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做一個愛學習、愿成長的人
閱讀全文約需7分鐘
真的害怕有一天你突然會離去
文/晏凌羊
1
經(jīng)??次夜柕呐笥讯贾牢矣袝r候會公開吐槽我爸媽。
他們那一代人,身上有很多毛病。我每次吐槽,都會引來很多人感慨:“同一個世界,同一款媽(爸)”。
大概是因為以往不停在謳歌父愛如山、母愛如海的文章大家看膩了,所以不一味地唱贊歌、不回避與父母相處的真實感受的這類文章,似乎更能引起共鳴。
我們終于愿意接受父母也是一個鮮活的個體,有鮮明的性格、缺點,而不再把他們供到神壇上,謳歌他們那種高高在上、不容冒犯、無私奉獻的形象。
比如,我會公開吐槽我媽的神經(jīng)質(zhì)人格,說她這一輩子就沒開心過。
她一生都試圖讓別人按她認為正確的方式生活,結(jié)局就是一生痛苦。她跟任何人都相處不來,任何人,跟誰相處時間久了都必定出問題。
她總認為自己是全天下最痛苦的人,還逼丈夫和兒女們承擔她這種負面情緒。我不聽,她又覺得受傷了,說她為我付出一生,而我不孝順。她不要求我給她穿金戴銀,只希望我能聽聽她心里的苦悶而已,而我都做不到。
我心里在說,我寧愿給你穿金戴銀,也不愿意聽這些。愿意穿金戴銀的媽媽,說明比較容易被取悅,而你,油鹽不進。只有控訴別人并讓另外一個人附和,你才能感覺到快感,但你的快感對別人而言是一種折磨,因為你痛苦的內(nèi)容在別人看來完全不值得痛苦。
我媽一輩子都沒分清楚哪些事情是自己的、自己能決定的,哪些事情是別人的,只能隨它去的。我特怕跟她相處,因為她幾乎就是家庭里的負能量發(fā)射器。
她一輩子不懂得對自己好,所以一輩子在向外索取愛。我聽她控訴了三十年,可現(xiàn)在這么忙,睡覺時間都不夠,實在不愿意再聽這些沒營養(yǎng)的話了。
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拖累,其實最難戰(zhàn)勝的不是物質(zhì)層面而是精神層面。我媽沒有獨立生活的能力(給她充足的錢也不行),必須捆綁在家人身上才能生活。誰被她捆綁,就要承受她沒完沒了的負面情緒。
我從記事以來、她就沒有一天是開心的。跟她講道理,永遠講不通,你提個不同的觀點,她就覺得你在否定她整個人。我當她是病人,而她拒絕看病,拒絕好起來,拒絕被拯救。
你看她痛苦,卻無能為力,而且只能無能為力下去。
2
有時候,我也會吐槽我爸,因為他的暴脾氣以及“討好外人型人格”。
有天晚上,我準備帶女兒去打籃球,出門前工作上有事耽擱了。
女兒換好鞋子后,等不及我,跑鄰居家去玩,我爹擔心她進門不換鞋踩臟別人家地板,就對著我抱怨,說我不該答應了她出去玩又不馬上去,現(xiàn)在她踩臟別人地板。
我說,我答應了去打籃球但遲遲沒走成,不是她踩臟別人地板的直接原因。我們回頭好好跟她說進別人家要換鞋就好了,這是兩碼事,一碼歸一碼。
邊說我邊換鞋,不巧關鞋柜門的聲音大了些(有一扇門是這樣的)。我爹聽到后,忽然抓狂,聲音提高了八度,特別兇悍地放下手頭的事質(zhì)問我:“你砸給誰看?”
這過激的反應嚇我一大跳,女兒在隔壁,聽到他忽然這樣吼,也被嚇得跑過來看是怎么回事。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好委屈,只好不聲不響帶著女兒出了門。
出了家門后,我遇到個鄰居,小聊了一會兒孩子的事,然后裝作啥事兒沒發(fā)生回家去。
我爸已經(jīng)無數(shù)次為外人那點微不足道的利益(比如之前我在文章里寫過的退房事件)苛責家里人。
每次出現(xiàn)這種事情,我都努力告訴自己:很多年前,他是一個出身在農(nóng)村最底層,沒被父母善待過甚至差點被遺棄了的窮孩子。而我已經(jīng)長大了,變強大了,不想跟他計較。
原生家庭理論,經(jīng)常被我拿來這樣用。我靠這些原諒了所有關心我也傷害我(或者,曾經(jīng)關心過我后來傷害了我)的人。
年紀越大,我越?jīng)]力氣計較這些。有限的精力,我要拿去賺錢,提升自我,鍛煉身體,教育好下一代。
3
近幾年來,“原生家庭理論”特別火。
這種理論普遍認為,一個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這種聯(lián)系有可能影響他的一生。一個人和他的經(jīng)歷有著難以割斷的聯(lián)系,我們不快樂的根源可能是因為兒時未被滿足的期待。
我承認一個人的原生家庭或許會對一個人產(chǎn)生影響,但我絕對不是“父母皆禍害”這一觀點的支持者。
那些把父母當成“禍害”的人,都普遍存在著這樣一種心理:父母既然生了我,就應該對我的人生負責,就得照顧好我、給予我無私的愛、做我的榜樣和后盾、不斷引領我前行……
他們過于認定父母就該是要能滿足自己一切需求的人,一旦這種渴求得不到滿足,自己就會憤懣、怨懟。這種充滿匱乏感、怨氣和指責的思維,是典型的“受害者思維”,而不是主動為自己命運負起全責的成年人思維。
也正因為如此,不管在書里還是公眾號上,我都提倡:讓我們學會以一個成年人看另外一個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自己的父母,而不是從孩子看父母的角度去看待他們。
可如今,我卻認為,我們甚至都不能再以“一個成年人看待另外一個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父母了,而是應該以一個成年人看待老人甚至是將死之人去看待他們。
4
我想說一件小事。
某回,我把我媽拉小區(qū)業(yè)主群里,因為業(yè)主群有時會發(fā)布一些針對老人開展的活動。
結(jié)果呢,活動她沒一次參加,但每次我針對小區(qū)公共事宜發(fā)言,比如說我只是對更換電梯的事宜表了個態(tài),她都要在微信上開小窗提醒我“不想住電梯樓就去換樓梯樓,不要得罪任何人”。
看到這種“善意提醒”,我真是一臉懵逼:我只不過投了個票,就得罪誰了?得罪了不想換電梯的那部分人?得罪了會怎樣?會被打嗎?她怎么不說不愿意換電梯的那部分人得罪了我?這“被害幻想”未免也太嚴重了。
每回她這么說,我就只回復她幾個復制來的字:“我心里有數(shù)”。
她也知道我從來只聽自己的、沒聽過她的,但還是不厭其煩地說,我只能當她是在用這種方式表達對我的“關心”和表達她對世界的看法。
對我媽的類似嘮叨、叮囑甚至是控訴(我爸),我多多少少是有點煩的,但年紀越大,對這些我根本改變不了的父母的“習慣”,我的耐受度似乎也在變高。
前幾日,我?guī)臀覌屌謾C,無意間看到了她跟老家一個阿姨打字聊天的微信內(nèi)容。兩個年齡加起來有一百多歲的女人在聊各自的不如意,感嘆“人生實苦”,而我在我媽發(fā)給那個阿姨的那行字中間,赫然發(fā)現(xiàn)這樣一段話:“我現(xiàn)在最擔心的就是梅子(我的小名)了,這是我最放心不下的事。以后我們會走,她的小孩也會長大、遠走高飛,到時候她也老了,還一個人過的話,怎么辦?”
我媽抱怨的事情很多,但在我的婚戀問題上的確從來沒給過我壓力。不管結(jié)婚、離婚還是離婚后懶得找伴侶,都沒說過我啥,一方面是她在這問題上修養(yǎng)好,另一方面大概是我對自己的事自主性極強,她知道她說了我也不會聽。
我知道我很難說服我媽認同我的婚戀價值觀(我不認為女人一定要把自己的人生跟某個男人捆綁起來才會過得幸福),但那一刻,我還是感到微微的心酸和抱歉。
我和父母存在很大的代溝,在價值觀方面無法達成一致,在生活方式上分歧嚴重,看不慣彼此身上的毛病和缺點,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彼此牽掛和相愛。
5
人到中年,日子過得各種兵荒馬亂。
我每天都很忙,忙到不夠時間鍛煉,忙到每天只能睡五個小時,以至于每次有讀者提出來要讓我免費為其提供情感咨詢服務時,我都會有點抓狂,心里忍不住嘀咕:“這點陪聊時間,我更愿意拿去補個覺。”
一方面,我拼命努力地工作,沒日沒夜地寫作,為了錢,也為了所謂的“未來不至于太被動”;另一方面呢?我陪伴老人和孩子的時間越來越少,用來維系感情的時間也在日漸減少,自己的身體狀況也不大行,明顯看到頭發(fā)越掉越多,眼角的皺紋開始泛起……
某一日,我要給女兒扎頭發(fā),遂打開抽屜找發(fā)圈。在抽屜里,我看到了我媽從女兒的衣服上拆下來的“名字帖”,上面全是細細密密的針腳,是我媽一針一針縫到衣服上去,后來用不了了又拆下來的。
我忽然想到,女兒都快從幼兒園畢業(yè)了,可這些事情都是我媽幫我做好的,我沒操過一天心。也不知道為什么,那一刻我忽然鼻子酸到不行。
如果沒有我爸媽兜底,幫我?guī)Ш⒆?,當年我可能連婚都不敢痛快離,又或者,即使要離,我也還需要在那段僵死的婚姻里再熬多幾年,至少要熬到孩子上幼兒園之后。
如果沒有他們,我根本不可能像現(xiàn)在一樣,能騰得出時間、精力在這里碼字,追求我的寫作夢想。
在經(jīng)濟上,我的確做到了“不啃老”,甚至成為了全家的經(jīng)濟支柱,但讓父母在他們并不喜歡長住的異地他鄉(xiāng)幫我?guī)Ш⒆雍螄L不是另一種形式的“啃老”?
我必須得承認,我的能量有限,若沒有他們,就沒有我今天。
6
前幾天,我看到這樣一條微博:
“都說人到三十心態(tài)會有重大變化。很多人以為這話說的是初為人父母的激動,其實長輩們在你三十前后短短幾年內(nèi)或病重或身故,這種兒時高墻大廈集體崩塌的沖擊反而更加震撼。這種感覺,就像身處線式戰(zhàn)術時代的戰(zhàn)場,一陣排槍過后,等到眼前硝煙散盡,你赫然發(fā)現(xiàn)身前再也沒有遮擋,自己已然位于戰(zhàn)陣的第一排?!?/span>
評論里有這樣一句話:“人最大的悲哀在于,拿著爸媽提供的物質(zhì),學著他們不懂的知識,見識他們沒有見識過的世面,體驗他們沒體驗過的人生,到頭來,卻嫌棄他們?nèi)绱吮孔?/span> 。身無饑寒,父母不曾虧我;人無長進,我以何對父母?!?/span>
還有這樣一句:“我們就送你到這里了,你今后要照顧好自己?!?/strong>
看到這條微博和這句評論,我的眼淚立馬繃不住了。
他們遲早要走的……這是一個我們遲早要面對的問題。
也正因為如此,我真心希望每一個與父母有過矛盾和沖突的人,都能盡快與他們和解,不一定是“強行大團圓”,而是用你們雙方都能接受的方式。原因很簡單,他們能陪我們的日子,真的不多了,過一天就少一天。
像我爸,自去年中風之后,看起來老了很多歲。起初,他相信自己還能像正常人一樣走路,現(xiàn)在他接受了自己只能一瘸一拐且一只手乏力有時拿不穩(wěn)飯碗的事實。
像我媽,每天手里都閑不住,要做很多家務,現(xiàn)在腰酸背疼越來越厲害,稍微多坐一段路的車就暈車。
連我自己都感覺自己在老去,遑論他們?
父母,是橫亙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一道柵欄。
以前我們覺得這道柵欄固若金湯、堅不可摧,上面綠葉茵茵、開著鮮花還盤旋著蝴蝶。
小時候,我們看到的柵欄很堅固很高大,它讓我們感覺到很安全。
如果我們一直只關注自己,一直只專注于眼前要做的事,一直只顧著忙碌,我們的心真的會變硬。我們可能很多年不曾去認真看一下那道柵欄,是不是已經(jīng)變了模樣。
是的,如果你認真去細看一下,你會感到很心酸:經(jīng)過那么多年的風吹日曬雨淋,那道柵欄已經(jīng)開始腐朽,已經(jīng)搖搖欲墜。也許哪天來一場暴風雨,就會轟然倒下。
我們曾感到安全和幸福,是因為曾躲在那道柵欄后面。
我們現(xiàn)在感到疲累,是因為要給孩子建一道結(jié)實的柵欄。
我們將來感到恐慌,是因為最外層的柵欄倒了,我們就再也沒資格當誰的孩子,和死亡之間就再沒有任何屏障了。
父母和我們,不可能是平等的,也不該是“上”與“下”的階梯式關系,而是像古人和我們,我們和后人,一個朝代與另外一個朝代,一個海浪和另外一個海浪……父母把我們帶來到這個世上,看著我們長大,而我們看著他們變老,看著他們離開這世界。
我不敢想象這一天,光想象一下就想哭。
不敢想象再聞不到他們衣服上的汗味、再聽不到他們的嘮叨、再看不到他們的身影,不敢想象他們會變成墓碑,不敢想象某天我回到老家卻覺得回家鄉(xiāng)對我而言徹底失去意義。
我相信這世界上有根本不愛孩子的父母,但對于大多數(shù)人而言,“沒有人會比你父母愛你更多”這話是對的。他們或許會有這樣那樣的缺點和毛病,會給我們帶來這樣那樣的困擾,但他們依然是隔在我們與那個殘酷、堅硬的世界的那層棉花,溫暖,柔軟。
我們不需要他們完美,因為我們自己也不完美。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如果害怕分離的那一天到來,那我們能做的,也不過盡量減少“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的遺憾,珍惜當下和他們在一起的每一天。
全文完
歡迎分享或轉(zhuǎn)發(fā)
這是最好的鼓勵
一點碎碎念:
拉拉雜雜說了那么多,甚至都不成文,因為心情太復雜,而且最近身體、精神狀態(tài)也不大好。按下方提示操作,可查看羊羊的精品文章。另:羊羊時不時會在頭條接點廣告,此時原創(chuàng)文放次條。感謝支持,晚安。
關注「晏凌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