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子
2014年暑假伊始,我們從沿海自駕返寧,按深圳-福建東山島-霞浦-太姥山-浙江楠溪江-雁蕩山-紹興-南潯-南京的路線,一路由南向北穿行。
溫州楠溪江是我們的重要一站,上一站停靠的是閩北太姥山,太姥山至浙江永嘉巖頭鎮(zhèn)190公里。不用下高速,一腳油門即可到達。
位于浙東的楠溪江是一條傳奇的河流,這里孕育出了中國最初的山水詩,它的山水基因也從此匯入中國詩歌的浩瀚大海。
它也被譽為“中國山水畫搖籃”,素有“天下第一水”之稱。
楠溪江流域主要位于浙江永嘉縣境內(nèi),植根于甌江之上,在雁蕩山脈、括蒼山脈等崇山峻嶺的包圍中。非通衢要道,又非兵家要地,故而它深藏在漫長的時間里,有了隱士的氣質(zhì)。
楠溪江為樹枝形水系,千枝百葉,逶迤曲折,有“三十六灣、七十二灘”之稱。江寬而水淺,流急而不兇,江水平靜而不凝滯,本身就充滿了韻律感。
有許多歷史人物曾和楠溪江結(jié)緣。從唐朝至清朝,溫州永嘉一共出過604位進士,并形成能與朱熹理學(xué)、陸九淵心學(xué)成鼎足之勢的永嘉學(xué)派。
王羲之、顏延之、謝靈運等曾為永嘉郡守。南朝陶弘景、唐朝孟浩然、宋朝陸游、明朝王叔果、清朝朱彝尊等也都曾游歷過楠溪江,留下許多名篇佳作。
最最重要的還是謝靈運。這位中國山水詩鼻祖在任永嘉郡守期間,遍游永嘉山水,寫下許多流傳千古的山水詩,讓楠溪江成為了山水詩的搖籃。
山水和田園從來不分家,楠溪江沿岸的古村,也給我們描摹了詩畫意境。
跟隨謝靈運、王羲之的步伐,沿著這條唐詩的河流,我們在那個盛夏走進了詩人筆下的永嘉山水。
楠溪江全長140公里,卻有七大景區(qū)、800多個景點,如水墨畫一般地鋪陳在江水兩岸。其中較為著名的有:石桅巖、太平巖、獅子巖、蒼坡村、芙蓉古村、麗水古街等。
這是十年前的價目表。
【1】太平巖景區(qū):江水清淺人歡愉
水如詩,山如畫,新人有夢筑天涯。
楠溪江水悠悠,新人情誼綿綿。
站在太平巖的岸邊。
楠溪江之美在于原始古樸、野趣天然;在于純凈柔和、絕無污染。溪流清澈婉轉(zhuǎn),隨江倒影,魚游其中,搖曳生姿。
一路上游客極少,近處有溫州、遠處有上海、南京等少量游客。
不知現(xiàn)在是否有更遠的人向它而去。
太平巖對面山崖上有個古廟,20元可坐船到對岸。
當(dāng)日永嘉書院在裝修,不對外開放,遺憾,失落。
一彎碧水,幾個竹筏,就是一段好時光,
【2】芙蓉古村:地枕三巖,門臨四水
我出生的地方也叫芙蓉,因而對天下芙蓉都有了一種莫名的親近。
荷鋤晚歸的農(nóng)人。
拎傘晚行的過客。
【3】麗水古街:靜靜小石橋,幽幽云霧繞
長長美人靠,夜色麗水街。
麗水古街形成于清代,全長300多米。古街建于巖頭村東的蓄水堤上,蓄水堤是建于明嘉靖年間,當(dāng)時地方宗族規(guī)定堤上只許蒔花種樹與建亭,不準(zhǔn)筑屋經(jīng)商。到了清代,巖頭長堤成了擔(dān)鹽客的必經(jīng)之路,然后慢慢發(fā)展成為初具規(guī)模的商業(yè)街。
舊時90余間店面長廊相連,長廊依水而建, 隨水勢蜿蜒,沿街有麗水古橋、接官花亭、楠溪石寨等。
早餐后,我們再次來到古街。
麗水古街門票15元(我們是40元買的芙蓉古村、麗水古街和蒼坡古村套票),與上次走皖南一個古村動輒幾十塊的票價相比,覺得暖心。
我們?nèi)r,游人很少,沿著這個幽靜的長廊進去,沒想到里面還大有天地。
想到上次去烏鎮(zhèn)的人頭簇擁人潮洶涌,覺得這才是古村古街更為原始的模樣吧。
古街少不了小河和石橋,以及一棵站立百年、千年的樹。
文在茲,吾在茲。
遠處村落后面的山峰與云霧。
古街文塔后面的山,云蒸霧繞,宛若仙境。
山頭若隱若現(xiàn),時隱時現(xiàn)。
如果在黃昏,是不是就該是這個模樣?(用了黃昏的濾鏡)
在古街穿行的只有我們。享受了獨一份的寧靜致遠,古韻流長。
古街的老人們,在悠閑地聊天,言農(nóng)事,話桑麻?
遇見。長路漫漫,誰與誰遇,誰與誰見,都是一樁美事。
在文塔所在的小山上俯瞰古街。
【4】蒼坡古村:宋代古村落,遠山明月生
這是一個五代時就建制的古村,由南宋國師李時日設(shè)計,已歷經(jīng)千年風(fēng)霜。
它和芙蓉、麗水一樣古樸、原始,未見雕琢。
蒼坡背依筆架山,面臨楠溪江,它的建筑理念源自文房四寶。一條直線的石板道縱貫全村,為筆;石道中間過一橋,由五塊石條搭成,為墨;石道兩側(cè)的蓮池,為硯;而呈長方形的村子則為紙。
該村仍保留有宋代建筑的寨墻、路道、住宅、亭榭、祠廟及古柏,以及砌在村落四周的鵝卵石圍墻,墻內(nèi)樹齡很老的榕樹,樹下的亭和檐上的龍,處處顯示出濃郁的古意。
這是村子里日式風(fēng)格的建筑。
坐在畫中央。
民居門額上寫有“山水怡情”四字;院子里仍舊住著人,有很兇的狗朝游人狂吠。
遠有山,近有花,一池碧波映竹榭。
村頭老屋,還在使用中。
【5】嶺上人家:進村只能走吊橋
離開巖頭往石桅巖有二十多公里,得先經(jīng)過一個誘惑人的村莊:嶺上人家;它也是自駕與騎行從雁蕩山至楠溪江的必經(jīng)之地。
嶺上人家距石桅巖景區(qū)小三峽入口約3公里,村落早在明朝嘉靖年間就在此繁衍生息,距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
村子背山面溪,依山勢層層向上,錯落有致,自成一體。
必須過了吊橋才能進村。
清澈潺緩的溪水,也是孩子們戲水的天堂。
村子依山而建,傍水而居,層層疊疊。
炊煙裊裊,——原來整個老村都是飯店,而且竟以吃烤全羊而聞名。
我們也在此解決了午餐,只是兩人餐無緣烤全羊。
江水依舊是楠溪江。
車子沿江開過來,路邊停靠。據(jù)說周末和節(jié)假日一位難求。
【6】:石桅巖:浙南天柱,華夏之冠
石桅巖景區(qū),在楠溪江風(fēng)景區(qū)的東邊,它三面環(huán)溪成峽,有"浙南天柱"、"華夏之冠”之稱。雄、奇、險、怪是少不了的,但它同時還增添了婉約清幽秀麗的特點。
石桅巖以巨石如桅桿而得名。
依舊是緣江而行。
江水清澈,山石聳峙。夠美,忍不住下水取景。
棧道開在江邊石壁上,江水一路歡歌而伴。
江上的小吊橋,通往神仙洞。
遠看棧道有幾分奇險,下為絕壁與深潭。
用這樣的方式來盤旋、攀升。
右邊巨石如一張人臉,嘴巴銜住了吊橋另一端。
我們還坐船漂流了一小段。
后半段的小三峽在下游(靠近嶺上人家),可惜我們車停在了大門,只好放棄后半段了。
船行中,望山石簇擁。
景區(qū)里本來人就少,還有一大片竹林,更添幾分清幽。
快出去時,遇到一群在此寫生的藝術(shù)生。物我相生,情景交融。
離開石桅巖我們就直奔雁蕩了,兩者相距僅25公里。
“拂衣遵沙垣,緩步入蓬屋。近澗涓密石,遠山映疏木。”謝靈運給了我們一把山水詩的鑰匙,引導(dǎo)我們開啟了楠溪江的美。
感恩謝公!
今年夏天,我看所有景點都是人滿為患,不知楠溪江是否也會成為熱點之一。
一邊希望知道它的人越來越多,一邊又害怕人多吵雜讓它失去了那份清幽。
2014年7月15日自駕浙江楠溪江行記
2023年7月30日整理補記
浙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