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瀉,又名雞鳴瀉、腎瀉。五更為早上3-5點鐘,是人體陽氣始盛之時。如腎陽虛衰,陰濕積聚,可借五更時陽氣推動而排除體外,所以泄后疼痛減輕,這一點和痛瀉要方的泄后仍腹脹不同。但因病根未除,陰濕再聚,病情反復。
明代著名醫(yī)家王肯堂的四神丸專治五更瀉,方由補骨脂、肉豆蔻、吳茱萸、五味子四味藥物組成。補骨脂專補命門之火,命門火如釜底之薪,溫熏一身之陽氣,肉豆蔻溫脾腎之陽而止泄瀉,吳茱萸舒肝下氣、燥濕止瀉,五味子酸溫,可溫腎亦可斂陰止瀉。四藥相合,止瀉如神,故名四神丸。
案1,同治五更瀉,天士用其意而加減,治療病機又略有不同。補骨脂、五味子同四神丸,巴戟天可溫腎陽,亦可祛風除濕,菟絲子為陰中之陽藥,既可溫陽,亦可益陰,張景岳在『左歸丸』中加入菟絲子,就有陰中求陽之意,山藥、炙甘草補益脾氣,脾健則運化水谷,芡實、蓮子澀精止瀉。
縱觀全方,與四神丸相比,有脾腎同補,標本兼治之功。
案2,久瀉脈虛,久瀉腸滑不禁,營養(yǎng)全不吸收,急當治標止瀉,禹余糧為土性之物,功善澀腸止瀉。脈虛氣血不足,唯有人參大補元氣。五味子藥含五味而入五臟,溫可通陽,酸可益陰。藥方三味,藥簡而用專,后續(xù)調(diào)養(yǎng)處方,則另有他法。
案3,產(chǎn)后氣血兩虛,腹痛瘕瀉為脾腎虛寒。補骨脂補命門之火,枸杞子、菟絲子補益肝腎,鹿角霜血肉之品,杜仲溫腎安宮,小茴暖宮止痛,茯苓健脾運濕??v觀全方,溫健脾腎而止瀉,皆為產(chǎn)后而設。
案4,病發(fā)勞損,久瀉、漏瘍、寒熱,皆為勞損,肝腎不足,氣虛下陷。人參、茯神益氣健脾,菟絲子補肝腎陰陽,芡實、蓮子澀精止瀉,赤石脂土性之物,固腸止瀉,亦可生肌斂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