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中歐陽修所撰《新唐書》中的〈宰相世系表〉中,唐朝時,出自汝南周氏的宰相有周允元與周墀兩人,他們分屬蓬陵侯周表、譙郡公周法尚兩支周氏家族。周表一支后來繁洐形成著名的春陵敦頤家族,而譙郡公法尚一支至今卻少見于周氏家族中,唐代名相周墀家族哪里去了?怎么會在歷史長河中消聲匿跡了呢?
二〇一八年十一月二十六日,南昌鐵路局機務(wù)段周福保宗親偕同南昌荷湖一宗親攜荷湖周氏族譜來湖南寧遠尋根,筆者在其譜中發(fā)現(xiàn)了唐代名相周墀后裔的蹤跡,荷湖周氏就是周墀的后裔。據(jù)不完全的統(tǒng)計,其宗支至今已發(fā)展成為族裔十幾萬的周氏大族。
據(jù)《荷湖周氏譜》記載,其族'自炅至彥讬二十余世',文中的'炅',即南齊弋陽太守周炅,周炅之父為南齊時廬、桂二州刺史周靈起,靈起系南齊時梁州刺史周強之子。周炅為避晉亂徙居于永安黃岡,生子有:法尚、法明。法尚為巴州刺史,因伐陳有功而遷衡州總管,改封'譙郡公'。累進為“右光祿大夫” ,卒于軍中。卒后,謚號曰“僖” 。而該支在隋唐之際以譙郡公一族聞名于世。
其世系為:周強~靈起~周炅~法尚、法明。
周墀屬于法明之后,法明為周墀高祖,十二歲為光州刺史,唐為光祿大夫,封國道,生子惲,梁縣令。惲生子沛,官左拾遺。沛生子廷,官右驍衛(wèi)參軍,贈禮部尚書。廷生子墀,檢校尚書右仆射(宰相)。其傳承世系為:炅~法明~惲~沛~廷(見《樊州集》七〈周墀志〉)。
由此可見,南昌荷湖周氏,及由荷湖開派出去的周氏均系唐名相周墀后裔一脈。
令人遺憾的是,該譜的修撰者,卻把其荷湖始遷祖彥讬公,字白云。又加注為'又名從遠',從而混淆入了蓬侯周表后裔、濂溪先祖這一族,弄得后裔疑竇叢生,搞不清到底是誰的后人。這才有了荷湖周氏后裔的湖南尋親之行。
細觀《荷湖周氏族譜》,它所排列的世系仍有不少錯訛之處,如既稱本支為東周汝墳侯“烈王”之后屬汝南郡周氏一族,卻又將晚于烈515年的赧王沛國郡周勃列為烈的汝南郡的世系里來了,并且把周亞夫排列為周勃先祖,明顯顛倒了祖孫關(guān)系,而把兩漢之際的遠在山西代縣的周黨,也拉來列入世系之中,就更是有些令人莫名了。
之所以會出現(xiàn)這樣的狀況,是歷來有“以歷史名人光大門楣” 的思想,所以把周姓歷史名人無論是否本支先祖,一概拿來列為先祖世系。這種現(xiàn)象在各地歷修家譜中屢見不鮮。
南宋以來,周敦頤經(jīng)學(xué)者們力薦,謚為“元” 公,其道學(xué)漸顯于世,周敦頤被譽為“北宋五子”(大學(xué)者)之一。被尊為“孔孟之后第一人” 的圣人。經(jīng)元、明兩朝,二程與朱熹等人的傳播,形成宋、明理學(xué)。周敦頤被尊為“宋、明理學(xué)鼻祖”,其名聲顯赫于世。很多周氏家族,都因周敦頤而自豪,而將其名、其事、其文列于家譜中,有的甚至列于本支世系的先祖之中。進而將先祖之名與周敦頤先祖之名併,稱其又名“某某”,以顯其為周敦頤后裔。
實際上,三千多年來,周氏家族各支,代不乏名人名士,各支脈家族完全用不著數(shù)典忘祖,淡化了本支先祖名人。如荷湖周氏一族,作為唐代名相周墀一脈,其名望并不在宋代周敦頤之下,完全沒有必要為了表示自己是濂溪后裔去將先祖注為“又名從遠” 而併入濂溪周氏一族?!逗珊苁霞易V》系清咸豐九年六房聯(lián)修的,序文中有記載這次聯(lián)修族譜文字說:自炅…至墀,墀以下六七世大同小異,(墀)以上參差…
這些,足可以說明該支荷湖周氏系唐代明相周墀一支。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