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末尾寫道: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道”不是一般的玄妙,而是深遠又深遠,玄妙又玄妙。這是一種巧設懸念的寫作手法,目的讓讀者感興趣,迫切讀下去。
金庸武俠慣用此法,《笑傲江湖》一開頭就扣人心弦:福威鏢局的少東家外出打獵,無奈殺死了一個余姓川人,當天夜里,鏢局里多個鏢師離奇死亡,全身無半點外傷,地上還寫有血字:“出門十步者死!”此懸念堪稱一絕,而二千多年前,老子已經在用這種手法了。
言歸正傳,請隨小編一起解讀《道德經》第二章:美之為美。
原文(通行本)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分段解析
一、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
譯文: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丑的觀念也就產生了;都知道什么是善,不善的觀念也就產生了。這句話提到兩對重要的概念美與丑、善與惡。
什么是“美”?傳說原始人最初沒有的美的概念,當時沒有鏡子,也不知道自己的模樣,有一天,有人蹲在河邊喝水,無意間看到自己的倒影,才發(fā)現原來自己長成這樣,用水洗掉臉上的泥巴,發(fā)現好看了許多,美的觀念就此產生了。
我們在大街上看到一輛汽車,不會管它叫飛機;看到一塊磚頭,不會管它叫沙發(fā),這是一種客觀的認知。但我們看到一個人,她長得美不美?只能憑自身的感受和固有的認知來判斷,沒有一個明確的標準。所以天下人都知道什么是美了,丑的概念就產生了;原始人把臉洗干凈覺得很美,那么不洗臉自然就是丑了。
因為美是一種主觀意識感受和價值判斷,所以老子這段話暗藏著另外一個道理:美具有偶像效應,不要過分追求美,美是一把雙刃劍。
楚靈王是史上有名的昏暴之君,也是史上第一個以身材度量官員的君主。楚靈王特別喜愛細腰女子在宮內輕歌漫舞,春秋第一高樓章華宮又被稱為細腰宮。
楚王以女子細腰為美無可厚非,在他的領導下,受寵的官員也必須是身材修長、風度翩翩的美男子,而腰身粗壯者皆棄之不用,甚至降罪責罰。楚國的士大夫們?yōu)榱思氀?,大家都?jié)食減肥,餓得頭昏眼花,站都站不起來。坐在席子上的人要站起來,非要扶著墻壁不可,坐在馬車上的人要站起來,一定要借力于車軾。誰都想吃美好的食物,但人們都忍住了不吃,為了腰身纖細,即使餓死了也心甘情愿。第二年,滿朝文武的臉色都是黑黃黑黃的。
楚靈王以細腰為美,舉國掀起了浩浩蕩蕩的減肥運動,現在國內減肥機構如果要供奉祖師爺,非他莫屬。
最終,楚國國力急劇下降,楚靈王國君的位置也被自己的弟弟奪走,落了個自縊而亡的下場。
二、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譯文:所以有和無相互生發(fā),難和易相互轉化,長和短相互彰顯,高和下相互充實,音與聲相互配合,前和后相互依隨。
何為有無相生呢?一只兔子在孕育之前是“無”,是不存在的,出生之后,就有了形體,稱為“有”,這就是從“無”到“有”;死亡之后稱為“無”,這是從“有”到“無”。所以老子說:“有無相生”,明白了有無相生,其它幾對概念就很好理解了。老子用樸素的辯證法列舉了六對概念暗示我們:說話做事要有全局意識,不要太絕對,時常想到事物的對立面。
三、是以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
譯文:因此圣人用無為的態(tài)度對待萬物,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
無為是《道德經》全書的主旨思想之一,這里的無為不能解釋為“無所不為或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妄為,順其自然”的意思。
老子提倡“無為”,反對“有為”,“有為”意思接近于拔苗助長,說宋國人把苗拔起,幫助其快速生長,結果違背了禾苗生長的自然規(guī)律,反而促使其死亡?!盁o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每天躺在家里睡大覺了,沒有糧食吃還不餓死。老子想告訴我們:“莊稼還是要種,但要順應莊稼的自然生長規(guī)律,適時除草、施肥,切忌拔苗助長?!?/strong>
戰(zhàn)國時期的秦武王,天生有神力,喜好比武角力,大力士任鄙、烏獲、孟說等人都做了大官,秦國國力強盛,稱霸一方,諸侯皆懼之。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來到洛陽太廟,與任鄙、孟賁比試舉鼎。目的很明確,一方面讓周天子見識下秦國的勢力,另一方面試探下鼎的重量。他用盡了全身力氣將鼎舉起,還未堅持三秒,鼎就重重的落在了地上,并且砸在了秦武王的腳上,當場脛骨斷裂,血流一片。沒過多久,秦武王就吐血而亡。一代霸主就這樣被鼎活活砸死了,英年23歲,僅做了四年國君。
秦武王死于老子所說的“有為”,傳說九鼎為大禹所鑄,重量近萬斤,舉鼎已超人體極限,違背了客觀規(guī)律,秦武王悲劇與拔苗助長同出一轍。
四、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譯文:萬物任由其生長而不干涉,生養(yǎng)了萬物卻不占有,培育了萬物卻不夸耀,成就了萬物卻不自居其功,正是因為不居功,功勞才不會消失。
“不居功”是本章的主旨思想,歷史上居功自傲者鮮有善終者,從韓信到許攸;從年羹堯到白起,皆是如此。
“不居功”在職場上也很吃香,大家經常聽到某某領導說:“今年部門超額完成業(yè)績,不是我的功勞,是大家的共同努力的結果,尤其是誰誰誰……?!边@樣的領導大多走的更遠,因為他們深知業(yè)績超額完成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沒有人能搶走,說不是他的功勞又何妨。
大多數家庭是“男主外,女主內”的格局,老公主外,全力打拼,賺錢養(yǎng)家,是家庭的主要經濟來源;老婆主內,相夫教子,料理家務,贍養(yǎng)老人,從俏媳婦到黃臉婆。
如果老公“居功”認為他的功勞大,沒有他,家里人都要喝西北風,結果老婆就很無助。如果老婆“居功”認為她的功勞大,沒有她,怎么會有如此優(yōu)秀的孩子,結果老公會很無奈。
夫妻都“居功”,長此以往,家將不家,婚姻必定從“有”到“無”。夫妻不“居功”,家庭才和睦。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