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軍攻取云南從南京一沅陵一曲靖行軍路線詳細考述
宜賓春竹
今天我們要為讀者介紹明朝初年,史稱“調(diào)北征南”(明朝統(tǒng)一云南戰(zhàn)爭)戰(zhàn)爭,朱元璋派遣傅友德率軍攻取云南,大軍的行軍路線。
主要呈現(xiàn)給讀者的是:明軍從南京至武陵(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區(qū)沅陵縣)至曲靖(今云南曲靖市)段、陸路行軍路線。因這段陸路路途遙遠,牽涉驛站之多,地名演變復(fù)雜,特別是明初的行省治地管轄范圍、驛站名字多有變化。所以今天說起來,篇幅較長。
為了說明問題,我們?yōu)樽x者提供以下參考文獻資料名稱:“《明史》、《滇(黔)屯堡文化》、《貴州古代史》、《貴州通史》、《普安州志》、《貴(州)云(南)市(縣)人民政府網(wǎng)站(如黎平縣人民政府網(wǎng)站等)》、《明史· 地理志》?!币虮疚钠?,請讀者自行查閱這些文獻資料及政府網(wǎng)站上內(nèi)容。
在介紹這段陸路之前,還是要重復(fù)一下朱元璋攻取云南的有關(guān)事項: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平定四川后,有大臣建議一并攻取云南,但朱元璋也許是覺得攻打容易,治理難,從而作出了“云南僻遠,不宜煩兵”的決策。采取先禮后兵進行招撫的措施,派使臣詔諭梁王。
朱元璋先后7次派遣使臣前往云南,但大多使臣都被殘忍殺害。如洪武七年,翰林院侍制王瑋出使云南招諭梁王而被殘元前往云南的使臣所害。洪武八年,曾做過刑部尚書、時任湖廣參政的吳云出使云南,在途中被害。既然詔諭不行,朱元璋怒不可遏地說:“云南自昔為西南夷,至漢始置吏,臣屬中國。今元之遺孽把匝刺瓦爾密等自恃險遠,害我使臣,在所必討?!?/p>
因此在洪武十四年(1381年)農(nóng)歷八月朱元璋確定主帥,命潁川侯傅友德為征南將軍,永昌侯藍玉為左副將軍,西平侯沐英為右副將軍,率軍攻取云南。
隨即組建南征大軍三十萬(為什么要調(diào)集三十萬?有史學(xué)家分析認為:朱元璋出兵三十萬,有為今后屯兵安順鉗制云南之目的)。
三十萬大軍由南京兵馬司的金吾前衛(wèi)、金吾左衛(wèi)、朱元璋親軍衛(wèi)隊的天策衛(wèi)、浙江都司、江西都司、湖廣都司、河南都司組成。
洪武十四年(1381年) 九月初一,傅友德率征南大軍從應(yīng)天(今南京)出發(fā)。出發(fā)當天朱元璋在南京皇宮前的柳樹灣、高石坎檢閱了30萬大軍并到龍江(下關(guān))為南征軍餞行。萬艘大船齊發(fā),旌旗“遮天蔽日”地沿長江向武昌進發(fā)。
出發(fā)前,朱元璋授計于傅友德說:“朕尚覽輿圖,得其扼塞。取之之計,當自永寧別遣一軍向烏撒,大軍自辰、沅入普定,分據(jù)要害,然后進兵曲靖。曲靖,云南之噤喉,彼(元軍)必并力于此以扼我?guī)?,出奇制勝,實在于此。即下曲靖,三將軍以一人向烏撒?yīng)永寧之師;大軍直搗云南,彼此牽制,疲于奔命,破之必矣。云南既克,徑趨大理。先聲已奪,勢將瓦解。其余部落,遣人招諭,可不煩兵下也?!薄獡?jù)(明史太祖本紀)。
另據(jù)蔡東藩著《明史通俗演義》的記載:“于是命傅友德等南征,旌旗蔽江而下。既至湖廣,友德調(diào)都督郭英、胡海、陳桓等,領(lǐng)兵五萬,由四川永寧趨烏撤,自督大軍由辰沅趨貴州,克普定,下普安?!?/p>
南征大軍于一三八一年九月初一從南京出發(fā),萬艘大船沿長江向武昌進發(fā),二十六日師至湖廣。
按朱元璋預(yù)定方略,分兵兩路。傅友德遣先遣驍將都督郭英、胡海洋、陳桓率5萬明軍進四川并南下從永寧(今瀘州敘永)直撲烏撒。
都督郭英、胡海、陳桓等率五萬偏師,在武昌與傅友德統(tǒng)率的主力分別后,沿長江經(jīng)重慶、瀘州達永寧(今四川敘永)上岸,直趨烏撒(今貴州威寧),以牽制梁王兵力和吸引土酋武裝。
傅友德、藍玉、沐英三將軍自率主力25萬大軍穿過八百里洞庭湖,在武陵(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區(qū))上岸,走陸路。經(jīng)辰州(湖南沅陵縣境)、沅州(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縣境)入普定(今貴州安順轄區(qū)的普定縣境)。相繼攻下普定、普安,然后進攻云南東部門戶曲靖(今云南曲靖市)。以上部分內(nèi)容摘自:1、《(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11年8月17日星期三)第05版今日云南(邊屯文化系列報道之二十七)記者 李雁華》;2、《漢族移民入滇史話-南京柳樹灣高石坎-續(xù)集,作者:郝正治,云南大學(xué)出版社出版,時間為2014-07-01》;3、《云南電視臺三套(云南講壇)郝正治講(漢族移民入滇史話)》。
讀者注意:前面我們說到,1“洪武八年,曾做過刑部尚書、時任湖廣參政的吳云出使云南,在途中被害。”2“南征大軍于一三八一年九月初一從南京出發(fā),二十六日師至湖廣”。這里都有“湖廣”地名出現(xiàn)。
3、朱元璋授予傅友德的進軍云南路線中有“大軍自辰、沅入普定,分據(jù)要害...”。所以,我們插說一下 “ 湖廣、湖廣行省”及“辰”的概念。
朱元璋說的“辰”即辰州府,即今天的湖南沅陵縣。沅陵縣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中游,東與桃源、安化為鄰,南接溆浦、辰溪,西連古丈、瀘溪,北與張家界交界,素有“湘西門戶”、“南天鎖鑰”之稱。
公元1275年五月,宋知辰州呂文興降元,改辰州為辰州路,治沅陵,屬江南湖北道肅政廉訪司,隸湖廣行中書省。公元1364年12月吳王朱元璋遣徐達克辰州路,改辰州路為辰州府,治沅陵(今沅陵縣)。明洪武九年(1376年)革元行中書省,置湖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縣屬辰州府,隸湖廣布政使司。
所謂“湖廣”,是指湖廣行省。
元朝的1277年,省會移至鄂州,改稱鄂州(今武昌)行省,同年,改稱湖廣行省。湖廣行省,在元初時管轄今湖北、湖南、貴州、廣東、廣西、海南六省區(qū)和四川局部。元末時轄今湖南、貴州、廣西、海南四省區(qū)和湖北、四川、廣東三省局部。
明朝時的湖廣,一般是指湖南、湖北兩省,又稱兩湖,是直屬中央政府管轄的行政區(qū)。公元1364年朱元璋攻克武昌,設(shè)置湖廣行中書省。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革元行中書省,設(shè)湖廣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揮使司等“三司”衙門,衙址均設(shè)在今武昌(今武漢武昌)。
其他稱謂有“湖廣布政使司”、“湖廣布政司”,簡稱“湖廣”,民間簡稱“湖廣行省”或“湖廣省”,轄地為今湖北、湖南全境(有說河南小部分也在內(nèi))。
其中湖北、湖南下轄15個府(實際為16府,但其中今貴州黎平縣在1413年才設(shè)置黎平府,我們把此府不算在朱元璋攻取云南時的時期內(nèi))。16府分別為:
1武昌府:武昌府位于今武漢市南湖機場三路,處于二環(huán)線內(nèi)、長江南岸最大的居住生活區(qū)——南湖花園城和南湖新城的中心位置,與武漢理工大學(xué)2000畝新校區(qū)僅一路《機場三路》之隔,距南湖風景區(qū)一公里左右;
2漢陽府(今湖北省武漢市的一個市轄區(qū)漢陽,元代改漢陽軍為漢陽府,屬湖廣行中書省。明太祖洪武九年撤漢陽府,屬湖北布政使司武昌府,十三年恢復(fù)漢陽府;
3黃州府黃崗市、黃崗明太祖洪武元年 ,改黃州路為黃州府,屬湖廣行省。明朝洪武元年改黃州路、蘄州路為黃州府、蘄州府,兩府并治,同屬湖廣行省,并在黃州修筑城池;
4承天府今鐘詳;
5辰州府前面已經(jīng)敘述,參見前;
6德安府安陸市。明洪武元年安陸縣屬德安府,其時,德安府領(lǐng)安陸、云夢、應(yīng)城、應(yīng)山、隨州,隸湖廣行省。洪武九年1376年降府為州,隸黃州府,11月屬武昌府。1380年復(fù)升為府,治安陸,隸湖廣布政使司武昌道;
7岳州府岳州府治巴陵,在今湖南省岳陽市岳陽樓區(qū),明太祖洪武2年《1369年》,改岳州路為岳州府;
8荊州府1364年朱元璋改元中興路設(shè)置荊州府,屬湖廣行省。治所在江陵縣。即今湖北省荊州市;
9襄陽府治所今湖北襄陽市漢水南襄城區(qū)。轄境約今湖北省襄陽、谷城、南漳、宜城等市縣地。元至元年間改置路。明初復(fù)置府;
10寶慶府(湖南省邵陽市舊稱,南宋寶慶元年,宋理宗趙昀用年號命名自己曾領(lǐng)防御使的封地為寶慶府;
11鄖陽府 十堰市、鄖縣今湖北;
12長沙府 長沙,明洪武五年六月 ,潭州府改名為長沙府,隸 湖廣布政使司;
13常德府(武漢武陵區(qū),北宋政和七年《1117年》取《詩經(jīng)·常武》小序“有 常德以立武事”之義置常德軍。治武陵縣《湖南常德市武陵區(qū)》,明太祖即帝位之前的公元1364年為常德府,領(lǐng)縣四:武陵、桃源、龍陽、沅江。);
14衡州府 衡陽衡陽市,公元1368年,明朝開國。改衡州路為衡州府,直屬于湖廣行省,治武昌,今武漢市武昌區(qū),衡州是衡陽的古稱,歷史上曾有衡州府;
15永州府 永州市、府治零陵區(qū)。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永州路為永州府,屬湖廣行省,1376年,改湖廣行省為湖廣承宣布政使司,永州府屬之。下轄:零陵縣,縣治在今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區(qū);
16黎平府 貴州、黎平縣。黎平,侗語音譯。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黎平境內(nèi)開始建土司,置福祿永從長官司。元至元中,于里坪 ,寨置上里坪長官司‘里’,原是侗族人民祭祀的處所。黎平得名源自1322年《元至治二年》設(shè)上黎平長官司。黎平府自1413年設(shè)置始至1913年廢除,有500年的歷史。)。
———以上資料摘自明代湖廣行省地圖?!八拇ㄓ泻V填川”說法,從這里看出“湖廣”范圍之廣。
現(xiàn)在回頭說我們的主題:朱元璋南征大軍行軍路線。
傅友德統(tǒng)率南征大軍于1381年9月26日師至“湖廣(應(yīng)該視為湖廣治地武昌)”,遣都督郭英、胡海、陳桓等率五萬偏師(北路軍),沿長江經(jīng)重慶、瀘州達永寧(今四川敘永)上岸,直趨烏撒(今貴州威寧),以牽制梁王兵力和吸引土酋武裝。
傅友德、藍玉、沐英三將軍與郭英分別后,率25萬主力大軍(東路軍)抵達湖南常德市,穿過八百里洞庭湖,過武陵(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區(qū))、過桃源(今桃源縣),在辰州(辰,湖南沅陵縣轄區(qū))登陸后走陸路,過“界亭驛、辰龍關(guān)”(今湖南沅陵縣境內(nèi))等沿著“一線道”各驛站,繼續(xù)向西挺進,進貴州,攻曲靖定云南。這條路線以武陵(湖南常德市武陵區(qū))、辰州(辰,湖南沅陵縣)為界分為前后兩段:從南京至辰州(辰,湖南沅陵縣)為前段,均為水路,且都是大江大河,水運發(fā)達交通便利。自辰州(辰,湖南沅陵縣)到貴州腹地,過貴州(今貴陽市)至云南曲靖(今云南曲靖市)為后段。這后段陸路正是我們今天探討介紹的。
沅陵縣,沅陵縣位于湖南省西北部,沅水中游,東與桃源、安化為鄰,南接溆浦、辰溪,西連古丈、瀘溪,北與張家界交界,素有“湘西門戶、南天鎖鑰”之稱。1364年吳王朱元璋(這時朱元璋還沒有稱帝)遣徐達克辰州路,改辰州路為辰州府,治沅陵(今湖南沅陵縣)。明洪武九年(1376年)革元行中書省,置湖廣等處承宣布政使司,縣屬辰州府,隸湖廣布政使司。所以明朝早已控制了此地,作為明攻取云南的要道,明征南大軍選在此地登陸,即明軍從南京走水路到此上岸后走陸路。
先說傅友德、藍玉、沐英三將軍自率主力25萬大軍(東路軍),從武陵(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區(qū))至至貴州(今貴州?。┑逆?zhèn)遠這段路。這段路有兩條路可走。其中一條是從武陵(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區(qū))起,經(jīng)過慈利縣、張家界、古丈縣、吉首市、銅仁市到鎮(zhèn)遠;另一條是從武陵(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區(qū))起,經(jīng)過桃源縣、 沅陵縣(縣境內(nèi)有著名的“界亭驛、辰龍關(guān)”)、瀘溪(縣)、辰溪(縣)、 黔陽(洪江,懷化市管轄)、芷江(古為沅州,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縣境)再經(jīng)過新晃侗族自治縣、 玉屏侗族自治縣到達鎮(zhèn)遠。兩條路,最后都往普定(今安順市)撲過去如附圖1所示)。另外,從沅陵(沅陵縣)起,至鎮(zhèn)遠也有兩條路可以走:其中一條溯沅江水路,經(jīng)過瀘溪(縣)、辰溪(縣),從辰溪(縣)溯辰水接錦江到銅仁市,但這一范圍基本上為苗疆,境內(nèi)為苗等少數(shù)族,且水運進入沅水上游和其支流(辰水、錦江),灘多灣險,交通不是很便利,傅友德率大軍不會走銅仁市這條道。
通過對歷史資料中牽涉的各地名分析,結(jié)合歷史資料和查閱元朝定都北京后,開通的一條古驛道驛站站名(如附圖2)得出以下結(jié)論:即我們基本可以認定:傅友德、藍玉、沐英三將軍統(tǒng)率的25萬主力大軍,走的是從武陵(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區(qū))起,經(jīng)過桃源縣,到貴州鎮(zhèn)遠這條道。其走向是:
從沅陵縣(界亭驛、辰龍關(guān))——瀘溪(縣)——辰溪(縣)—— 黔陽(懷化市管轄)——芷江(古為沅州,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縣境)——新晃(新晃侗族自治縣)—— 玉屏(玉屏侗族自治縣)——到達貴州鎮(zhèn)遠(縣)。
下面我們再說傅友德、藍玉、沐英三將軍率主力25萬大軍(東路軍),從貴州鎮(zhèn)遠(縣) 至曲靖(云南曲靖市)這段路。據(jù)《析津志·天下站名》:由中慶(今昆明市)至鎮(zhèn)遠,必須經(jīng)過普安、德漸迷、面夢、摩溪、麻峽、麻站、羅仲、偏橋諸站。《永樂大典·站赤八》還提到“普安路”轄有塔刺迷、南夢、摩溪3站。
所以,傅友德、藍玉、沐英三將軍率主力25萬大軍,從貴州鎮(zhèn)遠(縣) 至曲靖(云南曲靖市)這段路的走向如下:
今貴州 鎮(zhèn)遠(縣)——施秉(縣)—— 凱里(市)——貴定(縣)——龍里(縣) 貴陽(市)——清鎮(zhèn)(市 )—— 普定(今安順市轄區(qū))——關(guān)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普安(縣)——盤縣 ——勝境關(guān) —— 富源(縣)—— 沾益(縣)——曲靖(市 )。
我們再經(jīng)過多方資料查對,整理得出以下昆明(中慶)抵大都(今北京)的普安道。
其走向是:這條道路的走向是從中慶出發(fā),經(jīng)過楊林(云南省昆明市嵩明縣下轄鎮(zhèn))、馬龍(馬龍縣)、曲靖、塔刺迷(在今貴州盤縣以南,方國瑜以“樂民”與“剌迷”之音相近,疑“或明時易名” 為樂民)、普安(今貴州盤縣滇黔咽喉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衛(wèi)府并設(shè),改普安路為普安府,另置普山府“土府”,土流二知府與衛(wèi)同地分治)、普定(今貴州安順轄區(qū)內(nèi))、貴州(今貴州貴陽))、葛龍(今貴州貴定)、麻峽(今貴州麻江)、興?。ń褓F州黃平)達鎮(zhèn)遠,然后接通辰州以上的“常行站道”。此后,由鎮(zhèn)遠繼續(xù)北上,經(jīng)晃州(今湖南晃縣)、辰州、常德、公安達于江陵;再北至安西(今陜西西安)、興平(今陜西興平,著名的馬嵬坡在該縣西),與從四川西來的驛路在交會,從興平繼續(xù)往東北即抵大都(今北京)。
另外,在明代的記載中,滇黔驛道改稱“普安入黔舊路”。
其走向是:自云南府(今昆明)經(jīng)楊林(楊林鎮(zhèn)轄區(qū))、易龍驛(明置,屬尋甸軍民府。在今云南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南南四十二里易隆。后廢,《名勝志》:易龍驛亦曰木密關(guān))、馬龍(縣)、南寧(今云南曲靖)、白水(又稱白水驛。在今云南沾益縣東北白水?!睹饕唤y(tǒng)志》卷87曲靖府: 白水關(guān)“在府城東八十里”?!斗捷浖o要》卷114:白水關(guān).)、平夷(今云南富源)、亦資孔驛(今貴州盤縣亦資孔)、普安(今貴州盤縣)、新興驛(今貴州普安縣)、安南(今貴州晴隆縣)、查城(今貴州關(guān)嶺永寧)、關(guān)嶺(貴州省安順市關(guān)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關(guān)索鎮(zhèn)環(huán)),安莊(安順市西秀區(qū)大西橋鎮(zhèn)安莊村),普定(今貴州安順)、平壩(大西橋鎮(zhèn)是西秀區(qū)的東大門,東與平壩天龍接壤)、威清(今貴州清鎮(zhèn))、貴州(今貴州貴陽市)、龍里(龍里縣)、新添(今貴州貴定)、平越(今貴州福泉)、清平(今貴州凱里清平)、興?。ń褓F州黃平)、偏橋(今貴州施秉)、鎮(zhèn)遠(鎮(zhèn)遠縣)達湖南沅州(芷江,古為沅州,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縣境)。
元代云南入湖廣道云南中慶(昆明)——湖廣沅陵段。
其走向是:自西向東連通云南行省的中慶行省的中慶(昆明)、楊林(楊林鎮(zhèn)轄區(qū))、馬龍(縣)、曲靖(曲靖市)、塔刺迷(在今貴州盤縣以南,方國瑜以“樂民”與“剌迷”之音相近,疑“或明時易名” 為樂民)、普安、普定、貴州、葛龍(今貴州貴定)、麻峽(麻江縣境內(nèi))、黃平(貴州黃平縣境內(nèi))、偏橋(今貴州施秉縣境)、鎮(zhèn)遠、沅州(芷江侗族自治縣境)、辰州、常德,這條古驛道在元明清時期,一直影響著云南、四川、湖廣三大土司區(qū)的交通格局。
上面我們分別重點介紹完了朱元璋的南征大軍,在潁川侯傅友德、永昌侯藍玉,西平侯沐英三將軍的統(tǒng)率下,征討云南行軍的各個路段情況。
下面我們歸納總結(jié)一下開篇的其中:明軍攻取云南從沅陵至曲靖行軍路線。
明朝初年,史稱“調(diào)北征南”(明朝統(tǒng)一云南戰(zhàn)爭)戰(zhàn)爭,朱元璋派遣傅友德率軍攻取云南時,傅友德、藍玉、沐英三將軍率主力大軍從沅陵(今湖南常德市武陵區(qū)沅陵縣)至曲靖(今云南曲靖市)段的陸路行軍路線如下:
從沅陵縣(界亭驛、辰龍關(guān))——瀘溪(縣)——辰溪(縣)—— 黔陽(懷化市管轄)——芷江(古為沅州,今湖南芷江侗族自治縣境)——新晃(新晃侗族自治縣)—— 玉屏(玉屏侗族自治縣)——到達貴州鎮(zhèn)遠(縣)——施秉(縣)—— 凱里(市)——貴定(縣)——龍里(縣)—— 貴陽(市)——清鎮(zhèn)(市 )—— 普定(今安順市轄區(qū))——關(guān)嶺(布依族苗族自治縣)——普安(縣)——盤縣 ——勝境關(guān) ——富源(縣)—— 沾益(縣)——曲靖(市 )。為加深讀者印象,附:傅友德、藍玉、沐英三將軍率南征大軍從沅陵縣至曲靖陸路行軍路線走向示意圖。
下面補充一下“曲靖之戰(zhàn)”、“《明史記事本末》卷十二 太祖平滇”等相關(guān)內(nèi)容。
1、曲靖之戰(zhàn)
洪武十四年(1381年)十二月十六日,明軍乘大霧進抵曲靖東北之白石江。霧散天晴,達里麻隔江望見明軍勢眾,急遣精兵扼守江岸。傅友德采納沐英建議,督將士正面佯攻,另遣奇兵暗從下游渡江,繞至梁王軍陣后,在山谷間樹旗幟、鳴金鼓,守軍見勢驚亂。沐英乘勢率軍渡江,大敗守軍,俘達里麻以下2萬余人。大敗梁王把匝剌瓦爾密部將達里麻所率10余萬精兵,占領(lǐng)曲靖(參見曲靖之戰(zhàn))。
2、占領(lǐng)云南
曲靖為云南東部門戶,水陸交通要道,明軍占領(lǐng)曲靖,扼住了云南的噤喉。于是分東路軍為二,一部由藍玉、沐英率領(lǐng),直趨云南(今云南昆明);一部由傅友德親率揮師北向烏撒,以策應(yīng)北路軍。洪武十四年(1381年)十二月二十二日,梁王獲悉達里麻失守曲靖,乃逃往晉寧州(今云南晉城)忽納砦,自縊而死。二十三日,藍玉、沐英率師進逼云南板橋,元右丞觀甫保出降,遂占領(lǐng)云南。二十四日,藍玉、沐英整軍入昆明。
3、后續(xù)安排
藍玉分遣曹震、王弼、金朝興等率兵2萬人,向南攻克臨安(今云南建水)諸地。沐英分兵趨烏撒,接應(yīng)傅友德。北路軍出永寧以后,被元右丞實卜阻于赤水河(現(xiàn)在赤水鎮(zhèn)一帶。赤水鎮(zhèn)地處省、市、縣最南端,距敘永縣城97公里,離貴州畢節(jié)市86公里,川云路321國道線南北穿過。赤水河?xùn)|西橫流,鎮(zhèn)境內(nèi)河段70余公里,與周邊二省三縣七鄉(xiāng)鎮(zhèn)接壤。)一帶,不得而進。等到東路軍攻克曲靖,傅友德率師直搗烏撒,大敗元守軍,遂進占烏撒,降服東川(今云南會澤)、烏蒙(今云南昭通)、畢節(jié)(今屬云南)、芒部(今云南鎮(zhèn)雄)等地。云南、烏撒既下,明軍遂移師進攻大理(今屬云南)。曲靖(具體戰(zhàn)場在白石江)大戰(zhàn)后,傅友德一個回馬槍殺向烏撒以接應(yīng)北路軍郭英所部。
4、傅友德回馬一槍
都督郭英率五萬偏師在武昌與主力分別后沿長江經(jīng)重慶、瀘州達永寧上岸而直趨烏撒(貴州威寧)以吸引元軍和土酋武裝。白石江大戰(zhàn)后,傅友德一個回馬槍殺向烏撒以接應(yīng)郭英所部。郭英雨夜渡赤水河出其不意擒蠻酋。蠻酋又糾集數(shù)萬土兵圍攻明軍,正在這時,主帥傅友德回馬一槍殺向烏撒,元右丞實卜逃遁。友德遂筑烏撒城嚴陣以待。實卜、芒部(鎮(zhèn)雄)土酋來援。友德曰,“必欲戰(zhàn)者,有進無退”,全軍奮力,斬首三千。遂置烏撒衛(wèi),克七星關(guān)通畢節(jié)迅速平定了滇東北一帶。
根據(jù)《大定府志·舊事志六》記載也能夠佐證。明洪武十四年,即公元1381年11月,朱元璋特遣內(nèi)臣赍敕,諭烏撒諸部長責成附明,并由征南將軍傅友德遣都督郭英、胡海洋率師五萬,從永寧趨烏撒。傅友德又自率師由曲靖至芒部,治所在今鎮(zhèn)雄北,明遷今鎮(zhèn)雄,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設(shè)芒部衛(wèi),相繼改為芒部府,隸云南布政司,同年徙治納沖南七里。洪武十六年(1383)正月,改隸四川布政司。傅友德又自率師由曲靖至芒部,循格孤山而南,以通永寧之兵進搗烏撒?!霸邑嵅仿労Q笾粒司郾嗨右跃苤?,及聞大軍繼進,皆遁?!薄捌淠辏瑸跞龃笄鯇嵅穪須w,置烏撒土府以授之?!?382年四月,“烏撒諸蠻復(fù)叛”,“副將軍西平侯自大理還軍,會征南將軍擊烏撒。七月進兵,大敗基從,斬首三萬余級?!薄爸I征南將軍:‘師捷之后,務(wù)必戮其渠魁?!?383年正月,“以云南所隸烏撒、烏蒙、芒部三府,隸四川布政司?!蔽逶?,“詔賜烏撒女知府實卜及烏蒙、東川等知府,人朝服一通,并常服一襲?!笔?,“烏撒知府實卜等七百七十一人來朝,詔賜織錦、文綺、鈔錠,及把事以下從人各有差?!?/p>
《彝族創(chuàng)史志·譜牒志(二)》(第298~299頁)記載:三十六世糯直魯格時,東方的武部族(可理解為大明軍隊)布兵萬千重在姆珠于迭地方,將糯直魯格和其母阻閉曬布(實卜)擒到啥弭。
又查《明史記事本末》卷十二 太祖平滇中,記載有相關(guān)內(nèi)容,摘錄于下。
第十二卷 太祖平滇
十四年(辛酉,一三八一)秋九月壬午,命潁川侯傅友德為征南將軍,永昌侯藍玉、西平侯沐英為副將軍,帥師征云南。列侯曹震、王弼、金朝興、都督 郭英、張銓等皆從。
丁未,傅友德師至湖廣,分遣都督郭英、胡海洋、陳桓等帥兵五萬,由四川永寧趨烏撒,友德等率大兵由辰、沅趨貴州。
十二月辛酉,傅友德率藍玉、沐英等進攻普定,克之,羅鬼、苗蠻、仡佬望風降。至普安,復(fù)攻下之,乃留兵戍守,進兵曲靖。元梁王把匝刺瓦爾密聞明師下普定,遣司徒平章達里麻將精兵十余萬,屯曲靖以拒我?guī)煛?/p>
自九月朔出師,迄下云南,僅百余日。藍玉別遣曹震、王弼、金朝興等率兵二萬,分道進取臨安諸路,皆下之。沐英分兵趨烏撒,會友德。先是,都督郭英等出永寧,路多險阻,諸將欲深入。英曰:「破敵貴先聲,攻取必自近始。舍近趨遠,非策之上也?!顾煲员コ嗨?,去河二十里為營。時久雨,水暴漲,英曰:「賊恃水漲,不意吾濟?!瓜铝钪T軍斬木造筏,夜半濟河。比曉,敵始覺,遂大驚潰,生擒阿客指蠻云南諸郡邑皆震。至是,友德自曲靖帥師循格孤山而南,直搗烏撒,元右丞實卜收兵屯赤水河拒郭英等。友德大軍至,實卜遁。友德下令城烏撒,版筑方具,實卜引諸蠻復(fù)大集,友德?lián)邔鶉狸嚧VT將請戰(zhàn),友德故勿許,士爭奮思致死。友德度其可用,下令曰:「我軍深入,有進無退。彼既遁而復(fù)來,心必不一,并力與戰(zhàn),破之必矣。若使彼據(jù)險自固,未易克也?!顾爝M戰(zhàn)。師既陣,芒部土酋帥眾來援。實卜合勢迎戰(zhàn),我?guī)熩呏?。?zhàn)數(shù)十合,渠長多中槊墜馬死者。我?guī)熞鎶^,蠻眾大潰,斬首三千級,獲馬六百匹,實卜率余眾遁。遂城烏撒,得七星關(guān)以通畢節(jié),又進至可渡河,于是東川、烏蒙、芒部諸蠻震聾,皆望風降附。
跋:
一、寫這篇文章,目的是為了進一步搞清楚明朱元璋統(tǒng)一云南的南征大軍,行軍路線經(jīng)過哪些地方。特別是,沐英是否統(tǒng)率有軍隊經(jīng)過沐愛場(今宜賓、筠連縣沐愛鎮(zhèn))?
公元一三八一年深秋九月初一(農(nóng)歷)傅友德、藍玉、沐英三將率主力部隊從南京出發(fā),九月二十六日師至“湖廣”,十一月下旬,抵達湖廣辰州一帶并繼續(xù)向西挺進,十二月初,主力部隊到達普定地區(qū),并攻下普定。十二月十六日抵曲靖東北之白石江,經(jīng)過激烈戰(zhàn)斗,明軍遂占領(lǐng)曲靖。曲靖為云南東部門戶,水陸交通要道,明軍得有曲靖,即扼住了云南的噤喉,為最終平定云南奠定了基礎(chǔ)。本文進一步展示出在史稱“調(diào)北征南”(明朝統(tǒng)一云南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中,沒有任何將領(lǐng)、軍隊經(jīng)過沐愛場(宜賓、筠連沐愛鎮(zhèn)駐地)沐愛。
二、制作的明軍行軍路線圖簡便連線示意圖有諸多不足:首先是要在一張A4紙上反映出湖南常德市(市轄區(qū)的沅陵縣)至云南(昆明)這樣一個基本完整的線路及二者中間的地名(縣名、驛站名),就很難按照比例尺寸繪制,其示意圖中的縣名或者叫驛站名已就不是當年的精確地里位置。其次是、明初至今,沿途驛站名字也有廢棄或者更改(如“界亭驛、辰龍關(guān)”)現(xiàn)在已經(jīng)廢棄)。有些現(xiàn)在的縣名、鎮(zhèn)名在明初的驛站名里沒有。驛站隸屬關(guān)系也有變化,如玉屏縣:銅仁地區(qū)南部,為黔東門戶,為貴州省的東大門,元為平溪等處蠻夷長官司。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平溪衛(wèi),屬湖廣都司;萬歷二十九年(1601年)還隸湖廣。清雍正五年(1727年)平溪衛(wèi)改隸貴州;同年改平溪衛(wèi)為玉屏縣,屬思州府。 再次是、“簡便連線示意圖”無法標注各驛站古時驛站曾經(jīng)的名字(有的更改多次)。因此,為了簡便易懂,用括號標明現(xiàn)在的地名,括號前的名字為明初的驛站名。另外,有些驛站,因現(xiàn)代高速、鐵路道路的貫通,驛站的具體位置只能夠是大概范圍了,驛站與驛站之間的距離也沒有按照比例繪制。
因傅友德統(tǒng)率的南征大軍所經(jīng)過的這段陸路途遙遠,牽涉驛站之多,地名演變復(fù)雜,但又想介紹清楚點,所以行文顯得累贅,讀者讀后能夠有點印象,便是作者之目的??傊闹腥缬绣e誤,敬請?zhí)岢雠u。并請讀者原諒!
以上就是今天我們要介紹的全部內(nèi)容。
附圖
(圖1)
傅友德、藍玉、沐英三將軍率南征大軍從沅陵縣至曲靖陸路行軍路線走向示意圖。
(圖2)網(wǎng)絡(luò)圖片
元朝定都北京后,開通的一條古驛道驛站站名(昆明——沅陵段)及走向。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