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的使用口訣,老中醫(yī)留下的藥對,一看就...
中藥的使用口訣,老中醫(yī)留下的藥對,一看就懂,值得收藏!
1. 砂仁得枳殼則寬中。
2. 芍藥得甘草則治腹痛,吳茱萸得良姜則亦止腹痛。
3. 當歸得生地則生血,姜汁得京墨則止血,紅花得當歸則治血,歸尾得桃仁則破血。
4. 黃芪得附子則補陽,知母、黃柏得當歸則補陰。
5. 澤瀉得豬苓則能利水滲瀉,得白術(shù)則能收濕。
6. 大黃得芒硝則潤下。
7. 木香得檳榔則治后重。
8. 紫蘇配黃連得竹茹則能止嘔吐。
9. 蒲黃合五靈脂,名失笑散,能祛瘀止痛。
10. 當歸合 川芎,名佛手散,能行血活血。
11. 高良姜合 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
12. 玄胡合 金鈴子,名金鈴子散,能治腹痛。
13. 吳茱萸合 黃連,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
14. 肉桂合 黃連,名交泰丸,治心腎不交。
15. 女貞子合 旱蓮草,名二至丸,能補腎陰。
16. 半夏合 硫黃,名半硫丸,治虛冷便秘。
17. 知母合 貝母,名二母散,能清肺熱。
18. 破故紙合 肉蔻,名二神丸,止脾腎寒瀉。
19. 木香名 黃連,名香連丸,治紅白痢疾。
20. 枳實合 白術(shù),名枳術(shù)丸,能健脾消痞。
補虛藥口訣
(一)補氣藥
補氣甘溫肺脾歸, 四參芪術(shù)藥扁甘。
飴蜜棗絞紅景加,壅中助濕理氣輔。
元氣虛脫吉林參,生津增智補肺脾。
性味甘溫高麗參,溫補力強陽虛好。
黨參補中養(yǎng)血強,生津力緩慢病施。
太子參用補心氣,洋參性寒養(yǎng)陰行。
脾肺氣虛用術(shù)芪,止汗固表利水同。
黃芪升陽托瘡毒,白術(shù)安胎養(yǎng)胎宜。
山藥平補脾肺腎,腎氣不固遺帶消。
和中化濕白扁豆,脾虛暑濕吐瀉清。
甘草和藥補中氣,祛痰緩急解毒療。
(二)補陽藥
補陽咸甘溫脾腎, 巴羊鹿沙菟智仁。
補骨鎖杜蓯蓉紫,陽萎不舉或虛喘。
鹿茸益精強筋骨,調(diào)沖托瘡散虛寒。
陽虛崩漏鹿角膠,補血止血助陽雄。
溫補不膩鹿角霜,血弱精寒帶遺崩。
巴戟羊藿補腎陽,祛風強筋關(guān)節(jié)通。
沙菟補腎養(yǎng)肝用,絲子止瀉安胎行。
助陽潤腸蓯蓉鎖,補陽益精便秘動。
溫腎壯陽補骨脂,陽萎遺精瀉五更。
杜續(xù)安胎強筋骨,續(xù)斷止血療傷取。
補骨益智溫脾腎,益智攝唾骨止瀉。
溫腎納氣強腰膝,腰酸虛喘蚧桃供。
葫蘆巴散下焦寒,寒疝冷痛溫命門。
仙茅溫腎又壯陽,腰膝冷痛祛寒松。
蟲草氣血陰陽補,河車也有一樣功。
海馬海狗蛤蟆油,紅膻溫腎各不同。
#番茄健康超能團#關(guān)注
@番茄健康,讓您健康每一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