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8/600
(本文圖源網(wǎng)絡,侵刪)
本文約 1000 字
預計閱讀時間 4 分鐘
文字 | 黃排
編輯 | 陳以喬。
《我們這一代》這本書,是當初大學室友送我的生日禮物,作者是著名攝影師肖全。
正好前不久剛讀完肖全的另一本著作《ECHO:永遠的三毛》,得知三毛那張像流浪的吉普賽人坐在地上的經(jīng)典照片,原來就出自他手。
肖全享有“拍誰就是誰這一生中最好的照片”的盛譽,所拍的照片具有他固有的審美熱情,其賦予鏡頭的使命是拍出一幅幅經(jīng)典之作,比如那張顧城和他妻子謝燁在窗戶前的合照。
《我們這一代》這本書所攝錄的對象,均為出生于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當今文藝界的精英或炙手可熱的大腕級人物:
北島、余華、賈平凹、陳凱歌、姜文、崔健、張藝謀、楊麗萍……
而其中我最喜歡的,則是當時還沒什么名氣的一位歌唱演員——
易知難的肖像照,一直覺得,其間有一種憂愁的美麗與安靜的詩意。
在這本書里,肖全用真實的鏡頭和瑣細的文字,記錄了這一代人曾經(jīng)的缺失、渴望以及對個人命運的抗爭。
比如寫后來淪落到在古玩市場賣古董的畫家馮國棟——
“你現(xiàn)在還畫畫嗎?我問他。
他有幾分感慨地說,我很想再畫畫,可是生活太殘酷了,我得生活。
不知為什么,我卻沒再多問他過去的事,我怕提那些年代事。這樣挺好的,我太喜歡這些玩藝兒了,我說。
他笑一笑,沒說話。顯然,他并不甘心做他的這項工作,畫畫對一個藝術家來說,意味著什么,這是很清楚的?!?/span>
不過,相片中的馮國棟卻一臉鎮(zhèn)定,神氣自若。
想起藝術家陳侗在序言中提到,這一代人與上幾代一樣,有很大的歷史跨度,起點則在50-60年代。
肖全曾向他感嘆那不該有的學業(yè)荒廢的歲月,因此他把整整一代人的缺失和希望理解成了對個人命運的一種抗爭。
“如果說我們今天還在靠理想(而不是某種現(xiàn)實指標)支撐著往前走,那么這種理想恰恰是由那個荒蕪年代培植起來的。”
那一代人當中,有很多人干著本不屬于自己干的事,在70年代后那些熱情高漲的歲月里,每個人都作出了種種努力,有時也患下一些可愛的幼稚病,每一次經(jīng)歷都幫助他們慢慢學會遵從理性規(guī)則和承受生存壓力。
于是,當肖全的鏡頭對準“我們這一代”時,每一張不同的面孔上都毫不遮掩地呈現(xiàn)出充滿希望的鎮(zhèn)定和安詳。
如果說,他們那一代,是“苦難而又幸運的一代”,那我們這一代呢?
影像沉默,歲月無聲。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