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1:本文首發(fā)于少數(shù)派Matrix社區(qū),文章鏈接為:https://sspai.com/post/71274】
【注2:本文所用的引用頁碼為《卡片筆記寫作法》一書中文版在“微信閱讀”ipad端顯示的頁碼?!?/span>
我們實踐卡片筆記法已近兩年時間,How to take smart notes一書及中文版《卡片筆記寫作法》前前后后也翻了好幾遍,也與許多朋友們不斷在探討實踐中的收獲與困擾。近來,我們反思了自己在實踐中遇到的主要困難,相應地調(diào)整了自己的筆記類型。我們的新系統(tǒng)更加重視項目筆記和索引筆記,探索實現(xiàn)“自下而上”模式和“自上而下”模式的互動和平衡。本文主要介紹我們近期對建立筆記體系的反思和調(diào)整后的基本框架??紤]到篇幅問題,本文分上下兩篇,上篇介紹我們對筆記的再分類,下篇介紹筆記間的互動和筆記體系的構建。
卡片筆記寫作法通常以德國社會學教授Niklas Luhmann的筆記系統(tǒng)為例,強調(diào)卡片式的筆記方法,每條筆記短小而完整,筆記與筆記間充分建立鏈接??ㄆP記法的核心思想不是記筆記的技巧和竅門,而講求一套完整的從筆記到寫作的流程。盧曼教授將筆記分為閃念筆記(Fleeting notes)、永久筆記(Permanent notes)、文獻筆記(Literature notes)、項目筆記(Project notes)和索引筆記(Index)。閃念筆記類似于我們的隨手記,需要定期整理成永久筆記,整理后即可銷毀。文獻筆記記錄文獻信息和對該文獻核心思想的簡要總結(jié)。永久筆記是卡片筆記的核心,也是寫作的基礎。索引筆記為這些永久筆記提供檢索途徑,也有單獨的卡片盒保存。項目筆記則記錄與具體項目相關的筆記,項目完成后也可以銷毀。
我們在實踐初期盡可能安裝書中介紹的方式操作,從中不斷獲益,但也不斷遇到了一些困擾,似乎盧曼教授的操作并不完全適合我們的實際需求,主要有以下三大問題。
《卡片盒筆記寫作法》書中強調(diào)(p.192)要分清幾類筆記,而其中閃念筆記主要是對收集的信息起提醒作用,可以用任何一種方式書寫(活頁本、便簽本,甚至餐巾紙,等等),它們最終會在一兩天內(nèi)被扔進垃圾桶。因為閃念筆記上的內(nèi)容需要被按一定的標準定期整理成永久筆記,這條永久筆記會被存放在卡片盒中,而作為永久筆記基礎的閃念筆記因而就沒有保存的必要了。
我們首先非常認同對筆記的重新整理,閃念筆記捕捉了我們瞬時的想法和靈感,幫我們即時記錄下了許多絕妙的思想,但也正因為它們是閃念,因此可能相對零散、不成系統(tǒng),或者需要更進一步的仔細推敲。同時,重新整理和書寫的過程可以加深我們的思考。但是,我們實踐中發(fā)現(xiàn)有些閃念筆記并非整理成卡片筆記后就沒有價值了。比如說,當我們重讀一本書時,看到之前留下的批注,可能會激發(fā)出新的思考,這種靈感是建立在閱讀批注而非原文的基礎上。又比如說,我們習慣在讀論文的時候用不同的顏色標注不同類型的信息,那么高亮的留存可以讓我們在重讀時迅速定位信息,也可以幫助自己再次閱讀時更快更好地理解文章,或是發(fā)現(xiàn)自己之前閱讀時存在的問題。比如我習慣用黃色標記文章主要觀點,用紅色標記重要背景知識,用紫色標記與自己想法相關內(nèi)容,用綠色標記有疑問的地方,用藍色標記不同意的內(nèi)容。再次閱讀時我可以很快地通過所有標黃部位回顧文章主要內(nèi)容,再重點關注藍、紫、綠色標注的部分,看這回閱讀是否可以解除一些疑惑,或是對應原文重新檢視自己的觀點和思路。
“閃念筆記”可以用完丟棄的另一個重要的理由是文章不會閱讀第二次。誠然,很多時候確實如此,但學術研究過程中文章反復閱讀卻是常態(tài),留下閱讀的痕跡并不是無意義的。每次閱讀中的隨手標記都可以給下次閱讀提供一定的信息(當然,隨手標注可能也需要一定的系統(tǒng)性,如使用顏色系統(tǒng),又如也盡量用完整的句子代替關鍵詞,等等)。更重要的是,我們認為重讀原文和回顧筆記一樣重要,對應原文檢視自己早先記下的閃念筆記,再去回顧相應的永久筆記可以確保自己的理解更加準確,消除偏差,也可能更容易激發(fā)新的想法。換句話說,我們認為盡管有些“閃念筆記”確實可以整理完就丟棄,但有些依舊是可以留存的,保存部分閃念筆記是有價值的。
關于“永久筆記”我們主要有兩個困惑,一是盧曼教授系統(tǒng)里的卡片筆記和文獻筆記到底如何區(qū)分,文獻筆記記什么。二是我們的永久筆記似乎很難永久,似乎一直在編輯和調(diào)整中。
先說第一個問題?!犊ㄆP記寫作法》(p.139)中是這樣介紹文獻筆記(Literature notes)的寫法的:
無論你讀什么,都要做筆記,寫下你不想忘記的內(nèi)容,或是你認為可能會在自己的思考或?qū)懽髦惺褂玫膬?nèi)容。文獻筆記要非常簡短,精心選擇,并使用自己語言記錄,對引文要格外挑剔,不要知識抄寫,而不去真正理解其含義,最后把這些筆記和參考書目的細節(jié)一起保存在你的文獻管理系統(tǒng)中。
我們非常贊同寫文獻筆記的要義是不要簡單地做抄寫,而是要用自己的語言轉(zhuǎn)寫,努力理解文章內(nèi)容,帶著批判的眼光閱讀。用自己的語言、寫出完整的句段是我們接觸卡片筆記法之后寫閱讀筆記做出的最大的改變,也從中受益匪淺。但我們的困惑在于文獻筆記不一定很簡短,筆記內(nèi)容不僅僅是一篇論文的中心思想,以我自己的研究為例,我要討論作者論證邏輯是否合理,要討論作者使用的材料是否有效支持論證,那么在我的筆記中常常會要記錄更多的細節(jié)性內(nèi)容,并對其進行評注。這樣一來,有時一篇重要文獻的篇幅可能會很長。
其實,長短也不是問題的本質(zhì),關鍵在于這種方式寫就的文獻筆記是否算作盧曼教授系統(tǒng)中的“永久筆記”呢?我們是否要將二者在系統(tǒng)中區(qū)別開來?
請看下圖展示的這個例子。
我在整理閱讀筆記的過程中常常會重新組織筆記內(nèi)容,不一定按原文的順序陳列,而是試圖將每個要點以一張卡片的模式來寫。這么來看,我的一篇文獻閱讀筆記本質(zhì)上對應著數(shù)條筆記(或者說數(shù)張筆記卡片)。比如說圖中所展示的這篇閱讀筆記實際上包括了五個要點,如兩個紅框中所示,每個要點下的內(nèi)容實際上是非常完整的,且可以獨立和其他的想法、筆記互動,因此其實每個要點都符合所謂“永久筆記”的要求的。那么現(xiàn)在的問題是,我們是否還需要通過某篇文獻把這些卡片單獨串聯(lián)起來?此外,我們是否需要區(qū)分以記錄他人文章內(nèi)容為主的卡片和記錄以自己想法為主的卡片?
第二個問題則是一直以來最困擾我們的問題。書中所介紹“永久筆記”的記法似乎非常容易。
打開你的卡片盒,仔細閱讀你在第一步或第二步所做的筆記(最好每天一次,以及在你開始遺忘為什么記它之前),并思考它們與你自己的研究、思考或興趣所在的相關內(nèi)容有何關聯(lián)。因為這里面只包含你感興趣的東西,所以翻閱卡片盒很快就可以完成。這種筆記上的思想不是為了收集,而是為了衍生想法、論點和討論。新的信息是否與你卡片盒里或腦海里已有的信息相互矛盾、相互一致、相互印證或相互補充?是否能把已有的想法結(jié)合起來產(chǎn)生新的想法?這些想法又引發(fā)了什么問題?你可以為每一個想法準確地寫下一條筆記,并像為別人寫作一樣,使用完整的句子,標注來源,提供參考資料,并盡量做到精確、清晰和簡短。此時,扔掉第一步的閃念筆記,把第二步的文獻筆記放入你的文獻管理系統(tǒng)。待所有重要的內(nèi)容都進入卡片盒后,你就可以忘記它們了。
(p.141)
初讀來就覺得仿佛每天整理完當日的閃念筆記之后,就應當至少能寫出一兩條永久筆記來。但實際操作過程中卻發(fā)現(xiàn),即便已經(jīng)近兩年,自己真正寫成的永久筆記數(shù)量是非常有限的。如果是在學習新知識,了解新概念和新方法,可以很快地寫成一條結(jié)構完整、可以獨立應用、與其他筆記關聯(lián)的筆記來。就像下圖所展示的對這個術語的理解,除了某篇文獻里介紹的定義之外,我又搜集了其他文獻中的相關定義,做了簡單的梳理,并加上了部分自己的評注,相對來說已經(jīng)很完整了,我也默認自己很長時間內(nèi)是不會做出修訂的。
但如果是一條關于自己的新觀點筆記似乎就很難成型了。一方面,科研過程中對一個問題的思考通常歷時較長,因而似乎總是會不斷為某條筆記增加新內(nèi)容,已經(jīng)寫好的部分也會不斷修改、調(diào)整,很長時間都難以算作一條真正意義上的“永久筆記”。而另一方面,想法發(fā)展到某個程度之后,我們可能就會開始著手寫論文草稿了,并不會真的等到筆記完全完善之后才開始寫文章。這種情況下,最終真正可以稱之為Zettel的東西實際上是自己的論文或論文的部分章節(jié)。從個人經(jīng)歷來看,又常常疏于把成文內(nèi)容存入筆記體系中。這兩方面因素迭加在一起,造成了我的筆記系統(tǒng)里大部分的zettel都標記了#budding或者#to develop之類的標簽。比如說下圖所示的一條筆記,本身是有明確的論點的,可以作為一條永久筆記。但是每一個小點又涉及到更多的內(nèi)容需要不斷補充、論證。似乎只有等到每個小點都落實之后才能把這一條筆記最終完善,這一過程可能需要數(shù)月甚至數(shù)年。于是,我們也有很長一段時間在糾結(jié),或許對于我們這使用需求來說,“永久筆記”就是一個不可實現(xiàn)的夢想,不如以“永久筆記”的寫作要求來寫,統(tǒng)一看作自己的靈感庫。
在實踐中我們另一個困惑是關于項目管理相關的筆記。在《卡片筆記寫作法》第一章通過討論撰寫論文的步驟來介紹了不同類型筆記(p.138-146),此處并未談及“項目筆記”。在第二章介紹要區(qū)分三類筆記時(p.192-193),僅簡單提及“[項目筆記]只與某一特定項目有關,保存在特定項目的文件夾內(nèi),項目結(jié)束后即可丟棄或存檔”。除此以外,在目前可見關于卡片筆記或任何筆記法的介紹與討論中涉及項目筆記的相關內(nèi)容也都非常少。那項目筆記到底記什么呢?又該怎么管理呢?
之前,我們一直篤信不要強求all-in-one,建立合理的工作流更重要。但因為我們?nèi)粘H蝿詹⒉惶爆?,主要也就圍繞讀文獻、寫筆記、想問題,內(nèi)心總有一絲期待,希望能將任務管理和知識管理二合一。
更重要的是,以心安的研究為例,若日常涉及許多實驗,每個實驗可以看作一個項目,相關筆記中涉及大量的設計思路、實驗材料、失敗經(jīng)驗等等,這些也都是可以應用到之后的項目中的。此外,近年來重復實驗、復制實驗結(jié)果也越來越受到學界重視,需要我們長期保存并公開全部相關材料,因此也需要我們做好整理匯總工作。因此,與項目相關的筆記在我們實際使用中是非常重要的,也絕不是項目結(jié)束后就可以丟棄的。這種情況下對項目筆記就有很大的需求,我們到底該如何處理呢?
基于對上述幾個問題的考慮,我們認為或許不必拘泥于書中所介紹的筆記分類方式或處理方式,每個人都可以在把握了卡片筆記寫作法核心要義的基礎上,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需要靈活作出調(diào)整。我們目前將整理過的涉及各類內(nèi)容的筆記全部看作“永久筆記”,包括記錄他人觀點為主的閱讀筆記,發(fā)展自己觀點為主的Zettel,以及記錄了一些操作技巧、代碼、范式等的“工具筆記”。同時,我們自己的日常使用中會更加重視項目筆記和索引筆記的使用,通過項目筆記來串聯(lián)筆記、輔助寫作,通過索引筆記來組織自己知識體系的結(jié)構。各類筆記間的互動我們在下篇介紹,這里先簡單介紹一下我們現(xiàn)行筆記體系中對筆記的分類方式。
書中所介紹的盧曼教授的筆記分類包括閃念筆記、文獻筆記、永久筆記、項目筆記和索引筆記。但如果我們細想一下,這個分類其實并不是在一個維度上的,比如說閃念筆記和永久筆記是從筆記的保存時間或筆記狀態(tài)上來看的,文獻筆記是從筆記的內(nèi)容來看的,項目筆記和索引筆記是從筆記的功能來看的。那么,以文獻筆記為例,顧名思義,文獻筆記就是閱讀文獻時所做的筆記,自然文獻筆記可以有閃念的部分,也可以有永久的部分,也可以有自己的項目管理(如寫一篇文獻綜述或項目申報書)及索引系統(tǒng)。因此,我們的再分類將不同的維度區(qū)分開來,如下表所示。
閃念筆記 | 永久筆記 | 索引筆記 | |
知識輸入 | 文獻閱讀批注、高亮等 | 文獻筆記 | 文獻筆記索引 |
靈感與思考 | 靈感捕捉 | Zettel | Zettel索引 |
工具箱 | 隨手記 | 工具筆記 | 工具箱索引 |
項目管理 | 任務管理 | 項目筆記 | 項目索引 |
首先,我們根據(jù)內(nèi)容區(qū)分開,如下表第一欄中四行所示。
其次,我們根據(jù)筆記管理的步驟區(qū)分,如下表第一行中右側(cè)三欄所示。首先,閃念筆記和永久筆記不看作具體的筆記類型,而看作記筆記的兩個階段,通常先有相對零散、即時的閃念筆記,再有整理過后的永久筆記,成為留存在筆記系統(tǒng)中的核心內(nèi)容。索引筆記是我們積累了永久筆記之后進行筆記管理的重要一步,它本身通常并不涉及具體的筆記內(nèi)容,而是對我們筆記庫中的筆記卡片做的目錄,那么自然,任意內(nèi)容的永久筆記都可以建立相應的索引。簡單說來,我們把內(nèi)容相關的分類和管理相關的分類看作兩個不同的維度,二者不是并舉關系,而是可以搭配組合。閃念--永久--索引的路徑基本適用于所有人,而內(nèi)容相關的分類大家需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使用情況和需求調(diào)整,合并、拆分上述項目或增設不同內(nèi)容類型的筆記。
我們根據(jù)自己的需求從內(nèi)容的角度分類四類,包括:(1)學到的新知識,即“知識輸入”;(2)自己的思考與觀點,即“靈感與思考”;(3)輔助寫作或工作、生活的實操性知識,即“工具箱”。(4)項目管理相關資料。其中,“知識輸入”部分在盧曼教授的體系中可能部分對應文獻筆記中的小結(jié)部分,部分算作Zettel;“靈感與思考”對應盧曼教授體系中的永久筆記,或者說Zettel?!肮ぞ呦洹辈糠衷诒R曼教授的體系中沒有具體提及?!绊椖抗芾硐嚓P資料”對應盧曼教授體系中的項目筆記。
我們將以總結(jié)他人觀點為主的文獻筆記和發(fā)展自己觀點為主的Zettels區(qū)分開來,主要出于兩點考慮。一是為了方便項目管理和建立相關索引,具體操作我們將在“索引篇”談。簡單說就是我們在寫文章的時候要區(qū)分對他人觀點的述評和對自己觀點的闡釋,那么在筆記系統(tǒng)里也可以先做個對應的分類。二是既然為了方便引用會為參考文獻單獨建立頁面,不如在該頁面下匯總相應的所有閱讀筆記,我們從匯總后的閱讀筆記中有所受益。如果我們論文常常不止看一遍,閱讀筆記也同樣會反復閱覽,我們前面提到重讀論文時一些即時的高亮和批注可以幫助我們快速掌握信息、加深理解,那么一篇認真寫就,結(jié)構完整、細節(jié)豐富的閱讀筆記同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回顧和把握論文內(nèi)容,做到有的放矢,增加重讀的意義。
“工具箱”的內(nèi)容可能比較明確,對我們來說就是某些軟件的操作指南,常用代碼等等,每個人需要的工具可能類型不同、數(shù)量不同,是否需要此類筆記因人而異,本文也就不再贅述。
最后簡單談一下“項目管理”筆記,我們?yōu)槭裁匆獜娬{(diào)筆記體系中這一項的重要性也會在“索引篇”著重討論。簡單說來,在思考筆記再分類的過程中我們重新認識了“項目”,其實我們想寫的每一個小論文,或是每一個小實驗,想解決的每一個問題都對應著一個項目。為這個項目看的文獻,思考的點點滴滴,開展的討論,要做的各種事情如果集中匯總在一起,管理起來也更方便??傊覀冇浌P記的根本目的還是為了幫助思考問題,幫助寫作。此處,我們需要澄清一個小點,這里我們所說的筆記系統(tǒng)里增加“項目管理”筆記不等同于任務管理體系和筆記體系完全二合一,我們依然堅持兩個系統(tǒng)有其分開處理的必要性,這一點之后也將專文討論。
對于內(nèi)容的分類,每個人的需求不盡相同,我們提倡每個人尋求最適合自己的分類方式,不要拘泥于典型分類。而筆記管理的步驟不僅適用于不同內(nèi)容類型的筆記,也應該適用于每一個人。其實,卡片筆記寫作法一直在強調(diào),這不是具體的筆記技巧或竅門,它的核心其實是整套工作流。建立這套工作流也是我們踐行卡片筆記寫作法中最深刻的感觸和最大的收獲。首先,我們要定期整理自己的所謂“閃念筆記”,用完整的語言寫出來,即制作“永久筆記”。其次,我們要不斷思考、建立筆記間的關聯(lián),設計合理的索引。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們可能時常有一些臨時的備忘或靈感需要記錄下來,這些都是“閃念筆記”,記錄的方式和工具通常需要因地制宜,有時記在手機上,有時可能寫在隨身筆記本上,有時可能隨手找到一個什么紙就寫了。這些筆記雖然幫助我們即時捕捉到了當下的信息和靈感,但它們是分散的,未加工的,不能直接用于寫作。因此,我們需要對其進行進一步匯總和加工整理,更好地發(fā)揮這些信息和靈感的作用。這種整理的過程并非只適用于某一些特定內(nèi)容的筆記,實際上各種記錄都可以做重新書寫和整理。
再提一點“永久”這個問題,How to take smart notes書中用了permanent notes這個術語,中文版則相應地譯作“永久筆記”。我們覺得可能Andy Matuschak所提出的長青筆記(evergreen notes)這一個概念更為貼切,即這條筆記是可以不斷修改、調(diào)整,并非一次寫就之后就永久留存不再改動的了,而且這條筆記也可以不斷與其他筆記關聯(lián)、鏈接,發(fā)揮作用,在整個知識庫中生生不息,長青不衰。如此想來之后,我們也就不再糾結(jié)所謂Zettel是否還會不斷修改了。
當我們的永久筆記越寫越多,關聯(lián)建立得越來越繁復,我們產(chǎn)生了更多的想法,但也很容易失陷在復雜的知識網(wǎng)絡中,這時候一個清晰的索引可以幫助我們梳理筆記間的結(jié)構化關系,也可以幫助我們更容易檢索筆記??ㄆP記法強調(diào)開始寫筆記的時候不要分類,不要強行建立系統(tǒng)結(jié)構,因為其實當我們對問題認識還不夠清晰時建立的系統(tǒng)一定是不完善的,堅守這個系統(tǒng)反而會限制我們的思考,帶來不必要的麻煩。但卡片筆記法也并非要求完全放棄結(jié)構,比如說盧曼教授就有一個專門的索引筆記卡片盒,針對不同話題都建立了相應的索引。其實,關鍵是不要著急分類,而不是不分類,建立結(jié)構和索引是有幫助的。
因此,我們將筆記管理流程分為三步,第一步是多途徑搜集“閃念筆記”,第二步是整理、匯總“閃念筆記”,深入思考,形成“永久筆記”,第三步是筆記積累到一定程度之后建立“索引筆記”,幫助梳理個人知識系統(tǒng)結(jié)構。
這樣重新分類不僅解決了我們的困擾,也讓我們對筆記系統(tǒng)的認識更加清楚了。其實整個系統(tǒng)的要義還是在于(1)及時記錄“閃念筆記”;(2)定期整理、完善,形成“永久筆記”;(3)重視筆記間的鏈接,設計合理的“索引筆記”。而由于每個人的使用場景都不盡相同,適合一個人的系統(tǒng)和分類未必適合每一個人,哪怕只對某一個人來說,適合某個階段或某種需求的方式未必適合所有的場景??ㄆP記寫作法對卡片的分類有其獨到之處,但任何體系都不可能是適用所有人的。因此,我們需要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和需求來重新分類,在實際使用中勤思考、多嘗試、多調(diào)整,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分類方式。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