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国产,午夜在线视频,新黄色网址,九九色综合,天天做夜夜做久久做狠狠,天天躁夜夜躁狠狠躁2021a,久久不卡一区二区三区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智者


 關(guān)于作者 

柏拉圖,西方哲學史上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蘇格拉底最著名的弟子。懷特海曾經(jīng)說過,整個歐洲的哲學傳統(tǒng)都可以被看作是柏拉圖的一串注腳。

 關(guān)于本書 

《智者》是柏拉圖晚期的重要作品。柏拉圖對“智者”,這群他和老師蘇格拉底一生的敵人,做了最后的清算。在此過程中,柏拉圖提出了西方哲學史上最早的定義理論,第一次澄清了“是”這個詞的模糊性,并討論了 “無” 的本質(zhì),還對自己之前提出的 “理念論” 做出了修正。

 核心內(nèi)容 

這期音頻,我就來為你解讀四個問題。首先來講講這篇對話涉及到的思想背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這師徒二人跟智者之間那場曠日持久的斗爭,這也是希臘哲學史上的一樁公案。然后,我們來說說《智者》這篇對話對柏拉圖哲學以及哲學史的三個貢獻,也就是關(guān)于定義的理論,關(guān)于“無” 的理論,以及柏拉圖對自己此前理論的修正。



前言

你好,歡迎每天聽本書。本期為你解讀的書是柏拉圖的晚期作品《智者》。在這部作品里,柏拉圖對“智者”,這群他和老師蘇格拉底一生的敵人,做了最后的清算,給他們下了好幾個定義,也徹底搞臭了這群人的名聲,甚至從此將他們從哲學的正史里給趕了出去。

同時,在給 “智者”下定義的過程中,柏拉圖還討論了一些重要的哲學問題,尤其涉及到了怎么下定義的問題。下定義是人認識世界最基本的方法,《智者》堪稱西方第一個系統(tǒng)討論如何下定義的著作,對西方哲學的發(fā)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這期音頻,我就來為你解讀四個問題。首先來講講這篇對話涉及到的思想背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這師徒二人跟智者之間那場曠日持久的斗爭,這也是希臘哲學史上的一樁公案。然后,我們來說說《智者》這篇對話對柏拉圖哲學以及哲學史的三個貢獻,也就是關(guān)于定義的理論,關(guān)于“無” 的理論,以及柏拉圖對自己此前理論的修正。

 

第一部分

要理解柏拉圖對 “智者” 的清算,我們當然首先得來說說 “智者”是一群什么人,蘇格拉底和柏拉圖又為什么要和他們一生為敵?

“智者”大約活躍在公元前五世紀中期到四世紀中期,是希臘世界的一群職業(yè)教師,也是西方世界最早的職業(yè)教師。他們游走在不同的城邦之間,靠賺取學費謀生。他們主要教授的是修辭術(shù),也就是演講和說服的技藝。他們也經(jīng)常承諾能教給學生政治的技藝,讓他們在政治上、軍事上獲得成功??梢哉f“智者” 是最早的成功學教師,他們中的很多人也憑著自己的一張嘴賺得盆滿缽滿。

智者們之所以大受歡迎,和當時希臘的經(jīng)濟、政治和文化氛圍密不可分。那個時候,希臘世界的經(jīng)濟已經(jīng)有了長足的發(fā)展,希臘人的航海技術(shù)非常高超,海外貿(mào)易也非常發(fā)達,這讓他們有機會了解到很多異域的文化,認識到了文化的多樣性。比如歷史學之父希羅多德就在自己的著作里記載了希臘不同城邦:埃及、巴比倫、敘利亞、波斯,甚至印度的不同風俗。于是人們不再認為傳統(tǒng)的神話世界觀是牢不可破的真理,出現(xiàn)了文化相對主義的苗頭。

在政治上,民主制在希臘世界出現(xiàn),尤其在雅典發(fā)展壯大。這也就意味著,不再是幾個大的家族壟斷政治,每個人都有機會在公共集會的時候站出來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并通過這種方式獲得政治權(quán)威。

公共演講和公共辯論成了人們獲得成功的捷徑,于是人們對于學習修辭術(shù)的渴望就遠遠超過了之前的任何時代。而且既然是辯論,就意味著有不同觀點和立場之間的沖突。這也就進一步加劇了相對主義的傾向。不同的立場聽起來都很有道理,好像并沒有絕對的真理。在這樣的經(jīng)濟、文化和政治背景之下,智者就很自然地走上了希臘世界的舞臺,他們宣稱自己可以傳授演講的技藝,讓學生可以為任何一種立場進行辯護,從而輕而易舉地獲得成功。

當時在希臘世界里出現(xiàn)了一大批的智者,甚至可以說出現(xiàn)了一場智者運動。最著名的智者包括普羅塔哥拉、高爾吉亞、希庇阿斯等等。其中,普羅塔哥拉提出的兩個非常著名的觀點特別能代表智者運動的精神。一個是“人是萬物的尺度”,另一個是 “任何正題都有一個和它同樣成立的反題”。

前一個命題,把所有事物的最終判定權(quán)都交給了人,主張人們不必依賴更高的權(quán)威,不管是神、傳統(tǒng),還是習俗、法律,所有的這些說到底都是人定的,人就是這個世界最高的權(quán)威。后一個命題,更是把相對主義推到了極致,主張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的真理,你只要能說出一個命題,智者或者修辭學家,就能夠提出一個完全相反,但同樣合理的命題。

你可能聽過一個非常著名的故事。據(jù)說普羅塔哥拉收了一個學生,學習之前他們約定好,學生打贏了第一場官司之后,就付給老師學費。但是上完學之后,他這個學生沒有去幫人打官司,學費自然也就拖著沒交。于是普羅塔哥拉就把這個學生告上了法庭。他很自信地跟學生說:不管這個官司我贏了還是輸了,你都要給我學費,因為如果我贏了,那么根據(jù)法律的判決,你要給我學費;如果我輸了,那么根據(jù)我們之前的協(xié)議,你也要給我學費。

不過,他這個學生確實學到了老師的精髓,對老師反唇相譏:恰恰相反,不管我贏了還是輸了,都不用交給你學費,因為如果我贏了,那么根據(jù)法律判決,我不用給你學費;如果我輸了,那么根據(jù)我們的協(xié)議,我也不用給你學費。

這個故事后來成了法學里的一個非常著名的案例,從這個故事里,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普羅塔哥拉的命題是如何發(fā)揮作用的。

從積極的方面說,這場智者運動,確實可以說是一場古希臘的思想解放運動,甚至是西方最早的 “啟蒙運動”,因為它高舉“人”的權(quán)威,反對各種宗教的和傳統(tǒng)的權(quán)威。智者們的學說以及爭論的問題,也確實涉及到了很多非常重要的哲學問題,比如真理的標準、神是否存在、人是否平等、正義到底是什么等等。但是從另一個角度講,這場運動也確實攪亂了人們賴以生存的秩序、傳統(tǒng)和習俗,一切好像都突然沒有了根基,都變成了相對的,怎么都行的。

這種沒有客觀標準的相對主義,正是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一輩子反對智者的原因,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作為哲學家,想要尋找的是絕對的真理,要給人類生活確立客觀的標準,而不是自說自話的相對主義。蘇格拉底一輩子做的事情,就是和遇到的任何人討論關(guān)于“幸?!薄暗滦浴?的問題,告訴他們不要輕信智者的教導,要不斷反思自己的生活。

蘇格拉底和智者的另一個巨大差別在于,蘇格拉底從不收錢,甚至把智者收錢教學的方式比作男妓。柏拉圖也緊跟老師的步伐,堅決和智者戰(zhàn)斗。柏拉圖的很多作品都是以智者為主角的,比如《普羅塔哥拉》《高爾吉亞》《歐敘德謨》以及《理想國》的第一卷等等。

在這些作品里,柏拉圖把蘇格拉底塑造成英雄的形象,而智者要么狂妄自大,要么舉止粗俗,而他們的學說都是不堪一擊,在蘇格拉底的步步緊逼之下,只能丟盔棄甲。用這種方式,柏拉圖指出了智者教導的前后矛盾和虛偽本質(zhì)。

我們現(xiàn)在解讀的這部作品,標題就是《智者》。在這里,柏拉圖不再是針對某個具體的智者發(fā)動攻擊,而是對智者這個群體做了最后的清算。這部作品的整體目的就是要給智者下一個普遍的定義。在書中,他先后做了七次嘗試,比如說智者是“富有青年的獵人”,因為他們的獵物就是那些有錢的年輕人,從他們身上賺錢;再比如說智者是“售賣關(guān)于靈魂的學問的商人”“以賺錢為目的的辯論者”……

全書的最后一個定義,把智者說成了“制造與事實相反的虛假表象的人”。也就是說,這幫人其實并沒有任何知識,他們的教導里沒有真理可言,他們只是一些騙子,只是在制造虛假的、欺騙人的表象。

這個判決把智者們釘上了歷史的恥辱柱。我們知道,任何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的,哲學史也不例外。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代表了哲學史中勝利的一方,柏拉圖在自己的大量作品里,把蘇格拉底塑造成了哲學上的圣人,而把蘇格拉底的敵人,那群智者塑造成了頭腦混亂、言不由衷、招搖撞騙的江湖術(shù)士。

亞里士多德繼承了老師對智者的批判,進一步在自己的作品里用強大的邏輯揭示智者各種騙人的把戲。經(jīng)過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這三代人的努力,“智者”這個名字被徹底妖魔化了,哲學的正史里幾乎沒有了他們的地位,甚至沒有任何智者的完整作品流傳至今,我們幾乎只能通過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作品了解智者的觀點,這也進一步加劇了哲學史上人們對智者的敵意。直到黑格爾,才有人開始正面評價他們在思想史和哲學史上的地位。

這就是我為你解讀的第一個內(nèi)容,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一輩子都在和智者斗爭,而主要原因就是他們追求絕對的真理,而智者主張相對主義。這場斗爭以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勝利告終,也就導致了在西方思想史上,“智者”長期被當作一個貶義詞來使用,代表不尊重事實、不尊重邏輯、不相信真理的詭辯家。

 

第二部分

說完了柏拉圖對智者的清算這樁歷史公案,我們就進入這本書的三個哲學貢獻:第一個是柏拉圖關(guān)于定義的理論;第二個是柏拉圖關(guān)于 “無” 或者“不是” 的討論;第三個是柏拉圖對于自己的 “理念論” 做出的修正。

我們今天都很熟悉一種下定義的方法,就是“屬加種差”。我們要給一個事物下定義,就是找到它之上的一個更大的類別,也就是“屬”,然后用“種差”來對這個事物做出限定,把它和同一個屬里面的其他事物區(qū)分開來。

比如要給人下定義,我們可以說 “人是理性的動物”,這里面“動物”就是“屬”,而“理性的”,就是把人和其他動物區(qū)分開的那個“種差”。這個最經(jīng)典的定義方法,并不是柏拉圖,而是亞里士多德提出來的。不過亞里士多德正是在老師的基礎(chǔ)上,進行修改完善,才得出這個經(jīng)典的定義理論的。

在柏拉圖的晚期作品里,他已經(jīng)認識到了給事物下定義的重要性,并且嘗試用一種叫作 “劃分法”的方式下定義,《智者》就大量使用了這種方法給智者下定義。我們前面提到的那些關(guān)于智者的定義,比如“富有青年的獵人”“售賣關(guān)于靈魂學問的商人”“制造與事實相反的虛假表象的人” 都是用這種方法得出來的。

不過,這些都是我為你做了簡化的版本,柏拉圖用 “劃分法” 得出來的定義,比這些要長得多。他的 “劃分法”也是要首先找到比被定義的對象更寬泛的對象,或者說更高的屬,然后對這個更寬泛的對象做二分,去掉其中一個分支,保留另一個;然后再對保留下來的那個分支做二分,去掉一個保留一個;這樣反復很多次,直到無法繼續(xù)進行下去為止。最后再把所有保留下來的劃分連在一起,就得到了柏拉圖想要找的那個定義。

我們就用他給智者下的最后那個定義作為例子,看看柏拉圖如何來使用劃分法。

他首先確定,智者是一群要生產(chǎn)出某些東西的人,于是從 “生產(chǎn)的技藝”開始他的劃分。在每一步劃分的時候,他會把概念分成兩類,然后根據(jù)智者的性質(zhì),把它放到相應(yīng)的類別,再繼續(xù)劃分。具體的劃分步驟,聽起來會有點暈,如果你感興趣,可以點擊音頻下方的文稿,查看圖片和詳細文字的說明。




柏拉圖對智者技藝的定義(將實線的部分連在一起)

  • 第一步,柏拉圖把所有生產(chǎn)的技藝分成兩類,一種是神圣的,一種是人為的,智者的技藝屬于人為的生產(chǎn)技藝;

  • 第二步,把人為的生產(chǎn)技藝分成兩種,生產(chǎn)原型和生產(chǎn)復制品,智者的技藝屬于生產(chǎn)復制品的技藝;

  • 第三步,把生產(chǎn)復制品的技藝分成生產(chǎn)相似的和生產(chǎn)表象的,智者的技藝屬于生產(chǎn)表象的技藝;

  • 第四步,把生產(chǎn)表象的技藝區(qū)分成用工具生產(chǎn)和用自己生產(chǎn),因為智者只需要動嘴,所以屬于用自己進行生產(chǎn);

  • 第五步,把用自己進行生產(chǎn)的技藝劃分成用知識和用意見生產(chǎn),智者顯然沒有知識,因此他們是用意見進行生產(chǎn)的;

  • 第六步,把用意見進行生產(chǎn)的那些人,劃分成沒有認識到自己無知的,和認識到自己無知的,前者因為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無知,因而被稱為“真誠的模仿者”,而后者認識到自己的無知還要進行模仿,因此是 “虛偽的模仿者”,智者就是這種 “虛偽的模仿者”;

  • 第七步,這種虛偽的模仿者還可以再被區(qū)分成兩種,一種是用公共演講進行模仿,另一種是用私下的辯論進行模仿,因為智者的教導通常都是在私下進行的,因此他們是后面這種。

總之經(jīng)過了這七個步驟,柏拉圖才算是完成了對智者的定義。嚴格說來,把所有七個步驟里面保留下類的要素加在一起,才是柏拉圖對智者的定義。所以這個定義特別復雜,我來給你念一下:“智者就是人為的生產(chǎn)技藝中,生產(chǎn)復制品的,生產(chǎn)表象的,用自己進行生產(chǎn)的,依靠意見進行生產(chǎn)的,認識到自己無知的,用私下辯論的方式進行虛偽模仿的人”。

估計你光聽這句話已經(jīng)有點暈了,要給智者下個定義需要這么大動干戈嗎?確實如此。

我在這里講柏拉圖下定義的過程,并不是想說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下定義的方法。恰恰相反,包括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在內(nèi),所有人都認為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下定義的方法,得出來的也是一個非常糟糕的定義。這個定義理論非常麻煩,也非常機械,他所做的這些二分帶有明顯的隨意性。比如為什么要在第一步把生產(chǎn)性的技藝區(qū)分成神圣的和人為的呢?他的這些劃分,上下層級之間的關(guān)系并不清楚,最后得出來的定義肯定不僅超級拗口,而且很難說讓我們理解了被定義對象的本質(zhì)到底是什么。

我之所以為你詳細說這個定義方法,有兩個原因。首先,它是西方哲學史上最早的,對于如何下定義的系統(tǒng)討論,對于亞里士多德發(fā)展出更成熟的定義理論至關(guān)重要。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回顧下定義最開始有多么困難,可以讓我們理解,很多我們今天用起來得心應(yīng)手,看起來甚至顯而易見的思維工具,其實都是經(jīng)過了人類歷史上最聰慧的頭腦,很長時間的摸索,才最終被提煉出來的。

這就是我要為你解讀的《智者》這篇作品對哲學史的第一個貢獻,柏拉圖在里面提出了用 “劃分法”下定義的方式。這個方法雖然非常不經(jīng)濟,甚至有些詭異,但畢竟是朝著正確的方向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這個正確的方向就是,找到一個比被定義的事物范圍更大的對象,然后從這個對象里把被定義的對象區(qū)別出來。而真正找到更加經(jīng)濟的定義法的人是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關(guān)于亞里士多德的定義理論,我在解讀他的《工具論》的那期音頻里,為你做了更詳細的解讀。

下面我們來看看柏拉圖的《智者》對哲學史的第二個貢獻,也就是關(guān)于 “無” 或者 “不是” 的討論。

我們現(xiàn)在說起這兩個詞,可能不會感到困惑,這是因為在中文里,這是兩個不同的詞,但是在希臘文或者英文里,“be”這個動詞可以同時表達這兩個含義。下面我們先在西方的語境下,解釋一下這個問題,這個問題能讓我們體會到,語言的模糊性,尤其是重要的哲學概念如果含義模糊,會給人的認知帶來多大的困擾。

希臘文里的 “是” 和英文的動詞 “be” 一樣,有兩個非常基本,但是又非常不同的用法。一個是表示“存在”,就是動詞后面什么都不跟;另一個是作為系動詞,連接主語和謂語,或者用今天的語法術(shù)語說,連接主語和表語。比如笛卡爾的著名命題“我思故我在”,Ithink therefore I am 里的“I am” 單獨使用,表達的就是 “我存在”;而當我們說“我很高興” 的時候,I amhappy,這里的 “am” 就是系動詞,只有連接作用,沒有實際的含義。

你可能覺得這挺好理解的啊。但是在柏拉圖之前,沒有人清楚地揭示出這個模糊性。蘇格拉底之前就有哲學家告誡人們,“說不是的東西是什么” 或者“說不存在的東西存在”,是任何嚴肅的研究者都應(yīng)該避免的。不過柏拉圖發(fā)現(xiàn)了討論這個問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如果混淆了這兩種含義,不僅會產(chǎn)生歧義,甚至會產(chǎn)生認知上的謬誤。

柏拉圖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做出區(qū)分。他認為 Be 動詞的否定,有兩種情況,一種就是對存在的否定,也就是中文里說的 “無”,這個“無”是“絕對的虛無”。另一種情況就必須把 “無” 的這部分含義排除出去,這樣柏拉圖才能說明白 “不是”到底是什么意思。他認為,“不是”其實就是“不同”,也就是說我們用到這個詞的時候不是在做徹底的否定,而只是否定某些方面。比如說,皮球不是方的,其實就是說,皮球和方不同。

在這里,柏拉圖對陳述的結(jié)構(gòu)做了分析,簡單來說,就是區(qū)分出了名詞和動詞,或者說主語和謂語。主語的功能是指出一個行動的事物,謂語的功能是指出這個事物的動作。柏拉圖意識到了,主語和謂語之間有某種特定的組合規(guī)則,有些詞語可以相互連接,有些就不行。哲學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發(fā)現(xiàn)正確和錯誤的連接規(guī)則。這就好像是用字母組成單詞,或者用不同的音組成旋律,有些字母組合在一起就是一個單詞,而另外的一些組合就沒有任何意義;有些音組合在一起就是美妙的旋律,而另外的組合方式就只能產(chǎn)生噪音。

根據(jù)這個理論,正確的陳述就是謂語表達了這個主語的動作,而錯誤的陳述就是謂語表達了不屬于主語的動作。比如張三正在吃飯,我說“張三在吃飯”,就是一個正確的陳述,而說“張三在踢球” 就是錯誤的,因為 “在踢球” 不同于“在吃飯”。普遍而言,錯誤的陳述就是將主語實際上沒有的屬性歸于了主語,也就是把“不是” 的東西說成了 “是”。這樣“不是”就不再是一個表達絕對的概念,而是相對于某個主語的了。

柏拉圖的這個理論在今天看來,好像沒有什么太特別的,但這其實解決了當時困擾古希臘人的一個大問題。對于我們普通人來說,柏拉圖的這個討論最大的啟示或許是,對語言的模糊性要保持警醒,尤其是那些我們?nèi)粘I钪凶钭畛S玫脑~。

這就是柏拉圖在《智者》這部作品里對西方哲學做出的第二個貢獻。在討論錯誤或者虛假如何產(chǎn)生的過程中,他區(qū)分了 “是”這個動詞的兩個基本含義,一個是表示“存在”,另一個是作為系動詞。同時,他意識到,哲學的一個重要任務(wù)就是找到語言的連接規(guī)則,并且用語言分析解決重要的哲學難題。

很多人認為,這個洞見堪稱當代語言哲學最早的起源,這也讓柏拉圖的《智者》成了語言哲學家最青睞的古代作品之一。

 


 

總結(jié)

到這里,柏拉圖的《智者》就給你解讀完了。我們再來回顧一下這期音頻的幾個要點。

我們首先討論了智者是一群什么樣的人,柏拉圖又為什么要反對他們。智者是古希臘最早的職業(yè)教師,他們對于發(fā)現(xiàn)人的力量、打破傳統(tǒng)觀念的束縛有所貢獻。但他們主張相對主義,給社會生活造成了混亂。

蘇格拉底和柏拉圖一生都在對抗智者給雅典造成的不利影響,《智者》這部作品就是柏拉圖對智者所做的最后清算,他將智者定義成“制造與事實相反的虛假表象的人”,由此把智者這群人從哲學的正史中排除掉了。

除了跟智者算總賬之外,柏拉圖也在這部作品里討論了一些重要的哲學問題。我們特別講到了三個問題。

第一,柏拉圖用 “劃分法”給事物下定義,這個看起來有些詭異的方法雖然有很多問題,但是開啟了對于如何下定義這個問題的哲學探討。

第二,在處理 “虛假” 如何可能的時候,柏拉圖區(qū)分了 “是”的兩個基本含義,一個是存在,另一個是系詞。并且指出在后一個意義上,我們可以說 “不是在某個意義上是”或者“是在某個意義上不是”,從而形成錯誤的判斷。這個區(qū)分對于澄清西方語言中的一個關(guān)鍵的模糊性非常重要。

第三,從柏拉圖自己的理論發(fā)展而言,《智者》這部作品也非常重要。柏拉圖對自己的理念論做了兩個修正,一個是允許理念之間可以彼此結(jié)合,另一個是允許理念之間存在等級。這兩個修正豐富了柏拉圖的理念論,讓這個理論有了更強的解釋力。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形而上學的終結(jié)與古希臘哲學
柏拉圖為何如此厭惡那些智者?
試述蘇格拉底哲學貢獻
坤鵬論:為什么哲學初學者最好讀柏拉圖的著作?
《哲學史講演錄(二)》筆記
柏拉圖對蘇格拉底的繼承改變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wù)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guān)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quán)!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