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周昉,
你可能會有點陌生,
但他的作品你一定看過,
比如最出名的——
《簪花仕女圖》,
以及《揮扇仕女圖》、
《內(nèi)人雙陸圖》、
《調(diào)琴啜茗圖》……
為什么畫比人出名呢?
因為他本人的話題實在太少了,
沒有蘇東坡那樣跌宕起伏的“藝術人生”,
也不像倪瓚那么有怪癖——“重度潔癖”,
更沒有唐伯虎與秋香的“愛情八卦”。
今天課代表就和大家聊聊
這位中國仕女畫的最頂流。
壹
根據(jù)相關記載,
周昉創(chuàng)作的仕女圖很多,
但絕大多數(shù)都失傳了,
即便是本文開頭所提及的幾幅作品,
專家們一般也是使用一個很謹慎的字:
“傳”,
其中最有名的《簪花仕女圖》爭議最大。
民國時期作家、歷史文物研究者沈從文,
就是那位給妻子寫了上千封情書的“癡漢子”,
他就認為這是宋人的摹本,
從左往右第二位仕女脖子上的金項圈,
是唐朝沒有的款式,
應該是后人添繪上去的;
不少專家贊同沈從文的觀點,
并進一步提出這幅仕女圖雖以“簪花”為名,
但發(fā)髻上所簪之花也是后人添繪的,
因為頭頂大花的風氣是從宋朝才開始的。
也有專家認為,
這就是周昉本人的作品,
這些仕女的高髻、蛾眉以及所養(yǎng)寵物等特征,
符合唐德宗貞元年間的流行風尚,
即周昉所生活的中唐。
(中唐 莫高窟第144窟 女供養(yǎng)人臨摹品)
還有專家認為,
這是一位周昉傳派畫家的作品,
從服飾的奢華程度來看,
像是晚唐至五代的風格,
從木蘭花開時就衣衫單薄來看,
更像描繪的是五代時期南方的宮廷。
(五代 莫高窟第98窟 女供養(yǎng)人臨摹品)
不過不管什么觀點,
總歸離不開“周家樣”這三個字,
符合周昉仕女畫的藝術特點:
“衣裳勁簡”,
衣服褶皺的描線有力度且疏朗,
像琴弦一樣;
“色彩柔麗”,
用色很絢爛,
但一點也不刺眼;
“以豐厚為體”,
筆下的仕女白、高、壯,
卻又顯得“嬌無力”;
因為擅長畫仕女,
周昉所創(chuàng)作“水月觀音”,
比我們平常所見的正襟危坐的佛教人物,
要靈動活潑了許多,
并成為范本流傳開來。
貳
至于周昉本人,
正史沒給他立過傳,
在宋代人編纂的《太平廣記》里,
記載了有關他的故事。
周昉的哥哥周皓因戰(zhàn)功顯赫,
年紀輕輕就做了執(zhí)金吾(yù),
相當于現(xiàn)在的中央衛(wèi)戍部隊最高長官,
這是個連皇帝都很羨慕的工作崗位,
東漢光武帝劉秀就說:
“仕宦當作執(zhí)金吾?!?/p>
背靠哥哥這棵大樹,
周昉經(jīng)常出入卿相之間,
所以他的筆下均為“綺羅人物”。
(傳 唐 周昉 士女吟詩圖卷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周昉曾為當時的皇家寺院畫神像,
初稿完成后,
就放在寺院里,
真誠地請大家提意見,
隨提隨改,
一直改到大家都來點贊為止。
他還為名將郭子儀的家人畫過肖像,
這家人同時邀請了另外一個畫家,
就像周星馳的電影《唐伯虎點秋香》一樣,
美女只有對比才能顯現(xiàn)出來,
好作品也是一樣,
周昉被贊技高一籌,
畫出了一個人靈魂。
大概因為這件事,
周昉的畫技被傳得神乎其神,
他竟成了“神筆馬良”,
說一個新羅(朝鮮半島南部國家)人,
在江淮一帶收了幾十卷周昉的畫,
結果畫中的人物都活了,
變成仙人飛走了。
叁
周昉畫靈魂是出了名的,
他畫出了唐代中期宮中女子特征:
宮花寂寞紅,
(傳 唐 周昉 揮扇仕女圖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即便打扮得漂漂亮亮,
臉上也是沒笑容的。
(傳 唐 周昉 揮扇仕女圖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而在他老師張萱的畫中,
唐宮女子則是另一副模樣:
春風得意馬蹄疾,
(宋 李公麟摹唐周昉虢國夫人游春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即便是正在干活的宮女,
也是“咱們打工人有力量”
那種熱氣騰騰的感覺。
(宋 宋徽宗摹唐張萱搗練圖 遼寧省博物館藏)
說到原因,
就要談到當時的歷史背景了,
安史之亂后,
唐王朝的軍事實力被大大削弱,
為了維持表面的盛世,
從唐玄宗時代開啟的奢靡之風仍在繼續(xù),
甚至愈演愈烈,
這種虛假的繁榮,
造成的人物狀態(tài),
自然就是表面奢華,
內(nèi)里空虛。
身處盛唐的張萱與活在中唐的周昉,
各自筆下的仕女,
自然就有了不同的靈魂。
他們的作品還有一個小小的區(qū)別,
據(jù)說張萱喜歡在人物的耳根上暈染紅色,
而周昉就沒有這個習慣。
肆
唐朝是仕女畫的巔峰,
這種勢頭一直延續(xù)到五代時期,
到了宋以后,
大行其道的便是山水花鳥,
仕女們就鮮少見于畫家的筆端,
這與女性的社會地位是分不開的。
胡漢雜糅的隋唐,
是中國古代史上女性地位最高的時代,
唐朝小姐姐可以參政,
比如被隋文帝捧在手心的獨孤皇后,
中國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
著名的女官上官婉兒;
她們還有社交自由,
隨便穿件披帛就可以上街買個菜,
春秋兩季還可以騎著馬兒去游玩,
逢年過節(jié)更是可以到人多的地方湊熱鬧。
大街上隨處可見像花兒一樣的美人,
連杜甫那樣一本正經(jīng)的老夫子,
都要在詩中寫上幾句:
“長安水邊多麗人”,
“肌理細膩骨肉勻”,
不要說其他搞創(chuàng)作的藝術家了。
(盛唐 莫高窟第130窟 女供養(yǎng)人臨摹品)
到了宋代以后,
受程朱理學的影響,
女子都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否則要被批評“不守婦道”,
藝術家們能看見的,
要么是自己的家眷,
要么就是歌妓,
仕女主題的創(chuàng)作自然就少了。
(明 唐寅 陶谷贈詞圖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伍
周昉曾做過越州(今浙江紹興)長史、
宣州(今安徽宣城)長史別駕 ,
相當于現(xiàn)在的副省長,
并在這里留下了很多作品,
所以他對江南地區(qū)的繪畫風格影響很大,
五代南唐畫家周文矩就延續(xù)了“周家樣”,
宋代的米芾就說,
兩人唯一不同的是,
在畫衣服的褶皺時,
周文矩使用了“戰(zhàn)筆”,
說白了就是周昉畫線條是一氣呵成的,
周文矩一邊畫一邊抖手腕。
(傳 五代南唐 周文矩 仕女圖軸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
到了宋代,
仕女圖在面形上仍可見“周家樣”的遺意,
由于宋人特別喜歡臨摹前人作品,
周昉作品的摹本在這一時期也非常多。
(宋 宮沼納涼圖軸 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元代畫家趙孟頫推崇復古主義,
“周家樣”再次風行畫壇,
最具代表的是宮廷畫家周朗的《杜秋圖》。
(元 周朗 杜秋圖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從周昉、張萱的仕女圖中,
你可以看到那個時代的風貌,
大面積耀眼的紅與金,
沒有一絲絲含蓄;
(傳 唐 周昉 揮扇仕女圖 局部 故宮博物院藏)
脫了羅衣外套,
就是一件可以隨時參加party的晚禮服;
(傳 唐 周昉 簪花仕女圖 局部 遼寧省博物館藏)
連彈個琵琶,
都是橫抱吉他的活潑模樣……
(傳 唐 周昉 調(diào)琴戲嬰圖 局部 臺北故宮博物館藏)
這是每個生命都不想被忽視的時代,
包括女子。
我蘇特稿 文/五柳 參考:《太平廣記》、《唐朝名畫記》、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蔣勛《寫給大家的中國美術史》、敦煌研究院公眾微信號、遼寧省博物館公眾微信號等。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