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科動物和犬科動物是動物界的兩大獵食者群體,有人說貓科動物比較強,有人說犬科動物強,這兩大團體也一直是處于競爭關系,都說“王者都是孤獨的,弱者才會成群”,到底哪種動物比較強一些呢?今天就讓這個貓科動物告訴你答案!
在我國的北方的一些地區(qū),那里沒有老虎的分布,于是另一種貓科動物就成為了那片天地當中的王者,它就是著名的“狼見愁”,狼見了都要發(fā)愁的——“猞猁”。
猞猁,也被我們叫做山貓子,是一種分布在北溫帶寒冷地區(qū)的貓科動物,廣泛分布于歐洲和亞洲北部,同時還是羅馬尼亞國獸,在我國猞猁還是二級保護動物,幸運的話在我國的新疆、西藏、青海、甘肅、內蒙、河北等地區(qū)的山區(qū)當中能夠看到猞猁的身影。
猞猁有著四大類,分別是(體型從大到?。簹W亞猞猁、加拿大猞猁、伊利比亞猞猁、短尾貓。猞猁通有的特征是兩邊的耳朵上各有一簇小短毛,四肢較長,同時尾巴十分的短,這也是猞猁最明顯的特征。
較長的四肢給予猞猁極強的跳躍能力,所以猞猁大多數(shù)的捕食方式都是采用撲倒獵物的方式。這么強大的跳躍能力也令猞猁能夠快速的上樹進行躲避威脅者。
有人說:貓科動物的尾巴是負責平衡的,猞猁的尾巴這么短,平衡能力很差,爬樹能力肯定不行。
恰恰相反,猞猁爬樹能力十分的優(yōu)秀,經常還會在樹上睡覺,伏擊獵物,甚至還會利用強大的跳躍能力在樹與樹之間移動。
關于猞猁的尾巴,大家眾說紛紜,有的說猞猁的尾巴是因為在捕食時擺動會驚擾到獵物,從而影響捕食,所以就退化了;有的說長尾巴的猞猁都被虎、豹抓起來吃掉了,剩下的沒有長尾巴的則活了下來。
猞猁在樹上睡覺
當然我最認可的還是這種說法,猞猁生活的區(qū)域較為寒冷,一方面減少熱量的損失,在寒冷的地區(qū)當中尾巴比較容易凍傷;而另一方面則是尾巴漸漸在猞猁的生活當中失去了作用,同時猞猁生活的環(huán)境當中灌木較多,脆弱的尾巴也比較容易受到傷害,所以在物競天擇當中,猞猁的尾巴越來越短。
貓科動物的戰(zhàn)斗力在猞猁的體現(xiàn)的更加淋漓盡致,一只體長在85厘米~110厘米間的伊利比亞猞猁竟能夠單殺體型比自己大兩倍,體重達到200KG的馬鹿。
猞猁捕食馬鹿會現(xiàn)在一旁埋伏,待到馬鹿接近時,會一下縱身跳起抱住馬鹿的頭部,用自己的利牙狠狠的咬住馬鹿的脖頸處,無論馬鹿如何掙扎都不松口,最后因為流血過多,馬鹿體力不支也只能倒下。
當然猞猁最強大的還要算能夠控制附近地區(qū)當中狼群的數(shù)量。
論戰(zhàn)斗力猞猁當然不如狼群,畢竟雙拳難敵四手,猞猁見到狼群只有逃跑的份,但狼群并不容易對付猞猁,因為猞猁能夠上樹躲避,甚至在樹與樹之間移動。
打不過狼群該怎么辦?猞猁十分的機智,擅長以游擊戰(zhàn)來對抗狼群。
狼群也有許多的弱點,比如外出狩獵的時候會將幼小的狼以及快要分娩的母狼留在安全的巢穴當中,但是在猞猁的覬覦下,只能淪為猞猁的獵物。
狼群當中還會出現(xiàn)一些獨狼,它們或許是單獨生活,或者是要去投靠其他的狼群??墒窃诼飞蠀s遇到了攔路猞猁,于是經過一番搏斗之后,要么成為猞猁的食物,要么因為受傷最終死在了路邊。
一方面控制新成員加入狼群,一方面消除狼群當中的新生力量,猞猁這游擊戰(zhàn)的成果就是令狼群的數(shù)量不增反減。
所以狼群數(shù)的數(shù)量,猞猁說的算!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