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癥狀是惡性腫瘤患者治療過程中的常見不良反應,絕大多數(shù)病人在接受放療、全身化療或?qū)Ч芙槿牖煏r不同程度地出現(xiàn)呃逆、惡心、嘔吐、厭食、腹脹等消化道反應。隨治療時間的延長,癥狀加重,明顯影響患者生活質(zhì)量,甚至部分患者推遲或放棄治療。腫瘤患者在放、化療期間或者手術(shù)后??梢婎B固性呃逆,常規(guī)對癥治療無效。呃逆一癥,古無此名,內(nèi)經(jīng)謂之“噦”,后世稱之為呃逆。西醫(yī)認為呃逆是由于膈肌痙攣所致。中醫(yī)認為呃逆有寒熱虛實之不同,實證如寒邪內(nèi)蓄、燥熱內(nèi)盛、氣滯痰阻,虛證則包括脾腎陽虛、胃陰不足等,但總不離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動膈的病機,治法以和降胃氣較為常用。筆者在臨床工作中發(fā)現(xiàn),部分腫瘤頑固性呃逆以常規(guī)方法治療難以獲效,配合降逆止嘔的“專藥”或轉(zhuǎn)投它法??色@得滿意療效,現(xiàn)將體會總結(jié)如下。
一、代赭石降胃氣平?jīng)_逆
代赭石味苦,性寒而質(zhì)重,善入肝、心血分,既能降胃氣以止嘔吐、呃逆,又能平肝熄風、降火涼血。臨床常見的化療患者胃氣虛弱、中焦氣機失調(diào)、胃氣上逆所致的嘔吐、呃逆,甚至反胃、噎膈等證均可使用。代赭石常配合旋覆花同用,出自《傷寒論》旋覆花代赭石湯。旋覆花性溫,辛、微苦,功專降氣止嘔、宣肺消痰,二者伍用一宣一降,共奏降逆下氣、化痰止嘔之功。代赭石臨床常用量15g―30g。
近代名醫(yī)張錫純在《醫(yī)學衷中參西錄》中對代赭石的功用論述頗為詳細[1]。他認為“生赭石壓力最勝,能鎮(zhèn)胃氣、沖氣上逆,開胸膈、墜痰涎、止嘔吐、通燥結(jié)”,“其藥雖系石質(zhì),實與他石質(zhì)不同,即未經(jīng)火煅,為末服之,亦與腸胃無傷”。遇有呃逆、嘔吐重癥,代赭石常放手用至數(shù)兩。張氏治一婦人嘔吐連連,大便不通,下脘處結(jié)痛,五六日勺水不存,凡藥入口則吐,單用赭石二兩煎湯飲下,復又吐出,后改用赭石四兩,篩出細末兩許,將余下三兩煎湯調(diào)細末服下,其結(jié)遂開,大便亦通。此煎服方法筆者多次于臨床試用,效果滿意。
需要注意的是,代赭石性味苦寒,過量則易傷胃氣,臨床應用時應靈活掌握其用量和配伍。一般說來,實癥用量不厭多,重者可用至60g甚或100g,而胃氣虛弱明顯者用量宜輕,以15g―20g為好,以免苦寒傷胃,呃逆未除反中焦更虛。此外,久病或胃氣較虛者應配合黨參、山藥等同用;伴有便溏者可選用煅赭石,取其收斂之性,用量較生用略小。
二、丁香配伍郁金,相反相成
中藥有相反者即配伍禁忌,自古有之。金代張元素在《珍珠囊補遺藥性賦》中將“十八反”、“十九畏”編成歌訣,此后廣為流傳?!笆盼贰敝忻鞔_提出“丁香莫與郁金見”。筆者在臨床過程中發(fā)現(xiàn),虛寒之呃逆在丁香柿蒂湯基礎上加用郁金,常可獲良效,且未發(fā)現(xiàn)不良反應。丁香辛溫,入脾、胃、腎經(jīng),溫中散寒降逆、溫腎助陽,乃治療虛寒呃逆要藥;郁金辛苦寒,歸心、肝、膽經(jīng),行氣解郁、涼血散瘀、利膽清心,為血中之氣藥。丁香、郁金二藥配合使用,一溫一寒,一降一散,共奏降逆行氣止嘔之功,用治腫瘤患者頑固性呃逆、嘔吐十分合拍。
古代文獻資料中不乏丁香、郁金合用的先例,如《和劑局方》中的十香返魂丹;現(xiàn)代臨床報道相反、相畏的藥物合用更是屢見不鮮。當代名醫(yī)朱良春先生認為“有斯癥當用斯藥”,不必受“十八反”、“十九畏”的約束[2]。公丁香為花蕾,氣香力足;母丁香為果實,氣味淡而功效較弱。一般臨床常以公丁香與郁金按1:3或1:4配伍。
三、半夏生用,降逆止嘔之力更著
半夏辛溫,入脾、胃二經(jīng),降逆止嘔、燥濕化痰、消痞散結(jié),為降氣逆之專藥。臨床一般常用姜半夏降逆止嘔,清半夏和法半夏則長于和胃燥濕化痰。傳統(tǒng)的半夏炮制方法以清水和白礬、甘草等浸泡,鎮(zhèn)吐成分已去掉多半,功效大減。殊不知半夏生用,降逆之功始宏。
生半夏有毒,入湯劑尤其需注意煎煮方法。一般應單獨先煎40分鐘,以口嘗無麻辣感為度,再下余藥同煎。若以生半夏與鮮生姜一起搗爛,先煎30分鐘,則毒性即去而止吐降逆功效更佳。生半夏的配伍用藥,偏熱者加用黃芩、黃連、竹茹;偏寒者加用生姜、吳茱萸、陳皮。此外,腫瘤患者化療期間除呃逆、嘔吐外,常伴有心下痞滿的癥狀,胃脘部如有物堵塞,按之無物,亦無疼痛。以半夏降逆止嘔、下氣散結(jié)尤為合適。
四、活血化瘀以降呃逆
腫瘤屬于疑難病癥,病因復雜,病機虛實寒熱錯雜,治療棘手。腫瘤頑固性呃逆往往換用多法而罔效,此時可從前賢“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的經(jīng)驗從瘀論治。瘀血阻滯胃絡,胃失和降,胃氣上逆可出現(xiàn)呃逆頻頻、嘔吐、反胃甚或噎膈。王清任在《醫(yī)林改錯》中提出“呃逆俗名打咯忒,因血府血瘀……。若血瘀甚,氣管閉塞,出入之氣不通,悶絕而死”,“呃逆是血府有瘀,一見呃逆,無論輕重,即予化瘀”,治療用血府逐瘀湯。
如前所述,呃逆雖有寒熱錯雜之不同,但其病機總屬氣逆于上,而氣為血帥,氣逆則血逆,王清任認為“干嘔飲水即嗆,呃逆”的癥狀即是“血瘀”或“血府血瘀”。血府逐瘀湯具有化瘀而不傷血、調(diào)氣而不耗氣的特點,能夠祛血瘀、暢氣機、降逆止嘔。據(jù)當代名醫(yī)顏德馨先生經(jīng)驗,對于呃逆屢治不效、久病入絡者,可選用通竅活血湯,方中麝香尤善化瘀通竅,配合活血升散藥物以活血開竅降呃。
值得一提的是,部分腫瘤呃逆病人雖無明顯瘀血征象,使用活血化瘀法亦有效。應在活血化瘀基礎上,依據(jù)臨床癥狀進行辨證分型,以血府逐瘀湯為主加減治療。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