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 一圓家庭協(xié)作.
今天由松風值班
繼續(xù)來講親子小故事
親子小故事
商場里,一個小男孩拉著媽媽往玩具區(qū)拉,嘴里嚷嚷著“媽媽,我要那個奧特曼,亮亮都有一個?!眿寢寷]有動,耐心地說:“不要奧特曼了,你有好幾個,走,咱們?nèi)ベI好吃的?!眿寢尯逯⒆?,爸爸也在旁邊幫著催促:“奧特曼有什么好玩的?!笨尚∧泻⒄f什么都不走,最后看說服不了爸爸媽媽,就往地上一躺,一邊打滾一邊哭,媽媽尷尬地站在那里惱怒不已,爸爸則氣得忍不住一邊吼,一邊去拉兒子:“你給我起來,不許哭,再哭等會兒不給你買漢堡了?!边@樣的威脅對于小男孩兒一點用也沒有,反而越哭越兇,腳在地上蹬著怎么都不“屈服”。
這樣的場景是不是很常見,幾乎每一個爸爸媽媽都遇到過類似的情況。
有些時候小孩子一言不合,或者愿望沒有滿足,脾氣說上來就上來,情緒一下子就失控了,前一刻還是個聰明可愛、萌死人的乖寶寶,下一刻,就會因為各種原因變身“情緒失控”不講道理的熊孩子,讓爸爸媽媽極度挫敗,完全無能為力,簡直分分鐘能“逼瘋”親爹親媽。
反思性養(yǎng)育分析
reflective thinking
發(fā)脾氣很正常
首先我們說孩子有情緒,會發(fā)脾氣是很正常的。在上面例子中的小男孩兒,因為沒有說服爸爸媽媽買到想要的玩具,也因為爸爸媽媽不理解自己想要奧特曼的想法有多么強烈,而他無法讓這些事情按照自己的意愿發(fā)生,所以極度受挫,沮喪到了極點。他無法擺脫這種痛苦的情緒,又不被人理解:同伴有這樣的玩具,我也想要有一個(孩子們競爭的天性,小男孩尤其有競爭意識,無意識中小男孩都在和其他的男孩子在競爭著)。此時,發(fā)脾氣似乎是他唯一的選擇。
發(fā)脾氣的益處
美國的家庭教育與心理咨詢專家帕蒂·惠芙樂認為:“發(fā)脾氣是感到沮喪的孩子擺脫不良情緒的途徑?!倍宜J為“如果我們允許一個孩子經(jīng)歷一個發(fā)脾氣的全過程,他就能從阻礙他學習的不良情緒中解脫出來?!钡拇_兒童強烈的沮喪會阻礙兒童對周圍其它事物的認知和思考,同樣也會影響兒童對于危險事物的判斷,因為這個時候的兒童已經(jīng)被自己的痛苦壓倒,無法去考慮其它的事情,當然也不會考慮周圍人的感受。作為父母可能此時很尷尬,或者很憤怒,但恰恰在此時兒童最需要我們父母出手幫助他們,兒童的發(fā)脾氣、撒潑等等看起來不合時宜的行為都是求助信號,他們需要父母出手接管他們面臨的困難,以及幫助處理此時被淹沒的情緒。
怎樣對待孩子發(fā)脾氣
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要求兒童強行壓制情緒,顯然不是一個有益的選擇,因為被壓制的情緒不會消失,因此第一步是先不要壓制孩子的情緒,而是接納孩子的情緒。
第二步是要讓情緒的子彈飛一會兒,也就是讓情緒流淌起來。此時在保證孩子和他人安全的情況下,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能夠表達他的情緒。比如,把孩子帶回到車里,或者商場的角落里,陪著孩子,讓孩子發(fā)泄、傾訴自己的情緒。通常孩子在哭泣、吼叫、訴說后,情緒會得到宣泄,這個時候理智的大腦才會回來接管工作,父母的建議也能夠理性去對待。
注意:我們這里說讓情緒的子彈飛一會兒,而不是飛一下子,情緒的平復需要時間和過程,要給孩子時間去恢復。這個時候爸爸媽媽和孩子的聯(lián)結(jié)很重要,接納孩子的情緒,沒有將情緒風暴中的孩子拋下,如果那樣的話孩子會覺得他被拋棄了;也沒有因為他有情緒而指責批評他,他的情緒是可以被接納的,孩子就有了處理自己情緒的力量,也有了情緒復原的能力。
在孩子發(fā)脾氣的時候,爸爸媽媽不將脾氣發(fā)回去,是父母情緒成熟的體現(xiàn)。爸爸媽媽幫助處理孩子情緒的努力也將是孩子自己處理情緒的榜樣。所以爸爸媽媽們,讓我們和孩子一起努力吧!
小游戲:發(fā)怒的金剛
假裝自己是一個強大的金剛,錘著胸口跺著腳向孩子走去“是哪個淘氣的孩子吵了我的午覺?氣死我了!我要抓到他,扔到樹上去!”在追孩子的路上,你要假裝不是被桌子絆了一下,就是崴了腳,強大和笨拙的鮮明對比,會讓孩子哈哈大笑。當你有情緒生氣時,也可以用這樣的方式真實表達自己的情緒,但是注意要調(diào)節(jié)情緒的音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