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與冀豫皖蘇四鄰省的省界劃分--------
【一】河北與山東---
1949年 1949年7月28日華北人民政府第三次委員擴大會議決定,8月1日華北人民政府【民政字第150號】通令:
★舊河北省所轄縣份除東光、南皮、鹽山、慶云、寧津、吳橋、南樂、長垣等11縣劃歸他省外,原冀中、冀南、冀東、太行各行署及察哈爾省所轄縣份中,其原屬舊河北省建制者,均劃入新建河北?。辉瓕偌侥闲惺鹬f山東省館陶、臨清、丘縣、夏津、武城、恩縣等6縣及原屬太行行署之舊河南省武安、涉縣、臨漳等3縣亦劃歸河北?。辉瓕偌侥闲惺鹚鶎俟诳h莘縣、高唐、永智、武訓、元朝之朝城部分、及平原等7縣則劃歸他省。
館陶縣駐地由北館陶鎮(zhèn)遷至南館陶鎮(zhèn)。
1950年 慶云縣機關自前馬村遷駐慶云縣城。(1950年5月)
1952年 ◎山東省的東光縣、吳橋縣、寧津縣、慶云縣、鹽山縣、南皮縣劃歸河北省。河北省的恩縣、武城縣、夏津縣劃歸山東省德州專區(qū);臨清縣、館陶縣、臨清鎮(zhèn)劃歸山東省聊城專區(qū)(政務院1952年10月24日批準)
為調整現(xiàn)有省、區(qū)建制,以利工作起見,茲決定:
一、撤銷平原省建制。現(xiàn)屬平原省原為山東省舊轄之高唐、清平、博平、茌平、聊城、堂邑、冠縣、莘縣、朝城、陽谷、東阿、梁山、壽張、范縣、觀城、濮縣、鄄城、鄆城、南旺、嘉祥、巨野、菏澤、定陶、城武、金鄉(xiāng)、魚臺、單縣、復程、曹縣等29縣,全部劃回山東省屬
1953年 ◎將山東省德縣所轄原屬景縣的宋道口、葉家園、李門樓、東營、西營5個村重新劃歸景縣。(1953年9月
1964年 ◎設立故城縣趙行公社,轄由山東省劃入的原武城縣甲馬營公社的夏莊、曹官屯兩個管理區(qū)。將原武城縣城關公社的河西街3和大隊劃歸故城縣祖陽人民公社。(衡水專員公署1964年12月26日決定)
1965年 ◎1965年3月12日國務院批準:河北、山東兩省原則上以衛(wèi)運河、四女寺減河為省界,具體如下:
1.河北省寧津縣的建制連同寧津縣所屬四女寺減河右岸的田莊、長官、雙碓莊、劉營伍、后魏、大柳、常洼、張學武、杜集、后王、孟集、柴胡店、尤集、小店、城關、相衙鎮(zhèn)、保店、張宅、時集、虎皮張20個公社和道口公社的樓子李等18個自然村,龍?zhí)豆绲闹馨投返?0個自然村,共770個自然村劃歸山東省。寧津縣四女寺減河左岸的道口公社的小林莊等30個自然村劃歸吳橋縣;龍?zhí)豆绲奈鲝S等8個自然村劃歸東光縣。
2.河北省慶云縣的建制連同慶云縣所屬四女寺減河右岸的東郎塢、尚堂、大靳、中丁、楊和尚、中王、板營、解家集、東辛店、小鄭、大丁廟、大胡、徐園子、嚴家務14公社和城關公社的東周莊等28八個自然村,劉范公社的周尹家等6個自然村,共249個自然村劃歸山東省。同慶云縣所屬四女寺減河左岸的玉皇崔、王可忠2個公社和城關、劉范2個公社的24個自然村,共59個自然村劃歸河北省鹽山縣。
3.河北省吳橋縣所屬四女寺減河右岸的大趙、西堂、張敖3個公社共75個自然村,劃歸山東省寧津縣;吳橋縣四女寺減河右岸的趙富容、趙虎、劉漢、趙宅4公社共75個自然村,劃歸山東省陵縣。
4.河北省東光縣所屬大張莊公社,計13個自然村劃歸山東省寧津縣。
5.河北省鹽山縣所屬四女寺減河右岸崔家口公社的齊家務等11個自然村,劃歸山東省慶云縣。
6.河北省故城縣所屬鄭口公社的甘泉村劃歸山東省武城縣。
7.山東省館陶縣的建制連同館陶縣衛(wèi)運河左岸的楊草廠、郵寨、王二廂、西魏僧寨、灘上、陳路橋、房兒寨、東河寨、南留莊、王橋、西蘆里、壽山寺、南徐村、前市莊、柴莊、柴堡、淺口、陳范莊、東卜(寶)村、劉沿村、西館陶、馬頭22個公社共248個自然村,劃歸河北省邯鄲專區(qū)??h政府駐地仍在南館陶。館陶縣其余行政區(qū)域分別劃歸山東省臨清、冠縣二縣。
8.山東省臨清縣所屬衛(wèi)運河左岸的李莊、修子埠、下堡寺、張三寨、搖安鎮(zhèn)、竇莊、后張八莊、呂寨、姚樓、魏莊、大二十里莊、黑莊、老官寨、單屯、棗園、北三里、南三里(不包括胡家灣村)、東水坡、史洼、倉上、童村、劉莊、西尖冢(不包括馮圈、楊圈兩個村)、指揮墓、盧莊、黎博寨、秦白地、龍?zhí)?、東臺莊29個公社和城關區(qū)衛(wèi)運河左岸河西南大隊、河西北大隊、米市街、臨衛(wèi)街,共299個自然村劃歸河北省。(以上區(qū)域后設立臨西縣)
9.山東省無棣縣所屬四女寺減河左岸的辛集、良戶、宋王、朱王、傅趙、山后、楊埕7公社共51個自然村劃歸河北省。
10.山東省武城縣所屬衛(wèi)運河左岸的饒陽店、武官寨、祖陽莊3公社和甲馬營公社東排等14個自然村,共244個自然村劃歸河北省故城縣。
★1965年3月27日國務院全體會議第154次會議【議字7號】決定:
1.設立臨西縣。以山東省臨清縣劃歸河北省的部分地區(qū)為臨西縣行政區(qū)域。
2.設立海興縣。以山東省無棣縣劃歸河北省的部分地區(qū)和鹽山、黃驊2個縣各一部分行政區(qū)域為海興縣行政區(qū)域。
⊙海興縣的行政區(qū)域包括:山東省無棣縣劃歸河北省的部分地區(qū)和從鹽山縣劃入的趙毛陶、蘇基、郭橋、高溝4個公社,明泊洼、新生、縣農場(縣農場所屬劉武莊、東和樂莊、西和樂莊、仍歸鹽山縣)和崔家口公社四女寺減河左岸的豆腐營等16個村,計104個自然村;從黃驊縣劃入丁村公社和楊莊公社的盤洼村,計25個自然村,以上共計13個公社、3個農場,180個自然村為海興縣行政區(qū)域。縣政府駐小山鎮(zhèn)(實際駐蘇基)。
【二】河南與山東--
1952年
★撤銷平原省,聊城專區(qū)、湖西專區(qū)和濮陽專區(qū)的濮縣、范縣、朝城、觀城4縣,荷澤專區(qū)的荷澤、定陶、曹縣、鄄城、鄆城、梁山、南旺7縣
劃分給山東省;新鄉(xiāng)市、安陽市,新鄉(xiāng)專區(qū)、安陽專區(qū)和濮陽專區(qū)的濮陽、滑縣、長垣、封丘、內黃、清豐、南樂7縣,荷澤專區(qū)的東明縣劃歸河南?。?/p>
1954年 ★河南省濮陽縣第九區(qū)的郝樓、夏莊、岱堂等3個自然村劃歸山東省鄄城縣(政務院1954年11月24日批準)
1963年 ★河南省的東明縣劃歸山東省菏澤專區(qū)(國務院1963年3月23日批準)
1964年 ★山東省莘縣的前任屯村、后任屯村劃歸河南省南樂縣;河南省南樂縣的楊寨村、東節(jié)村、寨節(jié)村劃歸山東省莘縣(國務院1964年6月16日批
準,1966年8月10日交接完畢)
★山東省范縣、壽張2縣金堤河以南和范縣城附近地區(qū)劃入河南省,具體省界劃法:山東省壽張縣所屬跨金堤河兩側的斗虎店、子路堤、侯李
莊、明堤、臨河、大寺、關門口、趙臺、李堤、孟樓、同堤、南臺、劉海等13村仍留歸山東??;范縣所屬的金堤以北的范縣縣城及金村、張
夫2村劃入河南省。以外的地區(qū)劃入山東省莘縣,山東省聊城專區(qū)的范縣建制劃歸河南省。(國務院1964年6月16日批準)
★撤銷壽張縣,分別并入陽谷縣和河南省范縣(國務院1964年10月31日批準)
【三】安徽與山東---
1953年10月17日,將山東單縣第六區(qū)(入碭山改稱第十區(qū))的8個整鄉(xiāng)和3個半鄉(xiāng),計96個自然村劃入碭山縣,改設馬良、王范莊、陳莊、劉莊、吳樓、羅寨、汪莊、陳集、玄廟9個鄉(xiāng)。(政務院1953年10月17日批準
1954年 ◎將山東單縣的胡楊莊、董臺子劃歸碭山縣。(1954年3月26日)
【四】江蘇與山東--
1952年將山東省的徐州市及滕縣專區(qū)的豐縣、沛縣、華山、銅北4縣,臨沂專區(qū)的新海連市和贛榆、邳縣、東海3縣劃歸江蘇省。(政務院1952年11月25日批準)
1953年山東省的日照、臨沭、郯城、蘭陵、嶧縣、臨沂、單縣、魚臺8縣與江蘇省的贛榆、東海、邳縣、新沂、銅山、碭山、沛縣7縣之間調整部分界線
1954年江蘇省贛榆縣的汾水嶺村、小張莊村劃歸山東省日照縣;山東省郯城縣的黑豆洞村、前城村、后城村、王家村、肖家村、黃家圈村、社子村劃歸江蘇省東??h;山東省單縣的胡楊莊村、董臺子莊村劃歸江蘇省碭山縣(內務部1954年3月26日批準
1956年山東省嶧縣興義區(qū)徒溝鄉(xiāng)的小樓子、小韓莊、劉莊、殷莊、吳莊、蘇莊、胡莊、孫莊、陳將莊、小彭莊10個村;微山縣韓莊區(qū)馬山鄉(xiāng)的東馬山、西馬山、東隴子、西隴子、徐莊、東樓、北局子7個村,厲灣鄉(xiāng)的大厲家灣(包括另一小村)、東厲家灣、姚山子3個村,和石樓鄉(xiāng)的南石樓、北石樓、小石樓3個村(石樓又名石榴);以及黃山島上的孫家莊、蔣家莊、李家莊、厲家莊、陳家莊、后李莊、西馬山7個村,套里島上的祖套、王套、楊套3個村,共25個村劃歸江蘇省徐州市。微山湖湖面由山東省微山縣統(tǒng)一管理。(國務院1956年7月11日批準)
1971年山東省臨沭縣蛟龍區(qū)朱范公社的東朱范、西朱范、王半路、袁半路、姚朱范、李小灣6個村,石門公社的石門頭二、石門三、石門頭四3個村,烈町公社的東窩子村;大興區(qū)北辰公社的北辰一、北辰二、小埠子、老古墩4個村以及觀堂區(qū)鎮(zhèn)化公社的南辰、長沙頭、東堯、鄭莊4個村,磨山公社的西山后、東山后兩個村,共計20個村劃歸江蘇省。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