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可能還不覺得,越是長大遭受社會的毒打后,越發(fā)是覺得原生家庭的重要性。一個好的家庭中滋養(yǎng)出來的孩子,是那么的自信、陽光、灑脫。反之,在一個殘缺的家庭中長大的孩子又是那么的自卑、無助和彷徨。你說他們的人生一樣嗎?不,絕對不一樣!殘缺并不是一種美,殘缺是一種深深的傷害和遺憾!
1.當你在學(xué)校被人欺負,回家告訴父母的時候,而父母只會要求你不要惹禍、要忍讓,從來不聽你的緣由和內(nèi)心的感受。當時的你內(nèi)心一定很委屈吧?
2.當你嘴饞看到別的小孩兒吃糖的時候,對父母說自己也想吃糖。父母卻告訴你,家里窮,吃不起。當時的你內(nèi)心一定覺得自己低人一等吧?
3.當你想帶朋友到家里玩的時候,父母當著朋友們的面罵你帶來麻煩的時候。當時的你一定很恨很難受吧?
4.當你和別的小朋友玩的時候,不小心自己弄傷了,回家不僅沒得到父母的關(guān)心和安慰,反而卻被大罵一頓!當你不小心傷了別的小孩后又是一頓大罵,罵你是來討債的。當時的你一定覺得自己很失敗、覺得自己的存在就是個錯誤?
5.當你生日,好不容易可以挑一件自己期待已久的禮物(裙子或球鞋)時,父母不是嫌貴就是覺得你的審美太差,非要給你買他們看中的鞋。當時的你內(nèi)心一定很失望吧?
是的,因為他們是父母、是生你養(yǎng)你的人,所以他們就可以以理所當然的、以為你好的理由按照自身的意愿來決定你的所有,你的想法和感受不重要,他們覺得對的想法才最重要,你的想法幾乎是不會被支持的。而一旦遇到會給家庭帶來麻煩或者遇困難的事情,父母就總是會回避。他們并不是在以培養(yǎng)的方式來養(yǎng)育孩子,而是以人性的本能在照看你安全長大。所以,當你長大突然明白過來后,才發(fā)現(xiàn)自己的童年是如此的悲慘,所以每當你一個人的時候內(nèi)心深處就會泛起一股莫名的隱隱的痛感,是那種心在滴血、靈魂在悲憫的感覺!童年的不幸?上社會的殘酷=愛無能。
如果不是因為父母的軟弱無能,又怎么會讓他們一次又一次的失望?其實,父母從小的這種教育方式在孩子心里是會形成一種沒有任何能力的形象。等到他們長大成人后就再也不會去麻煩他們,就算自己遇到了困難也不會求助他們,沒事兒幾乎也不會主動去聯(lián)系他們,就算在一起沒說兩句也會爭執(zhí)起來,很多人雖然也會和父母聯(lián)系,但心里話卻不會和他們說。
按理來說,父母應(yīng)該是孩子最信任的人,如果連最信任的人都不值得信任,孩子就認為所有的事只能自己解決。沒有任何人幫得了,他也不會向任何人求助,更不會跟任何人分享。因為在他們內(nèi)心深處會覺得這個世界沒有任何人值得信任,除了自己!
從心理學(xué)的角度上來看,從不和父母聯(lián)系,也不想家的人。心理學(xué)上稱之為:“情感淡漠”。比較明顯的特征就是和父母沒有親人的感覺。平時說不上倆句話就會很父母吵起來,所以這類人遇到委屈,也不會和父母說,而是自己默默消化。這個心理特征本質(zhì)上是對父母失望的情感隔離,他的潛意識里已經(jīng)印下了一個觀念,就是父母是不可靠的。因此他不會選擇遇到問題和父母尋求安慰,這類人的內(nèi)心創(chuàng)傷非常多,表面開起來或許很堅強樂觀,但其實內(nèi)心十分的脆弱。很容易被人欺騙或者受到情感傷害,因為他總想找的父母以外的依靠,身體和年齡雖然長大了,但實際上他們內(nèi)心的小孩并沒有長大,所以容易相信別人、缺愛,也比較容易吃虧。
如果你正好是以上我說的這類人,我個人覺得也不用太過于悲觀,更不用帶著怨氣去指責自己的父母??赡懿⒉皇歉改缚坎蛔?,而是在這個社會中,父母可能也是無一可靠的。雖然我們從不幸中來,但盡量不要讓不幸延續(xù),我們可能并不能改變世界,但我們可以嘗試去理解、去學(xué)習愛、去接納、去包容、去從身邊的一點一滴中、力所能及中擁抱愛溫暖自己。余生,請用更多的時間來閱書,越山,悅己,槿花一日自為榮。時間撲面而來,我們終將釋懷!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