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有一天,我經(jīng)過學校門口,恰逢放學時候,路上人群蜂擁、熙熙攘攘,都是家長帶著孩子回家的身影。
這時候,旁邊傳來呼喊聲“打起來了”,瞬間,所有人家長帶著孩子圍過去看熱鬧,我在人群外頭聽著里面的看客議論紛紛:
原來是一個孩子不小心碰撞了另外一個孩子,雙方立馬扭打起來,家長看到后,二話不說,也加入戰(zhàn)場,上演了一出全武行。
看到這一幕,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話:孩子就是一面鏡子,照出了父母本來的模樣。
仔細觀察周圍帶著孩子的家長,你會發(fā)現(xiàn),他們之間不僅僅是眉眼模樣相似,言行舉止、神情氣質(zhì)也幾乎如出一轍。
如果你再參照自家身邊的親戚朋友,你會發(fā)現(xiàn),父母對于孩子的影響到底有多深。
我老家鄰居是一對母女,小時候印象特別深刻,一直記得這位媽媽的大嗓門在門口回蕩的聲音。
有一次,女兒被村里的小男孩惡作劇弄哭了,她媽媽拉著她回家,在門口對她使勁吼叫:
“哭什么哭,別哭了;
跟你說多少遍了,別和那小子玩了,你就是不聽;
還哭,再哭你就別回家了......”
多年以后,我回老家,再次碰見她時,已經(jīng)生兒育女了,她仿若當年的媽媽,對著犯錯的孩子痛罵,那架勢跟她的媽媽當年一模一樣。
我一直在想,每個孩子的差距真的很大嗎?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班級同一個老師教出來的孩子為什么會不一樣呢?
我開始明白,人與人之所以不同,除了天賦,最大的變量就是后天受到的家庭教育方式。在幼年的意識中,父母所留下的些末印象,哪怕是微不足道的,都會在未來漫長的一生中發(fā)揮重要的影響。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每個瞬間,你看到孩子,也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檢驗自己的人格。”
日本作家伊坂幸太郎說過的一句話:“一想到為人父母居然不用經(jīng)過考試,就覺得真是太可怕了?!?/p>
做父母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為這關(guān)系到一個生命的成長。關(guān)系到這個生命會長成什么模樣,甚至影響著整個人生。
而跟考職業(yè)證書或者駕照不同,做父母不需要考試,而這其實是非??膳碌摹?在生活中,父母往往有三種壞毛病,在摧殘著孩子的身心。
02
第一種,情緒化、愛打罵的父母。
在一次真人秀節(jié)目中,演員陳喬恩自爆,小時候經(jīng)常被媽媽打罵。
陳喬恩從小就沒有安全感,談到媽媽她坦言:小時候活在恐懼中,不知道怎么跟媽媽講話,總是害怕她會打我。
她曾經(jīng)把媽媽的聲音形容為“魔鬼的聲音”,在接受這段采訪的時候,她整個人都處于應激狀態(tài),顯得高度緊張。
提到媽媽打她這段,還警覺地回頭看了看,好像背后站著她的媽媽一樣,滿眼的害怕和恐懼令人心疼。
她說,20歲之前她沒敢拉過媽媽的手,如今雖然長大了,但與媽媽之間的隔閡依舊無法逾越。
記得有一次,在一篇文章評論區(qū)里看到一位父親的話:
“你說的這一套太繁瑣了太麻煩了,什么要理解的、什么要尊重的,孩子不聽話,直接大棒伺候,他敢發(fā)脾氣,他還敢哭?”
總有一些父母,對待孩子就是非常情緒化、愛打罵,他們認為教育教師簡單粗暴的打罵,情緒上腦先吼一吼,再敢發(fā)脾氣,接著便動起了手。
這類情緒化、愛打罵孩子的父母,在我們生活很常見。曾經(jīng)有位爸爸說,自己也知道最好的情緒,應該留給家人。但是大道理都懂,就是當脾氣一上來,就控制不住自己。
甚至有時候,非要把犯錯的孩子扯過來,打屁股兩巴掌才好受。事后想想,又覺得沒必要,是自己做的不對。很難過。
其實在養(yǎng)育孩子的過程中,有負面情緒是很正常的,我想關(guān)鍵就是看父母如何疏導和排解。
真正能管理自己情緒,控制得住自己的行為的人才是真本事,才是好父母。
在這個殘酷的世界面前,愿我們能用平和的情緒,溫和的教育在孩子的心里種下一樹美麗的繁花,不僅能夠讓孩子感到溫暖和幸福的感覺,也能給他人分享自己的快樂。
父母的情緒平和,可以說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03
第二種,喜歡控制孩子,把孩子當做自己延續(xù)的父母。
有個網(wǎng)友曾講過自己的故事:
現(xiàn)在的我已經(jīng)結(jié)婚生子,但每次我從超市回來,我媽還是逮著我問:"買了什么,花了多少錢?"
如果我不回答,母親便會直接抓取購物袋翻查購物小票。
看完之后,她會說:"這個那么貴,為什么要買???那個沒什么用,真是浪費錢!"
然后我就想,為什么我不管怎么做怎么選都是錯的,常常覺得很痛苦。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和審美,重新評估我的人生,得出原來我就是這么沒用的一個人。
在我媽控制與洗腦之下,她讓我足夠相信:"我永遠不能獨立出去生活,必須經(jīng)過她的選擇判斷,才能做好事情。"
我的孩子上幼兒園之后我想帶他離開我的父母,我媽便說,"你現(xiàn)在翅膀硬了,用不著我了,你走了再也別回來!我老了,沒用啦!"
在父母控制之下長大的孩子,即便是有了自己的小孩,也是軟弱無力的,就像從未長大,沒有自信能夠養(yǎng)育好他。照顧孩子的任務自然而然地又被長輩攬到身上。
小時候習慣性被父母控制的孩子,長大后很難會自己改變過來,還是會習慣性地服從父母的決定,永遠不會長大。因為他們總能找到你的弱點,對你進行全方位的控制,完全無法逃脫。
你只能被當做提線木偶,走入她們?yōu)槟闼茉臁巴昝馈钡摹俺T世界”里,乖乖地呆著,感受著父母的愛。
這種過度干涉孩子的生活,包辦孩子的一切,沒有界限感的父母,總是打著“為你好”的旗號,實施控制的行為。
我這么做都是為你好!”——相信這句話很多家長都在孩子面前說過,尤其是在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想違背父母的做法時,這句話化作成了一把鋒利的劍,斬斷了孩子向往獨立思考的纜繩。
記得之前在一篇文章看到過一句話:為你好”三個字,是世界上包裝得最好的臟話。
如果父母總用“為你好”左右孩子的選擇,那這不叫“為你好”,而是控制孩子的思想,替孩子發(fā)聲做選擇,代替孩子度過一生。
而事實是,父母畢竟不能代替孩子生活一生,孩子,也有自己獨立的意志和思想自由,他們需要學會對自己的人生負責。
父母們最需要控制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那顆放不下來的心。爸爸媽媽們,父母的成長成就孩子的未來,從現(xiàn)在開始,學習家庭教育智慧,成長自己成就孩子的幸福人生!
04
第三種,說一套做一套、不愿意自我成長的父母。
我們總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你給他看什么,他就學什么。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孩子的言談舉止反映的正是家長的形象。
可是,在生活中,總能看到很多父母指責孩子坐沒坐相,站沒站相的時候,自己看電視的時候卻半躺在沙發(fā),兩腳放在茶幾上。
指責孩子不認真看書、偷懶、貪玩的時候,自己平時總是在孩子寫作業(yè)的時候在一邊翹著二郎腿看著精彩的電視節(jié)目,還不時發(fā)出開懷的大笑;
或者是指責孩子在偷懶不努力學習讀書的時候,自己則在一邊搓麻將、打牌。
我們一邊是規(guī)矩的設立者,一邊卻又是規(guī)矩的破壞者。這樣的矛盾行為,我們大人看著可笑,但對孩子來說,那便是一個無法理解的大問號。
哪怕這些父母看過很多育兒知識,也懂得言傳身教的道理,但總是做不到,因為他們總是不愿去改變自己,去自我成長。
之前曾曝光過好幾起教師媽媽的低素質(zhì)行為,比如,去年,女教師帶著女兒阻攔高鐵,結(jié)果鬧得網(wǎng)絡上沸沸揚揚,人盡皆知,輿論上一片指責的聲音。
因為職業(yè)的因素,我相信這位教師媽媽肯定學習過教育學、心理學知識,也懂得該如何為人師表、以身作則,但結(jié)果“言傳身教”給孩子一個錯誤的示范。
這位涉事女教師卻心有不忿,發(fā)文表示:
學校憑什么讓我停職?我教學又沒有過錯。如果覺得我擾亂公共秩序,我也受到警方的警告批評和處罰,我在火車上犯了一點錯,為什么我的工作單位給予我不相干的處罰。
孔子說:其身正,不令則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如果一位教師自己犯的錯都無法正視,不能以身作則,盡管她滿腹經(jīng)綸,其教育都只是一場空談。
“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這就是那些不懂的自我成長的父母的典型表現(xiàn),他們可能明白很多道理,懂得育兒知識,但只光說不做假把式。
當你一邊教育孩子做人要善良正義三觀端正,一邊卻又做著漠視社會規(guī)則的行當時,這樣的教育是有多可笑。
父母的遵規(guī)守紀,是孩子最好的行為導師,而言傳身教并不是一句空話。
語言會欺騙別人,但你的行為不會,它會很誠實地告訴孩子,你最真實的想法。而你的孩子,正在模仿著成為那個最真實的你。
正如洛克在《人類理解力論》里說的:“我認為人類的行為是思想的最佳譯員”。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也是孩子的第一課堂。再好的教育也需要父母的身體力行,只有把教育的理念付諸行動,它才是孩子眼里被允許且被認可的真理。
所以,別讓教育,成為一種口號。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