應評價潛在的不良反應和治療獲益,此外,還應充分考慮藥物經濟學的影響。

  • 聯(lián)合治療方案包括同時聯(lián)合方案及序貫聯(lián)合方案。


同時聯(lián)合方案
  • 鈣劑及維生素D作為基礎治療藥物,可以與骨吸收抑制劑或骨形成促進劑聯(lián)合使用。

  • 不建議聯(lián)合應用相同作用機制的藥物。個別情況為防止快速骨丟失,可考慮兩種骨吸收抑制劑短期聯(lián)合使用,如絕經后婦女短期使用小劑量雌孕激素替代與雷洛昔芬,降鈣素與雙膦酸鹽短期聯(lián)合使用。

  • 聯(lián)合使用甲狀旁腺素類似物等骨形成促進劑和骨吸收抑制劑,可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轉換水平,但缺少對骨折療效的證據,考慮到治療的成本和獲益,通常不推薦。

  • 僅用于骨吸收抑制劑治療失敗,或多次骨折需積極給予強有效治療時。


序貫聯(lián)合方案
  • 尚無明確證據指出禁忌各種抗骨質疏松藥物序貫應用。

  • 特別是如下情況要考慮藥物序貫治療:

  • 某些骨吸收抑制劑治療失效、療程過長或存在不良反應時;

  • 骨形成促進劑(PTH類似物)的推薦療程僅為18-24個月,此類藥物停藥后應序貫治療。推薦在使用甲狀旁腺激素類似物等骨形成促進劑后序貫使用骨吸收抑制劑,以維持骨形成促進劑所取得的療效。


4. 中醫(yī)中藥治療
  • 中藥治療骨質疏松癥多以改善癥狀為主,藥物有效成分較明確的中成藥主要包括骨 碎補總黃酮、淫羊藿苷和人工虎骨粉。

  • 中藥古方六味地黃丸具有改善骨質疏松癥侯的作用。

  • 中藥可以與鈣劑和維生素D聯(lián)用。

5.康復治療
  • 運動療法

  • 物理因子治療

  • 作業(yè)療法

  • 康復工程


運動療法
  • 有氧運動(如慢跑游泳)。

  • 抗阻運動(如負重練習)。

  • 沖擊性運動(如體操、跳繩)。

  • 振動運動(如全身振動訓練)。

  • 傳統(tǒng)健身方法如太極拳等。

  • 要注意少做軀干屈曲、旋轉動作。

骨今中外

十一、骨質疏松癥防治監(jiān)測

1.治療依從性監(jiān)測
依從性差是骨質疏松癥治療中普遍存在的問題。
 
2.骨密度檢測在療效監(jiān)測中的作用
  • 連續(xù)檢測骨密度已經成為臨床實踐中監(jiān)測療效的重要手段。

  • 骨密度變化對解釋骨折風險的下降在不同的藥物是不同的,這也表明骨密度以外的其他因素對骨折風險下降可能更重要。

  • 使用抗骨吸收藥物治療時,骨密度的變化并非是預測骨折風險下降的敏感指標。

  • 早期監(jiān)測骨密度的變化對預測抗骨吸收藥物治療反應的價值有限。

  • 促骨形成藥物治療時,骨密度的增加對解釋臨床骨折風險的下降占有更大比重,因此,骨密度監(jiān)測對促骨形成藥物治療療效評估比抗骨吸收治療有更大價值。

  • 在治療期間精確地發(fā)現骨密度變化,要求其變化大于測定的精確度誤差。

  • 為了將精確度誤差降至最低,連續(xù)骨密度測量最好在同一臺儀器由同一技術員實施。

  • 推薦在藥物首次治療或改變治療后每年、效果穩(wěn)定后每1-2年重復骨密度測量,以監(jiān)測療效。


3.骨轉換標志物在治療監(jiān)測中的作用
  • 在抗骨質疏松藥物治療中,BTMs的變化明顯早于骨密度。

  • 當用強效的抗骨吸收治療時,BTMs快速下降,并于幾個月內降至較低平臺期,這種短期的下降與后續(xù)持久的骨密度變化和骨折風險的下降相關。

  • 而對促骨形成藥物如特立帕肽,早期的骨形成標志物的升高預示著隨后骨密度增加。

  • 為避免BTMs生物變異,應收集過夜空腹狀態(tài)下的血液和尿液標本,在相同時間采集標本并在同一實驗室檢測。

  • 對檢測人員、檢測方法、試劑盒進行質控,提高精確性。

  • 盡量選擇血液標本以減少個體內變異。

  • 復查時間:使用骨吸收抑制劑藥物后3-6個月內,使用促骨形成藥物3月內。


如BTMs升高超過參考值上限1.5倍以上,可認為骨轉換率明顯升高,應該排除繼發(fā)性骨質疏松或其他代謝性骨病,常見于甲狀旁腺功能亢進、多發(fā)性骨髓瘤、骨質軟化癥及新發(fā)骨折。

4.脊椎影像學檢查
每年進行精確的身高測定對于判斷骨質疏松癥治療療效非常重要。當患者身高縮短2cm以上,無論是急性還是漸進,均應進行脊椎影像學檢查,以明確是否有新脊椎骨折發(fā)生。
若治療期間仍有新發(fā)椎體骨折,則表明需要更強的治療或繼續(xù)治療,而不是考慮停藥。
 
治療的不同時期內相關的檢查和評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骨質疏松:預防治療雙管齊下
得了骨質疏松怎么辦?骨質疏松癥的防治措施
5點快速掌握骨質疏松癥、診斷標準、治療方法和預防措施
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2011年)
骨質疏松癥的現狀和防治策略
原發(fā)性骨質疏松癥診治指南解析(下) 北京協(xié)和醫(yī)院 徐苓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