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簡介:陳軍帆,男,浙江溫州人,90后青年中醫(yī)師,中醫(yī)學碩士,出生于五代中醫(yī)世家,目前坐診于樂清市人民醫(yī)院,主要研究《傷寒論》、《金匱要略》,講學與臨床一致,不喜故弄玄虛,只求客觀療效,另對日本漢方醫(yī)學及腹診亦微有涉略,擅長以經方思維治療內外婦兒各科雜病。 一位醫(yī)生帶其65歲的老母親在網上找到了我,說老人家不舒服的地方挺多,我讓他慢慢講,大概如下: 心慌,口苦,口水多而臭,頭上有虛汗,大便不成型,小便正常,色黃,打嗝,冒氣多,右肋下偶爾隱痛,愛嘆氣,胃口可,睡眠不好,晚上易醒3—5點,有下肢靜脈曲張。脈沉遲。舌如下: 這個醫(yī)生自己也懂經方,根據(jù)口苦、頭汗出、大便不成型、口水多、肋下不適、心慌辨為柴胡桂枝干姜湯證,又加了一味酸棗仁,但服用后效果不咋明顯。我與他討論時,認為柴桂姜湯屬于整體調節(jié)的方劑,沒有療效的話可以考慮把癥狀分開來辨證,思路大致如下: 先看口水多,這個癥狀一般是理中湯證,但本方的口水清晰味清,如果是有臭味的話,就兩種情況,第一是有熱,第二就是濁飲,此患者舌質淡,苔白膩,應該屬于后者,優(yōu)先考慮吳茱萸湯證,該方證的口水就是帶有腥臭味的。 患者含有心慌、頭上出汗,讓我想到了桂枝證,同時還有些口苦,小便黃,這是黃連的藥證,交泰丸的方證也存在。 肋下不適、老愛嘆氣,是柴胡的癥,但熱像不顯,所以在柴胡劑不選清郁熱的小柴胡湯,而是選以疏肝解郁為主的四逆散。 吳茱萸10g 生姜12g 大棗20g 黨參10g 柴胡12g 白芍12g 枳殼12g 炙甘草10g 肉桂6g 黃連6g 琥珀10g 3劑
二診:
患者訴服藥后口水消失了,仍有口苦,心慌改善,大便有改善,但不太成型,早上5點的汗沒有了,嗓子最近有點干,最近有手麻表現(xiàn)。睡眠無變化。 服3劑口水便消失,很明顯是吳茱萸湯壓制住了上逆的濁飲,心慌改善,是桂枝的作用,出現(xiàn)嗓子干,考慮是吳茱萸、生姜、肉桂過于溫燥,加天花粉佐治,伴有手麻,多為血痹病,加黃芪,湊成黃芪桂枝五湯。二診處方: 吳茱萸10g 生姜12g 大棗20g 黨參15g 柴胡12g 白芍12g 枳殼12g 炙甘草10g 肉桂6g桂枝6g 黃連6g 黃芪15g 天花粉15g 琥珀10g 5劑
三診:
心慌繼續(xù)好轉,睡眠好轉,咽喉不干了,大便開始成型了,但是口水又多了,今天中午突然一下自己人抖,心慌,冒汗,心下痞滿,伴有打嗝冒氣。舌象如下: 心慌和睡眠好轉,說明交泰丸的左右逐漸體現(xiàn)了,咽喉不干了,是天花粉的效果。但為什么消失的口水又變多了呢?大家看這個舌象就明白了,舌苔變得白厚膩了,心下還痞滿,很顯然是患者的一些飲食狀況出了問題,這個時候濕濁困阻中焦脾胃的病機突出,就需要及時轉方,先把濕去一下。祛濕方這么多,選哪張呢?這個患者以胃部脹滿為主,是厚樸的癥,打嗝冒氣是陳皮的癥,那么就選香砂平胃散為主方,交泰丸繼續(xù)使用調節(jié)睡眠和心慌。四逆散的癥消失了,去掉不用,處方如下: 香附12g 砂仁6g 蒼術15g 厚樸15g 陳皮20g 炙甘草10g 大棗15g 肉桂6g 黃連6g 干姜10g 琥珀10g 茯苓20g
四診:
心下痞滿明顯改善,打嗝減少,但是之前的老問題,口臭,心慌,口水多還是有,感覺往上泛,嗓子眼有辣辣的感覺,大便不成型,睡眠不佳。舌象如下: 考慮:治了一大圈,又回到了原點,口臭,口水多,心慌,失眠,這時候怎么辦?檢索之前所用方劑,認為雖然為對癥之方,但都是合方使用的,并且加了很多藥,比如天花粉、琥珀之類,可能是方子過于復雜破壞了方之間的結構,于是這一診縮減處方,盡量用一張方解決問題。再次整理思路: 哪一張?zhí)幏酵瑫r包含四個藥?就是黃連湯,于是單刀直入,直接開原方,劑量如下: 黃連6g 干姜9g 黨參9g 肉桂9g 炙甘草6g 大棗5枚 半夏9g 自訴感覺這個方非常對癥,比之前的效果都要好得多,口苦消失,口臭好了很多,口水也好很多,心慌還有一點,嗓子辣感消失,睡眠可,大便正常,小便正常。病人自己感覺情況正常了,可以不需要服藥了,我勸其再服用5貼鞏固。
總結:黃連湯是我比較常用的方劑,其使用要點除了條文講的腹痛、欲嘔吐之外,還可以從藥證入手。在使用上,我發(fā)現(xiàn)經方很多情況下加減多了反而效果會變差,所以原方的使用至關重要,這一點在臨床上不是那么容易做到的。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