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時期山東有多個諸侯國,自然有國君,也有國都。如齊國國都臨淄,魯國國都曲阜,曹國國都陶丘,莒國國都莒。
而秦漢和秦漢以后的非割據(jù)政權(quán)的主要朝代,多數(shù)省份也沒有出過帝王,可山東是出過的。我們統(tǒng)計皇帝的省份,肯定是按照籍貫而不是國都位置。譬如李淵,出生地是長安,但無論是史料還是后代,都認(rèn)為他是隴西成紀(jì)人。籍貫不明確的,就按出生地。同時一個朝代的若干皇帝甚至十幾二十個皇帝,籍貫都是相同的,譬如李世民、李淵、李治、李旦、李隆基,人家祖孫好幾代都一個祖籍,因此只算開國皇帝。
秦王祖籍不確定,始皇帝出生在河北邯鄲,漢高祖劉邦是江蘇沛縣,光武帝劉秀是湖北棗陽,曹丕是安徽亳縣,司馬炎是河南溫縣,劉裕是江蘇徐州,
蕭道成是山東蘭陵,蕭衍出生于江蘇常州,同樣出身蘭陵蕭氏(山東蘭陵),江南的南蘭陵郡,是南朝專門設(shè)置的蘭陵僑民聚集地。
陳霸先是河南漯河,拓跋珪是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高洋是內(nèi)蒙古包頭,生于山西太原,宇文覺是內(nèi)蒙古武川,楊堅是陜西華陰,李淵是甘肅天水,武則天是山西文水,朱溫是安徽碭山,李存勖是山西應(yīng)縣,石敬瑭、劉知遠(yuǎn)是山西太原,郭威是河北邢臺,趙匡胤是河北涿州,耶律阿保機是內(nèi)蒙古阿魯科爾沁旗,完顏阿骨打是黑龍江哈爾濱,鐵木真是蒙古國肯特省,朱元璋是安徽鳳陽,順治是遼寧沈陽。
粗略統(tǒng)計,出身河北的3位,出身江蘇的2位,出身湖北的1位,出身河南的2位,出身內(nèi)蒙古的4位,出身黑龍江的1位,出身山西的4位,出身陜西的1位,出身安徽的3位,出身遼寧的1位,出身甘肅的1位,出身蒙古國的1位,出身山東的2位:
這具有很強烈的地域特征,即北方的開國皇帝數(shù)量,明顯高于南方:
如果加上五代十國中的十國(南方有九個),五胡亂華時期的十六國,以及農(nóng)民戰(zhàn)爭的割據(jù)政權(quán),那么場面就是混亂的,省份是很多的。不過加上的話,山東也不吃虧,譬如黃巢(山東曹縣人)為大齊國皇帝。
其實農(nóng)民起義也呈現(xiàn)出很顯著的特點,那就是以河北、陜西、河南、山東、安徽居多,再有四川、湖北。總之,歷史上沒出過什么大國皇帝的省份多了去了,但山東的確是出過皇帝的。山東只是在中國的帝國時代(從秦朝到清朝)沒有建立過眾所周知的國都而已。
為什么山東在帝國時代沒有古都?
中國四大古都分布在哪里?
西安、南京、北京、洛陽。
十三朝古都西安:
六朝古都南京:
明清古都北京:
九朝古都洛陽:
如果再加,就算上個杭州:
特例,北宋都城開封,乃是享受漕運之便,皇帝幾次想遷都洛陽,各群體紛紛反對。而北宋為何定都開封,也是一個讓人爭論不休的問題:
有的觀點認(rèn)為,中國古都從咸陽(秦朝)到西安(漢朝),再從西安(唐朝)到洛陽(五代),進而東進到開封(北宋),是一個經(jīng)濟、文化重心東移的過程:
秦朝定都咸陽,漢唐定都西安,偶在東都洛陽執(zhí)政,五代時國重心偏向洛陽和開封,多定都開封。主要原因是東南經(jīng)濟的發(fā)展,從荒蠻到富庶。而開封享受的是漕運之便,有黃河天險,地處平原,囤積兵力,人力抗險,國都半數(shù)人口均為軍隊及其家屬。至于山東,地處東邊,無險可守,不能輻射周邊,又四圍開闊,門戶大開,歡迎各位朋友的到來,因此無法作為全國性的首都,皇帝也不會考慮在這片地方筑壘。
注意,我說的是山東各地不太適合作為帝國時代全國性的首都,但割據(jù)政權(quán)的首都還是當(dāng)?shù)玫?。譬如青州?dāng)時叫廣固,是南燕首都(公元400年由河南滑臺遷都于此),位置是這個樣子的:
以前是四大古都,后來出來個六大古都,現(xiàn)評的八大古都,不能再多了。河南有4個,江蘇有1個,浙江有1個,陜西有1個,北京自己1個。其他地方,都沒出什么有名的古都,據(jù)我所知,這事兒真不能怨人家孔老二。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