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脾腎陽虛。
脾腎陽虛就是脾陽虛,加上腎陽虛都占了。
這樣的人就是一個“大漏勺”,吃不下、喝不下。腸子總響,還容易拉稀。特別是早晨,睜開眼睛,腸子咕嚕咕嚕一響,就得趕緊起身上廁所,一秒鐘都憋不住。
有一個40歲姓李的男子。
過去一年來,吃不下飯、沒食欲、四肢困倦,下肢發(fā)涼,腰部還發(fā)酸。同時只要到黎明時分,就一定腸鳴腹瀉、小肚子疼。拉完后感覺會好點。白天就便溏,一天得去幾次廁所。
曾經買過中成藥。店員告訴他,這個叫五更瀉,吃補脾腎的中成藥會好一點。服用了后,效果一般。也有醫(yī)家用理中湯、四神丸、附子理中湯、參苓白術散等為其調治,結果都不好使。
刻診,脈象沉細、舌質淡而苔白。
斟酌再三,醫(yī)家書方一首。
配伍:炒山藥,炒白芍,蓮子肉各20克,茯苓,炒白術,澤瀉,白扁豆各12克,吳茱萸,肉桂,制附片,橘紅各6克,煨訶子9克。
水煎服。
結果患者服用三劑后,諸證悉平。
患者是屬于脾腎陽虛。從舌脈和全身癥候來看是比較明確的。
脈象沉細,舌淡苔白,四肢困倦、下肢發(fā)涼、腰酸納差。就是脾腎陽虛。
脾陽和腎陽是相互依存的。尤其是腎陽對脾陽的溫煦作用更為突出。腎陽不足就好比鍋下沒火,脾胃就不熱乎。
脾胃陽虛的患者吃不下東西,食欲不振,吃進來的東西也無法形成水谷精微、生化氣血,而是變成濕濁之氣。中醫(yī)管這個狀態(tài)叫胃納不及、運化失常。就會拉肚子、腹瀉、腸鳴,吃一點就拉。
吃也吃不下,吃下去了還得拉,人的身體沒有足夠的水谷精微可以吸取,沒有足夠的氣血生成。脾,無法將精微物質吸收進來,反而將它們以痰濕濁氣的形式排出去,就相當于在流失“脾精”。這么流失,人體就會垮。
這種流失在早晨時最明顯。早晨是陽氣升起,偏偏中焦有陰寒之氣。氣機升不上去,導致掉頭向下,就會腸鳴、拉稀。
就必須改變脾腎陽虛的狀態(tài),恢復脾的運化之能,不能再這么流失脾精了。
患者之前用到的方藥,比如四神丸、附子理中丸、參苓白術散等,確實有此類功效。對他是力道不足的。
當時醫(yī)家開的什么配伍里,制附片、肉桂是溫補脾腎之陽的要藥。要補陽,必于陰中求陽。加炒白芍,可以柔肝養(yǎng)陰。柔肝本身也是防止肝氣克脾,恢復脾運化之性的必要手段。
炒山藥、炒白術、茯苓,白扁豆,健脾益氣。蓮子肉、訶子,澀腸止瀉。澤瀉,利水,除脾虛運化失常引起的濕邪。橘紅行氣理氣,讓所補之氣補而不滯。吳茱萸,溫陽止瀉。
用中醫(yī)視角看,都是常用藥。它的立方思路明確,藥效專一,正中患者病機,因此取得很好效果。
生活中證屬脾腎陽虛,早晨拉肚子,渾身乏力,神疲倦怠,食欲不振的有很多。中醫(yī)治起來,思路往往比較固定,多以附子、肉桂打底,然后用健脾益氣、收攝止瀉之品。這是常規(guī)套路。
本文理論依據(jù):《中醫(yī)內科學》、《中藥學》本文僅供學習、參考,不能替代醫(yī)囑和處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劑,必須在中醫(yī)師當面辨證指導下來借鑒、應用,切勿盲目嘗試!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