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這篇文章時,我是準備了紙巾的,以便隨時擦眼淚。
山東魯南張莊,因丈夫意外去世,林郭氏從35歲起就守寡了。
此后再沒有結(jié)婚,而是獨自撫養(yǎng)6個孩子長大,一直到年華老去,兩鬢斑白。
期間種種的艱難,討飯、低頭、吃苦、受辱……我們完全能想象到:
一個中年農(nóng)村婦女,要一人養(yǎng)育4個兒子2個女兒成人,那得有多不容易!
正因如此,老太太的晚年該是幸福的,或許可以這樣描述:
兒孫繞膝,四代同堂,天倫之樂,頤養(yǎng)天年。
然而,86歲老太太林郭氏的結(jié)局頗為凄涼,她是在牛棚里喝老鼠藥自盡的。
有誰能想到,身為6個子女的母親,竟以這般殘忍的方式結(jié)束了寶貴生命?
我們不是文明古國、禮儀之邦嗎?我們不是向來奉行“百善孝為先”的嗎?
1人能養(yǎng)大6子女,6子女如何不能為1人養(yǎng)老送終?
每個問號都重重地刺痛著我們的心靈。
一、
51年漫長而含辛茹苦的歲月長河,寡婦林郭氏總算是挺過來了。
86歲的她,和小兒子的孩子小道住在祖宅中,日子雖顯平淡孤寂,但也過得去。
大兒子、大女兒、小兒子都外出打工討生活去了,還有三個子女離她不遠,多少能照應點。
老太太的身體也算硬朗,她喜歡做點針線活,比如納鞋底什么的,還喜歡聽收音機。
那個黑色的小匣子代表著外面的花花世界,能傳來外界的各種訊息,比如:
齊秦的歌《外面的世界》里唱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通過聽收音機,她仿佛和遠方的子女們?nèi)〉昧饲楦械逆溄樱簿徑饬死先说乃寄钪椤?/p>
林郭氏有一項必修課,她每天要對著家里的觀音菩薩像禮拜,口中總是念著一句話:
請菩薩保佑我的孩子們平平安安。
老人虔誠而樸素的心愿令人感動,為人父母,哪個不希望自己的兒女平平安安呢?
一輩子操心勞累,兒女就是她的命根子!現(xiàn)在老了,她只能通過這種方式為子女祈福!
都說老人最怕跌倒或摔倒,因為一旦倒下,往往元氣大傷,舊病新病一起來。
林郭氏有一天倒在了自家門前,三個孩子聞訊趕來,商量該如何贍養(yǎng)老太太。
大家七嘴八舌意見很多,可有一點是共識:
咱娘的病是老病,看病只是亂花錢。
這覺悟,不得不讓人“佩服”!到底是錢比命重要,哪怕這命是親娘的!
既然不打算花冤枉錢看病,那就得有人照顧,可是家家都忙,誰有功夫照顧她呢?
人人為生活自顧不暇,對孩子們而言,老人活著似乎成了累贅,活一天拖累一天。
最后,子女們一致決定將老娘送到養(yǎng)老院,這是最最省事也最可行的辦法。
可是,從未離走出過家門的老太太,哪里愿意去?俗話說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
只是現(xiàn)在老太太做不了主,她的兒女們態(tài)度很堅定:
定金都交了,你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很明顯,這是脅迫,是最后的通牒,根本沒有一點商量的意思。
但緊接著新問題來了,養(yǎng)老院暫時沒有空床位,得排隊等著。
院長告訴二兒子,有位胡嬤嬤可能不久于人世,她一死就能搬進來住。
二兒子跟著院長去看胡嬤嬤,胡嬤嬤就像展品一樣被人參觀,明明她還活得好好的,但有人卻盼著她早點死呢!
老太太本就不樂意去養(yǎng)老院,子女們想讓她去養(yǎng)而當下去不得,因此只好采取折衷方案:
空床位下來之前,老人將輪流寄宿在三個子女家。
相比于去養(yǎng)老院,老太太倒蠻期待去兒女們家里住的,再怎么說,是自己親生的孩子?。?/p>
其實,林郭氏很清楚她的處境,她活著對兒女們已經(jīng)沒有價值了,甚至活著本身就有負罪感。
所以,她在心里默默地做了個秘密的決定,也或者說是最后的告別。
也許她早就知道,當她踏出老宅的那一刻,就再也回不來了……
二、
老太太坐上板車,帶著一個簡單的包袱,先到了離她最近的二兒子家。
她剛進門就感受到一股來勢迅猛的寒意。
是這樣,二兒媳老念叨家里地方太窄小,要求老人讓出祖宅給他們兩口子住。
她打這主意很久了,霸占了祖宅好把自家的宅院留給兒子。
老太太很為難,孫子小道和她在一起,她惦記著小兒子哪天回來了連個站腳的地方也沒有。
她不情愿的姿態(tài),讓本就性格強勢面容兇悍的二兒媳更加蠻橫無禮,她對老太太的不滿竟完全寫在了臉上。
例如,當孫媳婦嚷著要她照看娃,她要去城里打工時,二兒媳便指桑罵槐地怒吼道:
我是伺候老還是伺候小啊,你奶奶這么大年紀在鋪上睡著。你問問你奶奶,我年輕的時候她幫我?guī)н^孩子嗎?
話里話外,無不是對老太太的怨言。
二兒子身為小學老師,在家里可是一點地位都沒有,凡事得看媳婦的臉色行事。
在對待母親的問題上,他是堅決聽任妻子為所欲為的。
期間,孫子小道想籌錢去上海找媽媽,他偷人家電瓶車時被警察逮住,這事也給二兒子家添了麻煩,他們把“罪魁禍首”指向老太太。
此時,即便老太太再臉皮很厚,再寬宏大量,再對眼前的事情視而不見,她也是呆不下去了。
臨走,她把老宅的鑰匙交給二兒媳。
老太太第二站是住城里的三兒子家。
相比農(nóng)村土房爛院的居住環(huán)境,城里樓上樓下的條件確實要好很多,三兒子也算孝順。
但自從進了家門,兒媳婦對這位來自農(nóng)村的婆婆就沒有過好臉色。
她為婆婆準備了一系列的“專門待遇”,吃飯的碗筷是專用的,坐的沙發(fā)上鋪了一塊白布……
注意,這可不是出于孝心!而是其深入骨髓的嫌棄,嫌她臟嫌她土,總之從頭到腳嫌棄。
仿佛老太太的存在是一團大細菌,無論她在家里的哪個角落,都是讓人躲之唯恐不及的。
而她又一次被“驅(qū)趕”出門的導火線,卻是因為孫女萍萍。
萍萍想去浙江打工,像她的小姐妹那樣去看外面的世界,但母親不同意,怕她學壞怕她被騙。
不同于兒媳婦的冷言冷語,孫子萍萍倒是對奶奶很親切,她給奶奶洗頭,問起父親當年去城里奶奶為什么會同意,老太太說“兒大不由娘,他要去就去吧”。
這番話間接地給了孫女信心和勇氣,她悄無聲息地走了。
三兒媳便對婆婆破口大罵,責怪她多管閑事,出了事要她負責。
毋庸置疑,老太太的離開成為必然。
臨走時她再三轉(zhuǎn)身示意,希望能和兒媳婦打個招呼,然而她始終沒有回頭。
此刻老人家的心情,想必涼透了!
這邊老人家前腳剛邁出門,那邊她使用過的被褥等物品,悉數(shù)被兒媳婦扔進了垃圾堆,她像送瘟神一樣送走了婆婆。
三、
迫于無奈,林郭氏兩次從兒子家不得不離開,最后到了最為孝順她的小女兒家。
夫妻倆都是“個體戶”,女婿在家里經(jīng)營雜貨店,女兒上街擺攤賣煎餅,生活倒也殷實。
只是老太太的舒心日子沒過幾天,糟心事就接連不斷地發(fā)生。
女婿在街上被一伙人詐騙,損失了不少錢還挨了頓打;
老太太因中風去了趟醫(yī)院,得了一種控制不住自己發(fā)笑的怪??;
小女兒跑去和娘家人商議關(guān)于母親醫(yī)藥費和贍養(yǎng)的事宜,結(jié)果說著說著就打起來了。
現(xiàn)實的殘酷無情,讓女兒對老母親也漸漸失去了起初的熱情,她說了些耐人尋味的話:
娘,你說你臨老得這個病,兒孫都不來看你,活著有什么意思?
老太太的沉默令人尤為心痛,她之不說不等于不明白。
誰料命運的魔掌再次狂扇而過,小女兒的兒子在外跑貨運時出車禍死了。
一家人頓時陷入了巨大的悲傷,老太太卻時不時地大笑,場面極度尷尬。
不用說,她又得挪窩了。
老太太不得已又回到二兒子家,可是局面已今非昔比。
祖宅被二媳婦兩口子占為己有,老人被安排住進牛棚,而且由于她不合時宜地發(fā)笑,多次引來兒媳婦的狂飆怒吼。
就連向來較溫和的二兒子也動了怒,老太太一直帶在身邊的觀音像被他摔得稀巴爛。
佛像的倒塌象征著人性的坍塌,也預示著老太太命運的重大轉(zhuǎn)折。
兒子在牛棚多處放了老鼠藥,不知道是真為了捕捉老鼠的需要,還是他不肯明言的暗示。
不管怎樣,老太太開始采取行動了。
她把祖?zhèn)鞯氖骤C交給二兒媳,媳婦當即一聲聲的“娘”親熱地叫上了,且笑著問:
還有什么好的,再給我點。
老人又把她在昏暗油燈下親手納的一摞鞋底交給二兒子,讓幾個孩子分了。
事情發(fā)展到這里,我們好像很容易預感到老太太歷盡磨難的生命將要走到盡頭。
某日天還未亮,她早早醒來,一如既往地洗臉整理頭發(fā),然后對著黑白全家福照片看了又看,神情極專注,目光絲毫不舍得離開。
當然也少不了禮拜菩薩:保佑孩子們都平平安安。
如篇首所述,老太太是喝了老鼠藥自盡的。
她的一只手緊緊地攥著相片,她是帶著對兒女們無盡的牽掛和祝愿離世的。
老太太不知道,沒過幾個小時,養(yǎng)老院的車就開進了村里,二兒子是多么興高采烈地將其領(lǐng)來,準備要接她去養(yǎng)老院。
結(jié)果推門一看,老太太爬在冰涼的地上已很久,她再也不需要什么養(yǎng)老院,更不會是子女們的累贅了。
老人的葬禮很“風光”,是按照當?shù)厮^“喜喪”的風俗辦的。
在外打工的孩子們依然僅是寄錢來,錢到位了好像就意味著人也到位了,責任也盡到了。
臺下是熙熙攘攘看熱鬧的村民,臺上是搔首弄姿的美女主持,以及配合表演的起哄者。
單薄性感的著裝,充滿挑逗的動作,匯成一幕幕辣眼睛的畫面。
老太太的照片放在了臺下的椅子上,對眼前的此情此景不知道她會作何感想?
“喜喪”本是為那些德高望重,年紀在八九十歲,壽終正寢的老人而舉辦的,可林郭氏是老而無養(yǎng)自己喝藥自盡的啊!
但子女們才不管這些呢,他們要的是體面,要的是虛榮心的滿足,要的是別人夸他們孝順!
四、
文章所寫的故事來源于電影《喜喪》,是導演張濤根據(jù)真實事件改編的。
這部片子被王家衛(wèi)盛贊為中國版《東京物語》,在西寧舉辦的FIRST青年影展上榮獲了最佳導演、最佳影片兩項大獎。
此片全部起用素人演員出演,從表演到故事都非常真實,直擊觸目驚心的農(nóng)村養(yǎng)老問題:
都說養(yǎng)兒防老,可是在今天的時代,老人們的這種心愿還能實現(xiàn)嗎?
相信許多人都會搖頭,靠子女來養(yǎng)老,你覺得現(xiàn)如今還現(xiàn)實嗎?
電影中的林郭氏從35歲守寡,辛辛苦苦撫養(yǎng)6個兒女長大成人,可到頭來不還是沒人管嗎?
這里面主要談兩點。
1、老人為何不愿住養(yǎng)老院?
原因有很多。
中國人傳統(tǒng)的觀念是居家養(yǎng)老,老人們幾乎都喜歡晚年能享受到天倫之樂,呆在家里是最舒適的。
在不少老人的意識里,去養(yǎng)老院就等于等死,而且對一些家庭來說花錢不少,但是條件又不太好。
林郭氏和多數(shù)老人一樣對養(yǎng)老院不來電,這很容易理解。
畢竟,她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六個子女。
活到老了肯定想住在家里,和孩子們在一塊。
那么,去養(yǎng)老院又是什么鬼?
不過,導致老太太自盡的,并非是住不住養(yǎng)老院,而是另有“隱情”。
2、兒女對父母有多少孝心?
故事中的老太太在進養(yǎng)老院之前,一共去了三個子女的家。
但老人得到的溫暖和關(guān)懷很有限,相反可以說看盡了臉色。
《論語》中記載子夏問孝,孔子給出的答案是色難,意思是子女對待父母能和顏悅色,也就是總能有好臉色,要做到這一點很難。
林郭氏正是被三個子女的臉色所刺激,被他們眼里沒有母親的態(tài)度所刺痛。
說白了,老人家是對兒女們的丑態(tài)寒了心才毅然決然走上不歸路的。
但凡他們心里有母親,能對她有好態(tài)度能給好臉色,老人也絕不至于頑固到非不去養(yǎng)老院。
所以,“殺”死86歲老太太林郭氏的兇手,恰是子女們的不孝之心,是他們壞了良心的無恥態(tài)度和兇巴巴的難看臉色。老人僅有的一點尊嚴碎了一地,她活著還有個什么勁?
我想起曾聽過的另一件事,也是一位老太太,她生病后老伴兒打電話給子女,根本沒人管,后來是孫子和他一道去醫(yī)院的。
回來后,兩位老人將手中的存款丟進火爐,雙雙服藥而亡。
現(xiàn)實殘酷,我們已進入了老齡化社會,但我們似乎還沒有做好應對養(yǎng)老的準備。
這一問題在市場經(jīng)濟沖擊下的農(nóng)村更為嚴重,應該引起重視。
曹雪芹在《紅樓夢》的《好了歌》里說:
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電影中的二兒子曾問母親:
媽,你恨我嗎?
老太太回答:哎,我兒凈說憨話。
看看吧,老人對兒女們始終只有愛,永無止境的關(guān)懷,可是兒女們回報她的又是什么呢?
老太太走后,頭發(fā)有些花白的二兒媳也步了她婆婆的前塵。
夜色中,她端著一籮筐剛做好的煎餅進屋,卻倒在了門口。
顯然,是輪回,也是報應!
我們常說,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盡孝心要趁早,莫要等到“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時才后悔莫及!
最后,引用一段《父母恩重難報經(jīng)》里的經(jīng)文,提醒大家多多孝敬父母。
佛告阿難:我觀眾生,雖紹人品,心行愚蒙,不思爹娘有大恩德,不生恭敬,忘恩背義,無有仁慈,不孝不順。阿娘懷子,十月之中,起坐不安,如擎重擔,飲食不下,如長病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