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3月1日),是我們熟知的古典音樂史上具有眾多流量的波蘭作曲家、鋼琴家肖邦先生的生日。肖邦以他獨有的浪漫且背負著民族血淚史的音樂氣質(zhì)讓后人世代銘記著、感動著......
波蘭人為了紀念肖邦,創(chuàng)辦了
肖邦國際鋼琴比賽
以下簡稱“肖賽”。
肖邦國際鋼琴比賽
“肖賽”是世界著名鋼琴比賽之一,從1927年開始每五年舉辦一次。它由波蘭鋼琴家Jerzy Zurawlew教授創(chuàng)辦,在著名音樂家肖邦的故鄉(xiāng)波蘭首都華沙的華沙愛樂廳舉行。比賽得到波蘭政府的資助,為每屆大賽提供五百萬茲羅提(約100萬美元)的補助金。比賽每屆頒發(fā)六項大獎及特別獎,賽項的特色是:評委會根據(jù)參賽者的實際表現(xiàn)來評定獎項。若他們認為某一獎項無人有足夠資格獲獎,便會從缺,而不會有遞補者(這就是波蘭人的挑剔,尤其是對待他們的祖先肖邦先生)。
下面就讓筆者帶大家盤點一下
歷屆肖賽場上的8位
“肖邦傳人”,
以此來紀念我們的肖邦先生吧!
01.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
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Vladimir Ashkenazy)是1955年舉行的第五屆比賽的第二名獲獎者。
這一屆比賽也許是前幾屆比賽中最為樂迷所熟悉的。
第一名:哈拉謝維奇(Adam Hazasiewioz) ;第二名:弗拉基米爾·阿什肯納齊(Vladimir Ashkenazy) 、第三名:傅聰(Fou Ts'Ong)。
阿什肯納齊是蘇聯(lián)學派訓練出來的最為精銳的鋼琴家之一。當時蘇聯(lián)派出頂尖的新銳演奏家在各大音樂比賽中斬獲大獎,阿什肯納齊就是精銳之一。
在肖邦國際鋼琴比賽上他與傅聰相遇。根據(jù)傅聰?shù)幕貞洠u委分為兩派,分別支持他和阿什肯納齊,結(jié)果互相抵消,二人分獲第二、第三名。
阿什肯納齊的演奏風格以詩意的情調(diào)和細膩的技巧為特點,在自己的風格里融入了很多倫敦派所特有的意識美。
人們從他所彈奏的技巧絕倫的鋼琴練習曲中可以發(fā)現(xiàn)他那驚人的技藝和高深的造詣之價值所在。
阿什肯納齊的個人演奏特點非常突出,一個字來總結(jié)就是——“爽”。
這一點在他演奏肖邦練習曲時尤為明顯。大起大落的酣暢淋漓,讓無數(shù)觀眾為之著迷。
他演奏的曲目范圍很廣,彈奏普羅科菲耶夫第三、第四鋼琴協(xié)奏曲不同凡響;演奏斯克里亞賓作品,可與名家霍洛維茨媲美。錄制唱片之多在同代鋼琴家中也是少見的。
02.傅聰
傅聰先生是第一位出現(xiàn)在肖賽決賽圈的中國面孔。
當時的他在賽事上和阿什肯納齊打得不相上下,最終以微弱的劣勢排在了阿什肯納齊的后面。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傅聰先生沒有拿下最終的冠軍獎項,但他拿下了最具有肖邦音樂特色的馬祖卡獎,當時的評論界一致認為傅聰是一位“中國籍貫的波蘭人”。
傅聰先生并不算是一個外向的人。
每次公開演出前他都會緊張、焦慮,害怕自己彈不好。
據(jù)當時的工作人員回憶,傅聰先生有時會像一位老小孩一樣,要哄哄才可以順利地走上舞臺。但只要他走上舞臺,就會沉浸在音樂里面。
網(wǎng)上曾有一個說法,說為什么有的人很少發(fā)朋友圈,因為想說話的人就在身邊。
的確,傅聰先生前半生把所有的話語都寫進了與父親的書信中,也就是后來出版的著名的《傅雷家書》,而傅聰先生的后半生則是徹底與鋼琴為伴。
所以不管有沒有演出,他每天都保持著超高強度與時長的練習,哪怕身體不舒服。就連他家人也說,他要是不練的話,會更難受的。
傅聰先生的音樂表達,是與中國的古詩詞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
他說舒伯特是陶淵明,莫扎特是李白,晚期的肖邦是李商隱。
這是他特有的表達方式,在西方人眼里,這是一位“來自東方的哲學家”,但不一定人人都能體會到他所認為的詩句。
傅聰還有一個演奏的特點,就是不認同當時主流的肖邦演奏法,他認為那樣輕飄的、虛無縹緲的演繹,只是肖邦其中的一部分,但肖邦也有著非常宏大一面。
他不喜歡甚至不能忍受感傷的肖邦,認為肖邦的氣質(zhì)至少得是李后主那樣的,音樂是“以血淚書者”,一點都不矯揉造作,小家子氣。
在2020年12月28日,傅聰先生因感染新冠病毒而在英國逝世,終年86歲。
他的音樂以錄音和影像永遠地留了下來,繼續(xù)感染著當下以及往后時代的鋼琴演奏者。
03.莫里齊奧·波里尼
波利尼與阿什肯納齊的肖邦練習曲可以說是被無數(shù)肖練人聽到”爛大街“了。(這里的意思指大家聽得最多的就是這兩個版本)
與阿什肯納齊一樣,波利尼同樣擁有著高超的技藝。
但與阿什肯納齊不同的是,波利尼的風格素來清冷,
評論家們稱他的演奏不夠“浪漫”,過于理性和邏輯,簡單地說,技巧嫻熟,思考縝密,從而喪失情感(感覺)。
值得玩味的是,他自己卻不那么認為。
1960年,年僅18歲的波利尼獲得肖邦鋼琴大賽冠軍,從默默無聞竄升至國際舞臺,榮譽與關注紛至而來。
波利尼在被公認為肖邦音樂大家時選擇了急流勇退,暫別舞臺一年來獨善其身。波利尼在隱退8年的刻苦訓練中,技巧已爐火純青。他的音樂不再是一面體現(xiàn)個性的鏡子,而是一把能擊中人心的利劍。
04.瑪塔·阿格里奇
她,被譽為鋼琴界的女祭司,國內(nèi)的古典樂迷更是尊稱她為“阿姐”。
這位阿根廷鋼琴家,生于布宜諾斯艾利斯,5歲首次登臺演出,8歲多次參加公開演出莫扎特、貝多芬的鋼琴協(xié)奏曲。
1955-1957年,在維也納師從古爾達,后又在日內(nèi)瓦拜帕蒂夫人和馬加洛夫為師。
1965年10月,在華沙贏得第七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冠軍,并獨攬圓舞曲和瑪祖卡獎 。
波蘭唱片公司在現(xiàn)場錄制了她演奏的肖邦《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從而正式開啟了她的演奏生涯 。
”阿姐“可以說是鋼琴圈甚至是古典音樂圈里的常青樹。除了自身能力過硬,她與眾多指揮家都碰撞出不少經(jīng)典的現(xiàn)場或錄音,為后世樂迷所贊嘆。
更夸張一點來說,阿姐就是古典音樂圈里處于最中心的寵兒,出色的才華加上特有的美貌與性情,使得她收割了不少古典音樂圈中的“男神”的愛慕。
阿格里奇具有女性鋼琴演奏者少見的力道、速度與外放的性情,這讓她的演奏風格無法被歸為女性鋼琴演奏者的派系中。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阿格里奇具有像男性鋼琴演奏者一樣粗壯的手臂、結(jié)實的手指,所以可以和注重力量與炫技的男性鋼琴演奏者相比較。
她狂飆式的奔放激情,像雷鳴閃電般地攫住聽眾的心。
她不但掌握了無懈可擊、爐火純青的驚人技巧,而且氣勢磅礴,高難度的樂段在她指下宛如玩物,令人難以相信這些力量發(fā)自一個身材不過五尺四寸長發(fā)女子。
05.克里斯蒂安·齊默爾曼
作為現(xiàn)代非常活躍的一線頂級鋼琴家,齊默爾曼對于大部分愛樂者而言,肯定是不陌生的,甚至有部分樂迷親切地叫他“齊叔”。
不同于其他鋼琴家總會被安上一些“某某地的肖邦”,齊默爾曼可以說是國際上最有代表的肖邦作品權威演繹,因為他就是“波蘭的肖邦”,可以真正說是打娘胎就開始聽肖邦的人。
齊默爾曼1956年冬天生于波蘭扎布熱的一個普通工人家庭。7歲投入鋼琴教育家雅辛斯基的門下后,不斷在波蘭國內(nèi)比賽和國際比賽中獲獎。
在1975年拿下了第九屆肖邦鋼琴大賽的金獎,直接簽約DG唱片公司,那時的他還不滿19歲。
而到了1999年,齊默爾曼親自指揮樂團錄制肖邦的兩首鋼琴協(xié)奏曲,并親自演奏。
在筆者看來,齊默爾曼的肖邦既溫柔到極致也強烈到極致。
他對音樂層次的把握使得他的演奏非常具有張力,并且像傅聰先生對肖邦的理解那樣,真正彈出了肖邦那“以血淚書者”的氣魄。
由于齊默爾曼不喜歡錄音的原因,他所發(fā)行的官方專輯并不多。
但在僅有的發(fā)行專輯中,幾乎每一張都獲得了很高的評價,幾乎每一張都是精品中的精品。
像他和小澤征爾指揮的波士頓交響樂團合作錄制的拉赫瑪尼諾夫的《c小調(diào)鋼琴第二協(xié)奏曲》,便是成為業(yè)界頂尖的一個演繹權威。
06.鄧泰山
提起鄧泰山,他的標簽雖然不多,但分量無疑都是極其重的。
“第十屆肖邦國際鋼琴大賽的金獎得主”、“首位在國際頂級音樂賽事中奪得金獎的亞洲鋼琴家”、“從炮火硝煙中走出來的肖邦傳人“
由這些稱謂我們可以直觀粗略地感觸到這位傳奇鋼琴家:
第一是指他的榮譽。
第二是指他及他的榮譽的歷史意義,
第三則概括了他的音樂成長之路是伴隨著炮火聲的。
1958年,鄧泰山出生于越南河內(nèi),其名字正取自于中國的泰山。父母均是職業(yè)鋼琴家。
與其他傳奇鋼琴大師不一樣的是,他的鋼琴搖籃是在防空洞里(越南此時正經(jīng)歷戰(zhàn)爭)。
因此,外界稱他為“炮火中的鋼琴家”。
鄧泰山的肖邦,不會像一般肖邦演奏者那樣肆意揮霍自己的情緒與樂感。他就靜靜坐在那里演奏,像老子那樣的哲學家沉思。
他的音樂線條圓潤,帶有東方演奏家特有的淡泊,清新,如微風般拂袖竹林。
鄧泰山的肖邦幾乎不煽情,而更多的是克制,但依然可以感到其內(nèi)在的情感是非常豐富的。
他的音色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般干凈,毫無一絲泛濫的雜質(zhì),但線條的起伏又是那么抓人。
傅聰曾評價他是世界上極少數(shù)能真正理解肖邦語言的鋼琴家之一。
1980年秋天,一位年僅22歲的北越青年鋼琴家鄧泰山,穿著臨時縫制的黑色禮服,以一曲肖邦f小調(diào)《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在第十屆肖邦國際鋼琴大賽上一舉奪魁,成為亞洲獲此殊榮的第一人。
這是肖賽創(chuàng)辦53年來,第一次有亞洲鋼琴家獲此殊榮!
同時,他還包攬了當屆大賽的:瑪祖卡特別獎、波蘭舞曲特別獎、協(xié)奏曲特別獎,共三個單項獎。
即使放到現(xiàn)在,這一記錄仍然令人贊嘆!
值得玩味的是,鄧泰山曾經(jīng)說過,如果他沒有走上彈琴這條道路,可能會徹底過上一種田園生活。
07.李云迪
李云迪,這是一位中國樂迷再熟悉不過的鋼琴家了。
李云迪的演奏氣質(zhì)看上去特別儒雅,安靜,有點像貴族公子那般。
而這也可能是那一年肖賽上除音樂外最吸引波蘭人的地方,最終將空缺兩屆(時間上長達十五年)的冠軍給予他。
18歲的李云迪,無疑已經(jīng)是一位真正的音樂詩人。
2000年10月,剛滿18歲的李云迪參加第14屆肖邦國際鋼琴比賽,從來自世界各個國家和地區(qū)的94位參賽選手中脫穎而出,奪得已連續(xù)兩屆空缺的金獎。
同時獲得最佳波蘭舞曲演奏獎,由此開啟了他作為鋼琴演奏者的職業(yè)生涯
站在決賽場上,其貴族般的典雅風度以及細膩的藝術氣質(zhì)展露無遺。
他的演奏就像是青春的激情與長者的智慧相遇,效果令人驚訝,他使自己的鋼琴散發(fā)出閃亮明麗的聲音。
而在成為肖賽歷史上最年輕的冠軍之后,李云迪在2015年成為了肖賽史上最年輕的評委,同時擔任評委的有阿格里奇、鄧泰山、哈拉謝維茨等大師。
在2019年末,李云迪時隔二十年再次與當年比賽的華沙愛樂樂團攜手錄制肖邦的《第一鋼琴協(xié)奏曲》和《第二鋼琴協(xié)奏曲》,這也是他當年一舉奪魁的曲目。
這次錄制由李云迪擔任鋼琴和指揮的雙重身份,像上文的齊默爾曼一樣。
這次重新錄制和巡演的意義對李云迪來說是重大的。
“舊曲新彈”的意義不僅顯現(xiàn)出他的不忘初心,也彰顯了他繼續(xù)在古典樂領域深挖的決心。
08.陳薩
對于郎朗和李云迪,陳薩的名氣無疑要低調(diào)許多。
2000年的決賽雖然獲得了第四名的成績,但是也已經(jīng)絲毫影響不了她成為一位真正的音樂家。
因為她很早就已經(jīng)找到了自己的風格,而非一直追求大眾化的演繹。
陳薩追求什么?
感性而不濫情,細膩卻不失寬厚的高貴氣質(zhì),真摯而熱情。
這一點上,與她的老師傅聰先生倒是有幾分相像。
他們都不刻意追逐主流的“肖邦式”彈法,而是極大程度還原樂譜,還原肖邦音樂性的真實,而不是像故作姿態(tài)的病嬌娥。
陳薩真的特別適合演繹肖邦,靈動透明的音色和浪漫富于幻想的音樂氣質(zhì),也正與鋼琴詩人肖邦氣質(zhì)相通。她也是當今中國演繹肖邦最好的鋼琴家之一。
而她更擅于的是給自己與藝術留出一定的空間感。
這就是聽眾每隔一段不長不短的時間后,都能感到她的音樂上的突破以及不同于主流彈法的地方。
最后致敬各位肖邦演奏家
以及在音樂的回響中
祝肖邦先生生日快樂!
-the end-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