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3 11:38
華人號:怪談眾所周知,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晚年時,為了鞏固皇權(quán),制造了一系列冤假錯案,幾乎將所有的開國元勛都給處死了。當然,從歷史的角度來說,朱元璋此舉并沒有什么稀奇的,開國君主清理開國功臣,也并非是他的專利,當年漢武帝劉邦也這么干過。
但是,在明朝初年的這一系列案件中,有一起最讓人費解,那就是“李善長案”。為何這么說呢?
我們知道,李善長在大明朝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早在朱元璋還是紅巾軍一個小頭領的時候,就開始為他出謀劃策,并主管后勤物資的供應。李善長,就像是當年劉邦身邊的蕭何。
等到大明王朝建立之后,李善長便被評為“第一功臣”,官拜中書左丞相,進爵韓國公,世襲罔替。此時的李善長,可以說是位極人臣,就連朱元璋的結(jié)拜兄弟徐達,都未能比擬。
然而,在洪武二十三年的時候,他卻被扣上參與胡惟庸謀反的罪名,一家七十余口被滿門抄斬。而此時的李善長,已經(jīng)是76歲的高齡了。
因此,很多人就很疑惑,胡惟庸案發(fā)生于洪武十三年,而李善長被殺卻是在洪武二十三年。即便是李善長跟胡惟庸案有關,但此時的他已經(jīng)是人生快落幕的階段,朱元璋還有必要再殺他嗎?
除此之外,李善長已經(jīng)快八十歲了,爵位還是國公,世襲罔替,如果能平安著陸的話,死后封王,配享太廟也不是沒有可能。這樣的人生,可以說已經(jīng)到了無可附加的地步,他怎么會傻到參與胡惟庸謀反呢?
再說了,即便他幫助胡惟庸推翻了朱元璋,他又能得到什么呢?還不是和現(xiàn)在一樣的地位?可一旦失敗了,那就是晚節(jié)不保!孰重孰輕,李善長不可能不知道!
所以很顯然,朱元璋殺他,并不是因為胡惟庸,而是另有原因!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也許你會說:朱元璋之所以殺李善長,也跟殺其他功臣一樣,無非是擔心他們手握重兵對皇權(quán)造成威脅,所以才一殺了之。
但其實也不是,先不說李善長只是個文官,當時的他已經(jīng)退休,回老家頤養(yǎng)天年去了,手里根本沒有兵權(quán)。所以這一說法也不成立!
說到底,李善長被朱元璋處死的根本原因,還是因為“相權(quán)”!
雖然李善長已經(jīng)不在其位,但并不代表他不謀其政。換句話來說,只要李善長這個人還活著,朱元璋的皇權(quán)集中之路,就不可能走得暢快。所以,他必須要除掉李善長!
當然了,想要將這個問題解釋清楚,我們還得從明朝初年建立的宰相制度說起!
這里的“宰相制度”,并非是明朝特有的制度,其實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就已經(jīng)存在了。在秦朝的時候,宰相還有個正式的官名——丞相。
明朝建立之后,宰相班子一共有四個人,分別為中書左丞相、中書右丞相、中書左丞、中書右丞。而李善長就是明朝第一任的中書左丞相,徐達為右丞相。但由于徐達常年領兵在外,因此國家大事幾乎都是李善長一人做主。
洪武二年十月,朱元璋秘密召見劉伯溫,向他征詢調(diào)整宰相班子的建議。
朱元璋的這個用意很明顯,此時的他已經(jīng)有將李善長從左丞相之位換下來的意思了,并且詢問劉伯溫,就是有意讓他取代李善長。但劉伯溫何等聰明,他豈能不知朱元璋的用心?于是便將朝中賢臣推舉了一番,唯獨沒有推薦自己。
不得不說,劉伯溫此舉很明智,因為朝中大多數(shù)都是早年朱元璋從淮西老家?guī)С鰜淼碾y兄難弟,而自己不過是半路上才投靠進來的,根本鎮(zhèn)不住這個場子。
再者來說,朱元璋性情多變,伴君如伴虎,想要在他手下當一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談何容易?
后來,朱元璋選擇了汪廣洋、胡惟庸和楊憲三人入相,李善長則穩(wěn)坐釣魚臺,繼續(xù)當他的一把手!
然而,這一屆的宰相班子,命運也就此發(fā)生改變。
先是楊憲,他先后擔任中書右丞、左丞,但在剛坐上左丞的位置時就被朱元璋給殺了。洪武四年,徐達和李善長均告老還鄉(xiāng),將宰相之位留給了這些所謂的青年俊杰們。
最后四個人的宰相班子,只剩下了汪廣洋和胡惟庸,一個右丞相,一個左丞。
表面上身為中書右丞相的汪廣洋地位比中書左丞的胡惟庸高,但實際上,汪廣洋老是受到胡惟庸的欺負,經(jīng)常跟他作對。汪廣洋本身就是一個老好人,原來受楊憲欺負,現(xiàn)在又受胡惟庸欺負,他這個中書右丞相,跟一個小嘍啰差不多。
于是,在他做了兩年的右丞相之后,因沒有啥顯著的政績,最終被朱元璋貶為了廣東行省參政。
原來朱元璋想的是讓汪、胡二人相互牽制,但誰知道汪廣洋這么無能,朱元璋只能是恨鐵不成鋼。
汪廣洋走后,宰相班子胡惟庸一人獨大,而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胡惟庸開始有點膨脹了,先是試圖陷害徐達,后來又誣告劉伯溫,緊接著又是霸權(quán)獨政,這讓朱元璋對他十分不滿。
后來,在洪武十年的時候,朱元璋不得不重新將汪廣洋調(diào)回中書省擔任右丞相,以此來跟已經(jīng)身為左丞相的胡惟庸相抗衡。但誰知道,這個汪廣洋又是無所作為,朱元璋一怒之下,便將他貶到海南,在行至半路的時候又將他賜死。
所以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朱元璋此時是真的急了。還有,他已經(jīng)迫不及待想將胡惟庸除掉了。
果然,就在汪廣洋被賜死后僅一個多月,朱元璋就以結(jié)黨營私等罪名將胡惟庸處死。
胡惟庸死后,朱元璋便就此廢除存在了幾千年來的宰相制度,開始大權(quán)獨攬。
而當這幾個宰相都被處死后,接下來就是他們的老大——李善長了!
洪武十八年,有人檢舉李善長的弟弟,也就是胡惟庸的親家李存義,說他參與了胡惟庸案。但朱元璋在得知此事后,對李存義也只是從輕處罰,對李善長也沒有多大的指責。
當然,朱元璋此舉,無非是想給李善長保留一點面子,讓他能夠安享晚年。而李善長如果能因此事而從此低調(diào)做人,那么或許還會有一線生機,然而并沒有!
后來,李善長想要擴建自己的府邸,于是便找湯和借了三百士兵。湯和不敢隱瞞,只得將此事全部上奏給朱元璋。朱元璋一想,這宰相養(yǎng)個老,要兵干啥?莫不是要謀反?
如此敏感的行為,恐怕就是造成李善長悲劇的最后一根稻草!
所以最終,朱元璋還是鐵了心要除掉這個為大明朝立下無數(shù)汗馬功勞的李善長,但這并不是說朱元璋恨李善長,而是他要通過李善長的死,來將“宰相制度”徹底埋葬。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