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經(jīng)常有“誅滅九族”、“斬盡殺絕”、“斬草除根”的滅門慘案,這是掌權(quán)者或者統(tǒng)治者為了杜絕無窮后患,要想奪得權(quán)力以長久掌權(quán),心狠手辣是必要條件,哪怕會被后世評為殘酷弒殺,對于當時的他們來說,能夠永久安穩(wěn),沒有后顧之憂就是最好的選擇。
被后世皇家列為反面教材的苻堅正是因為當初滅掉前燕之時,留下了前燕皇族慕容一族,沒有對其趕盡殺絕,甚至還讓他們在地方當官,任由其發(fā)展勢力,哪怕王猛建議除之而后快,果然最終在淝水之戰(zhàn)中慕容皇族在后方給了苻堅致命一擊。
所以歷朝歷代的皇室都知道對前朝皇室要斬草除根,即便有時候沒有暴虐殘殺,但那也只是為了美名和民心,前朝皇室看似避免一死,實則生不如死,沒有真正的自由,沒有輝煌時的榮耀,有的僅僅是屈辱,還需時刻警惕著當朝統(tǒng)治者對他們的暗殺。
眾人只道魏國是三國的最后贏家,曹家子孫大概也是這么想的,三國鼎立的后期是他們帶領(lǐng)魏國立于不敗之地,殊不知“螳螂捕蟬黃雀在后”,魏廷上的司馬一族才是真正結(jié)束了三國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統(tǒng)一全國,建立西晉王朝。
司馬炎雖是西晉的開國皇帝,但這得益于他的爺爺司馬懿,司馬懿奠定了司馬一族的地位和勢力,司馬懿是佐了魏國四代的托孤輔政之重臣,卓有功勛,司馬懿后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quán)臣。這樣看來,也難怪司馬懿會被認為是諸葛亮的最大勁敵了,兩人各為其主,都在朝廷之上說一不二,抉擇國家大事,可惜國家的命運并非一個臣子所能決定,哪怕諸葛亮“智近乎妖”,他所輔佐的蜀國實在成不了大器,反而是司馬懿,君臣相得益彰,使得魏國的實力最為強勁。
但司馬懿比諸葛亮厲害的一點就是他的子孫也是成大事者,其子司馬昭稱王,其孫司馬炎稱帝,連帶著他被追尊為高祖宣皇帝,不說西晉的“八王之亂”,但這奠定王朝的三代人無疑是非常厲害的,其中尤屬司馬懿為司馬家族做出的貢獻最大。
司馬懿最初只是因為博學多聞而被曹操賞識,強行辟其為文學掾,但很快他就看清了天下局勢,曹魏政權(quán)會成為三國的最后贏家,所以他一直在為曹操效勞,接著為其子孫效勞,將自己熬成了輔佐魏國四代的托孤輔政之重臣,在朝中的聲望自然無人能及。
當年司馬懿慧眼識英,他認為曹丕日后會成為掌權(quán)人,所以從任太子中庶子做起,司馬懿很快就成為了曹丕的心腹,等到曹操去世后,曹丕繼承王位,他被封為丞相長史。司馬懿走對了最為關(guān)鍵的一步,以后自然平步青云,公元220年,曹丕登皇帝位,任命司馬懿為尚書,不久轉(zhuǎn)督軍、御史中丞,封安國鄉(xiāng)侯,之后司馬懿一直在為國立功??上Р茇г谖涣?,他的生命就已經(jīng)走到了盡頭,下令司馬懿與中軍大將軍曹真、鎮(zhèn)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為輔政大臣,曹叡即位后,改封司馬懿為舞陽侯。
身居高位的司馬懿做出了與之相匹配的功績,無人反對他,可他的政敵就看不慣了。公元239年,司馬懿熬到了魏明帝曹叡去世,他再次被委以托孤重任,還有曹爽同位托孤重臣,兩人各統(tǒng)精兵三千人,共執(zhí)朝政。但這次司馬懿執(zhí)政并不順利,他多次遭到曹爽的排擠,曹爽還向天子進言,讓司馬懿成為沒有實權(quán)的太傅,不僅曹爽意圖專權(quán),他還一意孤行要伐蜀使得曹魏內(nèi)耗嚴重。
公元249年,曹爽仗著特權(quán),在朝中胡作非為,大臣對其非常不滿,司馬懿便謀劃了奪權(quán)大計,他趁著曹爽和皇帝不在的時機,占領(lǐng)京都洛陽,掌握軍政大權(quán),還誅滅了曹爽三族。當時大司農(nóng)桓范出城去投曹爽,他是曹爽的黨羽,司馬懿定然不會放過此人,曹爽的這些黨羽沒有遭到滅族之禍,桓家的一位族人成為漏網(wǎng)之魚。根據(jù)《晉書》記載,桓溫是東漢大儒桓榮之侯,但據(jù)歷史學家田余慶考證,桓溫的高祖是三國時期在嘉平之獄中被司馬氏誅殺的曹魏大司農(nóng)桓范。
桓溫此人身姿不凡,娶了南康長公主成為駙馬,逐漸步入仕途,因溯江而上滅亡成漢政權(quán)而聲名大振,又三次出兵北伐,立下累累戰(zhàn)功,成為輔國將軍,原本他也可以篡權(quán)奪位,但第三次北伐失敗導(dǎo)致他沒有足夠的聲望做大逆不道的亂臣賊子。倒是他的兒子桓玄逼迫晉安帝禪位,建立桓楚政權(quán),桓家亡了司馬家族,冥冥之中,當初司馬懿手下的漏網(wǎng)之魚竟然成為了日后推翻司馬王朝的人,果真世事難料?。?/p>
若司馬懿知道將來司馬家族會被他趕盡殺絕,一定氣得棺材蓋都蓋不住了。不知道他對自己當初放走的落網(wǎng)之魚會有如何的感想,定然會后悔不已??上д螜?quán)謀就是如此,稍有不慎,便滿盤皆輸。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