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以前六字訣沒有動作配合的記載,基本是單純的吐納方法。明代以后,才開始有關于動作配合的資料。如高濂的《遵生八箋》、胡文煥的《類修要訣》中的“去病延年六字法”,注明以口吐鼻取時,動作相配合:“肝若噓時目睜精(睛),肺知呬氣手雙擎,心呵頂上連叉手,腎吹抱取膝頭平,脾病呼時須撮口,三焦客熱臥嘻寧?!?其中“噓字訣”是眼睛的動作,“呼字訣”是口型,其他幾種也是單純的定式動作描述。
另外,在宋、元、明、清等不同時期各種健身術中,也有配用六字訣作為其輔助練習的記載,如八段錦、易筋經、峨眉莊、形意拳、八卦掌等,但都未形成獨立的六字訣導引功法,而是各種特色的六字訣應用,與原始的靜功六字訣已不完全一樣,在武術動功中大多已變成了助力練氣的聲法練習。
經過對文獻及各種實踐經驗的研究分析,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六字決》課題組確定了“健身氣功"六字訣”動作設計原則:
(一)應符合六字訣吐納法對人體氣機的調整規(guī)律和節(jié)律,簡捷明了,切實做好吐納的輔助,而不應是導引與吐納的簡單相加。
(二)新功法以健身為主,動作配合上也應與臨床治療相區(qū)別,做到舒緩圓活,連綿不斷,養(yǎng)練結合。
(三)每個字訣的動作特點都要符合它所對應臟腑的氣化特點,如肝之升發(fā)、腎之閉藏等。
在這些原則的指導下,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六字決》課題組博采眾長,在繼承的基礎上創(chuàng)新,編創(chuàng)了健身氣功六字訣的輔助導引動作。
同時,通過“呼”字不同狀態(tài)對練功人群的平均肌力影響的實驗,探討導引動作與吐納之間的關系。從實驗結果來看,雖然目前有動作組與無動作組之間比較差異無顯著意義,但有動作組的肌力平均值大于無動作組。這些表明,呼吸與動作相結合,效果較為理想,二者有相輔相成的作用。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